Primare 可以追溯到 1980 年代,一位丹麥的工業設計師,也是一位音響愛好者 Bo Christensen 對於當時市面上音響產品的外觀、音質與使用者介面都不滿意,於是,他組建了一支開發團隊,當中包含了一位靈魂人物,也就是影響後續 Primare 產品發展極重要的工程師 Bent Nielsen。這個當時新創的品牌就叫做 Primare System AB。
Primare System AB 成立之後,他們的產品在美學上,一舉推翻了當時的主流設計。在當時,很多音響產品上都有各種按鍵和旋鈕,Bo Christensen 看此實在很不順眼。於是他大量簡化了音響器材上的旋鈕和按鍵,並輔以俐落簡約的線條,造就出首批驚艷四方的 928 系列,完全體現出何謂「極簡主義美學」。隨後問世的 200 系列更因為其創新突破的工業設計,在 High End 音響的設計範疇可謂獨樹一幟。至於 300 系列,更是對品牌的設計風格影響甚深,我們幾乎可說,300 系列奠定了後續 Primare 的風格基礎。
1993 年總部移往瑞典
不過,1993 年 Primare 和一家打造了經典音響品牌 Copland 和 QLN 的瑞典公司 Xena 聯合,也在此時,創辦人 Bo Christensen 離開了團隊,另創新品牌 BOW。從此之後,Primare 開始迎向了品牌的新階段,公司指揮棒交給了 Xena 的 Lars Pedersen,公司總部也就此移往了瑞典。
在擴大機方面,Primare 也稱得上是市場上很早就願意擁抱 D 類放大的廠家之一。早年的 D 類放大,雖然能源使用的效率高,能以發揮小體積、高輸出的優勢。但早年的 D 類放大有些技術上的問題,讓一些發燒友聽了很不習慣。可是,Primare 好似預見了未來一樣,認真對待 D 類擴大機的設計與開發,透過電源供應的強化,濾波技術的改善,讓 D 類以能發出乾淨、寬頻寬、大動態的聲音,同時滿足愛樂者和音響迷的需求。
A35.2 後級是他們現階段「唯一」的立體聲後級。另外還有一台「35 系列」的後級 A35.8,則是一部八聲道後級,專用於劇院系統。A35.2 所採用的 D 類放大是 Primare 自家開發的 UFPD 2 放大線路。這是他們與 ICEPower 的技術長 Patrik Boström 合作開發的線路。Boström 在 D 類放大上有充足的開發經驗,又參考了 D 類放大專家 Bruno Putzeys 的 Hypex 及 Purifi 線路後,做出 Primare 的 UFPD 放大線路,如今更進化到第二代的 UFPD 2。
聽「John Williams in Vienna」裡的「The Filght to Neverland」一曲,兩段主題交錯出線,透過主奏聲部的輪替,弦樂、銅管、木管,再加上打擊樂的加強,讓簡單且反覆的旋律,幻化出多彩的音畫。聽這曲子裡的樂團層次,夠清楚、夠透明、夠有理路,那樣才對。擴大機推出大聲量很簡單,但在大聲唱歌時還能清楚還原舞台樣貌,那才是本事。搭配 Accuphase C-2900 時的層次感與透明度都是一流,搭配 EAR 868 時則稍微窄化一點舞台的邊緣,卻又賦予了更溫暖甜美的中頻,讓木管和銅管聽起來更漂亮。至於當中的打擊樂,定音鼓和大鼓敲下的力道,力道和形體都有,且均衡地融合於樂團之中。
剝繭抽絲地細膩審視 Hans Zimmer 配樂組織
Primare 的 UFPD 2 放大模組在播放像 Hans Zimmer 這類多層次堆疊,還有強勁低音節奏的配樂時,其實很佔便宜。它速度夠快、解析夠好、透明度高、驅動力強,配上個大支喇叭,那就可以盡情享受 Hans Zimmer 所設計的那既巧妙又震撼的聲響效果了。以「天使與魔鬼」的配樂為例,聽這音樂當中多層堆疊的聲響,再加上大小聲之間的高對比,很考驗擴大機瞬間輸出和持續輸出的能耐。輕聲的弦樂和人聲,可以聽很清楚且具體。打擊樂所提示的空間感,還原的很明白。強擊的鼓聲打得又快又狠又有重量,震撼感十足。用 A35.2 來推 Alexia V,大音量聆聽這張專輯實在很過癮,唯一擔心的就是鄰居會受不了。
低音有質有量有細節
A35.2 的低頻表現相當出色,甚至超過了我對這個價位兩聲道後級的期待。它的低頻豐厚、飽滿、深沉,能以賦予音樂相當的重量。以 Nenad Vasilic 的「Bass Room」專輯為例,在「Kradem ti se u veceri」一曲當中,低音提琴的琴音聽起來相當厚實,琴弓壓下時的力道也能展現出來。低音提琴帶著鼻音,又帶著粗礫質感的聲響,A35.2 也表現得很好。它給出的低頻不是只有大港的、粗重的低音,而是有細節的、有資訊的聲音。在他改編的巴哈第二號大提琴無伴奏組曲中的「薩拉邦德舞曲」裡,他用撥奏的方式演出,琴音除了顆粒感之外,還增加了很多因揉弦而帶來的抖動感。「Bass Lullaby」裡厚實沉重的低音,亦讓人印象深刻。這裡的低音提琴,不是只有音符顆粒,透過左手滑動改變音色的手法,讓音韻聽來富有變化。A35.2 給出的低頻,有量有質還夠沉,這能不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