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郭漢丞 2025/09/05發表,已被閱讀403
與德國 MBL 首席工程師 Jurgen Reis,差不多每年都要見上兩次面,一次在慕尼黑,一次在台北的音響展,早就是老朋友了,不過每次專訪,MBL 總是有創新的技術,而這次聊 C41 串流播放機的獨創技術,重點有兩個,第一是「True Peak Technology」,第二則是 C41 的音量控制完全不會減損位元碼率( Bit Resolution),維持原始音樂訊號的解析度。



獨家 True Peak Technology

先從「True Peak Technology」講起,Jurgen 表示,數位音樂的最大音量,就是 0 dBFS,大部分數位音樂在混音時,會衰減 6dB,方便後面的母帶後製作近一步的處理,可是因為人耳的聽覺,同樣的音樂,大聲感覺比小聲好聽,所以,音樂產業經常在母帶後製時,拼命拉高數位電平,讓音樂聽起來更大聲,人耳聽起來就會覺得好聽。

可是拉高電平的數位音樂,經過 DAC 轉換時,如果音樂本身已經超過 0 dBFS 的限制,轉換出來的音樂訊號,超過限制的部分就會被 DAC 削切掉,避免失真,而削切掉的音樂訊號,就是動態峰值的減損。


Jurgen 說,因為無法控制前端音樂,是不是施加了過大的電平,超出 DAC 輸出的限制,導致削切峰值的音訊,MBL 的做法是利用數位濾波的特殊設計,額外增加 3 dB 峰值的餘裕度(headroom),即便前端音樂峰值電平過高,這 3 dB 的額外儲備,就可以避免音樂峰值訊號削切,這就是 MBL 所謂的 True Peak Technology。


既然講到了數位濾波,我問 Jurgen,C41 選擇什麼樣的數位濾波?有沒有額外的數位濾波檔位可選?Jurgen 說,預設檔位是 Minimum Phase 最小相位誤差,可是另外有 Fast 與 Slow 兩個檔位可以選擇,要從選單裡面切換,假如沒有調整,預設值就是 Minimum Phase。



獨創的測試方法

接下我問 Jurgen,要如何測量數位音訊的峰值削切?Jurgen 說,這就問到重點了!像是 Jitter 時基誤差,CD 發明初期時,大家也都不知道問題在哪裡,直到找出測量方法,才知道時間校正與 CD 讀取掉碼的問題。

以 MBL 測量數位音訊峰值削切的問題,必須先找到「本身動態範圍超過限制」的音樂,錄音電平已經超過 0 dBFS,讓 DAC 轉換過載,才能測量出 DAC 轉換的峰值削切失真,也就是說,要先找到會 Clip 的數位音樂,才能測量 Clip 峰值的削切有多少。

在 DAC 之外做數位音量調控不掉碼

C41 第二項與眾不同的設計,就是音量控制,Jurgen 表示,C41 設計的目標,就是一部帶有音量控制的數位串流播放機,可以直接連後級,所以音量控制很重要。

Jurgen 說,傳統利用 DAC 內部的數位音量控制,存在音量降低,同時減少數位解析度(Bit Resolution)的問題,導致音質劣化,所以,MBL 設計 C41 的數位音控,並沒有從 DAC 內部調控音量大小,而是從電源供應級調控 DAC 輸出音量,如此一來就不會影響數位解析度,達到無損音質的目的。


也測量多部器材連接的數據

Jurgen 接下來說,作為音響工程師,最重要的任務就是測量,找出音響器材可能產生的問題,他發現很多測量都局限在單一器材,也就是只測量 CD、串流播放機、前級或後級,而不會測量兩部或三部器材,連接在一起時做測量,所以 Jurgen 在設計 MBL 器材時,除了單一器材的測量,也會做兩部、三部或者更多器材,串接在一起的測試數據。

Jurgen 發現,多部器材串接在一起時,對於動態範圍的影響最大,也就是說,單一部器材可能動態範圍夠大,可是連接在一起之後,卻會讓動態範圍縮小,所以 Jurgen 測量多部器材連接時,特別重視這個部分,因此多部 MBL 器材連接在一起時,依然能夠維持音樂再生的最大動態範圍。

難怪 MBL 經常一套西裝搭配

難怪,常常遇到有些發燒友,本來只買一部 MBL 器材,後來從頭到尾,一部部加上去,變成全套 MBL,人家原廠可是有針對多部串接做測量,確保不會縮限動態,維持最大的音樂再生動態範圍,難怪買了一部 MBL,最後都搞全套 MBL 了,人家可是串越多部,聲音越好聽啊!



廠商資訊

進口總代理:藝聲
電話:02-2391-7999
網址:http://www.soundart.com.tw/

雙單聲道 180W 充沛功率–Synthesis NYC 175i 真空管綜擴
如果想找大功率的真空管機,義大利管機品牌 Synthesis 切不可忘記。Synthesis 的 Metropolis 系列綜合擴大機,每一款都有著強勁輸出。系列二哥 NYC 175i 綜合擴大機,採用雙單聲道設計,內部線路左右... 《 全文


更多專題: 一個月    三個月    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