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永和改編演奏–低音提琴版「巴哈無伴奏」
撰文/郭漢丞 2018/03/27發表,已被閱讀18,572

傅永和是誰?或許您不熟悉,但假如您常去聽國家交響樂團NSO的演出,低音大提琴首席就是他。

巴哈無伴奏大提琴組曲,看就知道是為了大提琴而寫,但是傅永和這張巴哈無伴奏組曲,用的是低音大提琴。很多人可能覺得只不過是把「大提琴」換成「低音大提琴」而已,但我心底著實一驚,真的有人挑戰「全本」改編為低音大提琴,光是動心起念,想挑戰「全本」,真的要勇氣過人。

為什麼?因為非常困難!奇怪,我不過是個寫音響、聊音樂的人,又不懂得拉琴,怎麼知道低音大提琴來拉巴哈無伴奏大提琴組曲很難?原因要從大兒子上國中講起,他參加學校弦樂團,本來應該考小提琴聲部,但是我從來不是會督促小孩練琴的爸爸,只希望他對古典音樂有點興趣,所以琴愛練不練都隨他,還跟老師溝通,不用強逼技巧,多講一些音樂轉折變化的美感,這樣的態度來練琴,小學時期快快樂樂,上了國中要考弦樂團,就怕貽笑大方,所以當弦樂團給了「選項B」,假如小提琴聲部不合格,可否自願轉低音大提琴?大兒子連想都不想,直接選又大又重的低音大提琴。為了練習,我租了一把琴,還陪他一起練,反正我們倆都是初學者,一起拉也很好玩,這才知道低音大提琴有多難拉奏。

低音大提琴的尺寸不是問題,問題是弦的直徑,又粗又硬,雖然指力可以負荷,但是要在粗壯的低音大提琴弦上面快速飛舞,絕對非常困難,還有,每一條弦之間的距離頗遠,遇上「雙弦」拉奏,一把弓要平均施力在兩條弦上面,更是幾乎不可能的任務,總會把其中一條拉得重,而另一條拉得太輕。我只是一個陪孩子拉琴,順道聽聽看在我家裡面,真正的低音大提琴聲音如何,有時還帶到喇叭中央,自己拉幾個音,聽聽看真正的低音大提琴聲音如何,然後放一張Gary Karr的唱片,比較一下音質音色的差異。


雖然我這不專業的低音大提琴經驗,純粹是為了陪公子哥讀書,但這讓我清楚知道,低音大提琴拉奏全本巴哈無伴奏大提琴組曲,絕對是難如上青天的挑戰。所以,看到傅永和這張雙CD錄音,我心想這是何許人也,如此放肆挑戰是為了什麼?

在聽CD之前,新一期「表演藝術雜誌」寄來了,好朋友歐頭竟然寫了半頁的唱片評論,原來傅永和在新片發表記者會上說:「因為看了『日出時讓悲傷終結』裡,Jordi Savall拉奏古大提琴(Viola de Gamba)而得到靈感,就在2012年把「無伴奏大提琴組曲」移調到次中音譜號,出版了讓低音提琴有第三種詮釋可能的樂譜。」

把原本寫給大提琴的曲子,換成低音大提琴拉奏,大概有兩種改編方向,要不拉奏低八度的音域,要不就是用低音大提琴拉奏高八度,讓Double Bass聽起來接近大提琴的音域,可是低八度的拉奏低音太沉,容易聽起來糊糊的,高八度的拉奏則像是掐著脖子唱歌,硬要音域最低的樂器飆高音,兩者都不自然。所以,您知道傅永和這次改編的重要性了:這是全世界第三個巴哈無伴奏的低音大提琴樂譜版本,讓低音大提琴可以在比較舒適的音域當中拉奏這首組曲,走中庸之道。

唱片內頁有前倫敦愛樂低音提琴首席湯瑪士.馬汀的推薦文,稱讚這部新編的版本考慮十分周詳,而且在技術難度上既有挑戰性又不失為通俗可奏。唱片內文寫著,傅永和參考巴哈妻子Anna Magdalena所抄寫的手稿,並且考量低音提琴在定弦上和大提琴的差異,投入了非常多的時間和精神,完成了六首組曲的移植工作。

這段文字我讀起來覺得像是「輕描淡寫」的敘述,恐怕在錄製唱片這段時間當中,傅永和在NSO演出之外,隨時隨地都在想如何定格、運指、拉弓,才能減少手指運動的多餘動作,讓音符的行進更流暢,那絕對不是「非常多的時間和精神」,更可能是全部的精神。在每一次演出與練習之間,腦海裡仍然關注在某一兩個難以克服的小節,苦思突破身體與樂器物理限制的致勝之道。


錄音地點選擇在礁溪國小。很奇特吧?為什麼要選礁溪國小?據說是傅永和先生的母校,但我想是學校空間在沒有人的情況下,可以經營出寬闊的殘響,但是唱片內頁的文字沒有記錄太多錄音的細節,包括錄音空間與麥克風擺放相關資訊,但我看到母帶後製是洋活錄音室王秉皇先生,大概就安心了。

因為是雙CD,直接播放CD1,熟悉的第一號組曲Prelude響起,低音大提琴的音像形體龐大寬闊,有著適度的音場表現,但是空間感有些奇特,感覺某些錄音空間邊界的回音傳回來,有時候聽起來有嗡嗡聲,在很低的音符有些像低頻駐波迴盪,不過最不習慣的地方是:原本應該行雲流水一般的Prelude,在低音大提琴上面卻有點不順,某些句子卡卡的,難道用低音大提琴來拉奏Prelude這麼難嗎?

我知道難,也知道這是全世界第三個樂譜版本首度錄音,第一號組曲的第二首阿勒曼德(Allemande)好一點,但是有些不順的地方還在,讓我有些擔心,接下來輕快跳躍的庫朗(Courante)怎麼辦?那可是舞曲啊!總不能變成大象跳舞一般?結果大出意料之外,庫朗舞曲活了起來,輕快的旋律竟然難不倒低音大提琴,一掃前面兩軌的疑慮,安心地聽下去。

果然,改用低音大提琴拉奏確實有難度,傅永和親自改編、親自拉奏的版本,並不能說是一個「完美」的版本,在若干困難之處,可以聽見演奏家未必能全然駕馭的小缺陷,但是像是第一號組曲輕快的吉格(Gigue)、第六號組曲的庫朗、第四號組曲的布列(Bouree I, II),這些都是輕快的舞曲,可是傅永和輕舟過萬重山,用低音大提琴沈穩的聲響,展現更為寬宏大度的樣貌。您絕對不能錯過最後一軌第六號組曲的吉格舞曲,那真是一個美好愉悅的音樂句點啊!


假如您收藏眾多巴哈無伴奏大提琴組曲,但卻從未聽過低音大提琴版,傅永和這張新錄音值得嚐鮮。當然,我必須提醒,這並不是一張完美的錄音,但假如您可以從中想像這是一張在礁溪國小的錄音,聽起來會更饒富在地樂趣。不過,我更認為傅永和這套雙CD,更像是他身為大提琴演奏者的歷史里程碑,用心改編巴哈原曲,並且親自錄音留下紀錄,光是讓CD出版就已經是了不起的成就了。

廠商資訊

發行公司:好有感覺音樂
電話:02-2303-9376
網址:www.facebook.com/feelinggoodmusicco/

入門光學唱頭的優選–DS Audio DS-E3 光學唱頭
來自日本的 DS Audio 唱頭以其獨特的光學感應原理產生訊號,和傳統的動圈或動鐵唱頭截然不同,也因此引起了許多好奇的黑膠迷也想嘗鮮。那嘗試的代價很高嗎?未必,DS Audio 提供多種等級的產品,像是這款 DS-E3 便是他們家的入門級唱頭... 《 全文


更多專題: 一個月    三個月    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