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林治宇,攝影/蔡承融 2021/10/06發表,已被閱讀14,879
時間過得真快,十年,只是一晃眼的功夫!還記得十年前的七月,我去台中上峰音響試聽 Tempo 25,只聽了短短二小時,印象深刻,至今仍記憶猶新。那年適逢 Audio Physic 成立 25 週年,原廠利用長青不敗款 Tempo 為藍本,加入和旗艦系列相同等級的單體和技術,推出深具紀念性的 Tempo 25。十年後,Audio Physic 邁入 35 週年,Tempo 仍舊是最受歡迎的款式之一,因此 Audio Physic 同樣藉由 Tempo 35 宣示他們的里程碑。不同的是,這次 Tempo 35 是送來 U-Audio,讓我可以細細品味。

最經典的長青產品

稱 Tempo 是 Audio Physic 三十五年來最重要、最經典的產品一點也不為過。Audio Physic 成立於 1986 年,當年便已推出 Tempo,多年來 Tempo 經過不斷改款、進化,一路見證 Audio Physic 的發展與茁壯。

多年來 Tempo 歷經多少個世代?我上網粗略搜尋了一下,大概不少於十個。初代 Tempo 和 接下來的 Tempo 2 都還只是兩音路架構,不過,傾斜面板和窄箱體這兩大 Audio Physic 經典設計法則從一開始便確立下來,至今不變。Tempo 3 演進為三音路,但低音單體只有一顆,而且尺寸和中音單體相同,裝在前障板上,如此才能維持窄箱體。


重大的演進在 Tempo 4,這時低音單體開始移到側邊,不僅口徑可以加大,而且一支喇叭能裝兩顆,低頻表現更為全面。此外,Tempo 的外型也在此時確立,音箱向後傾斜,面板很窄,深度很深,前窄後寬,兩側為弧形,讓箱體呈現出水滴狀的造型。

Tempo 4 之後還有 Tempo 5 和 Tempo 6,然後就是 2011 年成立二十五週年的 Tempo 25 了,也就是我去上峰聽的那一版。接著還有 Tempo 25 Plus 和 Tempo Plus(2016 年推出的三十週年版),再來就是現行版 Tempo 35。儘管 Tempo 35 只是 Reference 系列中第二小的產品(最小的是 Step 35 書架喇叭),但只要是從高階款式研發出的新技術,幾乎都會下放到 Tempo 35,讓它同樣能夠體現出 Audio Physic 的口號:「Nothing but music」。接下來我們就從這些技術來認識 Tempo 35。


纖細體態竟搭載兩顆 6.7 吋低音

Audio Physic 所有喇叭在外觀上都有個一致性:向後微微傾斜的面板和窄窄的音箱。傾斜面板是為了讓高、中、低音單體發出的聲音,能以同樣時間到達聆聽者,但由於單體發聲點的起算位置是在音圈,而非振膜,如果高、中、低音單體是放在一個垂直面上,高音音圈就會離聆聽者最近,讓高頻最先到達,低音單體則反之,而傾斜面板便可解決這個問題。不過,Audio Physic 後來又有在箱體最上方加一顆中低音或低音的形式,則應該是用另外的方式克服時間相位不一致的問題了。至於窄面板則可減低高頻繞射,讓音像與音場表現更為出色。

窄音箱自然容不下口徑夠大的低音單體,致使低頻表現受到限制,為此 Tempo 35 的兩顆 6.7 吋鋁合金振膜低音單體便移到左右兩側,口徑不再受限,低頻延伸也能達到非常理想的 32 Hz。此外,這兩顆低音裝在音箱裡剛好「背靠背」,稱之為「Push – Push」配置,可互相抵消彼此的後座力,如此一來就沒有多餘振動傳至音箱,藉此提升聲音的純淨度。


搭載最新第三代 HHC 單體

單體部分,Tempo 35 是搭載最新的第三代 HHC 單體,包括 HHCT III 高音與 HHCM III 中音。HHC 是 Hyper Holographic Cone 的縮寫,字面上看起來很高深,但概念很簡單,就是想辦法讓單體有能力對抗音箱內部的振動干擾,使單體只發出自己的聲音,而不會夾雜箱內振動引發的額外聲音。想了哪些辦法?例如 ACD(Active Cone Damping),懸邊內側的口徑比振膜小一點,組裝時先將懸邊撐開再黏合至振膜,藉此主動給予振膜一個應力以消除鈴振。又例如 CCAC(Ceramic Coated Aluminium Cone),在鋁合金振膜表面塗上特殊的陶瓷塗層,可增加剛性並賦予適當的阻尼性,使其不易受到外界振動的干擾。另外還有最特別的「Dual Basket Design」雙框架設計,將框架分為內外兩層,和振膜相連的內框架以高科技材料製成,具有阻尼性,可吸收並消減振膜傳來的振動,外框架則是金屬,具有高剛性,是實際安裝到音箱的部分,兩個框架之間的接觸面積已降至最低,而且居間的阻尼物又可以減低振動傳遞,因此不論是哪一方的振動都不至影響另一方。

HHCT III 高音

HHCM III 中音

滴水不漏的避振措施

音箱內部結構部分,Tempo 35 也盡其所能減少不同單體之間的聲波與壓力干擾,因此高、中、低音單體各有獨立的箱室。此外低音箱室經過重新設計,對於低頻的暫態反應有很大幫助。最特別的莫過於音箱內部所採用的「Ceramic Foam Bracing」陶瓷泡棉支撐物。陶瓷泡棉狀似孔隙超大的菜瓜布,只不過它是陶瓷做的,而且是灰白色的。陶瓷泡棉雖然全是孔隙,重量非常輕,卻同時具有高硬度,比 MDF 更堅固,不僅可以取代傳統音箱內部的隔間和支撐結構,還能同時提供吸收內部噪音和駐波的阻尼效果。裝了陶瓷泡棉之後,Tempo 35 內部原來必須安裝 MDF 的地方變成了具有阻尼效果的孔隙,因此無須另行使用阻尼物或吸音材,內部容積大幅提升, 讓瘦瘦高高的 Tempo 35 也具備大音箱的「肚量」,難怪低頻延伸能達到 32 Hz 的優異水準。


為了進一步抑制訊號傳導路徑上的不必要振動,Tempo 35 也採用了 VCT 振動控制端子設計,將 WBT 喇叭線接線座先鎖定在基座上,基座則藉由橡膠阻尼墊固定在背後的金屬蓋板上,以防止音箱的結構振動傳至喇叭端子。也因此 Tempo 35 的喇叭線插座不是死死地固定在背板,而是有點彈性的,所以搬動喇叭時切莫將喇叭線插座當做提把,這一提可能就會造成阻尼永久的受損。除此之外,Tempo 35 分音器上的某些重要元件也個別加以避振,務求滴水不漏地防止振動干擾。

需要多一點的 toe-in 角度

試聽過程在 U-Audio 聆聽室進行,搭配的器材包括 YBA CDT450 CD 轉盤、Merging NADAC、EAR 868 真空管前級,以及Linear Acoustic LAV-60 MKII綜擴當做後級。由於這次代理商送來的 Tempo 35 是全新到貨的新喇叭,都還沒開過聲,因此開始試聽前我先花了一些時間 run-in,讓內部的元件、線材、單體、阻尼...等適度熟化,然後才開始仔細試聽。

正確的擺位對 Tempo 35 也十分重要,尤其是原廠官網對喇叭擺位有一些建議的時候,就可做為非常好的參考。依照 Audio Physic 的建議,如果空間條件允許,喇叭和背牆之間、喇叭和側牆之間,以及兩支喇叭之間,都應該保持一定的距離,而且這三個距離不應相同。此外官網還提到,聆聽座位至喇叭的距離,應該稍微短於兩支喇叭之間的距離,例如 2 公尺和 2.4 公尺,這樣子可以將房間的影響降至最低。


喇叭擺位也必須同時搭配適當的 toe-in。依照 Audio Physic 的建議,最好的toe-in 角度,是讓左右喇叭聲波投射的軸線在聆聽座位後方一些些的位置交叉,交叉點越後面(toe-in 角度越小),音場會越寬闊,但形體不容易聚焦。如果平常不止一人聆聽,而是同時有二至三人坐在座位聆聽,此時可讓交叉點落在座位前方一些的位置(即 toe-in 角度較大),這樣子甜蜜點會變得比較寬。此外,在實際聆聽的過程中,我還發現到,Tempo 35 確實也需要比較大的 toe-in 角度,因為它的內外兩側都有低音單體,如果不加 toe-in,不僅兩支喇叭內側的低音容易對衝,外側的低音也會直接打到側牆,而造成低頻模糊或延伸不順暢,甚至轟鳴,加了適當 toe-in 則可避免這些狀況的發生。

既溫暖 又寫實

調對了擺位之後,Audio Physic 喇叭的特色與優點藉由 Tempo 35 發揮得淋漓盡致。例如珍夢海「Taking a Chance on Love」專輯中的《Honeysuckle Rose》,這首活潑輕快的歌曲用了簡單的爵士三重奏伴奏,包括低音大提琴、鋼琴和鼓組,透過 Tempo 35,聆聽此曲就像看著一幅清楚且寫實的畫面,3D 感超好。低音大提琴和人聲的相對位置交代得真清楚,音像非常浮凸、清晰,分離度非常好,將主唱和伴奏的主從關係及形體比例交代得一清二楚,前、中、後的層次也非常優異,音場形貌一流,令人驚嘆。此外,Tempo 35 播出的音像夠大、夠飽,不是纖薄或幼細的,又不會大到過度,所以聽起來既討喜又不失寫實感。

第 2 軌《In The Still Of The Night》是一首抒情曲,主要以弦樂團伴奏,這時就可以感受到 Tempo 35 的音質屬於棉柔、鬆軟的類型,弦樂片片層疊,綿密又流暢,聽起來十分舒適而迷人。珍夢海的歌聲形體不僅具像、明確,聲線則是豐富的變化中帶著清晰的線條,既溫暖又真切,讓我更有靠近聆聽的親暱感。

我所聽過音場最好的一次

接著播放「Supreme Sessions II」測試片,這是只利用兩支麥克風直接錄進母帶的現場演奏錄音,透過 Tempo 35 聆聽更如身歷其境。播放第一軌《Autumn Leaves》,由鋼琴、薩克斯風、貝斯和鼓組為男聲伴奏。我在許多系統播放過這首曲子,這是我所聽過音場表現最好的一次,以前聽過的都沒有 Tempo 35 好,空間範圍被清楚交代出來,所以喇叭像是消失了,樂團好像就在這間聆聽室裡演奏,每個樂器都有清楚的形體和很好的實體感,形體大得剛剛好,位置也一清二楚,有的前,有的後,有的大,有的小,不會混雜在一起,聽起來實在太有趣!不僅如此,人聲和樂器的音色濃厚而迷人,薩克斯風帶有豐潤的鼻音,但豐潤歸豐潤,質地則是寫實的,透露出清楚的紋理,讓聲音除了好聽,也更為耐聽。我就這麼一首接著一首,一路聽下去,幾乎忘了自己是在評論試聽,還好有一點沒忘,就是 Tempo 35 的音質密度也可圈可點,並不因其柔軟的質地而顯得鬆散。

書架喇叭的精準,落地喇叭的雄厚

接著該聽一下大編制樂曲,我選的是 2017 年高雄音響展紀念 CD,當中收錄的是史坦威唱片公司的精選錄音。播放第 1 軌柴可夫斯基第一號鋼琴協奏曲,Tempo 35 像是有著優異低頻量感和延伸的書架喇叭,有書架喇叭的精準度和清晰 3D 音像,又能展現出平順且極為自然的上下延伸,讓交響樂聽起來有規模也有氣度,動態和能量揮灑自如,而且層次和條理都顯得井然有序,實在不像是這樣細細瘦瘦的喇叭發出的聲音。

Tempo 35 播鋼琴獨奏也是氣定神閒,規模足夠雄偉,下盤沈穩又紮實,絕非書架喇叭或一般同體型的落地喇叭能及。透過鋼琴也能突顯出 Tempo 35 優異的細節表現,像是第 3 軌布魯克納《G 大調幻想曲》,舒緩而低迴的旋律背後透著綿延不絕的空間殘響,一顆顆音符不僅厚度優異,琴體共鳴聲豐潤,而且兼具晶潤、水分和飄逸感,色彩繽紛,變化多端,讓人一聽就喜愛。這樣的音色全然來自 Tempo 35 嗎?不盡然,還包括 Merging NADAC、EAR 868 和 Linear Acoustic LAV-60 MKII 的音色,Tempo 35 藉由它豐富的表現力將前端器材的特色不帶保留地呈現出來,才能造就出令人迷醉的鋼琴音色。

即刻擁有 立即享受

藉由此次和 Tempo 35 長時間的相處,我更加瞭解 Audio Physic 的品牌個性,就是把理性和感性,寫實和寫意,精準和流暢拿捏得恰到好處,讓人既能聽到音符,也能感受到音樂氣氛,進而產生愉悅的感受。Audio Physic 憑藉的不是別的,就只是三十五年來不曾停歇的研發腳步,和不斷精進的技術,才是企業可長可久的生存法則。Tempo 就只會是 35 嗎?我相信不會的,但與其等到 Tempo 40 甚至 Tempo 45 才買,不如現在即刻擁有,立即享受,才是聰明消費。

器材規格

Audio Physic Tempo 35
形式:4 單體 3 音路低音反射式落地喇叭
單體:HHCT III 高音 × 1,HHCM III 中音 × 1,6.7 吋鋁盆低音 × 2
效率:89 dB
阻抗:4 歐姆
頻率響應:32 Hz – 40 kHz
建議擴大機功率:20 – 150瓦
尺寸:1000 × 187 × 320 mm(高 × 寬 × 深)
擺放所需空間:290 × 430 mm(寬 × 深)
重量:21 kg
建議售價:請洽代理商
代理商:東億視聽
電話:(02)2690-7730
網址:www.audiovoice.com.tw

入門光學唱頭的優選–DS Audio DS-E3 光學唱頭
來自日本的 DS Audio 唱頭以其獨特的光學感應原理產生訊號,和傳統的動圈或動鐵唱頭截然不同,也因此引起了許多好奇的黑膠迷也想嘗鮮。那嘗試的代價很高嗎?未必,DS Audio 提供多種等級的產品,像是這款 DS-E3 便是他們家的入門級唱頭... 《 全文


更多專題: 一個月    三個月    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