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林治宇 2012/10/26發表,已被閱讀28,340
在學生時代起就開始接觸ECM唱片至今,ECM一直是我很喜愛的唱片公司之一,不過這種喜愛比較偏向「又愛又恨」,愛的是ECM的音樂非常多元,而且給予樂手極大的創作空間,讓我見識到現代歐陸爵士樂的豐富性。而恨的也是ECM太具包容力了,有些唱片買來一聽,只恨自己程度不足,因為音樂實在太前衛,不僅聽不懂,甚至覺得是折磨。此外,過去ECM的國內代理經歷諸多變遷,不太容易累積系統性的介紹,不過現在ECM已由頗具規模的極光唱片取得代理業務,相信未來在極光的引介推薦下,樂迷們不僅可以更容易買到ECM唱片,買到自己不愛的唱片的機率也會少很多。

致力於推廣當代音樂

ECM由Manfred Eicher在1969年創立於德國慕尼黑,他本身是個道地的音樂人,除了能演奏低音大提琴,也具備作曲學位,更參與不少電影配樂的製作。大多數ECM的唱片都由Manfred Eicher擔任製作,他也親身參與錄音,因此,ECM唱片可以說是Manfred Eicher音樂理念的延續並不為過。ECM是Edition of Contemporary Music的縮寫,從名字就可以看出ECM把主要的領域放在當代音樂,不過這個「當代」的範疇不小,音樂所謂的當代爵士樂就是個泛稱,它包含了許多種類、地方的爵士樂,另外還有現代樂派的古典音樂,主流唱片公司較少觸及,但ECM倒是挺願意嘗試。

除了音樂本身,我覺得錄音也是ECM唱片的重點。依我聆聽諸多ECM唱片的經驗而言,它的錄音水準普遍來說都相當好,而且錄音風格十分一致,強調通透、純淨、空間感與自然度,背景乾淨漆黑,質地高貴帶一點冷調,不會刻意要求某個頻段的量感,更不會刻意凸顯像是音像的規模感、誇張的動態、澎湃的低頻、華麗的細節…等為錄音而錄音的聲音效果。事實上,這些純粹音樂的東西才是真正考驗音響表現,可做為音響測試依據的材料。

為了讓樂迷對ECM有個粗略的認識,這次極光唱片特別寄來5張ECM的銘片,以爵士樂為主,包括Keith Jarrett的「The Koln Concert」、Jan Garbarek與The Hilliard Ensemble的「Officium」、Vassilis Tsabropoulos的「Melos」、Keith Jarrett的「La Scala」、Ketil Bjørnstad與David Darling的「The River」,都是好聽,容易接受,又能代表ECM風格的唱片,以下為簡單的介紹。

Keith Jarrett的「The Koln Concert」科隆音樂會

「The Koln Concert」大家應該不陌生,它不僅是ECM賣得最好的一張唱片,也可能是許多樂迷所買的第一張ECM的唱片。「The Koln Concert」好聽得「離譜」,因為Keith Jarrett於1975年在德國科隆的這個現場音樂會錄音,不僅沒照譜來,他根本就沒有譜,所彈奏的四首曲子在演出之前並不存在這世上,而是坐下來後福至心靈隨手彈出,完全是即興演奏,所以曲名僅以Part I、Part II a、Part II b…來分別。整場音樂會被劃分成4首曲子,則是因為出版之初以雙LP形式發行,4首曲子剛好放在4面,CD版就沒有差別了。雖然是4首曲子,每曲的樂風各異其趣,而且同一首曲子中的曲勢與風格就有很大變化,可以想見Keith Jarrett的確是隨著靈感彈奏,連他自己都不知道音樂會如何進行。

Jan Garbarek與The Hilliard Ensemble的「Officium」

Jan Garbarek是挪威薩克斯風手,演奏高音薩克斯風與次中音薩克斯風,雖然可歸類於當代爵士樂手,不過樂風中還帶有民謠或世界音樂音樂的元素,尤其是以他的家鄉斯堪地那維亞的民間曲調。Jan Garbarek喜歡在音樂中留白,他很少用快速音群把音樂填滿,而是使用休止或延長音來塑造空間感,所以他的音樂特別有空靈的感覺。「Officium」則是個完全不同的嘗試,與The Hilliard Ensemble的合作也讓他一戰成名。The Hilliard Ensemble是四位男聲的人聲樂團,以演唱中世紀與文藝復興時期歌曲為主,在「Officium」中他們演唱15、16世紀的教會聖歌,背後則穿插Jan Garbarek的即興薩克斯風旋律線,跨界的融合但效果出奇的好,聽者彷彿時空交錯來到超脫凡俗的聖潔國度,音樂氣氛更是美不勝收。附帶一提,「Officium」的錄音地點在奧地利一間修道院,無涯的空間感更是引人入勝。

Vassilis Tsabropoulos的「Melos」

希臘鋼琴家Vassilis Tsabropoulos出生於1966年,雖然目前的作品屬於爵士樂或世界音樂,但他他也是不折不扣古典鋼琴家,從小就是音樂比賽的常勝軍,在希臘完成學藝後,又赴赴薩爾斯堡音樂學院、法國國家音樂學院、美國茱莉亞音樂學院繼續深造,對於德奧樂派十分擅長,古典音樂修養精深。不過,爵士樂讓Vassilis Tsabropoulos一展所長,他在ECM出的5張唱片都是出於自己之手。「Melos」是他在ECM的第4張專輯,編制是鋼琴、大提琴與鼓的三重奏,合作對象則是他上一張專輯「Chants, Hymns and Dances」中配合過的德國女大提琴家Anja Lechner,以及義大利鼓手U.T.Gandhi。「Melos」中以富有哲思的舒緩音樂為主,樂風很難形容,具稱是東羅馬拜占廷旋律,而我自己的感覺則有東歐、中亞、中東一代的傳統音樂風格,旋律中似乎總帶有一些愁緒,藉由大提琴極具感染力的音頻,聽起來特別扣人心弦。

Ketil Bjørnstad與David Darling的「The River」

挪威鋼琴家Ketil Bjørnstad和Vassilis Tsabropoulos一樣也是古典樂出身,然後橫跨到爵士樂界,不過他的身份更多,除了演奏家、作曲家外,也是一位作家,從維基百科上可以看到,Ketil Bjørnstad除了有為數非常豐富的唱片作品(大多在ECM、KKV與Philips發行),他的書籍著作也相當多,可說是極為多產的創作者。「The River」是Ketil Bjørnstad與美國大提琴家David Darling的合作作品,是他們兩人眾多合作中的一張。雖然Ketil Bjørnstad相當多產,但他可能是最不會想曲名的作曲家之一,他有許多張專輯的曲目都僅以數字編號命名,像是這張「The River」就從羅馬數字I開始排到XII,共12首。雖然如此,這並不影響片中曲子的優美程度,你可以感受到Ketil Bjørnstad真的很會寫旋律,也很擅長營造氣氛。他的旋律簡單而安靜,優雅而純淨,極富詩意,更帶有綿長的情感。我不確定「The River」中的曲子是不是就在寫河的景與意,但我聽來就是如此,有綿綿不覺,滔滔不斷的感受。

Keith Jarrett的「La Scala」

如果你喜歡Keith Jarrett在「The Koln Concert」的即興表現,那麼這張「La Scala」應該也會吸引的目光。「La Scala」發行於1997年,收錄的是Keith Jarrett於1995年在義大利米蘭的史卡拉歌劇院的獨奏演出,樂曲同樣採用即興方式進行,一共演奏2首曲子,再加1首安可曲《Over the Rainbow》。雖然彈的曲子不多,但Keith Jarrett第1首便彈了45分鐘,第2首也有28分鐘,整張錄音將近80分鐘,他的樂思可說是源源不絕。「La Scala」第1曲以優雅舒緩的氣氛展開,極具旋律性,極為悠揚,正是他拿手的Keith Jarrett式風格。中段之後,配合像是踏腳聲,轉入一個固定呆板的節奏,曲風丕變加入了印度元素,當然還有他的哼唱聲。如此進行了約末10分鐘,回到比前半段更加激昂的美麗旋律。第2曲則由像是前衛爵士的不和諧音程展開,一連串不似旋律的音粒緊接而來,忽快忽慢,讓人快抓不住,不過這樣的艱澀不會持續太久,中段之後又回歸平和靜甯。

廠商資訊

極光音樂
電話:02-2999-2811
傳真:02-2999-2780
網址: www.aurora.ws


繽紛幻彩的星際想像–Duevel Galaxy 無指向性落地喇叭
德國的 Duevel,是 360 度無指向發聲喇叭的傳道者,多年來他們始終致力於此。Duevel 的喇叭,透過自家開發的「全指向性擴散器」(Omni-Directional Reflector),達到讓單體的聲音得以朝向 360 度方向擴散出去。因為是「360 度全指向」,換言... 《 全文


更多專題: 一個月    三個月    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