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撰文/林治宇,攝影/郭振榮 |
2013/10/02發表,已被閱讀29,194次
|
|
這幾年來,所謂的all-in-one音響或是多功能擴大機有越來越多的趨勢,一方面是因為需求漸增,大家的居住空間狹小,而且對功能與操作方便性的要求更高,二方面是因為音響廠家的技術也進步了,能在同樣大小的機箱內容納更多、更強的功能,而讓all-in-one機種更為普及,價格也比過去更低。不過,在這麼多all-in-one音響中,恐怕很少有像Onix MC-6這樣外型如此特出,功能如此完整,價格卻又具有親和力的機種,也難怪Onix要把它從MC-5升級到MC-6,以滿足更多消費者的需要。
 | MC-5升級為MC-6,這部Onix多功能擴大機的性能更為強悍了。 |
 | 瓦數由15瓦提升至20瓦,能對應的喇叭種類也更為廣泛。 |
功能超豐富
MC-6具有哪些功能呢?首先,它外型上最顯眼的地方就是壓克力圓形上蓋的CD唱盤,採用手動上掀式設計,不用麻煩的唱片鎮,放上CD唱片,再把上蓋放下,立即開始讀取。操作播放與選曲的按鍵位在唱盤兩側,而不是在面板上,這樣的安排看來也是深思熟慮後的結果,因為放下CD蓋順手即可按下播放鍵,操作起來格外方便。
 | MC-6的CD唱盤採手動上掀式設計,不用麻煩的唱片鎮,放上CD唱片,再把上蓋放下,立即開始讀取。 |
位在CD唱盤後方的是一個iPhone/iPod的Dock座,插上iPhone或iPod即可聆聽,而免去一條煩人的連接線。如果不是用iPhone或iPod,而是其他系統的智慧型手機或是MP3隨身聽,可以接MC-6嗎?這點Onix也想到了。在Dock的底座右側有一組3.5mm輸入插孔,因此只要藉由一條3.5mm phone-jack線,即可讓其他隨身聆聽裝置來與MC-6連接。
 | Dock座插上iPhone或iPod即可聆聽,而免去一條煩人的連接線。Dock的底座右側有一組3.5mm輸入插孔,可供連接其他隨身聆聽設備。 |
當然MC-6也具備USB輸入功能,輸入孔在背板,讓它身兼USB DAC功能,連接電腦更方便。USB DAC是MC-6的升級重點,直接改用自家DAC25B的XMOS接收晶片,可進行非同步傳輸,並可對應至24bit/192kHz取樣率,比起高價機種並不遜色。MC-6還可以聆聽AM/FM廣播,另外它也具備一組RCA類比輸入,藉以連接其他傳統訊源。在輸出部分,MC-6提供一組RCA類比輸出,讓它兼具前級功能,可連接功率更大的擴大機。Coaxial數位輸出則可連接其他DAC,升級更有彈性。特別的是背板上還有一組Video輸出,應該是把iPhone/iPod的畫面加以輸出之用。
|
|
操作順手又便利
除了外型具有獨特性,我覺得MC-6另一個很棒的設計就是它十分便利的。Onix巧妙地將操作介面融於造型之中,既不影響外觀,用起來又順手。原來Onix把操控的旋鈕做在四角的大型圓柱上,藉由轉動圓形上蓋即可進行調整,例如左上角是電源開關,左下角可切換訊源,右下角則可調整音量,右上角是不具功能的圓蓋。面板的顯示幕雖然只能顯示一排資訊,但已經可以表達出足夠資訊。
 | 找不到電源關嗎?其實就是左上方圓形腳柱的上蓋,設計極具巧思。 |
 | 音量是右下方的圓柱,可進行相當精細的音量調整。 |
在類比放大部分,MC-6使用前管後晶的混血式設計。前級放大由MC-5的中國製6N3管,改成美國GE的5670軍規管。雖然這兩者是同一種訊號管,但GE管的等級更高,聲音表現自然有所提升。功率放大部分,MC-6將瓦數由15瓦提升至20瓦,能對應的喇叭種類也更為廣泛。接著來看Onix的Reference-5書架喇叭。
|
|
重視細節與音色的呈現
2單體2音路的Reference-5也有一些較為特殊的設計。它所用的單體尺寸與面板寬度與一般書架喇叭大同小異,但箱體縱深極深,深度居然比高度還大。這樣的設計不是沒有,只是並不多見,印象中採用深音箱設計的小喇叭都很強調性能,像是動態表現、承受功率、低頻量感與延伸…等,都是它們的訴求重點,但是,Reference-5似乎不太一樣。Reference-5的中低音單體採用長纖維紙盆振膜,紙盆的特性是剛性較低,反應比較慢,但阻尼特性佳,音色較為自然、豐富且柔順,是歷史最久的振膜材質。此外,Reference-5中低音單體的懸邊居然用上了歷史也很悠久的折疊布邊,特性是質量輕,效率好且反應靈敏。
 | 2單體2音路Reference-5的箱體縱深極深,深度居然比高度還大,音箱容積有助於低頻表現。 |
這顆中低音單體還有一項特殊設計,就是錐盆中央有一根貌似導波錐的圓柱,其實是第二組磁路系統,原來在錐盆前方還有另一個音圈。透過雙音圈的對稱驅動,可以降低這顆中低音單體的失真,並提高靈敏度與暫態表現。因此,從這些設計看來,Reference-5對中低頻的設定應該是重視音色與細節表現,而不是追求大港低頻。
高音則使用Vifa著名的XT-25TG-30單體。這顆高音單體可以在許多歐美喇叭上看到,其特殊的內外雙層振膜與導波錐設計,可以增加擴散角度,讓離軸的頻率響應也能更為平順,聲音聽起來更自然。音箱則採用超過1吋厚度的高密度密集板製作,內部施以橫樑補強,表面再以鋼琴烤漆施作,更增質感。Reference-5連背面也不馬虎。低音反射孔的出口處裝上一圈圓弧開口,有利於氣流進出的平順;喇叭端子使用大型高級製品,外層有絕緣透明塑料,使用起來更順手。
 | 高音則使用Vifa著名的XT-25TG-30單體,其特殊的內外雙層振膜與導波錐設計,可以增加擴散角度,讓離軸的頻率響應也能更為平順。 |
 | 看似導波錐的圓柱,其實是第二組磁路系統,原來在錐盆前方還有另一個音圈。 |
 | 低音反射孔的出口處裝上一圈圓弧開口,有利於氣流進出的平順;喇叭端子使用大型高級製品,外層有絕緣透明塑料,使用起來更順手。 |
|
|
纖細而靈巧的聲音表現
看完MC-6與Reference-5的各項設計,把它們「送做堆」會產生什麼樣的聲音?連我都好奇起來了。試聽過程在U-Audio聆聽室進行,訊源就是MC-6的CD唱盤。乍聽之下,MC-6與Reference-5展現出清新亮麗的風格,聲底十分乾淨,細節豐富,高頻表現華麗,低頻則緊實有緻,確實反映出其設計的目的。聆聽人聲時,可以感受到咬字時的唇齒音豐富而清晰,喉頭的嘶啞聲有跡可尋,讓聽者的情緒更容易受感染。聆聽弦樂時,弓毛與琴弦摩擦時細微嘶嘶聲響像是被放大了般清晰,不同角度、力道運弓時的各種音色變化,也在透黑的背景中清楚浮現,而有種寫實感。MC-6略微硬朗的音色,狼毫毛筆充滿筆鋒,清晰刻畫,表現出音樂中應有的明暗變化與鮮明對比。
MC-6與Reference-5的聲音走向較偏於高頻,強調細節,但並不表示它們的中、低頻表現不夠格,事實上,MC-6與Reference-5的音場結構正確,頻段比例適中,具有均衡的聲音格局。這樣表現是在U-Audio的大坪數聆聽室中呈現,我聽到的是具有優異平衡性的音場結構,可見MC-6與Reference-5推出來的中低頻是足夠的,也表示MC-6的20瓦輸出功率還蠻夠用。
 | MC-6的遙控器,可進行所有的操作與控制。 |
MC-6與Reference-5的中、低頻並非濃厚飽滿的類型,而具有非常清楚的低頻線條與輪廓、靈動而鮮活的彈跳感、紮實又快速的反應,以及豐富的層次變化,簡言之,就是健康又活生、能靜又能動的低頻,讓音樂充滿了活躍感。雖然用MC-6播放大編制或複雜音樂時不免有點左支右絀,它畢竟只是20瓦的擴大機,但播放一些發燒片、爵士樂、流行音樂或人聲器樂時,聲音的靈巧性在在顯示出它的價值所在,更何況它已經把一大堆功能都一併給了你,你再也不必煩惱任何關於音響器材的事了。
器材規格
MC-6 型式:all-in-one擴大機 輸出功率:20瓦/8歐姆,30瓦/4歐姆 輸入:iPhone/iPod,USB(24bit/192kHz),AM/FM廣播,RCA類比輸入,3.5mm類比輸入 輸出:Coaxial,前級輸出 頻率響應:10Hz–20kHz(±1dB) 訊噪比:大於90dB 尺寸:457×142×314 mm(寬×高×深) 重量:9 kg 建議售價:34,000元
Reference 5 形式:2單體2音路低音反射式書架喇叭 使用單體:Vifa XT-25TG-30高音×1,5.25吋中低音×1 效率:86dB 頻率響應:45Hz–40kHz 阻抗:8歐姆 分頻點:3kHz 尺寸:310×180×345 mm(高×寬×深) 重量:6 kg 建議售價:32,500元
代理商:藝聲 電話:(02)2541-6212 網址:www.soundart.com.tw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