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戴天楷,攝影/戴天楷、Avantgarde 2025/09/05發表,已被閱讀661
文章標題講「淺嚐」,是因為我是真的「淺嚐」。在代理商試聽室聽了 3 小時,時間不算短吧,怎麼說只是淺嚐呢?因為它的應用很多元,不同的應用方式,可以體現出不同的效果來。再加上我現場沒有試用到 Avantgarde 的低頻管理系統,只聽了代理商所佈置、設定好的系統,所以,我只能拖大地說很懂,只能說「淺嚐」。

即便只是淺嚐,那股讓人血脈噴張的狂野聲響,還是叫人事後回味無窮。這是德國號角喇叭品牌 Avantgarde 的 Colibri C2 喇叭。


2023 年推出,嶄新思維打造新世代音響

初次與 Colibri 見面,是在 2023 年的慕尼黑音響展現場。突破自家傳統的大膽設計,加上結合精品與時尚概念,打造出可客製的 Colibri 系統。Avantgarde 在 Colibri 上還真的是「avant-garde」。

Colibri 正式上市後,也果真賣得很好,長期處在缺貨狀態。相隔多時,代理商終於又訂到一批 Colibri,還謹慎地等到原廠完成出貨,這才聯絡我來試聽。


應用很多元,可直立、可橫擺、可壁掛、可結合超低音使用

勝旗把 Colibri C2 喇叭安上直立式腳架,再配上一個 C18 主動式超低音,構成 2.1 系統;這也是原廠在推廣 Colibri 時最常見的組合。Colibri C2 在概念上有點像書架喇叭,原廠有特別設計的腳架,還分有直式與橫式擺放的腳架。當橫式擺放時,就可以當作多聲道系統的中置喇叭。除此之外,它也可以壁掛,配上專屬的壁掛架,就可以安裝在牆壁上。因此,Avantgarde 從一開始就把 Colibri 設定成可聽音樂也可用於劇院的多重用途。還有第四種應用方式,則是把 Colibri C2 喇叭搭配專屬的腳架,可以橫置安裝在 C18 超低音上;如此一來,就成為一個全音域的半主動式喇叭系統,和其他 Avantgarde 喇叭一樣。



Colibri C2 的外型設計也很特別,一方面整合了各種應用所需要的腳架鎖孔和緩衝墊,一方面也融入了 Avantgarde 的號角元素,以展現自家的聲音美學。中央的圓形號角,是用來協同中高音單體發聲,這個號角讓人一望便知,很有品牌辨識性。事實上,其喇叭箱體也頗具巧思。從上方看下去就很清楚,喇叭前方呈一個刀鋒式號角狀開口,正面看去就是一個由箱體發展出來的矩形號角,這乃為低音而生。



UL1.5 鈦振膜單體搭配號角,負責 700Hz 以上全部頻段

2 音路設計的 Colibri C2,圓形號角下是一個名為 UL1.5 的 1.5 吋鈦金屬振膜單體。一般看到這個尺寸的單體,我們都會直覺以為這就是一個高音。但 C2 所用的這個 UL1.5 卻要負責 700Hz 以上的所有頻段。Avantgarde 認為一般的 2 音路喇叭,高音負擔「幾 k」以上頻段,意思就是中低音單體要負責到那個分頻點以下的所有頻段。然而,在 1000Hz 以上的頻段,中低音單體往往不在行。等於是在傳統 2 音路架構下,我們都在逼著中低音單體去負擔「我們覺得合理,對它卻是強求」的任務。



要讓小如 1.5 吋的單體負責到 700Hz 頻段也很難做到,可是,若借助號角,那就沒問題。這就是 Avantagrde 與一般喇叭廠不同的過人之處。在 UL1.5 單體外部,還有一個 350mm 的圓形號角,其延展的弧線以及圓號角開口的尺寸,都經過精密計算,與單體搭配,便能達成這個別人看來不可能的任務。



你是否注意到這個單體的型號,為什麼稱為 UL1.5?「1.5」所指的固然就是該單體的尺寸—直徑 1.5 吋。UL 則意味著 Ultra Light,也就是超輕量的意思。Avantgarde 認為 1.5 吋口徑的振膜,已然足夠再生 700Hz 的中頻,同時又因為其極輕的質量,高頻還能上看 19,000 Hz。整個 UL1.5 單體的振膜加上背後的音圈與套筒,總質量不過 2.2 克。而背後的磁力引擎則是強力釹磁鐵,小小一顆卻有 20,000 高斯的磁力,且音圈磁隙只有 0.95mm,讓音圈更容易受磁力帶動。正因為這樣高度輕量化與強磁驅動的設計,讓 UL1.5 得發揮高效率,並展現快速運動的能耐。



以追求理想的「力量與重量比」—要輕量,還要有力

Avantagrde 之所以把這喇叭取名叫作 Colibri 蜂鳥,正是以蜂鳥的輕量為靈感。應用在工程上,性能往往就取決於力量與重量比。力量,就是強磁驅動;重量,就是單體質量。Avantgarde 一直以來,都很擅長把喇叭單體做得輕量,並使用強力磁鐵驅動,好能發揮高效率特性。在 Colibri C2 上,他們延續這個設計哲學,並且做得更極端,因為他們還要把喇叭做小。蜂鳥對於 Avantgarde Colibri 而言,不僅是靈感的來源,也不僅是隱喻的對象,這就是音響的蜂鳥。



UL6.5 中低音為最佳表現,限制其工作範圍

除了顯眼的號角,兩顆藏在雕花格柵後面的 UL6.5 低音,也很重要。位於中高音兩側的它們,要負責 700Hz 以下的頻段。既然我們已經破譯了 Avantgarde 的單體命名邏輯,這裡的 UL6.5 當然就是指 6.5 吋的單體,且用上碳纖振膜,取其質量輕且剛性高的特點。6.5 吋單體不算小,再加上音圈套筒和線圈,重量會來到多少呢?原廠公布答案:12.5 克。這也是為什麼 Avantgarde 不使用大尺寸低音的緣故。尺寸越大的單體,總體質量就越重。他們追求 Ultra Light 不僅限於中高音,連低音也要。這個 UL6.5 也透過強力釹磁鐵驅動,並維持 0.95mm 窄磁隙設計,貫徹前面所提「力量—質量比」的設計原則。此外,再搭配箱體延伸出來的刀鋒式號角(bass blades),一方面提發聲高效率,一方面也提供了物理性的高通分頻。讓 Colibri C2 的低頻延伸僅到70Hz,以下的部分就都截去。在 Avantgarde 看來,這樣的中低音單體,最好避免發出 60Hz 以下的頻段,那不是它們所擅長的;強人所難,不會有好低頻。



1200W 功率放大器驅動 18 吋低音,還有 DSP 低頻管理

那麼,好低頻哪裡來呢?Avantgarde 是主動式低音的虔誠信徒。他們一貫的做法就是:透過號角,把高音、中音,以及低頻上段的頻率做好,盡可能使之自然、均衡、清晰、透明、能量足,剩下的低頻音域,就交給主動式低音來負責。若認識到 Avantagrde 這個理念,就請記得:買 Calibri,不要只買一對 C2,最好還能加買同系列的主動式超低音 SUB C18。

這個 C18 超低音,用上一顆 18 吋的紙盆低音,單體直徑足有 46 公分,搭配皺褶式懸邊,以 150mm 口徑音圈來推動,有 +/- 10mm 的最大衝程。這個低音所能推動的空氣量,是雙 8 吋低音的 9 倍。Avantagrde 算了很多年這個數學,怎麼在傳統喇叭上裝低音單體:低音太大,喇叭面寬不好看,低音不夠大,低頻再生就不足。與其這樣,獨立出來做主動式超低音,大尺寸低音問題解決了,連擴大機驅動問題也解決了。


這個 C18 超低音箱內容積高達 70 公升,但原廠盡可能讓超低音音箱「瘦身」,使之深度僅有 32 公分,擺放起來不會「吃掉」太多室內空間,並可和 C2 疊放使用。內建可連續輸出最高 1,200W 的 C-AMP1200 主動模組,驅動 18 吋低音綽綽有餘。這個主動模組透過訊號線與擴大機的前級輸出相連,若切在自動模式,它會自動偵測訊號輸入,然後即時啟動超低音。相反地,若過了一段時間都沒有音樂訊號輸入,C18 則會自動關機;至於多久會關機,則可自行設定。

當然,C18 也配備了 Avantgarde 引以為傲的 EQ 系統。用家大可以根據自己的聆聽偏好,或者是空間的聲學特性,就低音的特定頻率進行 EQ 調整。這是 Avantgarde 向來的拿手好菜,也是買 Avantgarde 喇叭最好玩的地方。不過,Cablibri C18 的這個 EQ 應用程式比其他的 Avantgarde 喇叭要簡單一點。基礎功能都差不多,同樣可針對特定頻率點量感進行增強或衰減,也可以調整變化範圍的間距(即 Q 值);只不過,把原本 Avantgarde 低音管理的 10 組 PEQ 減少成 5 組。勝旗人員就給我看他們調整的結果。因為空間有些頻段特別凹陷,因此就需要增量來補償。看起來 C18 輸出的低頻有些地方特別突出,實際測到的低音卻是相對平坦的。透過這樣的 DSP 處理,便可解決空間對低音域頻率響應扭曲的問題。


搭配系統的訊源和綜擴都加了外掛

勝旗準備的系統以 Esoteric 的 A 類綜擴 F-01 來推 Colibri C2,前級輸出給一顆 C18,構成 2.1 聲道的組合。為求更好的聲音表現,他們還為 F-01 加上了專屬外接電源 PS-01F。至於訊源則準備了兩款,分別是 SACD 播放器 K-05 XD,與串流播放器 N-05 XD,兩台訊源都接上了 G-01 XD 外接時脈產生器。不管是擴大機還是訊源,全都加了外掛。


好看又好聲,源於高技術含金量

我在好好認識 Avantgarde 之前,總以為他們家喇叭就是好看而已。實際接觸後,一對一對 Avantgarde 喇叭聽下來,加上幾次與原廠人員的對談,我很清楚 Avantgarde 絕非只是好看的喇叭,他們對聲音很有一套,而且很有內涵,技術含金量很高。Colibri 讓我有點猶豫。這麼小的 Avantgarde,這麼不太傳統的 Avantgarde,也是這樣嗎?



語不驚人死不休的 117dB 最大音壓

原廠再三強調一個驚人的數據,指明 Colibri C2 的最大音壓可達 117dB 的水準。這相當於站在圓山花博公園體驗飛機降落的巨響,也相當於道路施工時,近距離聽見的鑽鑿機具或打樁機的巨響。這個數值已經是 PA 喇叭廣播的水準了。這麼小的 C2 可以發出這麼大的音壓嗎?小喇叭能有多大的聲音?

只是發出大音量還簡單,可是,論到家用音響,播放音樂可不是單單把擴大機音量旋鈕開大就可以的了。這個大,得大的均衡,大的完整,大的有形體,大的有結構,大的有組織,這個大,不能只是粗暴地推送音壓而已,還得挖出訊號裡的細微資訊,清楚地還原出來。這種的大聲,可不是那樣簡單。Colibri C2 作為 Avantgarde 旗下最小的號角喇叭,仍能維持原廠高效率、好驅動的好傳統,即便在「區區」30W 的 A 類擴大機驅動下,一樣可以大而穩當,大中有細。

從容表現管弦音樂的動態、細節和層次

這幾年我沒少聽 Avantgarde 喇叭,所以,面對「小蜂鳥」我也沒在客氣。初次見面,我就放上聖桑的「骷髏之舞」,選這曲子有意義,一來樂曲動態大,二來細節藏量大,三來和聲層次多,若還要說,那就是有著獨奏份量吃重的小提琴首席,以及熱鬧的打擊樂。放上 Kent Nagano 指揮蒙特婁交響樂團的版本,樂曲開頭的豎琴飽滿琴音顆粒飽滿圓潤,接著是小提琴輕聲拉奏,再來則是大提琴部的撥彈,小提琴首席以強奏之姿奏出主題,導引出長笛和木管,繼之以樂曲熱鬧展開。這一段開頭,C2 給出了一個相當清晰的畫面,這點,完全繼承了 Avantgarde 自家風範。這小蜂鳥,可一點不小。樂團展開之後,充滿活力的狂魔亂舞,佔滿了我面前的空間,聲部層次推展開來甚是清楚。無論是突起的強奏,或是夾在樂團合奏中的獨奏樂器,抑或是銅管張揚地宣示,都能有秩序有層次的鋪陳出來。


比起自家其他號角喇叭,聲音更溫暖厚實些

一曲聽下來,我感覺:相較於 Uno、Duo 這些比較大的號角喇叭,C2 的聲音更為厚實。起初我以為是因為開了 C18 超低音的關係,關上超低音後,中低音的厚度確實少了一點,低音的延伸也受限,可是,中頻厚度還在。Uno、Duo、Trio 這些 Avantgarde 經典號角喇叭中音域的透明度更高明,而 C2 則有著略偏厚實的體質。不同的設計,固然呈現出不同的特色;不同消費族群,也是原廠調音的參考。


舞台佈局清楚,器樂質感明確

再聽 Gunter Wand 指揮北德廣播交響樂團演出的貝多芬第六號交響曲,直接跳到第四樂章的暴風雨樂段。聽這裡弦樂連續下行所製造的狂風,定音鼓滾奏帶來的隆隆雷聲,木管尖銳的吹響是群起受驚的林鳥。此處多的是突起強奏,只感 C2 就像是油門反應快速的小鋼炮,動力隨傳隨到,沒有重拖的車身,就算要突然轉向換道,穩定的底盤也能讓車身保持平衡。

聽過這第四樂章,你也會有此感覺。第四樂章走完之後,音樂不停歇地直接進入第五樂章,安詳的弦樂,回歸平靜的田園,在一層一層的主題呈示下,歷經前一樂章的黑暗糾纏,來到這裡則是邁入光明之境。C2 展現出清楚的舞台佈局,明確的器樂質感,以扎實綿密的質地展露出一份它獨特的氣韻,表現起貝多芬那充滿活力、帶著頓點的樂句,真是恰如其分啊!

大場面和大動態都難不倒它

大聲音,總離不開大音場。管弦音樂是自然的音場,換聽「不自然」的大音場,最好的選擇就是電影配樂。放起 Hans Zimmer 的電影配樂,那豐厚的樂音,寬闊的音場,繁複的層次,就在面前展開。他擅長以真實樂器、電子音效多層堆疊,營造出豐富且多層次的聲響效果,在這一對小小的 C2 上聽,可以得到超乎想像的聆聽樂趣。

以「沙丘」(Dune)的配樂為例,第一軌「Dream of Arrakis」裡龐大的空間感,加上強勁的打擊樂,帶著不和諧與刺激的樂器聲響,都讓人聽起來劇場感十足。「Herald of the Change」一曲當中的低頻深沉,加了 C18 之後完全不用擔心低音延伸不足、量感不足的問題,而且當你聽見低頻還有層次,心底一定會湧出滿滿的歡喜。這張原聲帶裡許多配樂都有堆疊夾雜著許多聲響元素,既要表現浩瀚宇宙的未知領域,又要在未知領域上凸顯先進與原始的對比。C2 在表現這些配樂的複雜性、衝突性時,藉著一層一層剝離出音樂的理路層次,也藉著豐富細節和扎實音像的表現力,讓人跟著這張原聲帶一起來了場宇宙探險。

我得經驗是:開大聲更好聽

說到這裡,我要補充一句。我不知道原廠怎麼想,也不知道別人怎麼聽,但來回比較之後,我認為 Colibri 系統開大聲來聽更好聽,而且有著越大聲越好聽的本事。這也是何以我在開始進入聽感描述的段落前,特別先提大音量、大音壓的事。不能開大聲的喇叭,要怎麼開趴啊!很少有 high end 音響會告訴你:我的產品,派對可用。傳統上的音響迷都認為:派對喇叭太不入流了!那不過是 PA 喇叭幹的事。但 Colibri 官方就說「派對可用」!


這個 Michael Jackson 放起來,有點厲害

我對舞曲不熟,但 Michael Jackson 的歌應該夠 high。「Billie Jean」裡頭強勁扎實的鼓聲,錄音本身就已經很飽滿、很有勁了,可是用 C2 放起來的味道就是不一樣,C2 的速度夠快,又持有一份厚重,表現 Michael 聲嗓時清楚又厚實。C2 特別的分頻設計,展現出中高頻的綿密感。鼓聲勁道一面來自 6.5 吋的低音,一面也借助於 C18 的補強,讓這鼓聲聽起來益發過癮。至於「Black or White」開頭的劇場,父親敲門聲重擊感十足,父子的對話也清楚寫實。聽這段劇場,不禁讓我開始想像 Colibri 多聲道劇院的效果。原廠本就有拿 Colibri 組多聲道系統的應用規劃,哎呀,那一定很過癮!劇場結束,Michael 開唱。那個聲音夠扎實,夠有力,把 Michael 那種歌唱時的那股賣力的神情表露無遺。電吉他聲線和鼓聲節奏清晰分明,間奏段有一段 rap,配樂加上饒舌唸辭,在此聽來卻一點不顯亂。

我在座位區用手機 App 量得平均 92dB 的音壓,這對 C2 來講是小兒科。別忘了原廠開出 117dB 的規格,它還可以唱更大聲。我這會兒就好像在高速公路上馳騁,以為已經很快了,引擎轉速卻連 3,000 轉都還不到。真要催起來,餘裕還多得是!小蜂鳥,大聲公事也!

小蜂鳥,卻有豐沛能量;大聲公,也能重現細節

聽 Dan Patlansky 的「Big Things Going Down」一曲,前奏一開始就是金屬質感強烈的吉他撥彈,隨後加入的貝斯和鼓,則為音樂增添了重量也強化了節奏。我開大音量來聽,這裡的鋼弦吉他細節很多,加強力道撥彈下的衝擊感十足,那是一種迎面而來的豐沛能量,雖有著完整的金屬質地,卻不感覺刺耳難耐。在 C2 上聽這曲,比起我過往的經驗,聲音更溫暖、厚實些。有了 C18 拔刀相助,低音域的重量以及延伸感都有大型落地喇叭的威儀。至於 Dan Patlansky 的歌聲,其帶點沙啞、富有磁性的聲嗓,那是由豐富訊息量所構築出來的畫面。C2 表現人聲演唱,就如他們家的其他更大的號角喇叭一樣精彩,而且是別有一番專屬於 Calibri C2 的魅力。


2.1 聲道的表現果然全面

放上義大利唱片公司 Fone 所製作的「The Pink Panther & Friends」專輯,他們讓旗下簽約的藝人用自己的風格和手法,重新詮釋 Henry Mancini 的「頑皮豹主題」音樂。第一軌是最標準的爵士三重奏,薩克斯風溫暖綿厚,同時又有著很清楚的細節,把薩克斯風的質感表露無遺。鼓手在銅鈸上敲出的細碎聲響,小鼓的鼓點清楚,那些鼓手製造出來的各種聲響非但清晰,且透出自然的空間感。站穩配角地位的鋼琴,偶而點綴著,與鼓組一起扮演綠葉角色,襯托薩克斯風的主奏地位。這實在道盡均衡二字。

第五軌是低音提琴手 Enzo Pietropaoli 的獨語。低音音符的顆粒感十足,他又是撥奏又是拍打琴身,一把貝斯也製造出豐富的聲響。聽這低音,單是用 C2 還會意猶未盡,但加上 C18 聽起來就真是可以越級挑戰了。聽那輕鬆向下探去的低頻,富有彈性卻又寬鬆,保有寬鬆卻不鬆垮。特別是樂曲將終了前,樂手拿起琴弓改成拉奏主題,那個豐潤飽滿的低音音符湧出,真是妙極了。

獨特的存在——既是 Avantgarde,又很不 Avantgarde

Avantgarde 這一手真是太妙了!當我以為自己聽過這麼多次 Avantgarde 號角喇叭,已經很懂 Avantgarde 了,Colibri 立刻跳出來說:還有我!Colibri 和 Avantgarde 其他喇叭有著不同的訴求。在設計、技術、概念上或者仍有傳承,但整體而言,Colibri 確實有其獨特性——它既是 Avantgarde,又很不 Avantgarde——這就是我對它的評語。這點,原廠也知道。所以,當我們進入 Avantgarde 官網時,在產品列裡找不到 Colibri 的選項,它被獨立出來,擺在另一個頁面中。

Colibri 在設定和應用上夠多元,可聽音樂,也可當劇院。可買一對聽,可組 2.1 聲道,也可組 2.2 聲道。強大的 EQ 可做低頻管理,把空間駐波或低頻缺陷的影響降到最低。大聲公的體質,在沒有擾鄰困擾的條件下,你大可以扭大音量來聽。聽過它大聲唱歌,你才會認識蜂鳥的力量。








器材規格

Avantgarde Colibri C2
型式:2 音路 3 單體號角喇叭
單體:1.5 吋鈦振膜中高音(搭配 350mm 圓形號角)x1;6.5 吋碳纖振膜低音 x2
靈敏度:98dB
最大音壓:117dB
頻率響應:70Hz~19kHz
最大承受功率:150W
分頻點:70Hz、700Hz
尺寸:350 x 390 x 660 mm(WxDxH)
重量:18.5kg
售價:296,000 元(腳架需另購,一對 36,000 元)

Avantgarde Colibri SUB C18
型式:主動式超低音
單體:18 吋(460mm)紙盆低音 x1
內建擴大機功率:1,200W(峰值 1,500W)
輸入:XLR、RCA
最大線性單體移動:+/-10mm
最大可推動空氣量:13,000 平方公分
頻率響應:18~120Hz
分頻點可調:40~120Hz
箱體容積:70 公升
適合空間:> 16 平方米
尺寸:655 x 320 x 530 mm(WxDxH)
重量:42kg
售價:198,000 元(腳架需另購,22,000 元)

進口總代理:勝旗
電話:02-2597-4321
網址:www.winkey-audio.com.tw

雙單聲道 180W 充沛功率–Synthesis NYC 175i 真空管綜擴
如果想找大功率的真空管機,義大利管機品牌 Synthesis 切不可忘記。Synthesis 的 Metropolis 系列綜合擴大機,每一款都有著強勁輸出。系列二哥 NYC 175i 綜合擴大機,採用雙單聲道設計,內部線路左右... 《 全文


更多專題: 一個月    三個月    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