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郭漢丞,攝影/蔡承融
2025/05/02發表,已被閱讀3,706 次
這是我第二次造訪高雄卡隆,位於前金區新落成的德國 Lyravox 旗艦館,專程來試聽 Lyravox 中階的 Karlotta 數位主動喇叭,我想說,機器是固定的,人才懂得調整,而在卡隆聽到的 Karlotta,可以體驗到音樂聆聽的沈浸感,喇叭完全消失在空間當中,展現寬闊自然的 3D 音場,值得有心人專程探訪。VIDEO 藝高人膽大讓喇叭貼牆 不光是調出音樂聆聽的沈浸感,卡隆還是「藝高人膽大」,居然讓 Karlotta 幾乎完全貼牆擺放,卻能控制住低頻駐波的影響,重現通透寬闊的音樂氣勢,這代表 Karlotta 性能很好,而卡隆玩 DSP 調音的功力,更是要豎起大拇指按讚。 假如在卡隆這個專屬聆聽空間,讓我來擺放 Karlotta,絕對不會讓喇叭緊貼著牆壁,因為 Karlotta 的低音藏在喇叭背後,而且是主動式設計,貼牆擺很難避免低頻駐波干擾,可是當我開始聽音樂,逐漸把音壓拉大時,卻沒有預期中因為喇叭貼牆,產生低頻駐波干擾的問題,顯示 Lyravox 數位主動喇叭對空間的適應能力,DSP 調整的彈性很大,就算喇叭貼牆擺也不怕。音響工程師與經濟學家搞出來的品牌 在講到卡隆試聽 Karlotta 的心得之前,先來看看德國 Lyravox 這個品牌,Lyravox 成立於 2013 年,由 Jens R. Wietschork 與 Goetz von Laffert 攜手創立,Jens 是音響工程學院的教授,而 Goetz 經濟學家,可以想像 Goetz 是金耳朵,專門驗收 Jens 的喇叭設計。 最早在慕尼黑音響展上,看到 Lyravox 的產品,與現在很不一樣,當年是超大尺寸的 Soundbar,箱體也是白色的,但是外面有滾金邊裝飾,帶有巴洛克式的風格,看起來貴氣吸睛,但很快的 Lyravox 就回歸兩聲道的道路,發展至今。產品線區分好、很好、非常好 目前卡隆引進三款 Lyravox 喇叭,由小到大分別是 Karlos、Karlotta 與 Karl III,符合「好、很好、非常好」三個等級的法則。 Lyravox 的設計理念,是使用最好的喇叭單體,透過設計讓音訊路徑的損耗最低,搭配最合適的喇叭箱體,兼顧喇叭美觀、功能與合適的體積,讓器材可以融入居家裝潢。單體選料不手軟 在單體的選用上,Lyravox 的高音與中低音單體,都是選擇德國 Accuton,低音部分則是丹麥 Scan Speak,以 Karlotta 來說,正面採 MTM 配置的高音單體是 30 mm 口徑的陶瓷高音,搭配雙 7 吋陶瓷振膜中低音,而 Karlotta 喇叭背後,下方藏著 Scan Speeak 的 12 吋鋁盆振膜低音單體。 此外,在 Karlotta 喇叭頂部,還藏著一顆 AMT 氣動高音,藉以拉出更開闊的音場高度,這個向上發聲的 AMT,也是透過喇叭內建的 DSP 控制。獨家 K-Material 喇叭箱體材料 至於 Karlotta 的喇叭箱體,採用 Lyravox 獨家 K-Material,底板則是實心人造石,K-Material 究竟是什麼材料,原廠沒說,這是人家的商業機密。 不過 Lyravox 特別強調,在喇叭箱體內部,還有許多 MDF 做 H-Bracing 強化,強化箱體剛性,總之,就是要讓大家知道,Karlotta 的喇叭箱體,從設計到製作,都很講究。內建 1,200 瓦功率 Lyravox 最有 Know-How 的特點,就是 DSP 主動數位分音,控制多部功率模組,獨立驅動喇叭單體,以 Karlotta 來說,內建第四代 N-Core Class D 放大模組,三音路的 Karlotta,每一聲道 3 個放大模組,各輸出 200 瓦功率,一對喇叭就用 6 個 200 瓦 N-Core,等於內建功率合計 1,200 瓦。 N-Core 功率模組相對簡單,找 Hypex 買就可以,但是在 N-Core 功率模組之前,以 DSP 做三音路數位電子分音,控制每一個獨立的 N-Core 功率模組,達到 Lyravox 所謂的音訊路徑的最低損耗,從數位端子輸入數位音樂訊號,就直通 DSP 處理。數位類比輸入介面兼備 以輸入端子來說,Karlotta 有兩組類比,RCA 與 XLR 皆備,外加三組 AES/EBU、S/PDIF 與光纖,而 Karlotta 雖然是數位主動喇叭,但是並沒有無線功能,無論數位或類比訊源,都是進入其中一支 Karlotta,然後再用原廠附贈的 Lyra-Link SPDIF 數位線,連接另一支 Karlotta。 由於 Karlotta 擁有 DSP 數位電子分音,搭配 Lyravox 自家開發的聲學校正軟體,就能夠讓 Karlotta 隨心所欲,調整出用家想要的聲音。自家撰寫聲學校正軟體 好,這就是我說卡隆「藝高人膽大」之處,Karlotta 算是中型落地喇叭,可是低音單體藏在喇叭後面,還敢把 Karlotta 緊貼牆面擺放,卡隆當然知道會產生低頻駐波,200 瓦功率驅動的 12 吋單體,直接打在牆壁上,保證有駐波,但是 Karlotta 不怕,因為有這套 Lyravox 自家撰寫的聲學調整軟體,讓喇叭適應空間的能力大增。 設定 Karlotta 的空學校正調整功能,需要搭配電腦連線,內建九段數位等化 EQ,調整精度為 0.1 dB,增減範圍高達+/-15 dB,此外,設定好數位等化的參數之後,可以調整 Q 值,就是軟體去執行每一個等化曲線的頻率銜接,Q 值設定就大,頻率銜接的斜率較高,切割比較陡峭,而 Q 值設定小,可以讓銜接比較平滑,用家可以按自己的聽感喜好,找出適當的 Q 值設定。可以定義三組客製化設定 DSP 設定的參數,Karlotta 有三組客製化儲存設定,您可以依據音樂類型,設定流行搖滾、爵士、古典,微調適當的低頻量感,聽音樂時直接切換 Karlotta 設定的 DSP 參數即可。 雖然我說自己不會讓 Karlotta 擺放,但是卡隆為何「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硬是要把 Karlotta 貼牆擺?重點就是要告訴來卡隆試聽愛樂者,Karlotta 不會佔據珍貴的居家樓地板面積,不用擔心喇叭買回家,還要拉出一塊空間,讓喇叭低頻可以宣洩吞吐,影響生活起居動線,Karlotta 利用 Lyravox 自家設計的 DSP,配合電腦軟體設定,就可以放心讓喇叭貼牆擺,不用怕低頻駐波干擾。貼牆會有低頻駐波,但是 DSP 修掉了 我請卡隆開啟電腦,看看 DSP 處理的等化曲線,果不其然,低頻段衰減很多,可是我實際在聽的時候,並不覺得 Karlotta 的低頻不足,反而是飽滿有力,這代表 DSP 等化調整,有效地降低低頻駐波干擾,讓 Karlotta 可以盡情發揮。 既然有 DSP 調整,Lyravox 的軟體可以測量空間聲學頻率響應曲線,讓您了解在特定位置上,喇叭在空間的聲響狀態,再透過圖形介面,給予特定頻段補償或衰減,修改之後,可以再次測量,對照原始曲線,了解數位 DSP 等化的效果,不過最後還是要人耳聆聽,自己喜歡的音色設定最重要,測量只是輔助。沒有加入 Wi-fi 或藍牙無線 不過,Karlotta 是數位主動喇叭,原廠刻意沒有加入藍牙或無線 Wi-Fi 功能,我想是因為音質的考量,維持全部有線連接,這也讓 Lyravox 的喇叭比較不容易退流行。 因為數位串流的服務,市場變化相對較快,可是內建 DAC 規格已經夠高,短時間內不會落伍,假如您有無線傳輸的需求,前端加上一部數位串流轉盤,就能讓 Karlotta 無線也能聽,這樣可以保留前端器材的搭配彈性,不需要擔心內建的數位串流播放功能,隔幾年就落伍了。 以我來卡隆試聽的情況,前端加上 Eversolo DMP-A8,數位輸出給 Karlotta,這樣就能從 DMP-A8,選擇線上或線下的音樂資料庫,而我聽的方法更簡單,拿出 iPhone 配對,透過 DMP-A8 連線,以 Airplay2 聽 Apple Music。空間聲學校正免除低頻駐波干擾 看卡隆勇敢地讓 Karlotta 貼牆擺放,出場就來個低頻猛的,聽賈克.路西耶「Jacques Loussier Plays Bach: Encore!」,巴哈小賦格(Little Fugue)改編爵士三重奏,雖是簡單的鋼琴、電貝斯與爵士鼓,可是錄音下盤錄得非常好,低音大提琴量感足,顆粒凝聚,爵士鼓的衝擊力更是猛爆,在卡隆聽貼牆擺的 Karlotta,先聽有沒有額外的低頻駐波干擾。 音樂開場從爵士鼓與電貝斯節奏,Karlotta 帶出開闊的音場空間感,爵士鼓的鼓點顆粒飽滿,鋼琴墊上幾個和弦帶過,電貝斯反覆著頑固低音,準備迎接鋼琴的旋律,賦格主題先走一遍,Karlotta 帶出清爽的音樂場景,賦格越走越複雜,鋼琴鋪陳兩個聲部,再來是和弦呼應,賦格旋律拉高,爵士鼓一個過門,帶入副歌的高潮,電貝斯的顆粒在 Karlotta 上面,呈現飽滿鼓脹的圓潤感,Walking Bass 的線條與鋼琴旋律相互呼應,不錯,第一首爵士三重奏,Karlotta 就唱得寬闊輕鬆又圓潤飽滿。要開很大聲才會感覺低頻駐波 低頻駐波呢?幾乎沒有影響,我試著把音量開大,推到我可以感受到若干低頻駐波干擾的情況,抱歉,那樣的音量已經超出「輕鬆聽音樂」的範圍,那只是在考驗音響系統,而不是聽音樂的正常音量。 但是如果把音量維持在「有點 High」的氣氛聽爵士三重奏,Karlotta 在卡隆的聆聽空間,即便是將 Karlotta 貼牆擺,也幾乎感受不到低頻駐波的負面影響,顯然,Lyravox 的 DSP 等化效果很好,而且卡隆調整的功力相當夠水準,才能讓喇叭貼牆擺,還不受低頻駐波影響。錄音室作品乾淨通透 知道卡隆調整得不錯,要來好好聽音樂了,換上 John Mayer 登場,聽他葛萊美獲獎獎專輯「Contiunum」,聽相對沒那麼紅的「I'm Gonna Find Another You」,其實是因為我喜歡裡面的藍調吉他,分解和弦彈得真漂亮,Karlotta 帶出 John Mayer 自彈自唱的樣貌,我知道,錄音不可能是自彈自唱,但是錄音師將吉他位置略為偏左,John Mayer 的歌聲居中,就營造出自彈自唱的樣貌了。 Karlotta 則是清楚呈現錄音室炮製的效果,歌聲背後還有 Reverb 的效果,帶出空間感,隨後銅管加入,位置偏右,爵士鼓與電貝斯擺在中央,多軌錄音巧妙地營造出搖滾樂團的舞台感,Karlotta 精確地帶出舞台氣氛。現場演唱會版本更嗨 還沒聽過癮,換上「Where The Light Is」現場演場會版本,同樣的「I'm Gonna Find Another You」,現場演唱的吉他編曲,更加豐富,技巧更複雜,Karlotta 展現漂亮的解析力與凝聚力,讓電吉他跳出來在音場中央,Over Drive 的效果開得比較重,開闊的背景帶出現場演唱會的場景,3D 音場的形塑,搖滾音樂會現場的氣氛很熱鬧。 這是演唱會現場,John Mayer 可就是真的現場自彈自唱了,Karlotta 帶出銅管在後方的舞台層次,而吉他與歌聲則凝聚在中央,群眾偶而的歡呼聲,拉開音場的開闊感,但是電吉他的和弦與藍調裝飾音,收在中央,都把舞台的焦點凝聚在 John Mayer 身上。 可是現場演唱會,John Mayer 不能分身彈電吉他,所以舞台右方另一把吉他 Solo 先彈,第二段在左方的 Solo,那就是 John Mayer 了,Karlotta 在 3D 音場的描繪,左右聲道的分離度,帶出兩把吉他在左方,一把在右方的樣貌,準確的 3D 音場,就算沒有影像的輔助,卻能聽見清楚的舞台感,Karlotta 可真有兩把刷子。聽歌劇,很容易區分女高音的高下 換上歌劇詠嘆調,聽普契尼歌劇「托斯卡」,主角托斯卡唱的「為了藝術為了愛」(Vissi d'arte, vissi d'amore),我先找到蓋爾基兒(Angela Gheorghiu)的版本,哀嘆人生不公的詠嘆調,從柔弱的歌聲開始,突然拉高,倏然落下,哀怨再三,最後哀嘆「天啊,為什麼要如此對待我?」。 我聽得入神,但是卻若有所失,感覺好像蓋爾基兒唱得不是很好,雖然 Karlotta 盡力把托斯卡的哀怨惆悵,烘托出情緒感染力,但是怎麼覺得蓋爾基兒不是很認真唱呢? 為了驗證心中的疑惑,搜尋另一個版本,找出卡芭葉唱的托斯卡,老 Philips 錄音,柯林.戴維士指揮柯芬園皇家劇院管弦樂團的版本,卡芭葉一出場,即便是微弱的哀嘆,厚度完全不一樣,娓娓道出不曾害人,卻要遭此變故,拔高之際,竟是悲悽的控訴。 Karlotta 帶出強烈的音樂感染力,我一聽就入戲了,彷彿卡芭葉在眼前唱著,哀嘆著,值到最高點,樂池的管弦樂團,跟著卡芭葉的歌聲,烘托著托斯卡的內心戲,啊,這樣聽「為了藝術為了愛」,可真會感人落淚啊!晚期的塞爾金彈奏真優雅 換協奏曲登場,聽「貝多芬第三號鋼琴協奏曲」,選塞爾金(Ruldof Serkin)獨奏,小澤征爾指揮波士頓管弦樂的 Telarc 版,這個版本的第三樂章快板,速度相對較慢,樂章又是由鋼琴開場,速度等於是鋼琴定了調,隨後的木管應和,就跟著鋼琴行雲流水的步伐,輕盈地走下去,小澤征爾緊跟著大師的步伐,紀錄塞爾金晚期的貝多芬詮釋。 Karlotta 把管弦樂團的舞台高度,帶出漂亮的空間感,我想這是因為向上打的氣動高音,讓 Karlotta 對舞台高度的重現,顯得相當自然,凝聚在中央的鋼琴,塞爾金用自在的步調,不疾不徐地呈現貝多芬的快板樂章,管弦樂團的應和都跟著鋼琴的速度,Karlotta 則帶出清晰的樂團層次感,與鋼琴樂句相互呼應,在卡隆的聆聽空間,呈現開闊的管弦樂團場景。Aida 唱得氣勢磅礡 該給 Karlotta 最後試煉了,選威爾第歌劇「阿依達」(Aida),聽第二幕的「榮耀歸給埃及」(Gloria all'Egitto, ad Iside),銅管撐開勝利的歡呼號角,管弦樂團呼應,銅管繼續催促,音階逐漸拔高,撐起音樂的張力,直到最高點,合唱團與管弦樂團,在定音鼓猛力催逼下,唱起「榮耀歸給埃及」。 我選了比較新的版本,2016 年祖賓・梅塔指揮佛羅倫斯五月音樂節管弦樂團的錄音,從埃及民眾雄偉的四部合唱,到埃及婦女的三聲部合唱,接上祭司的四部卡農,Karlotta 展現了新錄音的通透清晰,並且將歌劇大舞台的開闊感,在聆聽空間裡營造出漂亮的層次,當然,我又聽聽得入神了,一路跟聽下去,埃及軍隊雄壯威武的進行曲,跟上節慶般的舞蹈,再到「Vieni, o guerriero vindice」,管弦樂團與舞台上全體合唱團,撐起勝利的雄偉氣勢。精彩啊!Karlotta!來卡隆聽才會知道 Karlotta 多厲害 在卡隆聽 Karlotta 一個下午,我不禁在想,享受音樂,真的需要複雜的系統嗎?Karlotta 只需要一對 DSP 數位主動喇叭,加上一部串流播放機,就能暢遊廣闊的音樂殿堂,還能根據空間調整最佳 DSP 等化,不是既簡單又好聽?當然,發燒友可能還是愛自己玩搭配,可是對大多數人來說,一對 Karlotta 足矣。 對總編來說,以 Karlotta 的身價,要我用同樣的預算,找傳統喇叭與擴大機,搭配出更好的音響效果,實在沒把握,假如您想簡單享受音樂,不想玩器材,Lyravox 是值得考慮的 DSP 主動喇叭,推薦大家來卡隆試聽,聽過,就知道其 3D 音場描繪能力有多好。器材規格 Lyravox Karlotta 型式:數位主動式喇叭 單體:Accuton Cell 陶瓷振膜 30mm 高音 × 1,Accuton C173 7 吋陶瓷中低音 × 1,ScanSpeak 30W 12 吋鋁製低音 × 1,AMT50 向上發聲高音 × 1 擴大機:第 4 代 NCORE D類擴大機 × 6 部 / 每對(總功率 1,200 瓦) 處理器:雙 DSP 主動分音 類比輸入:XLR、RCA 數位輸入:AES/EBU、同軸、光纖 尺寸:45 × 109 × 19 cm(寬×高×深),底板深 38 cm 重量:55 kg 建議售價:128 萬元 進口總代理:卡隆精品音響 地址:高雄市前金區市中一路 166 號 電話:0938-030-191 網址:https://kalo-k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