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撰文/戴天楷,攝影/戴天楷 |
2025/02/21發表,已被閱讀2,388次
|
|
兩個月前,Magico 老闆 Alon Wolf 來台主持新喇叭 Magico S5 2024 發表會。S5 2024 其實就是 S5 的 MK3。可是,2024 年適逢 Magico 成立二十週年,Alon 要以這新款 S5 喇叭作為走過這二十年的紀念,因此為其型號上加註了年份,稱之為 S5 2024。
說真的,若沒有深入探究比較,還真不容易分辨 S5 MK2 和 S5 2024 的差別。遠觀之下,S5 2024 與前一代實在很像;然而,細細比較,其實很多地方都不一樣了。
Polytec 雷射震動監測儀及 Klippel 近場掃描機器人輔助
二、三年前,Magico 添購了包括 Polytec 雷射震動監測儀(Polytec Laser Vibrometer)、Klippel 近場掃描機器人(Klippel Near-Field Scanner Robot)等設備,讓 Magico 得以透過這些儀器的輔助,以科學方法找到問題所在,進而提出正確的設計。正因為有了這樣的設備和技術,Magico 打造出驚人的旗艦喇叭 M9 和次旗艦 M7。他們也應用這些技術輔助,先後設計出 S3 2023 和 S5 2024。
Polytec 震動監測儀可以測量出喇叭箱體各部位的震動,即便是最微小的震動也能測得;還能計算出這些震動所產生的聲壓級。Magico 在喇叭設計初期應用此一技術,便能避免喇叭箱體的共振帶來音染。這也是 Magico 多年來一直在追求的——打造出「最安靜」的喇叭箱體。至於另一項投資,Klippel 的近場掃描機器人則可在喇叭發聲時,量測喇叭四周的響應狀態,藉此得到喇叭發聲軸線、軸外區域、甚至 360 度方位的響應狀況資料,便於工程師調整喇叭的聲學參數。
與前代相比,喇叭外型更優雅,容積增加 31%,內部結構也更新
S5 2024 雖然跟 S5 MK2 很像,細細觀察,單是外觀還是可以找出不同。經過 3D 模擬建模找出最佳化方案,弧形鋁製箱體,沿著兩側往後延伸構成水滴形狀。不僅如此,S5 2024 的上方頂板與喇叭底部,也都做出後收的斜度。如果 S5 MK2 的側面後收箱體設計,已經可以達到降低駐波、提高剛性的目的,新款的箱體效果將會更好。除此之外,前障板也做出一個淺淺的弧面,這有助於減少聲波的繞射效應。S5 2024 的箱體尺寸也比 S5 MK2 加大不少,根據官方規格表,S5 2024 的深度增加了 13 公分,寬度增加了 10 公分;算將下來,內部容積總共增加了 31%。更大的容積,讓 S5 2024 的低音率先受惠,低頻響應一口氣降低了 5Hz 之多,可以達到驚人的 20Hz 的水準,且不影響其效率,依舊維持 88dB 的友善值。
至於箱內結構,中階的 S 系列複雜考究程度固然不如旗艦級的 M 系列,卻依舊秉持著鋁合金加固的結構。從官方提供的動態渲染圖看,S5 2024 內部有垂直和水平方向的加強支撐結構,且同樣採用鋁合金製成,與六塊帶弧面的箱體板材構成穩固的音箱。我從網路上找到 S5 MK2 的內部結構圖,發現新款的構造與前完全不同。Magico 不是換湯不換藥,而是全都換,連碗都換了。
Alon 在受訪時也表示,他最常被問到的問題,就是為何要用鋁合金製作箱體,不是會有鈴振聲(ringing)嗎?他說,鈴振聲不代表不好,鈴振表示震動被傳導出來且能消散。他所要做的,就是透過最佳化阻尼來控制鈴振聲。因此,他在箱體內部特定部位設置了阻尼物,結合鋁合金的高剛性特性,打造出 S5 2024 「安靜」的箱體。不管是箱體結構該怎麼改?阻尼要放哪裡?諸此種種問題,他們都有對策;有了 Polytec 雷射震動監測儀,總能對症下藥。
移植自 M 系列的類鑽石鍍層鈹高音,失真更低、耐流更高
S5 2024 的單體也全面更新,若一言以蔽之,就是讓 M 系列的單體技術全面下放。其中,28mm 的高音就是 M 系列所使用的單體,將其從 M 系列搬到 S5 2024 上使用。此為鈹振膜高音,表面加上類鑽石鍍層,配上釹磁鐵驅動,單體後方還有獨立腔室,整體設計還經過有限元素分析,最佳化其機械構造與聲學表現。原廠表示,這個高音的失真表現及承受功率的性能,遠勝過去 S 系列所使用的高音。
同樣來自 M 系列的 6 吋中音,採第八代奈米技術、三明治振膜
中音是一顆新設計的 6 吋單體,用上第八代奈米技術(Nano-Tec Gen 8)的振膜結構,搭配釹磁鐵驅動、3 吋的純鈦音圈、後方還有全覆式銅罩。該振膜為三明治結構,中央是鋁合金的蜂巢核心,前後則是經過加入石墨烯強化的碳纖維層,新設計的振膜比之前更薄,不僅量輕,整體剛性和阻尼特性都更好。單體的懸邊材料也換新,看起來黑黑的好像就是常見的橡膠懸邊,其實那是一種新配方的泡棉材質,經久耐用,不像過往的泡棉懸邊,用個幾年後會粉化、碎裂。Alon 自己說,用個二十年不是問題。
雙 10 吋低音搭載 5 吋鈦音圈
下方搭配二顆 10 吋低音,低音振膜的材質與結構與中音相同,亦是 Nano-Tec Gen 8 的結晶。S5 MK2 的低音中央還有防塵罩,大尺寸音圈口徑看得到。可是 S5 2024 則取消了防塵罩設計,讓低音振膜呈完整弧頂狀,這個設計與 M 系列喇叭的低音相同。其音圈口徑達 5 吋之多,且為鈦線圈繞製,底部加上大型銅罩。我這樣寫起來好像很簡單,實際上這些單體雖然技術移植自旗艦系列,若要適於 S5 2024 使用,很多地方還需要最佳化。Alon 自己也說,Magico 在開發喇叭時,花最多力氣的地方就是低音單體,怎麼讓喇叭發出乾淨、精準、深沉的低音,需要投入大量的研究;這個 S5 2024 的低音也是。他們所求的就是單體運動的高線性,這樣才能再生低失真、大音壓的低頻。
好料盡出,打造 ESXO 橢圓對稱分音器
在分音器方面,S5 2024 的 3 路橢圓對稱分音器(Magico’s Elliptical Symmetry Crossover, ESXO)以 Linkwitz-Riley 濾波器為基礎,採 24dB/ octave 的四階分音,可實現最大的頻寬與相位線性程度,讓四只單體的相位一致,且有平坦的分頻點,並幾乎消除所有的互調失真。分音器部件選用了音響迷趨之若鶩的德國 Mundorf 製品,如 MResist Ultra 電阻、MCoil 銅箔電感等;好料盡出,當然也是為了求取更低的失真和噪音,換得更好的聲音。喇叭端子僅配給一組,足見 Magico 對自家分音器設計的信心。
霧面和亮面各有 6 色可挑
試聽當天,代理商傑富所擺出的是午夜黑色霧面款(原廠稱此霧面處理為 Magico Softec),這種黑色不是深邃的黑,似乎帶著一點點深灰色調,看起來比純粹的黑色更有深度。如果喜歡亮面塗裝,原廠也有選擇;無論霧面還是亮面,都各有 6 色可挑,且這 12 款的顏色都不一樣。
試聽地點就在代理商傑富的試聽室。這是一間 6 乘 11 米的大空間,高度超過 3 米,天花板還有圓弧狀的聲學處理,兩側加裝吸音板,背牆角落則設有低頻陷阱。大空間配上適當的聲學處理,此等試聽條件可謂得天獨厚。
搭配的器材也直逼天際,包括 Taiko Audio 最新旗艦伺服器 Olympus,數位輸出給 dCS Vivaldi 的 APEX DAC 解碼,另加上 Vivaldi 的 Upsampler 升頻器與 Master Clock 主時鐘。擴大機則是 Soulution 的 727 前級與 701 單聲道後級,這也稱得上是代理商菜單裡最高階的擴大機套餐。此外,在串流路徑上,還加上了 Taiko 的 Extreme Router 和 Extreme Switch,搭配自家的直流供電器;在電源方面,則還經過了 IsoTek 的 V5 Syncro Uni 10 直流阻斷器,消除市電裡潛藏的直流雜訊,有助於再生更乾淨的背景。
聲音乾淨、空間開闊、結像具體且活生
論到聲音,Magico S5 2024 的表現堪稱全面,無論播放什麼樣的音樂,都能從中得到極大的聆聽樂趣。它乾淨——甚至純淨——的聲音,能以還原器樂最原初的樣貌。我毋須擔心在這音響系統的最後一哩路上加添了什麼,影響了我對音樂的欣賞和分辨。我所需要的,就是聆聽。
且這裡空間夠大,我大可將前級音量推到 60 上下,盡情釋放 S5 2024 的潛能。它有著清楚、立體且扎實的結像,且聲音其密度極好,能夠具體呈現出每一個發聲體,樂器也好,人聲也罷,彷彿就是在那裡,形象真實而定位明確。S5 2024 的聲音開放,且全頻段表現均衡,聽起音樂來,總不教人覺得何處若有所缺。
它所展開的空間感、舞台感也是一絕,開闊有深度的舞台畫面,層次分明的遠近關係。當然,我信代理商所提供的豪華搭配助攻不少,若非這樣的訊源系統,S5 2024 也沒有那樣豐富完整的訊息可以重現,若非那樣頂級的前後級驅動,它也不見得可以發揮得這般徹底。
這鋼琴的勁道和細節,組織了鮮活的現場畫面
我在 S5 2024 的系統上聽見了精彩絕倫的蕭士塔高維契第一號鋼琴協奏曲。這是 Martha Argerich 在 2006 年盧加諾音樂節的現場演出版本。我很喜歡這場精彩的演出,也曾在不知多少套大小系統上聽過此曲,這回在 Magico S5 2024 上重聽,似乎一切都是新的。Argerich 被譽為鋼琴女王,除了她高明的琴藝、不讓鬚眉的彈奏力量,帶來對比幅度極大、熱情奔放的演奏外,她在現場演出時總能火熱地展現出另一番精彩。在我看,她是個現場演出派的鋼琴家;這份錄音就可證明。
第一樂章開頭是鋼琴華麗的琶音,隨即帶出第一主題。這曲子除了一把獨奏小號,沒有配置其他管樂器和打擊樂,僅僅一架鋼琴、一把小號,外加弦樂五部而已。但樂章一展開,疾走的鋼琴奏出雄渾剛健的生猛琴音,強擊之下衝擊感逼人。這琴音速度好俐落,力道好猛烈,而且還有著堅實凝聚的顆粒感,彈放出來的高音燦爛耀眼。左手爬到低音和弦時,不僅和弦聲沉重厚實,那琴弦迴盪振動的質感俱可聽聞。這個鋼琴,簡直活了;在女王指下是活的,在 S5 2024 的播放下也如被施了魔法般活了。
對比於第一樂章的快板,第二樂章放慢了速度,器樂的質地也較易凸顯出來。聽這裡的弦樂,小提琴悠揚地鋪陳旋律,低音弦樂則在一旁呼應著,這一來一往間,S5 2024 讓什麼都能聽得清楚。鋼琴接續而出,同樣因為放慢了速度,似乎給了一副放大鏡,可以細細窺探旋律的組成,甚至是音符的組成。只聽得音樂漸走激昂,達到高點後又開始逐步漸弱,於此時,左手持續按壓出一聲聲的和弦,這低音,這細節,這力量,這層次,這畫面,都好極了。
失真極低且透明度高,輕易還原聲音本相
Magico 致力於降低喇叭的音染,但到底可以降低到什麼程度呢?除了聆聽者憑藉個人經驗和記憶,辨識樂器的音色和音質,另一個可供評判喇叭音染狀態的,就是聲音透明的程度。聲音的「透明度」不好解釋,但無論哪國的音響評論,都會提到這個。透明,就能望穿一切;透明,就能目視一切;透明,所見之物就能還原本相。怎麼說明 S5 2024 的透明度好呢?我用大編制的管弦樂來說明。
「John Williams in Vienna」由作曲家親自指揮維也納愛樂演出。這些配樂曲經過巧妙的配器,以及 VPO 這等世界第一流的樂團演出,每首曲子都像是經過精心創作的管弦樂曲,怒放出無比的美豔動人。在電影「虎克船長」配樂「The Flight to Neverland」一曲中,簡單的兩個主題不斷重複,每次出現都有著新的變化,猶如詼諧曲般充滿逸趣。聲部交疊並錯綜組成的合奏,顯出配樂家對和聲與對位法的熟稔。當這些複雜的合奏被理清楚了,就能掌握這曲子的妙處了。S5 2024 播放這曲子時,這一切都有次有序,層次分明,理路清楚。
而且,代理商還露了一手,透過 dCS 內建的數位濾波,讓這首曲子呈現出兩種不同的風貌。你說,數位濾波會差很多嗎?真的差很多。以 dCS 的六段濾波而言,代理商試了 Filter 1 和 Filter 5 兩段,前者聲音機理清晰,後者則經過些許柔化;前者讓人感覺一切資訊盡都在掌握之中,後者則像是坐在音樂廳裡,聲音交融了一些空間因素,少了一些銳利感。兩種不同的味道,在 S5 2024 上都聽得清清楚楚。我前不久才寫過 Rossini APEX DAC 的評論,當初試著聽出各檔位濾波器的差異,花了不少工夫,這次在傑富,在悉心處理過的大空間裡,用這套從電源開始每一環節都在求降低失真的系統聽,這些差異,全都清楚明辨。
好的透明度,帶來高的辨識性。在第二曲「第三類接觸的節選曲」一軌之中,開頭小提琴的持續顫音,既尖且細,帶來讓人緊張的聲響,提供了懸疑氣氛。隨後低音弦樂湧出,樂團強奏宣告了戲劇性的開場。這其間交揉且層疊的聲部,開創出複雜的音響效果,又透過強弱對比,帶來強烈的戲劇感染力。S5 2024 完全無懼於這複雜又多變的場面,讓我得以清楚掌握每個聲部的動態。
除了開頭的小提琴顫音,後頭還有短笛的呼嘯,加上小號助陣,諸此種種聲響,讓我對 S5 2024 的中高音性能有了相當的敬意。這個加上鑽石鍍層的鈹高音,搭配摻入石墨烯的三明治中音,確實很有一套。那些中高音的樂器,質感清楚鮮明,即便在大音量下,也不覺得刺耳難耐。會刺耳,多半是因為失真所致;否則,這些自然樂器的本身質地會說服我們接受所聽見的聲音。這「第三類接觸」的前半兩段,帶著顯著的現代音樂不和諧的特質,恰好證成了上述的論點。當樂團以強盛的力道展開合奏時,S5 2024 穩穩當當地把箇中聲部的部署展示出來,讓人清楚察知。我自認是個還算嚴肅的愛樂者,往往希望能聽見更多,好幫助自己深入其中。能聽見這樣的聲音,求之不得啊!
氣勢可以滂薄,情緒可以細膩,動態龐大聲音活,低頻深沉能量足
聖桑的第三號交響曲「管風琴」也可以說明很多事,我聽的是鄭明勳指揮巴士底歌劇院管弦樂團的版本。第一樂章前半從慢板起始,接著樂曲速度會加快。第一主題是弦樂主場,此起彼落的弦樂,以顫音配合長樂句,是一段戲劇性的開場。溫柔的第二主題隨後而出,在第二主題的背後還伴隨著第一主題的弦樂顫音。聽這其中鮮活的器樂質地,聽這裡頭作曲家所安排的種種巧思,又聽這些遞移流轉的生動畫面。不得不說,經過 S5 2024 而出的音樂,畫面都更真也更活了。
第一樂章後半是醉人的慢板,管風琴也在此時出現。此處的管風琴真是驚人。S5 2024 是密閉式喇叭,低音不過搭載雙 10 吋單體而已。原廠在規格上自信地標出 20Hz 的低頻響應,我原本沒當一回事,反正它沒寫 20Hz 時低頻衰減多少,就由他寫吧。但當管風琴一起,我認了——這低頻,這 20Hz 的低頻,可能是真的。此處管風琴緩緩而現,沒有震耳欲聾的聲響,卻是像呼吸一樣,像濃霧一樣。在聽得見的低音之外,我感受到了能量。這是極低頻的魅力。我向代理商確認了擺在器材架後方的超低音並未開啟,可是這低音的深沉著實嚇人。
第二樂章前半如同詼諧曲般熱鬧的急板,什麼是繁弦急管?這就是。聽這紛而不亂的急板,既然前面虎克船長和第三類接觸都過關了,這裡自也不是難題。該樂章後半是大家最愛的,在管風琴一聲強奏下莊嚴地展開,引出第一主題。與第一樂章後半溫柔的語調不同,這裡的管風琴氣勢滂薄且有堂皇威儀。聽這裡盛大的音響,這可是管弦樂團配上管風琴的結果,聲勢可不一般。S5 2024 是一對很貴的喇叭,但是它貴在哪裡?聖桑的第三號交響曲放它一遍,就知道厲害了。
優等生水準的低頻,質乾淨且延伸好,並具解析力
至此,我得強調一事:Magico S5 2024 的低頻表現,實在是超過了我對這個體積喇叭的期待。就像我前面說的,它可是密閉箱體啊!它可是僅僅雙 10 吋低音的喇叭啊!怎的低頻能量這麼豐沛呢?而且不僅豐沛,這個低頻根本是優等生、特優生的水準——乾淨、準確,且有解析。例如 Rick Stotjin 擔綱低音提琴演奏的「Doppio espressivo」專輯,在韋瓦第的雙大提琴協奏曲裡,被改編成雙低音提琴,低音更沉,重量更重。且聽這豐厚的低音,其中還帶有豐富細節,低音提琴演奏的粗礫質感鮮活呈現。至於在波特西尼的「哀歌」一曲,低音提琴放慢了演奏速度,延展了情緒的線條。無論撥奏的彈跳感,或是拉奏時的扎實質地,都在為能呈現悲哀神情努力著。我信,當你聽見那探下去的低音,一定也要懷疑:真的沒開超低音嗎?
為兩曲常見過飽低音的錄音抱不平
乾淨而延伸的低音,是 S5 2024 一大不可不提的優勢。我以兩曲低音飽滿的錄音測試,在很多系統和環境中,這兩曲的低音都可能過飽,可是,在 S5 2024 上聽這兩曲,低音真是乾淨,線條和細節真是清楚,完全沒有飽滿低音導致一些資訊被遮蔽的遺憾。哪兩曲呢?一個是 Diana Krall 演唱的「All or Nothing at All」,一個是音響迷都熟的「Flight of the Cosmic Hippo」。
「All or Nothing at All」開頭的貝斯錄的很飽滿,琴音顯得很龐大;在有些系統上會感覺這個貝斯的比例有點過大,而且低音雖飽雖多,線條細節卻不清楚。我這天聽 S5 2024 播放此曲,全無這等問題。這低音雖不至於用爽朗來形容,但彷彿可見貝斯撥彈的畫面,且與隨後進入的人聲在比例上也更平衡。
細節呈現毫不費力,高頻延伸性好,再現亮麗音色
前面我在論及樂團中的高音樂器,以高亢音調演奏時,保有自然的聲響而不使人難耐。那裡所談的,是為強調 S5 2024 的中高音失真很低。這裡我要補充說明,因為這中高音夠水準,所以可以表現出亮麗的音色,並帶出極豐富的細節資訊。Dan Patlansky 的「Big Things Going Down」錄音似因刻意加入反相訊號,讓吉他琴音顯得特別開放,雖非毫無形體,卻讓人有種在極近距離下聆聽,吉他就在身邊的錯覺。這吉他聽起來爽脆硬朗,每一聲都彈得有力而清楚。飄往上去的滑音,那向上繞去的轉折,聽來真是妙極。Dan Patlansky 的歌聲帶著幾許沙啞磁性的沙粒質感,配上藍調吉他演奏,那個藍調味道好濃啊!這曲子還有一趣味,就是錄音當中含有偶現的現場雜音,這些也是演出的一部分,甚至在這裡當成是音樂的一部分也不違和。這些「作為歌曲之一部分」的雜音在 S5 2024 上都分明清楚。這種透過高資訊量所建構的現場氛圍感,讓人眼睛一閉,就好似直面演出一般。
人聲刻畫極其清楚,聲嗓紋理和轉音表現都鉅細彌遺
我也想舉 Sara Bareilles 的「Brave Enough」專輯為例。這是一張收錄 Sara Bareilles 在 Variety Playhouse 現場演出的錄音,不僅有著精彩的演唱,也捕捉到完整的現場氛圍。Magico S5 2024 在表現 Sara Bareilles 的歌唱時,將她聲嗓的紋理表現的極其清楚。我特別加上了程度副詞「極其」,用以表明我對 S5 2024 所建構的歌手形體、形貌和表情是如何的真實,感到驚艷和驚喜。以「Manhattan」一曲為例,在一段琴音導奏後,經過一段比較平和、冷靜的主歌,但在這裡,S5 2024 可以很明確地刻畫出 Sara 在句尾和轉折處的變化,轉音也好,唱腔也好,那些變化的細節,都是表演的一部分。當歌曲唱到高亢的副歌處,蓄積已久的情緒奔騰湧現,聲音能量貫出,那就是演唱的魅力所在。對比她再唱到輕柔處,又變成了那嘆息般的歌聲,這其間的對比真是耐人尋味。
說到這張專輯,我還要提一點。Sara Bareilles 在這裡自彈自唱的不是真的鋼琴,而是電鋼琴。現在的電鋼琴琴音擬真度很高,很容易以假亂真。可是,如果系統的解析力夠好、資訊量夠多、傳真度夠高,我們還是可以分辨琴音是真實的鋼琴還是電鋼琴。Sara Bareilles 彈奏的是電鋼琴,琴音飽滿但比真實的鋼琴來的單調;這是因為兩種琴的發聲原理不同所致。S5 2024 的傳真能力優異,我可以從中很清楚地找到分辨的線索。我信,你也可以聽得出來。
原來這就是科學的魅力!
如果我們簡單地將喇叭設計劃約成「人文的」和「科學的」兩個途徑,前者重在以鮮明的視覺印象、高卓的工匠精神、細膩的用料做工、動人的故事背景,博取消費者的認同,並建立內心的鏈結。後者則自始至終站穩技術本位,每一環節都強調科學理據,以理性的陳述來說服消費者。這兩種途徑是一種相對的關係,我們總能在這光譜上,找到一個品牌的定位;有的,靠「人文端」多一點,有的,則更靠「科學端」一些。
無疑的,Magico 絕對是靠「科學端」多一點的廠牌。Alon Wolf 打從 20 年前創立 Magico 之時就是一個科學的信徒,至今不變,他對科學的信仰只更堅定。他要求喇叭必須低失真、低音染、且有高能量,要實現這個,憑藉的就是科學、技術和材料。作為 Magico 創立 20 年的紀念款,S5 2024 本於科學而生,貫徹了品牌精神。它不便宜,不是什麼人都能擁有,可是,它魅力十足。That is the magic from Magico!
器材規格
Magico S5 2024 型式:3音路5單體落地喇叭 單體:28mm 鑽石鍍層鈹振膜高音 x1、6 吋第八代 Nano-Tec 石墨烯錐盆中音(MA6004RTC Mk2)x1、10 吋第八代 Nano-Tec 石墨烯錐盆低音(MAG10508 RTC)x2 效率:88dB 阻抗:4歐姆 頻率響應:20Hz~50kHz(in room) 建議擴大機功率:50瓦~1000瓦 尺寸:1220 x 490 x 485 mm(HxDxW) 重量:118kg 售價:335 萬
進口總代理:傑富國際 電話:02-2748-6518 地址:台北市內湖區新湖二路 162 號 5 樓之 1 網站:www.jeffaudio.com.tw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