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郭漢丞,攝影/郭振榮 2012/01/31發表,已被閱讀25,100
1971年,Intel正式發表4004微處理器,開啓了新的數位時代,IBM剛剛發明了磁碟片。那一年爵士歌手Louis Armstrong去世,蘇聯大老赫魯雪夫陣亡,北韓金正日則迎接了長子金正男的誕生,台灣退出聯合國。同時1971年在英國,Bob Stuart與Allen Boothroyd兩位年輕人合作設計了第一部音響產品:Lecson AC1前級與AP1後級,1972年正式銷售,1974年這套前級獲得了英國設計大賞(British Design Award),紐約現代藝術館把這套器材納入館藏,Meridian就在這兩位年輕人手上發光發熱,一路走到2012年,為了慶祝西方人所謂「紅寶石紀念」(ruby anniversary),推出了Meridian四十週年紀念音響系統。

寶紅色的就是Meridian四十週年紀念版808唱盤與DSP8000喇叭,一共只生產40套,而且只能整套購買。

全球一共只有40套

稱之為「音響系統」,代表這不是單一器材,而是完整的音響組合。整套Meridian四十週年紀念包括那些器材?當然是兩大旗艦808 CD唱盤與DSP8000數位主動喇叭,而且穿上了從來沒有過的「紅寶石」外衣,視覺效果非常搶眼。因為是四十週年紀念,所以Meridian只生產40套,每一套「音響系統」背板都有專屬生產編號,台灣「只」搶到一套,編號是「08」,火紅的外衣加上吉祥的數字,擺一套在家裡,感覺好像天天都在過年。紅寶石色的特殊外觀,Meridian已經說了,以前沒做過,未來也不會再重複,保證僅有這麼40套,而台灣的音響迷只有這「獨一無二」的機會收藏。

紅寶石DSP8000喇叭的確非常搶眼,這個顏色的塗裝以前沒做過,未來也不會再有,珍藏性質極高。

Meridian四十週年紀念還有一項重點,808.3與DSP8000兩件器材「不分售」,一定要一套西裝買下來。想想也對,要是不把這兩部特別紀念版器材送做堆,單獨配其他顏色的Meridian產品(大多是銀色或黑色),看起來也不太搭調。在功學社的試聽室裡面,Meridian四十週年紀念和標準版的808.3與DSP8000一前一後擺放著,這倒方便,可以很仔細端詳紀念版與標準版的外觀差異。

亮眼的紅色當然是Meridian四十週年紀念搶眼之處,不過Meridian在細部還有許多修飾,譬如高音單體的外框,底部多了一小塊「M」字樣的Meridian公司新Logo,中音與低音單體周圍加了銀白色金屬框,增添線條感,布面網罩為了搭配紅色烤漆,選了色系更深一點的布面。再仔細一點比對,DSP8000上半部音箱的金屬腳座也比較精緻,本來是圓柱腳墊,紀念版則是金屬角錐。低音部份音箱的前障板外觀也比較精緻,標準版寫著「Meridian」字樣,紀念版則只有「M」字Logo,更顯簡潔,顯示螢幕上方多一排40th Anniversary Reference Digital Audio System,顯示這是正港的紀念版本,背後外加金屬名牌,有兩位創辦人的親筆簽名與限量編號,看來功學社搶得早,把「08」給先拿了下來,多了點吉祥味,收藏更有價值。

每一套Meridian四十週年紀念款都有序號,功學社拿到序號「08」,更有收藏價值。

這是四十週年DSP8000的背板,只需一條網路線將訊號從四十週年808傳過來,就可以唱了。

一律由Bob Stuart親自調校!

這四十年才一次的紀念套裝,要價多少?功學社開出來的牌價是570萬,價格不低,但拿來和當今諸多Hi End品牌旗艦產品相比較,價格還沒頂天。標準版808.3和DSP8000要價多少?牌價是808.3要92萬,DSP8000則是350萬,加起來要442萬,這四十週年紀念比起標準版貴了128萬,價差是有,但那可是原廠努力了四十年才這麼一次,而且僅僅四十套可以收藏,這是「全世界」僅1/40的機會啊!

紀念版當然不單單只是外觀多些修飾,內容還有許多強化之處。功學社鍾Sir告訴我,原廠資料顯示紀念版的電源做了許多微調,對聲音當然有正面的幫助。此外,為了和自家Sooloos連接,紀念版的DSP8000已經預先安裝了ID40介面卡,而標準版的DSP8000則是選購配備。此外,原廠還附上專用的數位傳輸線,上面寫著Meridian字樣,原本標準版配備的是普通Cat.5數位線,另外讓DSP8000喇叭與自家Sooloos系統連接的SpeakerLink數位線也不一樣,上面多了一個濾波環。隨著Meridian四十週年紀念一起出貨的附件,還包括精裝版的Meridian歷史書冊,紀錄創辦人Bob Stuart與Allen Boothroyd的設計理念,這當然是創辦人親筆簽名版(還好,他們只需要簽40套)。原廠網站還寫著,購買Meridian四十週年紀念可以由Meridian派工程師前往安裝現場「調音」,不過我想在台灣可能就要由功學社的工程師親自出馬了。

四十週年DSP8000高音單體的外框底部多了一小塊「M」字樣的Meridian公司新Logo,中音與低音單體周圍加了銀白色金屬框,增添線條感與質感。

紀念版本的DSP8000還有一項特別之處:每一對紀念版DSP8000都由Bob Stuart親自調校!用料雖然與標準版DSP8000相同,但因為要由老闆親自調校,所以從料件選用開始就特別注意。還有,紀念版所使用的高音單體和標準版不一樣,紀念版的高音單體使用雙磁鐵引擎,單體懸邊也不一樣,效率更高,播放音壓也更強一些。

這是四十週年808的背板,靠右邊的一條網路線是從Sooloos連過來的,左邊的兩條網路線則輸出給四十週年DSP8000,實在是太簡潔了。

由內而外一併提升

這套Meridian四十週年紀念趕在2011年底的台北影音大展送抵台灣,音響展上可能有許多音響迷已經聽過這套系統,不過我實在要為Meridian四十週年紀念叫屈,音響展實在不是太理想的場地,飯店的房間本身有聲響條件的限制,但更糟糕的是逛展人潮的背景噪音,很容易掩蓋器材的優點。前面提到這套紀念版在電源、用料、細節的改善,很大部份是為了提升音響系統的訊噪比,盡可能降低噪訊,還音樂本來面貌,可是音響展的背景噪音,嚴重抵消了原廠的努力,展場的吵雜聲,掩蓋了音響系統本身安安靜靜的音樂背景,又怎麼能感受到頂尖音響系統的魅力。唉,我會這麼說,是因為音響展時我也去聽了,只覺得外觀漂亮,沒感覺到聲音更好了,但來功學社這裡聽,試聽室和辦公室有些距離,門一關,空間就安靜了,如此這般,那Meridian四十週年紀念的魅力才真能顯現出來。

圓鼓鼓的是專屬的SpeakerLink數位線,多了一個濾波環,也是專門做給四十週年紀念版的。

功學社這次安排試聽也很用心,我一早來聽,他們比我更早,預先開機等著,不用多等,就可以開始試聽。鍾Sir問要用808.3還是Sooloos試聽,我想這Sooloos既然不是紀念套裝的一部份,那就用808.3聽CD就好。這是一套非常簡潔的兩件式系統,一部CD,一對主動喇叭,就這麼單純,但內中的技術可不簡單,果真要寫,那每一部器材都要寫一大篇。可是我也常說,Hi End音響可以技術很難,但卻必須很好用,Meridian確實懂得其中道理,808.3看起來簡單,裡面Meridian的技術精華可是發展了四十年而得,DSP8000在2001年問世,內中使用3 1/2音路電子分音,搭配DSP技術,每個聲道裝上5個150瓦的功率模組,每個單體都獨立驅動,內容複雜之至,但使用這套紀念音響系統卻是再簡單也不過,只需要接上數位線與電源,CD放進808.3,遙控器的播放鍵一按,美妙的音樂就輕鬆呈現。

音場的前後位置可調整

這麼簡單嗎?當然,所有的功能都在Meridian專屬遙控器上搞定。您可以輕鬆聽,只需要認得「Play」按鍵和音量大小,這套簡單的兩件式系統完全不用花時間學習,馬上上手。咦?有音響迷說想進階設定?沒問題,遙控器上面的Function功能鍵,搭配中央的上下左右鍵,可進入進階設定選單,DSP8000面板的螢幕會顯示功能選單。哪些可以調整?左右平衡、相位、高音增減、低音增減,這些都是基本的設定,這裡面還有一項Axis設定,翻譯可說是「軸線」調整,這個項目最特別,多嘗試幾次,很容易找到喜歡的設定。

左邊是原版DSP8000,右邊則是四十週年紀念版,高音單體周圍下方多了壓印的logo,中音單體也多了金屬邊框。

Axis在調整什麼?簡單講就是在調整音場的前後位置,數值範圍在-2~+3。功學社鍾Sir告訴我,原廠設定在-1,而我一開始聽的時候設定在-2。究竟該怎麼看待這些數字?基本上數值越小,音場越近、越窄,親暱感更高,反之,數值越大,音場越遠、越寬,音樂更顯開闊。我是了幾張CD,調整幾次Axis的選項,這個音場調整的功能很棒,可以感受到明顯的音場變化,但卻不影響聲音的純度,這不簡單。不過音場產生細微變化時,音量感覺也會有細微的變化,音場調整較遠(數值大),相同音量會覺得比較小聲,會讓人想把音量加大,這樣會感覺音樂的動態表現更好。可是聽室內樂時,數值小一些,感覺更近,細節更迷人。這Axis調整功能很有趣,聽室內樂,可以調整音場近一點,音樂聽來更親暱,若是聽大編制的交響樂,可以把數值加大,讓音場變寬,氣勢更龐大。

可依據音樂類型調整音場深度

柴可夫斯基:第一號鋼琴協奏曲/蕭邦:第二號鋼琴協奏曲
我想舉柴可夫斯基第一號鋼琴協奏曲第二樂章做例子,這次帶來功學社聽的版本比較新,是金革唱片新引進的法國Transart,演奏者是蘿拉.費兒肯(Laure Favre-Kahn)。為什麼選柴可夫斯基第一號鋼琴協奏曲第二樂章?第二樂章的開始非常安靜,由小提琴撥奏開始,輕輕地打著拍子,然後長笛吹奏出A段的主題,接著是鋼琴反覆相同的主題,弦樂群則輕輕地陪伴鋼琴,這段音樂的樂器由少而多,營造出由遠而近的感受,如果音響沒有漂亮的音場深度,柴可夫斯基配器上的妙趣就很難表現。在功學社用Meridian四十週年聽這段音樂,真是有趣,Axis調整在-2(最小),小提琴撥奏的彈性好,長笛獨奏也凝聚飽滿,可是鋼琴出來之後那種音樂的遠近感似乎還可以好一點,我直接把Axis調整到最大(+3),音場的寬度與深度明顯地提升,可是聲音的密度卻稍嫌鬆散,可是這段音樂的遠近感就表現得很好。再調整一下,把Axis調整到+1,音場近了些,遠近感還是很好,樂器的聲音密度也回來了,這樣聽比-2的數值要好。

用由靜到動第二樂章來調整Axis值,如果換成氣勢雄壯的第一樂章來聽呢?我有些擔心音樂不同了,要經常調整Axis值,那反而不太方便。還好,Axis的設定看來很聰明,第一樂章著名的「噹噹噹噹」四聲動機反覆,銅管一飛沖天,緊跟著鋼琴華麗地反覆、變化、發展,音場的寬度、高度都很適當,管弦樂團的相對配器位置清楚又穩定,鋼琴與樂團之間的抗衡、協奏,比例也很適當,看來只要針對音樂類型稍作調整Axis值,不需要每一首樂曲多做調整。

很真實的臨場感

TAS 2011
古典的鋼琴協奏曲聽過,拿同樣的設定來聽一般發燒片又如何?我換上「TAS 2011」,聽第六軌Allan Taylor吟唱的「Scotty」,Axis數值不動(+1),聽起來也還不錯,但我覺得聽人聲還可以再近一點、在親暱一點,所以把數值降低一些,調整為0,好一些,看來方向對了,再減一點,調回-1,更好,就這麼聽下去。回頭聽第三軌Fiona Mackenzie演唱「When the Sunny Sky Has Gone」,音樂可真迷人,尼龍弦吉他的音色很真實,彷彿就在眼前一般,女聲吟唱輕柔,錄音沒有加上太多殘響,聽起來距離更近,那種略為龐大的真實感,襯托出Mackenzie的溫柔與情感,也就是這多一分的情緒感染力,增添了音樂迷人的氣氛。

Meridian四十週年的音場刻畫能力不凡,巧妙地調整Axis的數值,音場遠近都掌握在遙控器上。用同樣的設定來聽室內樂也很好,我選了「柴可夫斯基第一號鋼琴三重奏」來聽,這首曲子有另一個副題,稱為「一個偉大藝術家的回憶」(a la Memoire d'un grand astiste),紀念的是柴可夫斯基的老師魯賓斯坦,濃密的鋼琴與低吟的大提琴,在小提琴昂揚的旋律引導下,穿插交織,音樂美極了。這段音樂曲譜寫著悲歌的樂章(Pezzo elegiaco),第一主題由大提琴用濃郁的音色演奏,三種樂器輪流反覆同一主題,音樂越來越緊密、交織,情感越推越強,Meridian四十週年漂亮地把大提琴的濃郁感呈現,與明亮的小提琴互為對比,但小提琴拔尖又不顯刺激,帶著金黃色的暖色調,鋼琴與大提琴的厚實穩重,襯托著小提琴音色之美。還有,我選的是「2004年海姆巴赫室內音樂節」的現場錄音,Meridian四十週年把音樂中許多現場的細節一併鋪陳,那種很真、很近的臨場感,道盡了這套頂尖音響系統的價值。

飽滿 濃厚 醇美的音質

「2004年海姆巴赫室內音樂節」
我不否認,Meridian四十週年確實價格高昂,可是很多人只看到Hi End音響的價格,卻忘了Hi End音響的價值。是的,Meridian四十週年很貴,但這套系統帶著飽滿、濃厚、醇美的音質,是很傳統的英國音響風味,但卻不會濃得過頭,聽柴可夫斯基一樣能帶出很強的音樂張力,但透過音響重播起來卻一點也不顯得緊繃,依然輕鬆自在、游刃有餘。是的,我喜歡用「幾乎和演奏現場一樣」的音量來聽音樂,在這樣的音量下重播唱片,我們要的是音樂情感的緊繃,而不是音響的緊繃,我們要聽的是藏在CD裡面的音樂情感,而不單純是聲響。

我在許多音響系統上聽過這張CD,但用Meridian四十週年這套來聽,卻是過去沒有體驗過的滿足與感動,音樂激昂時,大提琴、鋼琴、小提琴奮力強奏,音樂低迴時,小提琴捨棄了高音的表現,走在低把位,小提琴旋律很沈,而大提琴更沈,強烈的音樂情緒聽來憂鬱,演奏者在演奏低沈的長音時,那細微的吐氣聲不僅真實,更帶有情緒,彷彿要把這個憂鬱的音符演奏出來,心裡面也跟著柴可夫斯基要先歎氣,才能往低處拉。唉,不用AB比對,我就知道家裡那套系統,遠遠追不上這套兩件式系統的表現了。

濃郁的弦樂音色

「布拉姆斯交響曲全集」
在台灣這Meridian四十週年只有一套,對我而言,能好好品味這套音響也恐怕只有這麼一次,要好好多聽點音樂。我拿出Hansller新發行「布拉姆斯交響曲全集」,當然,能享受Meridian四十週年的時間有限,這四首交響曲沒辦法聽完,要挑重點聽,我選第三號交響曲第三樂章。為什麼?我特別喜歡是原因之一,更重要的是這段音樂聽起來不難,實際上卻很考驗音響處理「層次感」的實力,三拍子的慢板,音樂從大提琴弱起開始,鋪陳出欲言又止的主題旋律,等大提琴把主題演奏完畢,輪到小提琴上場,表面上小提琴接續著和前面大提琴相同的主題,只是音域上揚,更顯明亮,可是大提琴卻在同時一路往下走,越走越沈,這小提琴上揚與大提琴低吟相互對比,彷彿兩條平行線一般,是很布拉姆斯式的內省衝突交織。

Meridian四十週年把這段音樂處理得很好,我聽的是伯恩斯坦指揮維也納愛樂的版本,大提琴聲部線條優美,伯恩斯坦處理速度偏慢,儲存著更濃郁的情感,Meridian四十週年把略帶鼻音的大提琴音色表現得很好,等小提琴出來,大提琴卻急轉直下,低沈的音域濃厚中還有適當的線條感,讓大提琴與小提琴兩條旋律線相互遠離、拉扯的層次漂亮地呈現。唉,我講太多了,其實在那當下根本沒在想音響,只是跟著那漂亮的旋律線條一路聽下去,這個樂章不長,等主題重現時,法國號取代大提琴,厚中帶暖的中頻呈現溫潤的質地,而最後一次主題再現應該最強烈,布拉姆斯卻讓小提琴其中一的聲部休息了,但只留下一個聲部的小提琴,卻要表現更強烈的情感,用的都是雙弦拉奏,張力更緊,伯恩斯坦指揮時還用聲音哼了一下,彷彿要催促小提琴更強、更有張力。這是很小的細節,一般只有用耳機比較容易聽到,Meridian四十週年卻輕鬆地表現出來,確實不簡單。

稀有的好東西 該當珍藏

有時候寫像Meridian四十週年這樣「獨一無二」的器材時,總會感歎好東西稀有,這次也不例外,說不定我這篇評論出來的時候,這唯一一套Meridian四十週年已經有愛樂者收藏了。不過Meridian用四十年的時間告訴我們,主動式喇叭、電子分音加上DSP數位處理,是他們所相信的音響「王道」,Meridian四十週年雖然就簡單兩件組合(嚴格說來應該是三件:一對喇叭加CD),可是內中蘊藏的音樂能量,質地卻是那麼地純、那麼地真、那麼地有魅力。Meridian用的技術雖然很複雜,可是這套音響系統那麼地簡潔、那麼容易使用,它告訴我們:享受好音樂不用複雜,也能登上頂峰!

廠商資訊

進口總代理:功學社
建議售價:整套570萬
電話:(02)8285-4321
網址:www.khsaudio.com

可選配 DSP 主動式分音器–Klipsch Klipschorn AK7 號角喇叭
Klipschorn 號角喇叭是 Klipsch 成立後生產的第一款喇叭,是 Klipsch 最具代表性的產品,也是 Klipsch 持續生產最久的型號。最近 Klipsch 推出最新的 Klipschorn AK7,不僅傳承了 Klipschorn 所有最經典的設... 《 全文


更多專題: 一個月    三個月    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