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郭漢丞 2007/12/07發表,已被閱讀92,013
座落於丹麥斯堪德堡(Skanderborg)的Dynaudio公司總部,集管理、研發、生產與倉儲等功能,是Dynaudio的核心所在。在斯堪德堡的總部之外,Dynaudio還有另一個專門生產音箱的木工廠,以及位於德國漢堡市區的辦公室。由於Dynaudio總裁Ehrenholz是德國人,平常都在漢堡的辦公室上班,每星期固定一到兩天來斯堪德堡的工廠開會巡視,所以在德國境內還保留了一間辦公室,但做落在丹麥的兩處工廠,則是所有Dynaudio喇叭誕生的根據地。

前來Dynaudio參觀,正式進入斯堪德堡廠區前,業務經理Robert Hagemann請所有媒體記者的攝影器材都集合在一起,然後挑選其中一部相機負責廠內拍照。Robert解釋說此行會讓參訪團瞭解所有關於Dynaudio的內涵,任何地方都可以自由參觀,會後並保留時間讓大家發問,但是拍照部分則會由Dynaudio負責,因為有許多地方和汽車廠之間有保密協定,參訪團可以看,但不能把照片外流。所以Dynaudio把媒體的相機都收起來,由他們負責拍照,篩選過照片以後再燒成光碟,授權給音響媒體自由使用。


極少數堅持所有單體自製的喇叭廠

在Dynaudio發展初期,還沒辦法全部自製單體,但總裁Ehrenholz相信製作最好的喇叭,基礎在於最優秀的喇叭單體,因此花費三年時間投入研發,建構完整的喇叭單體生產線。Ehrenholz表示:「全世界有屬不清的喇叭品牌,但真正全部自己製作喇叭單體的廠家,屈指可數。而能夠像Dynaudio這樣,一路堅持從設計研發,到專用的生產機械設備,完全自己動手的廠家,更是少之又少。」

確實,君不見目前業界經常可看到採用Vifa、Scanspeaks,或是Audiotechnology單體的喇叭成品,雖然這些選擇也都是高品質的丹麥製品,但是真正能完全掌握喇叭單體關鍵技術,並全程自行生產者,實如鳳毛麟角。

大量投資自動化設備

此外,在Dynaudio工廠裡面所看到的單體生產流程,全手工、半自動到全自動皆有。其中全自動生產單體的機械設備,都是從瑞士特別訂做,Robert告訴我們,每一套自動生產的機器手臂加上專屬的電腦程式,少說要價50萬歐元,可見Dynaudio的投資成本有多高!

Ehrenholz進一步解釋,單體生產採取全手工、半手工與全自動三種流程,其實和產品線有關。譬如現在Dynaudio生產量很大的車用單體,就必須採用全自動生產,走單一規格、大量生產,否則生產速度肯定追不上市場需求的量。但用在Hi End音響的單體,數量需求較少,但品質要求特高,而且Dynaudio因為掌握單體制做的全部技術,所以用在Dynaudio家用喇叭產品線上面的單體型號特別多,所以必須保留全手工與半手工的流程,維持生產彈性,並且用較慢的生產速度,確保每一個流程都面面俱到。

單體外觀一樣,內容卻大有不同

現場有人問到,有人說Dynaudio會把家用音響測試不合格的產品,淘汰給汽車音響使用,是否真有此事?Ehrenholz表示,無論是汽車用單體,或是家用喇叭單體,生產流程或許有別,但檢驗流程一樣嚴格,只要是淘汰不合格的產品,就是直接丟掉,沒有說家用不合格可以用在汽車上的道理。此外,這樣的說法也完全不合邏輯,因為Dynaudio的喇叭單體雖然外觀看起來很像,但內部結構則各有差異,每一個型號都是獨立產品,不可能拿家用不良品給汽車使用,因為兩者的產品編號不同,設計內容也不同,根本不能混用。

走入工廠看到Dynaudio全自動生產的流程,這也才瞭解為何Dynaudio可以不受低廉工資誘惑跑到亞洲設廠,因為他們早先一步已經把資本放在技術開發上,所以可以跳脫喇叭產業「勞力密集」的宿命,邁向「資本密集」的循環。當其他單體製造廠商努力尋覓低廉工資地區開設新廠時,Dynaudio卻以資本優勢,把生產流程邁向全自動化,提高生產效能。所以,即便丹麥的平均月薪高達台幣十八萬元,Dynaudio依然能堅持在丹麥製作第一流水準的產品。


材料一定會影響音質音色

絲質軟半球高音單體式Dynaudio延續了30年的堅持,Ehrenholz說即使經過這麼長的時間,他還是沒有找到比絲質軟半球高音特性更好的高音單體,所以就算最近很多人流行使用鑽石高音、鈹高音,Dynaudio還是不為所動。Ehrenholz說,材料對於聲音有著絕對的影響,他拿起兩個礦泉水瓶,一個是玻璃材質,一個是塑膠材質,拿起叉子輕輕敲打,玻璃材料發出清脆響亮的聲音,但塑膠材料則沒有聲響,說明材料不同,聲音一定不一樣。

Ehrenholz繼續解釋,他之所以不喜歡金屬振膜單體,就是因為在實際測量時,金屬振膜在特定頻段都會產生鈴振現象,所以雖然表面上金屬振膜單體的頻率響應比較好,但經常會因為鈴振現象,讓音樂的某些頻段聽來格外刺耳,這就是音樂不好聽的地方,但絲質軟半球高音沒有這樣的鈴振問題,所以高頻延伸也不會有尖銳刺耳的問題。


至於頻率響應的開闊程度,Ehrenholz表示絲質軟半球高振膜看似頻率響應延伸的最高範圍,比起金屬振膜高音單體略微遜色,但是衰減的曲線不同。一般金屬振膜高音可能延伸可達30kHz,但過了這個點就會快速衰減,音樂的表情會顯得僵硬不自然,而絲質軟半球高音雖然高頻可能只有標示25kHz,但其後的延伸則是緩慢自然的衰減,所以音樂聽起來會格外自然。

無鈴振、暫態反應快、衰減平順

自己做單體研發出身的Ehrenholz,談起單體的設計便滔滔不絕。他說:「絲質軟半球高音在工作時,並不是整個振膜一起震動,而是頻率越高,震動面積越小,相對質量也越輕,反觀金屬振膜高音,在發聲頻段當中是整片振膜一起運動。」這樣的物理特性有何好處?Ehrenholz說頻率越高,震動就越劇烈,如果發聲面積減少,質量就降低,這樣就不會產生速度上的延遲,而金屬振膜沒有類似的物體特性,因此越往高頻走,就可能產生暫態反應的延遲現象。我們不妨想像,絲質軟半球高音的質量變化,就像一部重量會增減的車子,車速越快,重量越輕,車速慢,重量就增加,整個加速的平順程度自然會提高。

關於頻率響應,Ehrenholz說從最高的延伸而言,絲質軟半球高音還有可以進步的地方,所以Dynaudio一直投入研發,譬如精準地控制振膜厚度,或是調整凸面的形狀,都會讓絲質軟半球高音的性能更好,也已突破了20kHz的人耳可聆聽範圍限制。但是絲質軟半球極輕的工作質量、毫無鈴振問題與自然的衰減,可以完全再生音樂當中的真實暫態,也因而擇善固執,堅持絲質軟半球高音長達30年。


雷射監控振膜厚度

在Dynaudio,我們從頭到尾看到絲質軟半球高音的完整製作過程。先取襯底的絲質軟半球,這是振膜的「框架」,如果仔細觀察Dynaudio絲質軟半球單體的表面,可以看到交錯的細線,這就是尼龍材質的絲質框架。由工作人員在絲質軟半球上面,均勻塗上白色乳膠,此時振膜表面仍是白色狀,經過24小時乾燥之後,就會變成透明薄膜。在Dynaudio還有專用的檢測儀器,以雷射定位測量,監控軟半球振膜表面的厚度是否平均。


接著我們看到音圈的製作。Ehrenholz說絲質軟半球不僅振膜質量輕,連音圈的質量也相當講究,如此才能準確再生真實的音樂暫態。一般單體的音圈繞線多採用銅線,但Dynaudio認為銅線的質量太高,所以在Hi End等級的產品線,他們會換上鋁質線圈。而音圈的強度也是單體不失真的關鍵之一,在某些特殊Hi End型號上,Dynaudio會換上剛性更好的Kapton音圈。

大音圈固定有秘訣

為了讓線圈與音圈完全固定不脫落,Dynaudio在繞線機器上設計了專屬模具,從中央直接加熱,讓繞線和音圈固定同時進行。Ehrenholz解釋,機器繞線的速度很快,而一般廠家為了提高生產速度,多半是加快機器繞線的速度,繞好線直接通電加熱,雖然生產效率高,但長期的耐用程度卻堪慮,因為音圈套筒和繞線的膨脹係數不同,做好以後再加熱的接合程度看似緊密,但長期使用仍有鬆脫的可能。為了克服此一問題,Dynaudio才想出用特殊模具同時加熱固定的方法,如此一來,音圈冷卻之後,音圈和套筒就永遠不會脫落分離了。


採用鋁質繞線,質量更輕,聽來很合理,但為何只有少數廠家如Dynaudio採用?原因是音圈最末端還需要焊上銅質引線,但銅和鋁要焊接在一起,並不容易。Ehrenholz說,二十多年前他們想要把鋁線和銅線焊接在一起,很多人就說幾乎不可能,但他們還是想辦法解決了。原來他們在錫爐上預融一大塊焊錫,然後把銅質引線和鋁線絞繞在一起,放進錫爐裡,冷卻以後就焊好了。

什麼功能都包了–T+A R 2500 R 綜合擴大機
若說 T+A 的 R 2500 R 是台綜合擴大機,那就太小看它了。它是一台綜合擴大機,也可以當前級使用。它內建 DAC 可解碼,還有串流播放功能。它還內建 CD 轉盤,更可收聽廣播。它可藍牙播放,也可連接電視。如果只把 R 2500 R 當作是一台綜合擴... 《 全文


更多專題: 一個月    三個月    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