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撰文/郭漢丞,攝影/郭振榮 |
2013/01/25發表,已被閱讀50,940次
|
|
時間回到1999年,當時24歲的德國年輕人Jorn Janczak創辦了Tidal,目的很單純,就是打造「全世界最好的喇叭」,3年後,Tidal推出了驚人的Sunray,至今仍然是他們的旗艦喇叭。創業14年之後,Agoria登場了!尺寸較Sunray小,身價便宜了近一半,而且Tidal在這款「次旗艦」喇叭使用了許多新技術,不僅挑戰老大哥的聲勢,也挑戰市場上所有價位帶的Hi End喇叭。
至高的享受
此間代理商把Agoria送來U-Audio編輯部一個多月,我心裡只想著:這Agoria送走了之後,何時U-Audio的試聽室還會出現第二套比Agoria更好聽的系統?恐怕我得等上好一段時間?或是等另一套Tidal系統再來U-Audio評論?從這裡您也可以感受到,Agoria在U-Audio編輯部展現了多迷人的音樂風采!當然,聆聽Agoria與Tidal全套音響系統是至高的享受,可是這樣的享受卻不是一蹴可及,超過一個月的時間反覆聆聽與調整,Agoria漸入佳境,這與Agoria誕生的歷程一樣,Tidal不僅從Sunray汲取技術與經驗,放在Agoria身上,更為Agoria量身定做許多嶄新的設計,賦予Agoria更上層樓的音響表現能力。
讓我們先從Agoria的設計開始講起。從Sunray旗艦到Agoria,尺寸上面Agoria矮了一些(高度169cm),而且是單一箱體設計,如果從實用的觀點來看,Agoria就是稍微矮一點的Sunray,這樣的喇叭尺寸更適合在家裡面擺放(雖然還是很大),可是音響表現能力要不遜於Sunray。所以Tidal大方的在定價比Sunray少了快一半Agoria上面,裝上了更多的單體,而那些單體每一個都很昂貴:1個1.2吋鑽石振膜高音、2個黑色塗裝的7吋陶瓷中音、2個黑色塗裝陶瓷三明治結構11吋低音(內中磁力引擎是強力釹磁鐵),外加3個相同振膜的被動輻射式陶瓷低音單體。或許很多人看到Agoria的身價,都覺得不便宜,可是光看到這些單體,再比對相近價位帶,使用鑽石高音、陶瓷單體的其他Hi End喇叭,如果要像Agoria這般「浪費用料」,恐怕定價都比Agoria要貴上幾倍。
一次用上5個11吋低音
注意到了嗎?Agoria使用的單體基本上和Sunray一模一樣,而設計原理也很相近,4個11吋低音單體位於喇叭箱體兩側,而背後還有一個11吋低音,這5個低音單體都是Tidal訂做的黑色塗裝陶瓷單體,版本和標準的白色Accuton陶瓷單體不一樣。11吋低音不是單純陶瓷振膜,而是三明治結構,具備陶瓷振膜的高剛性,中央還有夾層提升振膜阻尼,在低音單體的用料上,Agoria還比Sunray豪華,Sunray用的是4個9吋陶瓷三明治結構低音單體,Agoria用的尺寸比Sunray更大,數量也更多。德國Thiel & Partner特別製作的黑色版本三明治陶瓷低音,目前似乎只有Tidal使用,其他品牌用的大都是標準白色陶瓷振膜版本。
一次用上5個11吋低音,這Agoria的低頻肯定很威猛?且慢,內中設計還藏著許多玄機!這5個11吋低音單體並不是全部靠擴大機推,實際上只有底下那兩個11吋低音單體真正靠擴大機驅動,而上面與背面的3個10吋低音則是被輻式單體。什麼是被輻式單體?就是靠「發聲」的低音單體來推動,所以是「被動」發聲。所以Agoria並不是傳統密閉式音箱或低音反射式音箱,而是採用被輻式設計。
為什麼要用被幅式單體?而且Agoria要裝那麼多單體?Tidal的做法就是「在池塘裡同時投入十顆石頭」,以再生平均擴散的低頻。想像一下,如果我們在平靜無波的池塘中央裡投入1個石頭,水波會從中央產生同心圓的波浪,可是如果我們同時在池塘裡均勻的投入10個石頭,那麼這10個同心圓的波浪會交互撞擊,讓池塘裡產生均勻的波浪,而且找不到投入石頭的「方向」。Agoria的那「10顆石頭」,就是左右聲道加起來總共10個10吋低音單體。
用被輻式單體 讓低頻更乾淨
可是Tidal並不為了增加低頻的量感,就裝上10 顆真的低音單體,這樣會讓音域頻段不均橫(低頻過多),Jorn搭配使用被輻式單體的用意,重點並不是為了低頻量感,實際上被幅式單體可以增加的低頻量感只有一點點,但為了那一點點低頻量感,卻要大手筆加裝三個11吋陶瓷振膜單體,代價未免太高了,實際上Tidal用意是讓低頻更為乾淨、失真更低,所以才要花那麼高的成本,裝上3個11吋被輻式陶瓷低音。
為什麼被輻式單體可以讓低頻更乾淨?與低音反射式音箱比較起來,密閉式音箱就沒有低音反射孔的氣流噪訊,或者說,凡是低音反射式音箱,一定會有反射孔的氣流噪訊,那是聲學物理的必然,而不是設計者用心就能消除,一般低音反射孔的「消噪」設計, 只能降低氣流噪訊,但不能完全消除。Tidal為了設計全世界最好的喇叭,所以Agoria捨棄了低音反射式音箱,所以不會有氣流噪訊,這是第一項讓低頻乾淨的道理。
因為捨棄低音反射孔,Agoria基本上箱體是密閉的,而低音外加被輻式單體,對Tidal來說也是新的嘗試。Jorn說他自己本來也不喜歡被輻式低音,因為以前他聽過被輻式低音設計的喇叭,聽起來低頻似乎多了一些量感,但實際上被輻式低音的速度比較慢,反而把整體低頻速度拖慢了。可是Jorn說在他們的努力之下,被輻式低音的設計反而達到了前所未有的境界!我看著Jorn寫的文字資料,心裡面只想著:這老兄真是信心十足,別人做就不行,他來做就可以,這當中一定要說出些道理,不然教我們怎麼相信呢?
低頻更多但不拖
好,讓我們看看被輻式單體怎麼工作?因為低音反射式音箱會有避免不了的氣流噪訊,所以Tidal改用密閉式設計,可是Jorn又希望擁有「10顆石頭同時投入池塘」的均勻低頻擴散,所以搭配6顆被輻式單體,這些「被動」工作的單體,基本上是靠「擴大機驅動的低音單體」震動,而箱體內部的壓力因為單體震動產生變化,靠「空氣」驅動單體,讓低頻「被動輻射」擴散。所以被輻式低音單體不可能產生比擴大機驅動的單體更大的音壓(SPL),而是靠小小的氣流震動,被動再生一點點額外的低頻量感。
注意到被幅式單體的工作特性了嗎?被輻式低音並不能戲劇性地增加低頻量感,而是「輔助」,Jorn取多單體讓低頻均勻自然擴散的特性。可是為什麼Jorn又說他以前不喜歡被輻式低音設計?因為聽起來「偏慢」,道理已經講過了,被輻式低音要靠發聲的單體來推,速度比擴大機驅動的低音單體慢一點很正常。好了,問題出現!Tidal這麼苛求完美的喇叭設計廠家,怎麼能忍受「低頻速度變慢」這個問題?
問題不只這些,不管是Sunray還是Agoria,低音單體都位在喇叭兩側後方,如果以時間相位的理論來看,中高音速度比低音快,所以不管Sunray或Agoria,中高音單體都位於喇叭正面,低音單體反而在後面,那不是讓中高音來得更快,低音更接不上去嗎?所以,從被輻式單體到低音側置,Tidal這樣安排擺明了低頻的速度一定追不上中高音,不是嗎?
分音器用料完全不手軟
是的,不光是Tidal,所有低音側置的喇叭都會遇到相同的問題,那Agoria怎麼稱得上高性能喇叭?低音慢加上中高音快速,這樣的比例聽起來一定不好。且慢,中高音在前面,低音在後面,如果單純想「發聲位置」,一定低音快不過中高音,而且低音也沒辦法「加速」,那怎麼讓中高音與低音融合為一體?答案是拖慢中高音的速度,這樣就能讓高中低頻融合得漂漂亮亮了!怎麼拖慢中高音的速度?關鍵就在分音器的設計。
之前我去創世紀聽Sunray的時候,知道Tidal用料完全不手軟,分音器上面多的是發燒被動元件,幾乎樣樣都比黃金還貴,只覺得Tidal本身因為是昂貴的喇叭,所以使用昂貴的零件,才能取信於客戶,但是當我在聽Agoria的時候,我才知道Tidal使用這些發燒零件,並不是為了讓喇叭的成本增加,藉以提升售價,而是為了達到頻段銜接完美無痕,所以需要反應速度極快、損耗極小的被動元件。還有,Tidal也知道被動元件的限制,所以Agoria還設計了可以對應搭配的電子分音與擴大機,靠電子分音把中高音與低音的「時間相對延遲」,用最精確的方式控制。
Tidal稱為X-Crossover的分音器設計,講的就是精巧的時間延遲設計,讓中高音稍微慢一點,配合低音,把高中低頻巧妙的融合在一起。原本Jorn設計Agoria的時候,打算使用和Sunray一樣的9吋低音,數量也是4個,可是因為Agoria的容積縮小了,如果使用相同的低音單體,箱體容積太小無法負荷,所以Agoria使用了尺寸更大的2顆11吋低音(單價也更貴)加3顆11吋背幅低音。目的何在?因為箱體容積縮小了,所以Agoria需要更大的單體振膜面積,以重現足以和Sunray匹敵的低頻。
使用特殊的複合材料製作箱體
作為Tidal的次旗艦,身材稍矮的Agoria看起來似乎是Sunray的縮小版,實際上兩者的設計有許多地方都不同。從2002年推出Sunray,到2012年推出Agoria,Tidal在這14年當中累積許多經驗,材料科學也隨著時間進步,讓Agoria可以使用不一樣材料。在設計Agoria的時候,Jorn原本使用的箱體材料使用MDF,內部加上複雜的結構補強,原型機的Agoria聽起來就像是「小一號」的Sunray,Jorn還說傳統材料製作箱體的Agoria聽起來更軟質一點,他的形容詞是比較「浪漫」。Jorn本來覺得已經做得不錯了,可是還想要把Agoria做得更好,所以開發了新的材料與新的結構,首度應用在Agoria身上,就是原廠所謂TIRALIT箱體。
什麼是TIRALIT箱體?簡單地說就是使用特殊的複合材料製作箱體,可是說起來很簡單,內容卻很不簡單。Tidal使用了11層不同的材料,搭配特殊的分子膠,讓每一層材料之間「融合」在一起,而不是每一層材料當中加上「膠水層」。這個厲害,我以前聽過高壓複合夾板,可是還沒聽過什麼「分子膠」可以融合材料。這11層材料是什麼?Tidal沒講清楚,只透露一些線索,譬如包括兩種不同密度的HDF,中央是軟質的MDF,另外還有堅硬的聚合礦物層。
為什麼要用11種材料來製作TIRALIT?所有的材料都有諧振點,遇到特定頻率,箱體材料就開始諧振,產生音染,而密度不同的材料,諧振點不同,複合在一起的時候,可以讓諧振點遠離人耳聆聽頻段,這樣就算箱體材料真的開始諧振,也不會聽見負面的音染。還有,複合材料具備更高的剛性,而TIRALIT這麼多層複合,內中加入了軟質的MDF,為的就是增加內阻,進一步降低材料產生音染。
|
|
超級認真的代理商
講了這麼多Agoria的設計特點,我們該來聽聽它的聲音了。話說代理商前衛花園把Agoria請進U-Audio的試聽室,先是只有Agoria進來,我先用Moon P-8/W-8前後級搭配。代理商說因為Tidal自家前後級還在經銷商那裡,晚一點才會送來搭成一套,希望我先多方搭配,不過以Agoria的身價(SE特別版350萬),我用Moon P-8/W-8來搭,相對已經便宜很多,要再找幾套價位相當的擴大機,還有難度。除了Moon之外,我心裡想像的還有Goldmund、Soulution、Constallation(慕尼黑音響展時Tidal原廠的搭配)這類透明、高速的擴大機,不過一下子要去借這些重量級的器材,有些難度,不是代理商不借,而是搬動難度很高,所以在Tidal自家前後級送來之前,我先用Moon搭配Agoria。
 | 德國Phoneon吸音柱 http://www.phoneon.eu/en/ |
以帳面數據來說,Agoria比Sunray好推(效率高4.5dB),我其實也有用Linear Acouscic LAV60,拿100瓦的綜合擴大機來推,實際上Agoria並不是那麼難推,但是在調整上Agoria卻是一對「非常非常敏感」的喇叭!U-Audio的聆聽空間頗大,二十多坪的空間我們全沒隔間,Agoria擺進來看起來尺寸「剛剛好」,不大也不小,可是我們原本空間的吸音狀態並不高,而是比較活潑的特性,所以Agoria剛進來的時候,高音顯得有些尖銳吵雜。此間代理商王先生安裝完畢,聽過之後一直努力調整,前前後後來了將近十趟,還帶來他代理的德國Phoneon吸音柱,四大二小,用來吸收部份低頻能量。
終於發出令人贊歎的音響效果
代理商來U-Audio跑十趟?這會不會太難搞了一些?這當中有幾次避不開,一定要來,Agoria喇叭送進來一定要來,不然一對410公斤,我再加眾家編輯部壯丁,恐怕也沒辦法把Agoria「請」出航空箱,這喇叭的搬運安裝絕對要靠專業,千萬別自己搞,弄不好還可能傷筋挫骨。另一次是代理商把Tidal原廠建議的線材帶來,而第三次一定要來的,就是把Tidal全套前後級送來,一定要來的不只三次,因為第三次送擴大機來的時候,只有一部,而Agoria可以電子分音,用雙擴大機驅動,所以後來王先生又送了一部後級來,安裝成電子分音版本。這四次非來不可的情況之外,王先生額外來的次數都是為了調音。我第一次遇到這麼認真的代理商,以往代理商總是器材送來,全都靠編輯搞定,而這次玩Agoria的「難度破錶」,也靠代理商鍥而不捨,想盡辦法要讓Agoria發揮到最極致的態度,讓全套Tidal在U-Audio發出令人贊歎的音響效果。
從Moon前後級,到一部Tidal後級驅動,再到電子分音雙擴大機驅動,Agoria真的是越來越好,這也顯示雖然Agoria的效率頗高,但越多擴大機和越精密的電子分音,越能發揮Agoria的實力。在一連串調整的過程中,我也注意到賞玩Agoria的難處,消費者真的需要「尊重」專業!我因為要試聽Agoria,所以代理商來我這裡安裝,可是當喇叭就定位之後,我看著Agoria背後的端子,也搞不清楚怎麼連接,上面有Active與Passive的字樣,另外還有許多跳線端子,究竟該怎麼接?我也不敢亂動,等代理商把設定方法E-Mail給我。
設定方法有哪些?簡單分兩部份,就是主動與被動。先講被動,就是傳統喇叭接擴大機,喇叭端子接在分音器上半部的Main Input,而且用的是中間的喇叭輸入端子,而分音器下半部的黑色跳線(Jumper)有三個地方都要插上,分別是Passive、Adjustment A與Adjustment B,高音(Tweeter)的跳線也不接,這時候就是Agoria歸零的狀態。什麼是歸零?代表這時候的Agoria的頻率響應最平直,分音器並沒有增強或衰減任何頻段。
多段調整功能
在被動驅動的情況下,Agoria還有許多調整功能。歸零狀況的Agoria代表頻率響應最平直,這時候跳線插上了Passive、Adjustmet A與Adjustment C,如果您希望調整高音頻段,Tidal設計了三個模式,Adjustmet C加上Tweeter跳線,代表5kHz以上增加1dB,如果把Adjustment B與Tweeter跳線都拿掉,代表12kHz以上增加1dB,如果把Adjustment C拿掉,加上Tweeter的跳線,帶表5kHz~12kHz增加1dB,12Hz以上增加2dB。在這裡您可以瞭解Agoria的高頻段「調整」,並不是單純高音量感增加,而是頻率響應的變化。三段模式變化,加上「歸零」設定,代表Agoria的高頻段有4個模式可以調整。
再來看Agoria在被動模式下的低頻調整,在歸零的狀態下,Adjustment A已經插上跳線,如果把Adjustment A跳線拔掉,80Hz~160Hz之間的低頻段會有變化,但不是全部量感增加,而是從80Hz開始略為增加,一路到120Hz會提升2dB,然後緩緩衰減,到160Hz又回復平直,也就是在80Hz~160Hz之間略為增加低頻段的豐潤感。另外分音器中間的部份,紅色端子有三個街頭,分別是Flat、Gain A、Gain B三段,Flat代表低頻段的高通截止點為50Hz,Gain A則是65Hz,增益提升1.5dB,Gain B的分頻點為80Hz,增益再增加1.5dB。所以Gain B與Flat比較起來,不僅分頻點提高30Hz,低音量感也會增加3dB。因為喇叭端子本身就有三段低頻分頻點的控制,加上Adjustment A的跳線,所以Agoria的低頻段總共有6段可以調整。
|
|
共有24種變化可以調整
看出複雜之處了嗎?高頻段從歸零到3段頻率響應模式,總共4組,低頻段調整有3段分頻點與增益變化,加上Adjustment A,總共6段,排列組合一下,Agoria總共有24種「變化」。為什麼Tidal要把喇叭設計得這麼複雜?因為每個人聆聽的空間都不一樣,Agoria這麼複雜的分音器設計是為了讓Agoria可以更容易調整,讓喇叭適應空間。
被動分音的調整,大致如上,接下來則是主動式的調整。如果要使用主動式驅動,您大概就要搭配Tidal自家前後級了,前衛花園為我們準備了Presencio三件式前級與Impulse後級,Presencio三件式前級是高電平、唱頭放大與電源供應三件分離,而Impulse內建電子分音模組,所以當Impulse後級連接Agoria的時候,被動模式可以用一部Impulse,而電子分音模式一定要用兩部,因為這時候Impulse的兩個聲道,一組推低音,一組推中高音。
採用電子分音設定,用兩部Impulse推Agoria的時候,我們有更多調整的空間,而且更簡單。Impulse上面有分頻點與增益兩個旋鈕,我們先講分頻點,總共有A~F共6段可以調整,可是搭配Agoria使用時,只有A、B、C三段可調,D、E和F不行,因為D、E、F的分頻點在250Hz以上(250Hz、300Hz、350Hz),是給其他喇叭搭配低音柱相互銜接時使用,如果是Agoria,只有A、B、C三段可調,C是標準,代表低頻高通在50Hz,另外兩段每一格減少10Hz,所以B是40Hz,C是30Hz,高通分頻越低,代表中低音單體負擔更重,低音單體負擔更輕,量感也會略少。
增益旋鈕基本上只調整低頻增益,從0作為分界點,上下各有5段,+1~+5代表低頻量感增加,反1~-5代表低頻量感減少。用分頻點與增益變化調整,所以電子分音模式下Agoria總共有33段變化可以調整,還不只,電子分音模式下,分音器上面的Tweeter還有作用,可以增強1~2dB或平直,等於又有四段,乘上去總共132種變化。這對Agoria加上了電子分音,真的是變化多端,調整隨心所欲!
喇叭本身非常敏感
這麼多樣化的搭配,說實在的,如果剛剛上手想玩透Agoria,沒有專業的協助,很難玩得透,也很難玩出箇中樂趣,所以這段時間多虧了前衛花園的王先生,三天兩頭就得跑一趟U-Audio,要不幫忙設定,要不幫忙調整,還不斷帶線材來搭配。在反覆搭配的過程當中,Agoria展現了多樣化的面貌,而且喇叭本身非常敏感,換了線材,馬上有明顯得變化,最後我全套用上前衛花園帶來的線材。什麼線材?有的是王先生委託朋友製作的,有的則是向Tidal原廠購買的線材。
咦?Tidal有推出自家線材嗎?現在還沒有,不過可能很快就會推出了,這些線材從訊號線、喇叭線到跳線都有,但些線材並不是Tidal自己製作的,而是Tidal器材的忠實用家,因為搭配了許多市面上其他線材,可是都覺得不夠好,而這位客戶自己有Know-How,乾脆自己做,拿來給Jorn獻寶,老闆一用之下非常喜歡,可能最近會和這位客戶合作,推出自家線材,但是價格未定,只怕也不便宜。
一對Agoria,有被動的玩法,有電子分音的玩法,究竟怎麼推比較好?答案其實不難推想,單一部擴大機推Agoria當然不錯,單獨用一部Impulse推Agoria已經很好了,可是當我把第二部Impluse加上去,等於用兩部190瓦的後級,分別推中高音與低音,功率足足多了兩倍,控制力更好。我推想Tidal日後的走向,可能和mbl會很接近,許多mbl的忠實用家都是從喇叭入手,然後一樣一樣慢慢換成全套mbl,這次我聽Agoria,先搭配Moon P-8/W-8,已經覺得控制力很不錯,也把Agoria中性直率的個性推出來,可是換上自家Presencio前級搭配Impluse後級時,Agoria更上層樓,本以為這樣就夠好了,多一部Impluse只是功率更大、推起來餘裕度更高,沒想到兩部Impluse用電子分音,還能有明顯的差異,唉,我只能說高貴的音質音色,還有穩如泰山的份量,真的是靠錢堆出來的。
|
|
極高的音樂解析度
在U-Audio的聆聽空間大約二十多坪,Agoria擺在這裡尺寸剛好,不會顯得太大,還有相當的威嚴與份量,可是當我真的把音量催上去,二十多坪的空間對Agoria不僅綽綽有餘,我還覺得如果空間更大,Agoria還會更威猛、更輕鬆。可是Agoria擁有的不僅是輕鬆表現威猛場面,我們越是調校Agoria,這對喇叭一直有提升空間,在我寫稿的當下,我還覺得我大約只發揮Agoria八成的功力,可是已經讓人迷醉不已。我一直在想,如果家裡房子夠大,聽音響的空間也夠大,迎娶一對Agoria回家,不知道該會多好?可是我好像也要把Presencio前級和Impluse後級一併買回去?這樣才能玩電子分音.......暫停!不能多想了,現在還有機會聽全套Tidal,把心思好好放在眼前才是。
寫了這麼多Agoria的設計與搭配功能,該來講講Agoria的個性了。不管是被動或電子分音驅動Agoria,您都擁有非常多樣化的調整空間,這顯示了一件事情:Agoria幾乎沒有自己的個性,而是看用家「喜歡」怎麼樣的音樂表現,Agoria就能按照您的想法,隨心所欲的調整。如果說您想怎麼樣,Agoria就能怎麼樣,好像失去了「絕對值」,好像Agoria要好聽、要難聽,都看用家怎麼調整?確實,Agoria本身可以調整的檔位很多,可是有一項基本條件Agoria永遠不會改變,就是極高的音樂解析度!
追求純粹 乾淨 通透 無染的音樂再生
什麼是極高的音樂解析度?Audio Quest的老闆Bill Low曾經這麼解釋音響器材(或線材),我們利用音響聆聽錄製好的音樂,就好像透過一片玻璃欣賞風景,不管眼前的風景多麼美,都不免要受到玻璃的影響,讓美景本身出現若干扭曲,而音響器材(或線材)就是那片玻璃,如果玻璃本身夠通透、夠乾淨,那麼音樂的美景受到的影響最小,但如果玻璃本身有染色、有扭曲,我們看到的景色就會受到扭曲,雖然我們依然可以辨識出風景裡面的種種,但卻失去了細部的美感。聆聽Agoria的過程中,我一直思索著這些Hi End音響的既有哲理。
Agoria是一款設計非常嚴謹、非常複雜的現代喇叭,應用了最新的單體與材料技術,無疑的,這些努力都是為了追求純粹、乾淨、通透、無染的音樂再生,Tidal窮盡一切努力,賦予Agoria極高的解析力,而這幾乎已經說明了一切,他們想要創造出「絕對乾淨通透」的玻璃,讓我們在欣賞音樂的風景時,完全不受喇叭本身的影響,這就是Agoria「基本」的特性,而那麼多、那麼複雜的調整選項則是給用家發揮的空間,不管您喜歡多一點低頻,或少一點低頻,喜歡多一點暖色調,還是希望高頻更顯清亮,那些是口味的問題,Tidal不替您做決定,給您最大的調整空間,而Agoria只維持著超高解析力,保證您透過這片不可避免的玻璃看風景,絕對不會扭曲。
這下子您知道Agoria這篇評論關於聲音的部份很難形容了吧!整個喇叭系統雖然複雜,可是Tidal把「高解析度」做到了極致,至於頻段的修整,那是用家口味的問題,不管您調整的低頻多還是少,Agoria依然維持極高的透明度,萬變不離其宗。而且Agoria的透明度非常開闊,非常自然,延伸非常舒服,非常準確,這部份有些特性拜新的1.2吋鑽石高音單體所賜,因為這款新的Accuton鑽石高音在內部機械結構上面做了改良,取消磁液冷卻系統,改用機械結構強化散熱特性,少了磁液冷卻的阻尼影響,這顆1.2吋鑽石高音單體鈴振點遠離人耳可聽頻段更遠,連帶讓高頻更開闊且輕鬆。您聽見的高頻段表現是光彩奪目、華麗璀璨的豐富色彩,可是卻不會覺得刺激刮耳,更能感受到音樂的真實存在,彷彿置身音樂現場一般。
|
|
彷彿回到音樂會現場
具備極高解析度的Agoria,性格就像是照妖鏡一般,我聽著各種不同的錄音,一下子就可以感受到年代的差異。我想舉阿格麗希彈奏的「蕭士塔高維奇第一號鋼琴協奏曲」做例子,這是一首難度頗高的曲子,不僅是演奏,對音響重現也很難,阿格麗希留下了兩次錄音,一次是1993年一月在Ludwigsburg,另一次在2006年的盧加諾音樂節,93年那次是DG的錄音,06年則是EMI的錄音,透過Agoria聆聽這兩張唱片,我彷彿回到的1993年與2006年的音樂現場!
 | 阿格麗希演奏的「蕭士塔高維奇第一號鋼琴協奏曲」左:EMI版本。右: DG版。 |
1993年的阿格麗希年輕力盛,可是與2006年的版本比較起來,1993年的阿格麗希反而更沈穩,和樂團和平相處,2006年盧加諾音樂節上,阿格麗希簡直不留下空間給樂團喘息,發揮協奏曲當中既合作又競爭的面貌。DG的錄音相對比較溫和,空間感比較深遠,鋼琴不顯得那麼龐大,而EMI版本則空間感比較近,鋼琴形體更龐大。在Agoria上面聆聽這兩張唱片,真是興奮又痛快,蕭士塔高維奇複雜的音樂主題,在這首鋼琴協奏曲當中不斷交織衝突,鋼琴與樂團相互飆奏。
所有人都不可能回到過去聽到現場,可是透過Agoria重現,您不僅聽見音樂,更可以感受到年輕的阿格麗希與樂團之間的和平相處,而白髮灰白的老阿格麗希,反而用全身的力量,激發樂團和鋼琴之間的衝突,展現俄羅斯音樂內藴的火熱。是的,那音樂複雜又高潮迭起,但Agoria表現的音樂能量,當我閉上眼睛,彷彿樂團與鋼琴都在面前,惟妙惟肖的音場重現,我真的忘記是為了寫音響評論在聽音樂,整個人都埋在蕭士塔高維奇的樂思當中。是的,我們不可能回到過去,但錄音保留的真實的歷史,透過Agoria,我們正透過一片「乾淨到極點」的玻璃,幾乎毫不費力、沒有障礙地想見1993年與2006年阿格麗希的演奏現場,而且可以一聽再聽,細細品味。
重現精彩的音場真實感
Agoria具備的超高解析度,同樣也重現了精彩的音場真實感,如果音樂場景本身會移動,您可以清楚地聽見藏在唱片裡面的所有細節。什麼樣的音樂場景會移動?歌劇!樂團在樂池裡面演奏,可是舞台上的人要唱也要演,所以除了深遠的音場之外,歌唱者的位置經常是移動的。如果您聽得見演唱者的移動,那代表音場不僅夠真實,音響系統的細節交代能力與時間相位的準確度,到達了很高的境界。
我想舉卡拉揚指揮的「蝴蝶夫人」(Decca版)為例,序曲開始是一段類似賦格的音樂,然後布幕掀起,主角平克頓和媒人五郎從舞台邊走出來,在Agoria上面,您可以感覺歌唱者越走越近,等平克頓在舞台上站定,五郎是在旁邊碎嘴的,介紹僕人鈴木的時候,那鮮活的表情顯得很有趣。領事夏普利斯與平克頓,一個是男中音,一個是男高音,兩者音色的對比,在Agoria上面清晰地呈現,「美國永存」時銅管吹奏美國國歌的主題,雄壯、渾厚又嘹亮,隨後弦樂柔情似水,強弱的對比既美又真實。我不禁又迷醉了,跟著「蝴蝶夫人」的劇情一直聽下去,直到第一幕結束。
意猶未盡,沒問題,我還可以再聽之後卡拉揚指揮的EMI版本,飾演蝴蝶的是卡拉絲,藉著Agoria,我彷彿回到了當年的史卡拉歌劇院,聽著歌劇女神展現無盡的魅力。啊!蝴蝶是個嬌柔的角色,卡拉絲好像太強勢了些?難怪後來卡拉揚都找Freni來演蝴蝶,那才是嬌柔又悲情的樣貌。怎麼聽出這些?是Agoria的高頻很美?中頻雄厚?低頻威武?都不是!那是Agoria巧妙的音樂融合能力,自然地重現音樂的高低起伏,當我們忘記了音響的所有性能時,所有的注意力都在音樂上面,那才是Hi End音響的真價值!Agoria呢?抱歉,我想好好聽音樂,Jorn努力了14年才打造出Agoria,而它卻真實地讓我完全忘記音響的存在,聽蝴蝶和鈴木的二重唱,愉快地用花瓣佈置花園,交織的和聲真實通透,您可以清楚分辨女中音的鈴木與女高音的蝴蝶,而且歌聲中充滿著愉悅的表情,那正是歌劇裡面的表情啊!
|
|
忠實的音樂再生能力
我還可以在寫更多透過Agoria聆聽唱片的細節,可是在寫下去都一樣,我的注意力都在音樂上面了!Agoria最令人驚奇的特點是忠實的音樂再生能力,我過去不曉得寫過多少次「忠實呈現音樂」,可是Agoria的真實感之強,舉重若輕的自在感,令人折服。在我聽過任何價位帶的頂尖喇叭當中,「忠實再生音樂能力」可以和Agoria相提並論者,腦海裡還真想不出來。許多頂尖喇叭都有它們的優點,可是如果要把「中性忠實」拿出來比較,Agoria是我目前聽過最好的Hi End喇叭!如果只講「忠實的音樂解析力」,Agoria也是我聽過最頂尖的喇叭,不論價位。
反覆在腦海裡思索,有沒有其他喇叭表現音樂比Agoria美?有的。有沒有其他喇叭比Agoria規模感更好、音場更深遠?有的。可是在「忠實再生音樂細節」這件事情上,Agoria卻是我聽過最好的喇叭,不論價位。Agoria具備絕對忠實再生細節的能力,讓Agoria本身幾乎沒有自己的個性,而是回歸了音樂的本質,聽過Agoria之後,我反而覺得其他頂尖喇叭都有自己的味道、自己的個性,它們可以讓音樂變美、變柔、變舒服,但如果要論及絕對客觀再生音樂本質的喇叭,Agoria已經在我心目中穩居王座了!
器材規格
使用單體:1.2吋鑽石高音x1,7吋陶瓷中音x2, 280mm三明治陶瓷低音x2,280mm三明治背輻射陶瓷低音x3 阻抗:4歐姆 尺寸:169 x 31 x 60 cm(高x寬x深) 重量:205 kg / 支 建議售價:Agoria SE版 398萬 進口總代理:前衛花園唱片 電話:02-8732-4857 網址:www.ag.com.tw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