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郭漢丞,攝影/蔡承融 2021/07/02發表,已被閱讀7,515
玩黑膠唱盤,肯定少不了黑膠唱片鎮,純類比的黑膠,幾乎任何變動都會對聲音產生影響,所以靠唱片鎮的材料與質量來影響黑膠重播,是玩黑膠的人都知道的事,可是怎麼樣「鎮」才會變好聽,那就是音響廠家的學問所在,而我這次試聽英國 Origin Live Gravity One 唱片鎮,當然有原廠的不宣之秘,而其最特別的地方,就是少見的輕質量唱片鎮。

少見的輕質量唱片鎮

為什麼輕質量唱片鎮少見?大多數唱片鎮都講究重量,靠唱片鎮的質量去引導振動或抑制振動,所謂「君子不重則不威」,感覺似乎唱片鎮越重,「鎮壓」諧振的效果就越好,而且唱片鎮做得重,感覺起來可以賣貴一點,所以相對少人會想設計輕質量的唱片鎮,就拿 Gravity One 來說,重量才 67 g,您願意付多少錢?假如重量變成 670 g,可以賣得更貴吧?

可是 Origin Live 怎麼會違反潮流,偏偏要設計輕質量的唱片鎮?這可是老闆 Mark Baker 花了二十五年的時間,才想出 Gravity One 的絕妙配方啊!


從造船投身音響產業

話說 Origin Live 的主事者 Mark Baker,家傳行業是造船,他從小耳濡目染,放假都在工廠幫忙打造玻璃纖維的船身,大學還去 Southampton 大學讀船舶科學,儼然就是要接班,可是他大學畢業之後,跑去參與英國獵雷艦打造計畫,當時他應徵工作的競爭對手,幾乎都是研究生,可是才剛大學畢業的他卻雀屏中選,他說可能因為與獵雷艦有關,因為獵雷艦與一般軍艦不同,必須完全不感磁,這樣才不怕磁吸水雷,而他有製作玻璃纖維船隻的經驗,所以就打敗其他研究生,參與獵雷艦建造。

不過十年之後,他離開了造船行業,因為英國縮減軍費支出,公司沒拿到英國國防部的造艦計畫,只好捲舖蓋走人,這時候的 Mark Baker 思考未來的出路,決定投身自己最喜歡的行業:打造音響器材,從 1986 年創業至今,Origin Live 雖然不算是大公司,但也走過了三十多年歷史,且其所生產的唱盤與相關配件,有 80% 外銷到全球超過四十個國家。

失敗為成功之母

不過剛創業時公司不叫 Origin Live,而是 Cable Deign,一看就知道是做音響線材的公司,當時 Mark Baker 設計了特殊的單芯線,他說聲音很棒,但產品卻很失敗,因為導體太粗了,不耐拔插,端子很容易壞,於是 1978 年以 Origin Live 為名,推出黑膠音響周邊產品,希望大家可以聽到「原始且活生的音樂」,所以把 Original 與 Live 這兩個字合起來當做品牌。

多年下來,Origin Live 推出了黑膠唱盤、喇叭,還有多種黑膠升級相關產品,因為價格不貴,物有所值,甚至物超所值,又是英國本土品牌,所以英國音響媒體對 Origin Live 多有著墨,不過黑膠唱盤的升級配件,包括唱盤軟墊、驅動皮帶、唱盤軸承油、唱頭墊片......等等,真的是很難寫評論,所以我只挑 Gravity One 來聽,可是聽了之後,真想把這個唱片鎮留下來,專門給 Linn LP12 Klimax 用。


從 Shun Mook 神木唱片鎮引發靈感

根據 Origin Live 的說法,他們嘗試設計與製作唱片鎮很久了,但是一直沒有找到讓他們滿意的試做品,他們認為高質量唱片鎮,雖然可以有效增加低頻量感,或者讓低頻的形體更穩固,可是經常降低音樂的活生感,聽起來比較呆板,所以就沒讓不滿意的產品問世,直到有一次音響展上,Origin Live 與 Shun Mook 神木唱片鎮的代理商共用展間,這才發現 Shun Mook 神木唱片鎮的效果極好,完全沒有高質量唱片鎮降低音樂活生感的問題,全面提升黑膠唱片的音樂表現力,樣樣都好,但卻有一樣不好:太貴了!一個唱片鎮要價 2,000 歐元,可是這引發了 Origin Live 的靈感,開始實驗各種木頭材料。

常說「江湖一點訣,說破不值三文錢」,如果只是單純用木頭來做輕質量唱片鎮,那就小看 Gravity One 了。師法 Shun Mook,開始實驗木頭材料,Gravity One 還有許多自家學問。圓形唱片鎮的黑色外殼,其實總共有三層,感覺有點像壓克力,但光憑手感實在不太準,中央有橡木夾層,底部還有三角形的阻尼墊片,用三個塑膠螺絲鎖住,外殼的三個黑色環另有三個塑膠螺絲鎖定,可是螺絲沒有鎖死,唱片鎮拿在手上可以發現三層結構,與橡木層中間有些許空隙,呈半活動狀態。


只有中央阻尼接觸唱片

假如把 Gravity One 擺在黑膠唱盤上面,可以注意到唱片鎮只有中央三角形的阻尼墊片,真正接觸黑膠唱片,整著唱片鎮就像浮在唱盤中央,印象中我用過類似設計的唱片鎮,只有日本 Harmonix 的產品,他們的唱片鎮底部有木頭,實際上是木頭接觸唱片,金屬部分完全沒有接觸,不過 Harmonix 的唱片鎮頗重,與 Gravity One 的原理又有不同。

技術的訣竅藏在哪裡?Gravity One 的任務並不是「鎮」住唱片,或是把唱片壓實,密切貼合轉盤,而是利用阻尼墊片與橡木的接觸,將軸心轉動時的振動,引導到 Gravity One 上面,改變原有的諧振,所以,Gravity One 的三層結構並沒有鎖緊,而是半活動的狀態,這樣接觸點才能引導諧振,原廠特別強調,螺絲鎖定都是使用特定扭力扳手,使用者千萬不要自己動手鎖定螺絲。看來學問不光是木頭,還要加上材料與結構的搭配,才能有效引導諧振。


難得遇到 LP12 合用的唱片鎮

在 U-Audio 目前有兩部現役黑膠唱盤,一是 Elac Miracord 90,一是 Linn LP12 Klimax,一硬一軟,這是我刻意蒐羅,要讓編輯了解兩種唱盤的差異,這樣才不會人云亦云,也可以從中了解兩種唱盤調整設定的差異所在。使用 Miracord 90 的時候,我會使用 Clearaudio 金屬唱片鎮,重量大約 300 克左右,不是特別重的唱片鎮,但也不算輕,可是用 LP12 Klimax 的時候,幾乎都不使用唱片鎮,因為重量有可能讓三點支撐的懸浮偏一邊,而且,我的經驗當中,LP12 加上唱片鎮不一定會比較好,和 Origin Live 的說法一樣,可能低頻多一些,密度高一些,可是中高頻的活生感就弱了。

所以,好不容易遇到輕質量的 Gravity One,我同時讓 Miracord 90 與 LP12 Klimax 一起上陣,比較 Gravity One 在硬盤與軟盤的聲音效果差異。在 U-Audio 試聽的時候,Miracord 90 用 Goldring Legacy MC 唱頭,搭配 EAR Phonobox,LP12 Klimax 則是全套 Linn 組合,包括 Ekos 唱臂與 Akiva 唱頭,加上自家 Klimax 電源供應器與唱頭放大器。擴大機使用 Soulnote P-3 前級與 EAR 509 II 真空管後級,喇叭則是 Wilson Audio Alexia 2。


鋼琴更顯滑順流暢

先從鋼琴聽起,選了 Anne Queffelee 演奏的「Satie: Gymnopédies, Gnossiennes & Other Piano Works」,聽「Trios Gymnopedies」,這首曲子有人音譯為「吉諾佩第」,也有人翻譯為「裸體舞曲」,三拍子的曲子,鋼琴左手和弦緩緩進行,三拍子只有兩個音,一短一長,右手疊上漫步一般的旋律,Anne Queffelee 的詮釋不走誇張路線,而是緩步地呈現音樂當中的寧靜情緒。

讓 Miracord 90 率先登場,鋼琴的音像穩固,左手低音部的和弦與右手的旋律,層次分明清晰,然後把只有 67 公克的 Gravity One 放上去,從頭重新聽過,咦?不錯,鋼琴的左手和弦部分厚度更好些,右手音符的光澤更明亮,鋼琴觸鍵的表情更為鮮活,中頻段更為圓潤一些,整體聲音更為滑順。

不會影響軟盤的重量平衡

再來,換 LP12 Klimax 登場,在沒有使用 Gravity One 的時候,軟盤的 LP12 本來就有相對比較柔和的聲線,鋼琴音符的圓潤度更好,這樣的鋼琴聲線,我已經很滿意了,這 Gravity One 還能更好嗎?起身走向唱盤,舉起唱臂,移回 B 面第一軌的位置,放上 Gravity One,準備再聽一次「Trios Gymnopedies」。由於 Gravity One 質量很輕,擺上 LP12 時,不會讓轉盤往下沉,應該不會影響三點避振的支撐平衡。

加上 Gravity One 之後,LP12 Klimax 還有進步嗎?我很想說沒有,這樣我就不會掙扎要不要把 Gravity One 留下來了,但是音樂的表情真的更為鮮活了,我想說,Gravity One 其實沒有改變特定的頻段量感分配,但是 3D 音像更為集中,相對音場拉得更深,鋼琴低音部和弦的進行,增添了些許濃郁感,對比右手旋律的輕盈迴盪,薩替的音符總是恣意流轉,加上了 Gravity One,音符之間連結的綿密感更濃了,音樂表情的起伏也感覺更為親暱。

其實,我試聽唱片鎮的時候,幾乎都只用硬盤,很少搭配軟盤,因為大部分的唱片鎮都是靠質量變化改變聲音,放在軟盤上,很容易因為彈簧而減少質量的影響,可是 Gravity One 夠輕,我才用 LP12 來試,可是試過之後,卻是讓人心癢難忍了,過去從來不會想為 LP12 找唱片鎮,現在是不是該用 Gravity One 了?

單聲道也能增添鮮活感

繼續用 LP12 搭配 Gravity One 聽了幾張唱片,走向都相同,音像凝聚力提升,音場深度與寬度拉大,音樂的表情變得鮮活,好,來個難表現的,聽 Busch Quartet 的「貝多芬晚期弦樂四重奏」,聽第十六號弦樂四重奏第四樂章。弦樂四重奏哪裡難?不太難,但這是 1937~38 年的歷史錄音,還是 Mono 版,雖然是 2020 年的 Remaster,但是單聲道版本要變得更為鮮活,仍是難題。

在 LP12 上面先聽一遍,單聲道的 Remaster,還是脫不開歷史錄音的樣貌,音像凝聚龐大,但音場深度不夠,畢竟是單聲道錄音,但是重新製作的新版本,背景噪訊少很多,弦樂的力度相當飽滿。

接著加上 Gravity One,很好,四把弦樂器的堆疊層次更為鮮活,在導奏進入第一主題之前,小提琴拉長音的指尖變化,表情更為清晰,單聲道很難有音場相對位置,可是四把弦樂器還是有高低層次的音色變化。我很少遇到搭配 LP12 會更好的唱片鎮,這 Gravity One 是其中之一。

音樂鮮度有感提升

Gravity One 帶來的變化,並不是刻意著墨在某個頻段的改變,而是音樂鮮活度的提升。我想舉慕特與約翰.威廉士合作的「Across The Star」,因為是 45 轉唱片,我把 Miracord 90 與 LP12 Klimax 都先切換到 45 轉,聽電影「星際大戰:原力覺醒」主題曲「Rey's Theme」,硬盤的 Miracord 90,聲音線條比較硬朗,LP12 Klimax 相對柔和,味道走向不同,可是加上了 Gravity One 之後,音樂的鮮度都更好,中低頻的 Q 度更為彈跳,小提琴的表情更為昂揚。

而且,Gravity One 並沒有改變原本 Miracord 90 與 LP12 Klimax 的聲音個性,硬盤依舊帶著清晰的線條,軟盤則是多一分 Q 軟,但是兩者的音樂鮮度都提升了。

爵士樂的流暢度更好

古典音樂聽完一輪,換爵士樂登場。拿出 Miles Davis 的經典錄音「Kind of Blue」,聽熟悉的「So What」,在 Miracord 90 與 LP12 Klimax 都聽一輪,加上了 Gravity One,音樂的鮮活感提升依然相當有感,樂器的相對位置相當清晰,低音大提琴中央靠右,鋼琴在左邊,隨著低音貝司彈奏主題,爵士鼓在右方浮現,薩克斯風與小號在左邊應和,爵士樂團的舞台感清晰又流暢。

Gravity One 在低頻部分提升的不僅是量感,而且是彈跳的力道與 Q 度,「So What」的低音大提琴撥奏,是音樂活力的來源,與明亮的銅管相互輝映,當銅管 Solo 吹得賣力時,低音大提琴不是照本宣科走著,而是跟著 Solo 一起變化,Gravity One 把爵士樂團高低對比,帶出更鮮明的表情,彷彿樂手更加賣力演出。

音場更開、音像更龐大有活力

再來一張爵士經典,聽 The Oscar Peterson Trio 的「We Get Requests」,這張唱片少說聽了二十多年,可是從來聽不膩,「Quiet Night & Quite Star」開場的低音大提琴撥奏,顆粒飽滿,鋼琴帶領著旋律,爵士鼓輕敲鼓邊,Hi-Hat 細碎的聲響帶出爵士的搖擺韻味,聽不膩的唱片,不光是音樂聽不膩,還包括經常遊走在不同音響器材之間的變化,用 Miracord 90 來聽,音符顆粒清晰通透,而 LP12 Klimax 則在中低頻多了一分 Q 彈。

加上 Gravity One 之後,音樂的鮮活感兩者都有加分,可以感受到音場向外、向後擴張的通透感,而樂器的形體更大了一些,讓整個音場的 3D 刻畫更為鮮明,好像與樂團距離更近了些,但是空間感拉開了,鋼琴靠左,鼓手離鋼琴比較近,敲打鼓邊的聲響都在左邊,與右邊的低音大提琴撥奏相互對話。Gravity One 帶出了樂器形體的「即視感」,樂手輕鬆自在的爵士氣氛,相當具有感染力,全身都不禁跟著節拍搖擺起來。

該留下來專門給 LP 12 嗎?

目前市場上的黑膠唱片鎮,類似 Gravity One 的輕質量設計相對少見,剛拿到手時確實有「怎麼這麼輕」的疑惑,不過,Gravity One 確實對音樂的鮮活感有感提升,不是簡單的頻段量感變化,而是音樂氣氛更為濃郁,而音場更為通透,讓音樂有厚度且清晰,而且,我終於找到適合 LP12 軟盤搭配的唱片鎮了,這實在讓人掙扎,Gravity One 該留還是不留呢?想想這 9,000 元的價格,不過就是幾張黑膠唱片的加總,可是跟 LP12 這麼搭,十之八九會把它留下來吧?


器材規格

Origin Live Gravity One
型式:黑膠唱片鎮
尺寸:80 mm 直徑 x 25 mm 高
重量: 67 g
參考售價:9,000 元

進口總代理:美德聲
電話: 02-2365-1968
網址:http://madisonaudio531.com
FB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madisonaudio

音箱以樺木夾板刨削成型–Art Loudspeakers Emotion Alnico 6M 書架喇叭
來自英國的 Art Loudspeakers 有個很大的特色,便是他們有一部分的喇叭單體採用 Alnico 磁鐵,也就是鋁鎳鈷永久磁鐵,並且將 Alnico 字樣只接標註在型號上,就像是這款 Emotion Alnico 6M 書架喇叭。Art Loudspeakers 產品從高至低分成三個系列... 《 全文


更多專題: 一個月    三個月    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