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郭漢丞 2013/08/27發表,已被閱讀18,567

我知道,大多數發燒友手上都已經買過不少所謂的測試片,可是雅砌音樂推出的這張「Audiophile Test Volume One」音響測試片,絕對是您「剛好缺少」的那一張,因為這張唱片有別於一般的音響測試片,雅砌音樂用專業的眼光,引導音響玩家「接觸」錄音現場,從這些錄音當中找到「回歸現場」的音響調整之道。

雖然我說這是一張音響迷不可或缺的音響測試寶貝,但我卻很擔心市面上買不到,因為在雅砌音樂的官方網站上,已經看不到這張「Audiophile Test Volume One」於發行專輯之列,恐怕已經絕版。原來這張唱片早在2007年發行,當年在台北音響展還與Muzik雜誌一起做促銷,我雖年年都全程參與音響展採訪,但竟然把這張測試片漏掉了,所以我和「Audiophile Test Volume One」這張好寶貝,也是相見恨晚。

從發行的2007年一路到2013年,時間差竟然有六年時間,以現在唱片業的景氣,這張測試片絕版的機會很高,那這張漏失的好片怎麼後來又拿到了?還是靠好朋友幫忙,南方音響黃裕昌先生有一天打電話給我,告訴我有一張很棒的音響測試片,請我聽聽看,我當時心裡想的和一開始我講的一樣,音響測試片多如過江之鯽,難道還有新招數?可是南方黃先生閱片無數,真要比起來我恐怕還輸他一大截,一張會讓他興奮的音響測試片,一定有看頭。

隔天,測試片收到了,CD沒急著拿出來聽,先拿唱片內頁介紹出來看,才讀到一半,我就打電話給黃兄,告訴他片子收到了,真是絕妙好片!難怪他那麼興奮地趕快寄給我一張。咦?我不是還沒聽嗎?怎麼光看CD內頁介紹就馬上打電話說這是一張絕妙好片?且聽我娓娓道來。

「Audiophile Test Volume One」包含42軌曲目,內容琳琅滿目,從1~18軌是所謂的測試音(Test Tone),內容是各種白噪音,其中1~3是用來協助定位喇叭,分別是左、右、中,4~6與7-17也是白噪音,頻率與響度不同,而18軌是20~200Hz的正弦波平滑地爬升。好,以上所說測試音,您可以找到其他類似的音響測試片,譬如Stereophile曾經推出好幾張「Test CD」,裡面都少不了類似的測試訊號。從這個角度來看,「Audiophile Test Volume One」並不特別。

不特別?那我怎麼沒聽就打電話說這真是一張好測試片?答案在19~42軌。從19~32軌收錄的是各種樂器與編制的現場錄音,33~42是不同音樂廳的現場錄音。奇怪,不都是錄音,怎麼我沒聽就叫好?因為CD內頁的介紹「不同凡響」!大多數CD都有記載錄音師、錄音場地等等資料,比較重視「音響發燒」的CD還會加註錄音設備,像是麥克風、Mic Pre或AD轉換器,可是與錄音相關的資訊,大概就到此為止,可是「Audiophile Test Volume One」不一樣,從19~32軌多了錄音筆記,也就是錄音師在錄音現場擺放麥克風的概況,全都用簡單的圖像畫下來,隨附在CD內頁,讓聆聽者參考。

這件事情很重要嗎?非常重要!錄音在若干方面和照相有異曲同工之妙,兩者都在「記錄」,只是一個記錄聲音,一個記錄影像,所以使用的工具不同,但是記錄的方法,卻是由人來決定,所以一樣的相機,拿在不同人的手上,拍攝出來的「角度」一定不同,同樣的,錄音師如何決定麥克風的擺放,就像是拍照者「取景」一樣,如果要纖毫畢現,拍照的人會選擇特定的鏡頭,而錄音師則是選用適當的麥克風,擺放在適當的位置。


好了,這個道理讓我們瞭解,錄音師從某個方面來說,用他們的專業素養決定了錄音的面貌,而聆聽者不光是聆聽音樂本身,同時也感同身受去按照錄音師的想法,透過耳朵與大腦的連動運作,在聆聽過程中用複雜的生物運算,重現錄音師所捕捉的錄音現場。「Audiophile Test Volume One」最特別的地方,就是錄音師利用簡單的錄音筆記,簡圖加上文字,試圖讓沒有專業錄音知識的愛樂者,進入錄音師擺弄麥克風的世界。

舉例來說,19軌是史坦威鋼琴的錄音,錄音地點在中山堂,而20軌是貝森朵夫鋼琴演奏,錄音地點在國家演奏廳,簡單的說,這兩軌要讓聆聽者比較史坦威與貝森朵夫鋼琴的差異。這麼簡單嗎?抱歉,兩者使用的麥克風擺放位置不同,史坦威鋼琴錄音的位置較高,貝森朵夫鋼琴錄音的麥克風位置較低,而且不是比例上相關的高低,那是錄音師依據現場的空間殘響狀況,適當地調整麥克風位置的「結果」,在錄音筆記的最終記錄出來之前,錄音師可能已經嘗試許多擺放方法,最後才決定要怎麼樣擺放麥克風。這好像攝影師棚拍一樣,我們看到的都是最終的攝影作品,但是在拍攝完成之前,我們不知道攝影師打光調整了多少次,如果攝影師把打光的結果記錄下來,我們就可以從照片猜測怎麼樣打光最適合,或是怎麼樣打光可以造成某種效果,同樣的,在「Audiophile Test Volume One」的錄音筆記當中,您也可以「按圖索驥」,感受錄音現場的狀態。

感受錄音現場是第一關,第二關在您府上的音響。錄音師把錄音筆記給您了,那是「最終成果」,從簡單的麥克風距離,您可以感覺錄音「直接」或「間接」,簡單的原則是距離樂器越進,錄音聽感越直接,可是還有遠距離收音的麥克風,錄音師可以調整遠近麥克風的比例,營造適當的空間殘響,同時保留密度夠高、形體夠飽滿、音像夠豐潤的音像,這是直接音與間接音的比例變化。抱歉,這些後製的細節,就沒有寫出來給大家看了,「Audiophile Test Volume One」內頁的錄音筆記,任務是告訴聽眾,究竟錄音師怎麼擺放麥克風,但後面如何炮製,那就是學問了,既然過程有學問,也很難用簡單的圖像呈現,只好捨棄。

音響迷該怎麼聽「Audiophile Test Volume One」?一邊聽,一邊對照錄音筆記,所謂的音場、音像,最源頭還是在錄音師怎麼決定您聆聽的角度,「Audiophile Test Volume One」給您最源頭的答案,透過這些珍貴的資訊,對照自家音響重現的音場與音像,您一定可以對錄音與所謂「原音重現」,有另一番深度見解。

入門光學唱頭的優選–DS Audio DS-E3 光學唱頭
來自日本的 DS Audio 唱頭以其獨特的光學感應原理產生訊號,和傳統的動圈或動鐵唱頭截然不同,也因此引起了許多好奇的黑膠迷也想嘗鮮。那嘗試的代價很高嗎?未必,DS Audio 提供多種等級的產品,像是這款 DS-E3 便是他們家的入門級唱頭... 《 全文


更多專題: 一個月    三個月    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