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郭漢丞 2014/01/17發表,已被閱讀20,771

澳洲來的爵士樂,和美國本土爵士樂哪裡不同?又和歐陸爵士樂有什麼差別?我常說音樂不是拿來講的,而是拿來聽的,只要您聽過Best Jazzhead 2002~2012,大概可以感受澳洲的爵士樂,究竟有什麼與眾不同之處。

很抱歉,您閱讀我這篇文字的時候,並沒有辦法同步把聲音傳送給您,雖然網際網路的技術已經可以這麼做,U-Audio可以把唱片一起放進去,但是這麼做就違反著作權法,所以技術上可行,但法律上不通。況且,如果您一邊讀文字,一邊聽音樂,大概就不會去買CD,這麼一來不光唱片代理商賺不到錢,恐怕連Jazzhead再過幾年也得關門大吉。

岔題了,在抱歉一次,讓我們回到Jazzhead,從唱片標題可以知道,這是一張2002~2012年之間的精選集,不過Jazzhead並不是2002年創立,而是在1996年就冒出頭了。創辦人是Joe Camilleri與Andrew Walker,他們成立Jazzhead的目標就是協助澳洲當地的爵士音樂家,獨立發行唱片專輯。Joe Camilleri自己就是爵士樂手,吹奏薩克斯風,身爲爵士音樂家,最懂得剛出道的音樂家需要哪些幫忙,在Joe的努力下,Jazzhead儼然成為澳洲爵士樂的嶄新勢力。為了表彰Joe Camilleri的貢獻,2007年他榮登澳洲錄音名人堂,由澳洲唱片協會頒發此一獎項。


好吧,既然寫著澳洲爵士,到底有什麼不同?第一軌「Torsten」輕輕柔柔的,薩克斯風擔任主奏,聽起來沒什麼不同,用的還是五聲音階,帶點藍調爵士味,感覺不到什麼特別的「澳洲味」。我不禁要想,畢竟澳洲的發展與英國比較有關係,可能美國的影響還來得比較晚,所以會不會澳洲的爵士樂發展更接近歐陸,而不是直接傳承自美國?一邊想著,一邊聽下去,第二與第三軌聽起來都是很正宗的爵士,第四軌就不一樣了,電子樂器的打擊樂背景,加上吉他與女聲歌唱,這首「In The Flesh」聽起來很民謠啊!或許,多元化的風格,也是另一種澳洲味?

第五軌「You Can't Wear Another Man's Hat」大概是整張專輯最吸引我的曲子,帶著點雷鬼,又有Labamba的味道,可是那個旋律太熟悉了,是幾乎每一位爵士愛好者都可以叫得出名字的曲子:「Take Five」。咦?哪裡又不一樣了?這「Take Five」特別之處,就是五拍子的節奏,一不小心鼓手或貝斯手就可能出錯,可是咱們這首「You Can't Wear Another Man's Hat」卻來了四拍的改編,只有第一段中規中矩,讓我們辨認「Take Five」,之後越來越自由,就是花俏的即興了。


從「You Can't Wear Another Man's Hat」之後,一路聽下來,有近似Big Band的「Hell to Pay」,有輕柔吉他低吟的「Choro Negro」,第十一軌的「Catch A Falling」又回到Blues,而風格最奇特的要算是終曲的「Mystic Ollie」,簡直是電音舞曲。

好吧,這「Best Jazzhead 2002~2012」一路聽下來,我們簡直是繞著地球跑,各式各樣的風格都有,從爵士、藍調、民謠,甚至電音舞曲。如果Jazzhead標榜自己是澳洲音樂的新聲代表,那麼這個澳洲味倒是非常全球化,頗有意思。您聽聽看,說不定透過您的腦袋消化這些音符,澳洲聽起來的樣貌會很不一樣。


廠商資訊

響韻唱片
電話:02-2778-8489
網址: www.chilinmusic.com.tw

繽紛幻彩的星際想像–Duevel Galaxy 無指向性落地喇叭
德國的 Duevel,是 360 度無指向發聲喇叭的傳道者,多年來他們始終致力於此。Duevel 的喇叭,透過自家開發的「全指向性擴散器」(Omni-Directional Reflector),達到讓單體的聲音得以朝向 360 度方向擴散出去。因為是「360 度全指向」,換言... 《 全文


更多專題: 一個月    三個月    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