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林治宇,攝影/郭振榮 2012/02/06發表,已被閱讀78,945
之前我們曾在USB DAC的專題中介紹過PS Audio的PerfectWave DAC數位播放機(以下簡稱PWD),不過當時僅就其USB DAC的部分做測試,完全沒用到PWD最強大的網路連結音樂播放功能。最近PWD已晉升為MKII版本,於是我們再借到最新的PWD MKII,要來做一次家中雲端音樂播放的完整測試。

先大略說明一下,如果最近你想進入數位音樂檔案播放的領域,可以有哪幾種方式。首先,如果你本來就有一部傳統的DAC,但這部DAC並不具備USB輸入,而你又不想花大錢,那麼你可以買一個USB轉S/PDIF或AES/EBU(要看你的DAC有哪種輸入方式)的DD轉換器,讓你的DAC可以和電腦連結,就可以透過電腦播放了。要不然就是直接買一部現在最熱門的USB DAC,它會比DD轉換器貴一些(或貴很多),這樣也可以立刻透過電腦聽音樂。還有一種方式,就是運用像PWD MKII這樣的數位播放機,把音樂存在網路儲存裝置(Network-attached storage,簡稱NAS)裡,然後透過網路與PWD MKII連結,不需電腦也可以播放,還可以運用iPhone或iPad遙控,隨時享受高解析音樂的聆聽快感。

透過網路播放

為何PWD MKII不需透過電腦,只要準備個NAS儲存音樂檔案就能播放?因為對於一般的USB DAC來說,電腦不僅是用來儲存檔案,還需要電腦中的播放軟體(iTunes、Foobar2000、Media Monkey)來解譯音樂檔案,轉成USB能傳輸的音頻數據資料,再傳到USB DAC進行D/A轉換。而PWD MKII本身就可以直接解譯音樂檔案,而且相容於DLNA,所以只要透過網路線把檔案傳給PWD MKII,它就可以播放了。

PWD MKII全機沒有任何一個按鍵或旋鈕,全部透過漂亮的彩色觸控螢幕操作,音量輸出可以調整,直接連接後級也沒問題。

PWD MKII支援的檔案格式很多,像是FLAC、ALAC、WAV、AIFF、MP3…等都能播,而且最高可達32bit / 192kHz,現行的高解析檔案絕無問題。只不過,使用者還是需要一個控制介面,來控制音樂檔案的選曲與播放,這個介面可以是電腦(桌機或筆電),也可以是iPhone或iPad,然後經由Wi-Fi無線網路進行播放操作,完全不受有線的羈絆。但是,想要讓PWD MKII連結網路前,必須先添購選配的PerfectWave Bridge網路介面卡(簡稱PW Bridge),直接從背板插入,所好螺絲,再安裝韌體即可使用。

如果不連接網路,PWD MKII也是一部多工DAC,它一共具備6組數位輸入端,包括2組I2S(介面為HDMI),1組光纖,1組S/PDIF RCA,1組AES/EBU,1組USB。所有數位輸入的解析度皆可支援至24bit / 192kHz。HDMI介面的I2S接頭則用來連接自家的PWT播放機,I2S的好處是可一併傳輸時基資料,有助於更精確的時基。

七大革新

接著來看一下PWD MKII到底比前一代多了什麼,讓PS Audio花了兩年時間才改版推出。在PS Audio官網上洋洋灑灑列了八大項,最後一項是升級容易,原來只要把第一代PWD更換最新的數位處理電路板,換保險絲,再更新軟體,就完成升級了。這樣看來,不就是換一塊新板子,有這麼厲害嗎?事實上,仔細瞧瞧其他七項,我覺得PWD MKII可以用改頭換面來形容。

輸入端子非常完備,插上PerfectWave Bridge網路介面卡後更可支援DLNA/UPnP,透過網路播放所有的音樂。

首先,PWD MKII非常積極地在處理時基誤差(jitter)的問題。所謂jitter,就是數位訊號從輸出(來自CD轉盤或電腦)到DAC接收時,存有時間上的落差,它會造成訊號還原為類比時失真,而劣化音質。為解決jitter的問題,PWD MKII特別內建數位鏡(Digital Lens),可以將接收到的數位訊號加以重整,從而輸出沒有時基誤差(jitter free)的新訊號。PS Audio把這個第一版PWD沒有的新功能叫做NativeX,而NativeX可以讓用家自行選擇要不要開啟,而且每一種數位輸入都可使用NativeX功能。

至於PW Bridge網路介面卡上頭也有自己的數位鏡,它是針對網路較特殊的傳輸環境而設,其內建的大容量緩衝記憶體與非同步時鐘,會先一步重整時基,然後再以I2S格式傳至PWD MKII的數位處理主板上,接著再由主板上的數位鏡處理一次,等於處理了兩次。

輕觸螢幕就可以點選輸入方式,而且介面設計得很直覺,操作十分簡單。

電源更講究 噪訊更低

第二,USB輸入的取樣率由24bit / 96kHz升級為非同步24bit / 192kHz高速USB傳輸,規格大幅提昇。第三,新的數位處理電路板增加了11組電源,讓各部位之間的用電干擾更低,提供更乾淨、噪音更低、更充足的電源。值得一提的是,11組電源中有一部份是特別針對時鐘與計時功能而設置,更有助於降低時基誤差。第四,PWD MKII使用jitter比第一代更低的時鐘系統,當然,這當中新的電源貢獻良多,獨立且隔離的乾淨電源,有助降低時基誤差。

第五,PWD MKII仍可調整音量,更棒的是左、右聲道的音量平衡亦可調。這是因為有許多用家直接用PWD連結後級,而不用前級,但第一代不能調左右平衡,使用上較不方便,PWD MKII則增添此功能。第六,數位音訊的路徑亦使用類比切換器。事實上,數位音訊的傳輸路徑比類比複雜得多,尤其現在的DAC可接受多種輸入方式,又能支援多重取樣頻率與位元數,因此有更多切換路徑的機會。目前大多數DAC都使用晶體的開關動作,來切換數位音訊的路徑,但PS Audio認為晶體的狀態易受環境影響,例如溫度,而且晶體的切換也容易產生jitter。為了避免上述問題,PWD MKII在數位音訊的傳輸路徑上使用CMOS的類比切換器,而不用晶體。我猜想,這就是為什麼當我播放不同取樣率的音樂,在換曲時PWD MKII會出現輕微的切換聲,應該就是CMOS切換器作動時的聲響。

第七,新的數位處理主板擁有更低的噪音。原因除了剛剛提過的新增設的11組電源,PS Audio還在這塊主板上下了許多功夫,包括多層電路板,更精確的電路規劃,保持適當的阻抗,更低ESR的旁路電容…等,讓新版的噪音比前一代低了足足有10dB。除了上述,PWD MKII也保留了第一代有的重取樣與五種數位濾波模式切換功能,讓用家有更多「玩」的樂趣。

PWD MKII可透過蘋果隨身設備做遙控,畫面中是iPad。必須去iTunes Store下載付費app。操作時,可由不同的分類方式選曲,因此建立清楚的資料庫就變得很重要。

遙控器就是蘋果iDevice

該如何發揮PWD MKII的網路音樂伺服器功能,又兼顧最簡便的操作?PS Audio最建議的方式是用NAS儲存音樂檔案,然後透過無線網路,用蘋果iDevice(iPhone / iPod Touch / iPad)遙控播放。這時候你需要做些什麼準備?首先要有一部支援DLNA/UPnP的NAS網路儲存裝置,可以把所有的音樂存在裡面。把NAS與PWD MKII用網路線連上家中的無線路由器(無線寬頻分享器),各自開機之後,NAS應該會自動抓到PWD MKII。

接著請到iTunes Store下載一個叫做eLyric(之前的版本叫tagNplay)的app,需要9.99美元,這是PS Audio專門為了讓蘋果iDevice遙控PWD MKII所撰寫的軟體。eLyric也符合UPnP協定,安裝後經過適當設定,你的蘋果iDevice就會抓到NAS當中儲存的音樂檔案,然後就可以使用eLyric簡單明瞭的介面輕鬆播放了。

eLyric以音樂檔案的原始metadata做分類,像是專輯名稱、藝人、作曲者、曲名、資料夾…等,也提供搜尋功能,方便用家找到想聽的音樂。由於每個人的找尋習慣不盡相同,有些人習慣從資料夾去找,有些人則從藝人名字,因此平常建檔或做資料管理的時候,最好能從自己慣用的搜尋方式去進行,可以讓eLyric更有系統地顯示出音樂資訊。管理音樂就要靠一些播放軟體了,像是一開始提到的iTunes、Foobar2000或Media Monkey都可使用。

播出當中,iPad也會顯示唱片封面。

筆電也可以遙控

但是我沒有蘋果iDevice,我的音樂都存在一部Qnap的NAS裡,然後想用筆電來遙控播放PWD MKII,該怎麼做?這個時候,筆電裡必須有能支援UPnP的播放軟體。PS Audio建議使用Twonky Server,但需要付費,要價19.95美元。如果不想付錢,PS Audio另外還提到Asset UPnP與James River這兩個軟體,也可以試一試。不過我習慣用Foobar2000,雖然它不具UPnP能力,但有強大的外掛程式群支援,只要到foobar2000網站的「Components」下載「UPnP/DLNA Renderer, Server, Control Point」外掛程式,安裝後foobar2000也能抓到網域中所有UPnP/DLNA設備裡儲存的音樂檔案,然後透過PWD MKII播出。而播放時,我的筆電只是一支大型Wi-Fi遙控器,音樂檔案是從NAS直接送到PWD MKII播出,十分方便。

如果你覺得上述的這些安裝設定還是很複雜,那也不用擔心,因為你在購買PWD MKII的時候,有經驗的音響店家應該都會依據你的使用需求,把一切都處理妥當,你所需要做的只剩下拿起iPad,好好聽音樂就行了。

恢弘大度的自然感受

播放音樂時,只要你有把唱面封面儲存在音樂檔案的同一個資料夾,除了蘋果iDevice上會顯示唱片封面,PWD MKII的彩色顯示幕上也會秀出封面圖。而這個彩色顯示幕是觸控螢幕,輕觸點選就可以進行所有操作,超有質感的。聆聽時搭配的器材包括Audionet Pre 1前級,NuForce R9V2後級,喇叭則是PMC PB1iS。

這個畫面就是PWD MKII透過網路連接播放音樂,畫面右邊顯示唱片封面、檔案格式、取樣頻率與位元數,左邊則是演唱者、曲目與專輯名稱。

PWD MKII給人的聆聽感受並不會讓人驚豔,因為PS Audio的品牌性格一直都不是這樣的類型,但它給人一種恢弘大度的輕鬆、自然感受,這種感受幾乎存在於所有的高價位器材上,是Hi-End器材的一個共通特點。這樣的特質,讓大編制交響樂聽起來就有非常輕鬆的吞吐感,強弱對比、動態起伏很有層次,大音量也沒有壓力,彷彿一切都在掌握當中。

我認為,會有這樣的表現,PWD MKII新一代數位處理電路板上錙銖必較的作為功不可沒。它再生了豐富的原始細節,確保還原資訊的正確性,大幅壓低背景噪訊,讓動態表現更好,細節的產生更容易,因此PWD MKII並不需要特別去為聲音增色添味,只要中性地重播就十分吸引人了。所以我並沒有聽到特別雄渾厚重的低頻、特別濃郁稠密的中頻,或是特別花俏光彩的高頻,但絲毫不覺無趣,一點也沒有厭煩。

除了升頻與數位濾波模式可切換之外,PWD MKII還可以切換相位,就不用怕某些音樂是反相錄音了。

聽音樂的全面提升與改變

高解析音樂檔案更加凸顯了上述PWD MKII的所有優點,因為高解析音樂本來就比16bit / 44.1kHz的舊時代CD規格更為接近原始錄音,更能充分還原所有細節,因此當我透過PWD MKII聆聽高解析音樂時,我感受到非常寬闊開放的音場,櫛比鱗次很有秩序的層次感,非常柔和、甜美的自然音色,潔淨無染、通透漆黑的背景,延伸得極為輕鬆自然的高頻,微弱卻又清晰無比的弱音,外放又不帶壓力的強音,總之,就像是現場演奏,只會靜靜地坐著,卻又內心澎湃地聽到最後一曲。

PWD MKII所代表的很可能就是未來聆聽音樂的方式,人與音響器材的距離越來越遠(因為根本就不用接近器材去操作了),聽音樂更容易、更不受空間限制,無形中便更接近音樂了。聽音樂的全面提升與改變,就從PWD MKII開始。

器材規格

型式:音樂伺服器
數位輸入:USB×1,coaxial RCA ×1,optical Toslink ×1,AES/EBU×1,I2S(HDMI)×2,Ethernet×1(需PerfectWave Bridge網路介面卡)
輸入取樣頻率:USB為24bit / 192kHz,其餘皆32bit / 192kHz
類比輸出:RCA×1,XLR×1
尺寸:17×3.75×14 inch (寬×高×深)
重量:25lb

進口總代理:藝聲
地址:台北市重慶南路二段71號
電話:(02)2391-7999
網址:www.soundart.com.tw

可選配 DSP 主動式分音器–Klipsch Klipschorn AK7 號角喇叭
Klipschorn 號角喇叭是 Klipsch 成立後生產的第一款喇叭,是 Klipsch 最具代表性的產品,也是 Klipsch 持續生產最久的型號。最近 Klipsch 推出最新的 Klipschorn AK7,不僅傳承了 Klipschorn 所有最經典的設... 《 全文


更多專題: 一個月    三個月    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