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撰文/林治宇,攝影/郭振榮 |
2013/06/12發表,已被閱讀31,608次
|
|
3米一對只要6,800元,這樣的喇叭線你會有什麼期待?說實在的,如果我自己去光華商場的電子材料行買切售線,同樣3米一對的喇叭線,大約拇指粗細,看起來不要太差的,再買8顆香蕉插頭,然後再加一加自己的工錢,也差不多要這個價錢了,這樣算起來,YPL的S-50喇叭線實在是太便宜,這樣會好聽嗎?音譜利要賺什麼呢?我抱著這些疑問開始試聽S-50,結果我發現我又犯了價格決定論的老毛病了。
特殊的複雜結構
一般而言,像是S-50這樣價位的線材,它們的導體結構通常都相當單純,甚至稱不上有什麼結構,大概就是幾股導體相互絞繞,加上披覆、避震與隔離材料就完成了,但是,S-50的導體結構不僅是此等價位線材所僅見,甚至更高級的線材都很少這麼做。
到底是什麼樣的結構呢?S-50的導體是高品質的OFHC銅線,一共用了兩種線徑的單芯線,一是0.32 mm,一是0.9 mm,每一條單芯線都有自己的絕緣包材,材質則是PE。怎麼絞繞呢?首先,S-50的線材中心有一條2 mm的發泡聚乙烯避震材,然後用9條0.9 mm銅線以大角度圍繞著避震材,線材間並不會疊合,而是緊密包裹住中心的發泡聚乙烯避震材。接著,0.9 mm線材的外圍再用20條0.32 mm銅線,以同樣的方式,但卻是反方向再圍繞一層,也是緊密的包裹,就變成了兩層的結構,然後再以PVC絕緣,構成主導體。每一條S-50共有2條這樣的主導體,分別是正極與負極。2股主導體再加上棉紗與棉紙做為填充與避震材,外圍最後以PVC包覆,再以黑底白紋的棉質隔離網包裹,終於完成總線徑18 mm的S-50喇叭線。
這樣的結構應該可以帶來兩大好處。第一,電流傳導時有集膚效應,也就是電流多會集中在導體的表層傳導,S-50使用各自絕緣的多條單芯線,就像是漆包線做成的李茲線,增加了導體的表面積,進而減少集膚效應的影響。第二,電流在導體中傳導時,會在導體周圍形成磁場而造成不良的干擾,S-50的兩層導體以相反方向圍繞,產生的磁場恰可相互抵銷,無形中便減少了干擾。另外,S-50使用不同線徑的導體,則可兼顧不同頻段的表現,有利於聲音的均衡度。至於接頭部分,S-50使用24K鍍金的波浪型香蕉插,具有優異的密合度,當然也有利於傳導。
| | 柔順中帶有細緻感
試聽時搭配的擴大機是Linear Acoustic的LAV-60 MKII綜合擴大機,喇叭則有KEF的LS-50與Elac的FS 407。這兩款喇叭的高頻表現都很出色,解析力相當好,很容易可以辨別出前端器材走向,透過LS-50與FS 407,我發現S-50居然具有很好的音色質感,完全不像是這個等級的喇叭線。用「居然」來形容,好像是說便宜喇叭線都沒有好質感。這說法有點殘酷,但事實上也是如此,有質感的音響器材通常不便宜,不過難得的是,S-50在適度的柔順中帶有不錯的細緻感,而且聲底乾淨純粹,沒有令人不悅的毛燥或粗糙感,用它來聆聽一些特別考驗音質的音樂,例如弦樂或鋼琴,S-50都可以輕鬆過關。
但細緻並不是音樂是否好聽的決定性因素,均衡感與厚度的重要性更在細緻之上,在這部份S-50也有優異的表現。以FS 407聆聽比利時鋼琴家Julian Gorus演奏李斯特的「巡禮之年」全集,CD1瑞士第1軌《Chapelle de Guillaume Tell》我可以聽到寬闊宏大的規模感,以及十指齊下的沈重力度,低頻量感不僅足夠,還可以聽到自然綿延的低頻尾韻,可以見S-50的低頻不只是有量,也有不錯的質。此外,透過這個錄音,我還發現S-50的透明度頗佳,水分挺豐富,鋼琴音粒具有潤澤感,感覺得出略帶修潤,但整體表現仍不失自然。
比超值還要更好
以S-50聆聽弦樂,例如Artemis弦樂四重奏演奏舒伯特作品第15號,聲線溫和而流暢,即便激昂樂段仍帶有柔順的特質,或許速度感並非其強項。弦樂音色溫潤圓融,帶個好聽的鼻音,音色較為討喜。真正的考驗則是用FS 407聆聽阿格麗希演奏蕭士塔高維契的第一號鋼琴協奏曲,我感受到音樂的吞吐與起伏都顯得自在而輕鬆,加上音場規模感夠龐大,低頻厚重紮實,可見S-50的能量輸出頗為順暢。此外,S-50也能表現出不錯的聲部層次感,讓這首複雜的曲子聽起來仍有條理而不致混亂,或許音場的深度與形貌仍有進步空間,但至少交響樂團的秩序都在控制下。聆聽至此,我可以肯定地說,S-50不僅物超所值,而且比超值還要更好,它不僅降低了玩音響者的負擔,更提高了愛樂者聽音樂的樂趣,值得一試。
器材規格
型式:喇叭線 參考售價:6,800元 / 3m 總公司:音譜利 電話:(04)2473-7735 網址:www.yplaudio.com.tw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