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郭漢丞,攝影/郭振榮 2010/07/02發表,已被閱讀72,400
號角喇叭可說是所有喇叭的鼻祖,依靠正確的發聲理論,經過近百年的發展而歷久不衰,這當中靠著許許多多研究者的努力,而創立Klipsch的Paul W. Klipsch更是其中最重要的人物。聆聽Klipsch Palladium P-17B(以下簡稱P-17B)許久,這對精緻漂亮的書架型號角喇叭,實在和我印象中的Klipsch相去甚遠,但號角喇叭迷人的魅力卻絲毫不減,更增添諸多現代感,在歲月粹煉之下,原本我心目中質樸的Klipsch,已經用嶄新的設計感賦予號角喇叭新的生命力了。

「音響名人堂」Paul W. Klipsch

說起Paul W. Klipsch,他可是登上在歐美兩地都「音響名人堂」的工程師,對號角喇叭的發展提出革命性的設計,引領1950年代的號角設計潮流。Paul Klipsch還可說是音響業界最長壽的經營者,1904年5月9日出生於美國印第安那州,卒於2002年5月5日,享年98歲,從1946年創立Klipsch & Associates公司,畢生擁有23項關於號角喇叭設計的專利,2004年CES追加登錄名人堂之列,紀念Paul W. Klipsch對喇叭設計的豐功偉業。

Klipschorn 圖片來自Klipsch網站

La Scala 圖片來自Klipsch網站
看著P-17B號角喇叭,面板窄,箱體深,兩側還拉出漂亮的水滴弧線,收尾背後的龍骨藏著低音反射孔,這些設計都很符合現代喇叭設計潮流,也賦予P-17B新鮮亮麗的時尚感,但是這和傳統上我所認識Klipsch很不一樣。1946年Paul W. Klipsch創立公司時,第一款號角喇叭叫做Klipschorn,那時候還沒有工廠,找木工外包,還靠Baldwin鋼琴公司幫忙,才能製造龐大的Klipschorn。當時Klipshorn的革命性突破,就是把號角喇叭設計成靠牆腳擺放,利用背牆和側牆強化低頻,這樣號角的尺寸可以縮小,但卻依然有很好的低頻量感。不過Klipschorn還是太大,一直到1963年推出La Scala之後,音響迷才為之瘋狂。有些音響迷買了La Scala但家裡未必有兩側牆角可以讓La Scala「倚靠」,還得額外砌出假牆。從那時候起,Klipsch就已經成為美國號角喇叭的代表品牌,在音響迷心目中的地位幾乎可以和JBL平起平坐。


時尚洗鍊的設計風格

不過我前面所提的Klipschorn與La Scala,都是很古典質樸的設計,雖然Klipsch公司依然接受消費者「訂購」製作經典的La Scala,但坦白說這類尺寸龐大的號角喇叭,已經不太適合在一般居家擺放。眼前的P-17B早已完全脫去老Klipschorn笨重龐大的形象,取而代之的則是時尚洗鍊的設計風格。怎麼會有這樣的轉變?適應市場潮流是其一,但更重要的是公司經營方針改變,讓Klipsch從號角技術的創新者,逐漸變成產品線廣泛的大型喇叭公司。我們看到的Palladium系列是Klipsch的Hi End產品,但Klipsch不僅在家用兩聲道與多聲道音響上產品豐富,他們還推出符合時下年輕人喜愛的耳機、iPod相關產品與電腦喇叭,還有完整的Custom Installation產品,而早年Paul W. Klipsch經營的專業與商用領域,Klipsch也一樣沒有忽略。


像Paul W. Klipsch這樣的技術人,對研究有很高的熱誠,但對於做生意興趣沒那麼大,現在Klipsch這麼有企圖心地開拓產品線,從入門到Hi End,從專業到家用全系列產品齊備,關鍵人物是現在的經營者Fred S. Klipsch與賢伉儷Judy,他們在1989年買下Klipsch & Associates,改名為Klipsch Inc.,以Klipsch既有的號角技術出發,不斷開發出新的應用領域。這當中還有一段有趣的故事,原來Fred Klipsch和Paul W. Klipsch並不認識,也沒有真正的血緣親戚關係,只是Fred發現有個音響品牌和他的姓一模一樣,因為好奇而來認識,後來決定買下公司,成為新的家族企業,巧合僅是來自Klipsch這個姓氏。


BMW的工業設計團隊操刀

關於Klipsch的介紹,我想講到這裡該夠了,要把焦點回到P-17B身上。從外觀上來看,P-17B完全沒有老Klipsch號角的笨重,而是走時尚路線,但技術上依然是號角喇叭的底子。新的Palladium系列是迎接Klipsch公司創立六十週年的Hi End系列,這P-17B自然融入了Klipsch一甲子的號角設計功力,但懂得經營潮流的Fred Klipsch知道,光是技術還不足以讓Palladuim在Hi End市場發光發熱,他們需要新的設計元素,於是邀請了BMW的工業設計團隊合作,賦予Palladium系列全新的面貌。看著P-17B前障板的號角與中低音單體,彷彿是老號角喇叭的縮小精緻版,但整體直線與弧線交織的線條,還真的一點都沒有老Klipsch的保守感覺,這BMW的工業設計團隊,果然有兩把刷子,既保留技術傳統,又能展現新意,有一套!


傳統上號角喇叭習慣用二音路設計,不過P-17B採用了更複雜的三音路設計,採用新型專利Tractrix曳物線號角,就是喇叭上半部一體成型的銀白色號角,直接做出兩音路,而底下再加上一只中低音單體,合起來就是不折不扣的三音路喇叭。以尺寸來看,P-17B算是尺碼稍大的書架喇叭,但頻率響應倒是不簡單,低頻延伸有40Hz,高頻可到達30kHz。那一體成型的兩音路Tractrix號角,要負責600Hz到30Hz的中高頻段,而低音單體則處理40Hz~600Hz的頻率響應,從數據上來看,這個7吋低音單體看似負擔不會很重,但號角難就難在頻段銜接,Tractrix號角效率高,速度快,中低音單體一定要跟上速度,否則低頻會拖,聲音也會變得駑鈍,這部分Klipsch開發了新的複合振膜單體,表面是鋁合金振膜,內層還有Rohacell與Kevlar兩種材料複合,加起來就是輕質量、高剛性與高內阻。振膜質量輕,單體運動速度就夠快,效率也才能跟上號角,而內阻好,代表振膜本身的音染低,符合Hi End追求真實重現的理念。

P-17B不愧是Hi End系列的Klipsch產品,我還記得早年的La Scala喇叭,箱體甚至沒有烤漆,直接可以看到三夾板的材料,雖然有著傳奇的號角之聲,那粗糙的質感還真可說是「不假修飾」,反觀P-17B,不僅線條優美,低部面積也不大,很容易找到棲身之所,外表的木紋紋路細緻,還兩兩配對,怎麼看都賞心悅目。由於是Hi End系列家用喇叭,P-17B的細部做工很講究,背後大尺寸的喇叭端子,也是Klipsch設計製造,還配上大尺寸的銅片做跳線。大尺寸的喇叭端子設計不錯,Y插不難鎖,倒是那個銅片有些麻煩,而且對聲音沒有太大幫助。我剛接上系統聆聽,覺得聲音有些放不開,想自己是不是喇叭端子沒鎖好,檢查以後覺得那銅片似乎讓喇叭端子鎖不太緊,動手拆了銅片,換上Nordost跳線,一邊是Y插,一邊是香蕉插,這樣兩個喇叭端子都鎖Y插,用力旋緊,再重新開機試聽,果然那銅片不太妙,換掉之後聲音就開了。寫這些不是批評Klipsch沒注意細節,而是大尺寸銅片是常見的設計,音響玩家自己換跳線則是發燒的動作,如果可以的話,買一小段高檔的銀線當跳線,P-17B的聲音會更好。


Klipsch設計喇叭的四大信念

Paul W. Klipsch畢生設計喇叭有四大信念,Klipsch喇叭要具備高效率、優秀的動態範圍、受控制的指向性與平直的頻率響應,雖然P-17B脫掉了老Klipsch笨重的外衣,但這四項關於聲音的設計原則依然不變。P-17B有94dB的效率,對擴大機要求並不算刁鑽,我試聽時搭配過VTL ST-85後級,80瓦功率推得很輕鬆,用Linear Acoustic LAV-60來推也很不錯,聲底通透又快速,拿更高檔的Rega Osiris來推,P-17B作為頂級系列喇叭的高貴感更為明顯,小提琴油光水滑,大提琴濃郁芬芳,兩者之間交融和諧中,還有清晰的線條細節。搭配使用的這幾部擴大機功率都不算大,都不足100瓦,我想有個真正「優質」的50瓦功率,就能讓P-17B快樂地演奏了,這也代表P-17B高效率的優點。


銅管表現爽朗直接、弦樂部有著華麗感

具備高效率,擁有P-17B的朋友不需要太為喇叭搭配擴大機傷腦筋,而Paul W. Klipsch對喇叭設計要求的優秀動態範圍、受控制的指向性與平直的頻率響應,一樣都傳承到P-17B身上。什麼是優秀的動態範圍?就是音樂從最小聲到最大聲的範圍,要盡可能的寬闊,這是為了表現音樂的對比,動態範圍越大,越能表現對比。譬如馬勒第二號交響曲「復活」,最近有一張阿巴多指揮琉森音樂節的BD片,演錄俱佳,我把BD接到P-17B當兩聲道音樂片來聽,從第四樂章到第五樂章這部份,最能表現優秀動態範圍的特色。第四樂章由女中音擔綱,輕盈地演唱「原始之光」,音樂不間斷地進入第五樂章,一開始就是世界末日的景象,兩者音量對比極大,如果喇叭動態範圍不好,在第四樂章很多人會覺得音量不夠大,而動手提高音量,但進入第五樂章時,天崩地裂的音樂馬上讓喇叭崩潰。P-17B很能應付這些突如其來的「龐大音壓」,中低頻有著優秀的穩定度,即使樂團猛烈齊奏,音樂重心依然穩定,而號角設計的P-17B來聽馬勒,亮麗的銅管表現爽朗直接,配上弦樂部還有著華麗感,真是過癮!

史塔克演奏的「德弗札克大提琴協奏曲」
Klipsch喇叭的第三項特點講究受控制的指向性,這點也告訴我們,使用P-17B時喇叭擺位要講究。原廠說明書有一些關於喇叭擺位的建議,但實際上空間頻響還是要靠手動調整,很難一概而論。號角喇叭一般而言指向性比較強,所以適當地調整喇叭Toe-in角度,可以提升音場定位與空間感,反之,如果隨便擺擺,很容易左右聲道各唱各的。以P-17B而言,Tractrix號角比起我所使用的老JK Audio木頭號角,指向性稍低,相對就是擴散性更好,調整擺位也比較容易,實際試聽定案時大約讓號角對著左右兩耳,眼睛看過去正對喇叭面板,聲音定位最準確。這也是P-17B引領號角設計風潮的優點,你可以享受號角喇叭略強的指向性,玩出維妙維肖的音場空間定位,但輕鬆擺放這P-17B也不太鬧脾氣。

杜普蕾的「德弗札克大提琴協奏曲」
我自己是號角喇叭的愛用者,喜歡它們快速、通透、精準的性能,但我也不得不承認,傳統號角喇叭有許多地方仰賴搭配調整,不是買了就好聽,但P-17B則有所突破,稍微調整一下,聲音表現就很有水準,而且沒有失去號角快速、通透、精準的特色,尤其是音樂再生的質地,很容易分辨差異。例如史塔克演奏的「德弗札克大提琴協奏曲」,Mercury的錄音本來就是名演,拿來和杜普蕾在Teldec相同曲目的錄音比較,兩者錄音的時代、表情、氛圍很不一樣,史塔克精準而理性,每一顆音符都乾淨俐落,而杜普蕾則在指揮傑利畢達克的控制下,演出速度較慢的版本,但杜普蕾的彈性速度處理,依然自由而不受拘束。在P-17B上面聆聽,你很容易把注意力放在音樂本身,而不是計較音響效果,代表P-17B在音樂性的表現有著圓融成熟的質地。

現代號角的超優質之作

從外觀設計到技術內涵,P-17B都代表Klipsch的新里程碑,與老Klipsch相比較,P-17B完全沒有老號角的笨拙感,取而代之的是現代時尚的新鮮感。音響迷計較的聲音表現上,依然是快速、通透、乾淨的號角之聲,但卻更好擺位、更好調整。如果您已經耳聞號角喇叭的經典傳奇,但印象中覺得號角喇叭難搞難調,P-17B則完全沒有這樣的困擾,當然,我不否認P-17B還是需要用點心來調整,但難度相對很低,而且在P-17B將號角喇叭技術進化的過程中,一點也沒有犧牲號角喇叭既有的特性,而是讓號角更好用、更漂亮,這P-17B真可說是現代號角的超優質之作!


Klipsch Palladium P-17B器材規格

頻率響應:51Hz - 24kHz + / - 3dB
低頻延伸:40Hz
高頻延伸:30kH
功率承受:150W(連續) / 600W(峰值)
建議放大器功率:50 - 350瓦
靈敏度:94dB@2.83V /分
阻抗:4歐姆
分頻點:600Hz/3.4kHz
最大音壓:115dB
高音單體:0.75吋鈦金屬振膜壓縮驅動器搭配90 ° x 60 °曳物線號角
中音單體:4.5吋鋁質振膜振膜壓縮驅動器搭配90 ° x 60 °曳物線號角
低音單體:7吋鋁 / Rohacell /Kevlar複合振膜錐盆單體
尺寸:506×234×343 mm(H×W×D)
重量:13.6kg
參考售價:190,000元/對

進口總代理:登威
電話:(04)2384-1111
網址:www.danweigh.com.tw

足可名列一流大型喇叭–SVS Ultra Evolution Pinnacle 落地喇叭
如果你以為 SVS 厲害的就只有超低音,那麼你恐怕會錯過很多事情,SVS 新推出的旗艦喇叭 Ultra Evolution Pinnacle 具有雄偉的規模和創新的設計,優異性能足可和一流 Hi-End 喇叭匹敵。Ultra Evolution Pinnacle 外觀上最顯眼之處,就是面板的 5 顆單... 《 全文


更多專題: 一個月    三個月    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