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戴天楷,攝影/蔡維峻 2024/12/27發表,已被閱讀6,877
論到汽車,我們不能不提保時捷(Porsche);論到手錶,誰能忽略百達翡麗(Patek Philippe);論到蘇格蘭威士忌,豈能忘記麥卡倫(Macallan);論到 High End 音響的數位訊源,dCS 總是最常被提起的名字。


從開發軍用設備起家,締造多項世界第一

dCS 於 1987 年創立。不過,創立初時,他們並非一間音響公司,而是為英國軍方提供電子軟硬體的工程設計顧問服務。其經手過最重要的案例,就是參與搭載在可垂直起降的海獵鷹攻擊機(Sea Harrier)上的 Blue Vixen 雷達系統的開發。除了在航空領域持續貢獻技術,dCS 也注意到民用的數位音訊處理需求。1989 年,創辦人 Mike Story 為從事錄音工作的友人,開發出專業用途的 ADC,也是世上第一台 24 位元的類比數位轉換器 dCS 900;隨後,又推出世上第一台 24 位元的數位類比轉換器 dCS 950。

而且,dCS 所締造的「世界第一」還不僅於此。世上第一台 24bit/ 96kHz 的 ADC 和 DAC 是他們做的,世上第一台24bit/ 192kHz 的 ADC 和 DAC 也是他們做的,世上第一台 PCM 和 DSD 格式轉換器是他們做的,世上第一台可升頻至 DSD 規格的轉盤也是他們做的。dCS 不僅跨出了軍事領域,更把錄音室裡最高規格的音質帶到民家。


獨步武林的 Ring DAC

說到 dCS,最著名的就是他們家獨步天下的解碼架構 Ring DAC。數位類比轉換器(DAC)是所有數位音訊系統的核心,它的工作就是把數位訊號轉成類比訊號,才能讓喇叭或耳機轉化成聲能,使我們能聽見音樂。dCS 從他們還在研究雷達系統時,就開始採用 Ring 架構的轉換器,這個特殊的架構,具有極低的噪音、失真與時基誤差,卻有著極高的頻寬;因此,用於航天與軍事用途時好用,用於錄音工程也好用,用於家用音響的數位類比轉換更帶來近乎完美的效果。



dCS 認為傳統的 R-2R Ladder DAC 的分壓式解碼架構,可能因為零件誤差、或熱誤差而造成非理想的分壓結果。dCS 的解決方案,就叫做 Ring DAC。Ring DAC 使用 5-bit 的調變器(modulator),經過升頻為 706.8kHz 或 768kHz 的數位音訊經過 5-bit 調變器,轉換成 2.822 mHz 或 6.14 mHz 的訊號。經過 FPGA 晶片構成的 Mapper,這個 Mapper 根據高精度演算法,決定哪個電流源需要開或關,以產生正確的訊號。這些電流源的執行,則是一組一組的鎖存器(latch)和電阻所構成,負責執行高速的開關動作,控制等量的電流源通過。

聽起來,Ring DAC 和 Ladder DAC 很像,都靠電阻開關來分壓。但 Ring DAC 多了一道手續,就是透過 5-bit 調變器和 FPGA 的 Mapper,讓依序產生的的電流源數值經過運算放大器(operational amplifier)求和後平均。如此一來,即便會有溫度、元件帶來的誤差,經過求和後平均的每一位元資料,誤差都會被稀釋到最小。

這個 Ring DAC 的原理,原廠用一張圖、幾段文字就交代完了。可是,dCS 可是歷經了三十多年不斷淬煉演進,從軍用設備到音訊設備,從專業器材到家用音響。Ring DAC 就像他們的本門內功,持續修練下,早已爐火純青。不只 Ring DAC 的 Mapper,FPGA 晶片更在 dCS 的器材上被廣泛使用。dCS 自行撰寫程式,以進行音訊處理、I/O編碼解碼、過採樣、濾波、音量調節、用戶介面和記憶等功能。因為這些諸多功能都配置在可程式化的 FPGA 晶片上,就讓 dCS 的工程師不受到固定晶片的限制,系統性能可透過軟體來更新、強化並演進。


Apex 世代降臨,將 Ring DAC 推向新巔峰

現行的 dCS 型號上加註了一個「Apex」字樣,這是 Ring DAC 的最新世代。就如該名稱的字面意義——「巔峰」、「頂尖」,dCS 認為這是他們三十多年來所做過最好的 Ring DAC。這次大幅度升級,要回溯到 2017 年。當年,dCS 提出一個新的 Ring DAC Mapping 演算法,讓用家可根據自己的聆聽偏好來調整聲音走向。有了這次重大升級後,dCS 野心更大,「怎麼做,可以讓 Ring DAC 變得更好?」2017 年的升級是全軟體面的,2021 年,產品開發總監 Chris Hales 決定要從硬體下手。經過重新設計 Ring DAC 和類比放大線路,Ring DAC APEX 應運而生,並於 2022 年正式發表。

Apex Ring DAC 的五大改良

改了哪裡?原廠列舉了五大更新:
一、Ring DAC APEX 更改了 DAC 供電的參考電源,進而降低輸出阻抗。
二、強化了 Ring DAC 的濾波、求和(summing)和輸出級。
三、增進了求和級(summing stages)的對稱性。
四、重新設計 Ring DAC 的輸出級。
五、將 Ring DAC 的主線路板進行重新配置。


修改 Ring DAC 參考電源至關重要

列在第一項的「修改 Ring DAC 參考電源」最為重要。Chris 解釋道,Ring DAC 的參考電源能夠直接影響聲音。在整個電氣系統中,外部訊號(如雜訊)會干擾參考電壓,而 Ring DAC 在本質上是一個「乘法 DAC」,是藉由參考電壓乘以 DAC 所解碼的數值而來的。因此,參考電源的任何內容,不管是自身的週波或雜訊,都會直接耦合到輸出。理想上,參考電源應該只有純粹的直流電壓,不含任何交流成分或噪訊。那要怎麼做才能讓參考電源更純粹乾淨?那就是降低參考電源的阻抗,若其阻抗越低,干擾的訊號就越不容易耦合進來。

降低電源阻抗還有一個好處,就是讓電壓變動極小化。Chris 用一把平放在桌上的尺作比喻,來說明這件事。如果這是一把很薄的鐵尺,我們只要按壓一下就能改變它的形狀,翹起它的一端來拾起它。如果這是一把很厚的木尺,我們怎麼按壓它,也很難改變它的形狀並拿起它來。有彈性的尺代表的就是高輸出阻抗,缺少彈性、很硬的尺,就是低輸出阻抗;前者很容易改變電壓,後者則否。Ring DAC 所接收的訊號,會產生電壓變動,這個變動就像是我們施加在尺上的力道。如果尺很有彈性,也就是輸出阻抗很高,那麼參考電壓就很容易變動。根據訊號而造成參考電壓的變動,乃與參考電源的阻抗成比例——阻抗越低,變動越小。基於上述兩點,他們修改了 Ring DAC APEX 的參考電源,降低了輸出阻抗。


輸出級再造,讓 dCS 的 Apex Ring DAC 配誰都好聽

再往下走,就會看到 Ring DAC 的求和級和輸出級。Ring DAC 的輸出級其實可以視為 Ring DAC 所產生之類比訊號的緩衝。dCS Ring DAC 的類比板包括了數位級和類比級。數位級取得來自 dCS 數位處理平台的資料,然後將之送入 Mapper 進行 Mapping,再來就分給 48 組鎖存器處理。經過鎖存器輸出的電流會進入由運算放大器構成的求和級,並在導入輸出級進緩衝之前,在求和級對對輸出進行高頻濾波。這個路徑我們在前面已經提過。在新的 Ring DAC APEX 上,dCS 的工程師優化了求和級,同時還改進了輸出級。

原廠重新設計了 Ring DAC APEX 的輸出級。dCS 工程師認為,他們能顧到的,最多就是 dCS 機器內部的訊號,一但訊號輸出了,經過導線、傳到前級擴大機時,會發生什麼事情,他們一概無法控制。所以,他們所要做的,就是盡可能降低對這些不穩定因素的敏感度。

線材本身就具有一定的電容、電阻和電感,每款線材的容抗、阻抗、感抗都不一樣。同樣的,前級的輸入級都會有電容和電阻,而前級輸入級的電容,可能會帶來電流損耗,造成高頻衰減。作為前端器材的 dCS,就需要讓輸出級輸出足夠的電流,來驅動負載端的電容。同樣的,輸入級的電阻如果阻值低,也很容易變動,這就需要有足夠的電流來驅動。新的 Ring DAC APEX 輸出級擁有更高的輸出電流,進而增加了對後端器材和線材的適應性,讓 dCS 的器材更好搭配。

線材本身就具有一定的電容、電阻和電感,每款線材的容抗、阻抗、感抗都不一樣。同樣的,前級的輸入級都會有電容和電阻,而前級輸入級的電容,可能會帶來電流損耗,造成高頻衰減。作為前端器材的 dCS,就需要讓輸出級輸出足夠的電流,來驅動負載端的電容。同樣的,輸入級的電阻如果阻值低,也很容易變動,這就需要有足夠的電流來驅動。新的 Ring DAC APEX 輸出級擁有更高的輸出電流,進而增加了對後端器材和線材的適應性,讓 dCS 的器材更好搭配。


更新了類比線路,並重新佈局線路拓樸

其他 dCS 對 Ring DAC APEX 的硬體更動,還包括更換了 Ring DAC 類比放大線路上的電晶體,並且重新佈局 Ring DAC 上的元件。一台好的 DAC,類比線路的設計與數位設計同等重要。dCS 使用複合式放大拓撲,就是以兩組運算放大器串疊,以構成一個完整的放大級。輸入級和輸出級的運算放大器各不相同,他們選擇適合用在該處的運算放大器,以求得最佳的放大效果。dCS 表示,他們的複合式放大拓撲可以帶來更高的增益,並更能利用回授來改善線性問題,結果便造就了極低的諧波失真、極低的噪音,以及絕佳的綜合表現。同時,他們也很重視 PCB 上的線路佈局,因為元件之間可能會互相影響;他們開發雷達和廣播系統時就有很多這方面的經驗。如此一來,Ring DAC APEX 更安靜,且線性度提升了 12dB。Chris 表示,即使他們已經可以把諧波失真壓到 -110dB、-120dB 的水準,這依舊是個非常有意義的進步。


為了量出真確數值,自行開發量測設備

以上所說的,就是 dCS 針對自家 Ring DAC APEX 所做的各方面進化。Chris 說他們總會定期檢視自家的 Ring DAC,看看哪裡可以改進。但是,dCS 的 Ring DAC 已經夠好了,好到一個程度,很多數值在傳統的量測設備上查不出問題。甚至有的測量設備還會導入雜訊或失真,例如當他們在測量諧波時,測量設備自身的二次諧波卻恰好與所要測量的二次諧波相抵銷,結果就會造成誤判。為此,他們只好自己設計規格更高的客製化工具和設備,好能更精確地測量系統各方面的性能。而當這些方面的真實性能被發現並被適當調整,就會帶來意想不到的進步。什麼是求好心切?這就是求好心切。真要求好,就不要想太多成本的事。所以,Ring DAC 是很好,但 dCS 就是有辦法超越自我,達到更高的「Apex」。



原廠提供付費升級方案

當然,購買最新的 dCS 產品,只要是裝載有 Ring DAC 的器材,都是最新的 Ring DAC APEX。如果是舊款的 Vivaldi DAC、Vivaldi One、Rossini Player、Rossini DAC、Bartok DAC 用家,可向代理商洽詢 APEX 版本的付費升級流程。軟體升級很簡單,就跟我們的手機作業系統升級一樣——下載、更新、重開機——就好了。可是,這次的 Ring DAC APEX 升級是硬體層面的,得透過專業人員更換新的線路板。


韋瓦第的精華版就是羅西尼

這次聽的是 Rossini APEX DAC,是 dCS 的中階產品。dCS 以高階系列 Vivaldi(過去曾是旗艦,當 Varese 推出後,Vivaldi 就退位了),經過一番濃縮簡化後,造就了 Rossini 系列。Rossini 系列有一台內建 DAC 的 CD 唱盤、一台純轉盤、一台 DAC 以及一台主時鐘。如果你追求簡單的系統,買一台 Player 唱盤即可,不僅可以播放 CD,解碼、串流也都搞定了。如果你夠講究,那就可選純轉盤配 DAC 的組合,這台 Transporter 轉盤還是 CD/SACD 轉盤,規格直追 Vivaldi。




輸入、輸出端子配備完整

Rossini APEX DAC 的連接端子配備完整。在數位輸入方面,有三組 S/PDIF,同軸、BNC、光纖各一;二組 AES 輸入,可單獨使用,亦可使用雙 AES 傳輸;USB type A 和 type B 各一,另有 RJ45 網路輸入,常見的數位輸入介面,包括供作串流使用的介面,俱都備齊了。其中以網路輸入、USB 輸入,以及雙 AES 輸入所支援的取樣率最高,可達 24bit/ 384kHz 和 DSD128。類比輸出方面,則備有 RCA 和 XLR 各一組。下排還有三個用於連接主時鐘的 BNC 端子。


聲音要精進,就外接主時鐘

三組專為連接主時鐘的 BNC,二組輸入、一組輸出。dCS 一直努力跟市場溝通「加時鐘」的事。一部數位器材裡面一定會有時鐘,才能讓系統知道何時要處理何種數位訊號。如果有多件數位器材,就需要有一台時鐘讓各個數位器材同步運作;並且,使用外接主時鐘,可以讓敏感的時鐘電路與機器內的其他電路隔離,這樣就不會受到電磁、電源、震動等干擾。因此,不管是用多件數位器材,或者單一數位器材,外接時鐘都有幫助。dCS 對於主時鐘的信仰,就連入門的 Lina 系列都有一台主時鐘;作為自成一個系列的 Rossini,當然也有系列款主時鐘,不過這次時鐘沒有跟著一起來。


最好的造工,最佳的質感

dCS 以航太級鋁合金打造的機箱,以厚實的鋁合金板材組裝而成。強固的機箱不僅有良好的避震與隔離效果,精細的外觀處理也展現出機器本身不俗的質感。Rossini APEX 系列的造工,比上一階的 Vivaldi 要簡單一點,沒有那樣霸氣的交錯立體線條,但同樣精緻。前面板上方切出的幾道紋路,像是一道流動的五線譜,在光線映照下呈現出波紋推進的動態感。顯示幕位於前面板左側,扣除 dCS 品牌的識別,其實真正的顯示幕並不大。顯示幕上的字體秀氣,以圖示配合簡單的文字,讓有限的螢幕空間也能呈現充分的資訊。


完整、可信的重播能力,就在拔除了所有數位感之後

我在 U-Audio 試聽室試聽 Rossini APEX DAC,搭配的擴大機包括 EAR Yoshino 868 前級、German Physiks Emperor 前級、EAR 509 MK2 後級、Linear Acoustics LA V120 綜合擴大機,喇叭則是 Wilson Audio Alexia V。

Rossini APEX DAC 總能很清楚地解析出聲音的質地,細節的描述完整且可信。因為訊息完整,所以聲音聽起來尤其鮮活,我特別激賞它對細部的描繪,例如在音色上的微妙變化,或者是微動態的展現。在聆聽 Rossini APEX DAC 時,往往可以在樂曲當中體察到新意。這並不是指音樂有了什麼新的風貌,或者染上了什麼特殊的顏色,反而它很忠實地還原了音樂的本色與本質,只不過,一些在別的 DAC 上表現不出來或不夠清楚的訊息,在 Rossini APEX DAC 上卻聽見了。所以我才說它的描繪完整且可信;因為完整,所以可信。

再者,它的聲音有著綿密、濃郁、堅實的質地,提供了清楚、明確且有實存感的音像。這樣的聲音,也讓原本被認為聲音虛浮、鬆散、毛躁的數位串流,聽起來並不如那些刻板印象,反而富有類比感。


高傳真只是初階門檻,它搆上的遠不止於此

我以馬友友、Anne-Sophie Mutter、Daniel Barenboim 合作的貝多芬三重協奏曲錄音為例。貝多芬的三重協奏曲是古典音樂史上很特殊的存在。鋼琴、小提琴、大提琴,是標準的室內樂三重奏的編制。貝多芬似乎是在三重奏外,再配上一個管弦樂團,讓三重奏得到擴大和擴展;為室內樂重新賦予了管弦樂的生命。在這曲子當中,我們可以聽到三重奏樂器之間親密的對話和互動,至於樂團的角色,有時像是加入的第四件樂器,有時像是幫襯烘托的伴奏,也好似為三重奏對話填上補白和聯繫。

Rossini APEX DAC 提供了澄明清澈的畫面,有著望穿一切的透視感。不僅捕捉到獨奏樂器的質地和紋理,即便在合奏之下,依然可以讓人洞見其中的細節。足可見 Rossini APEX DAC 驚人的解析本事。當說到「解析力」,傳統在音響圈的見解,僅僅是要聽見更多的訊息。可是,當你聽見更多訊息時,那些聲音訊息之間的關聯又是如何?就那些關聯,構成了一種聲音的組織,就是這個連貫的組織,形成了音樂。我們感動,是因為音樂,而不是因為聲音。Rossini APEX DAC 解析出來的,不僅是聲音訊息,而是音樂的組織,音樂的構成。High Fidelity 求的僅是聲音真實性的重現,High End Audio 所求的,不能僅及於此;dCS 讓 Rossini APEX DAC 搆得更遠。


羅西尼懂馬勒,抽絲剝繭就要讓你深陷其中

馬勒第五號交響曲的複雜,不只是音樂本身的,也是心境上的。開頭就是踏著沉重步履的送葬進行曲,這種奇特的開場,讓這首曲子注定是個深奧的謎一樣的存在。馬勒自己也在首演後說:「這曲子的偉大無人能懂。」我在 dCS Rossini APEX DAC 襄助下,再次體認到這首曲子的偉大之處。特別是第二樂章,從那暴風雨來襲一般充滿疑懼的第一主題,到緩慢而哀傷的第二主題,經過起伏動盪的發展部,乃至於在發展部後半如聖詠般的樂段,這每一階段的變化,馬勒在這裡寫的,是他自己的人生啊!

就如我前面所講的,dCS Rossini APEX DAC 讓我領略到,一台好的訊源,可以解譯出來的,不只是聲音的真,還有情感上的美。真到底了,不能動情,仍舊不美。Rossini APEX 所給的不是僅僅資訊、資訊、資訊而已,它真,但是它也美。美在哪裡?美在教人聽了揪心。馬勒在這個樂章裡埋入大量「三短一長」的節奏組合,但作曲家明確指出這不是三連音,這是弱起拍的節奏。就在這弱起拍的「三短一長」下,推進了樂曲,堆砌了情緒。遍地的半音階運用,也增添了音樂的色彩。還聽馬勒如何運用弦樂如舞蹈般的搖曳樂句,搭配熱情的銅管,鋪排出跌宕的音樂情緒。就在那個聖詠般的旋律展開,似乎撥開了前面的一片愁雲霧瘴,音樂又轉入了陰暗的小調,最後在微弱的氣息裡漸漸消失。

這樂章的動態變化劇烈,起伏翻騰之間,揉和了各聲部、各樂器。複雜的和聲與激烈的音樂語彙,都讓這曲子難以親近;就怕靠近了,要被那洶湧的情緒給吞噬。Rossini APEX DAC 當了一回幫兇,讓我深入其中而無法自拔。


為所有挖掘出來的細部資訊著上顏色

Rossini APEX DAC 能夠挖掘出許多藏在錄音當中的細節,讓人察覺出音樂細部的微妙變化與紋理組成。它所呈現出來的色彩感豐富且自然,就好像你有一盒數十甚至上百顏色的色鉛筆,當你繪圖時,總是不怕找不到想要的顏色。

我在 Arturo Benedetti Michalangeli 演奏的蕭邦馬祖卡舞曲專輯上,充分感受到 Rossini APEX DAC 所能呈現的豐富音色,及其所能掌握的微動態變化。馬祖卡舞曲是波蘭的一種三拍子舞曲,蕭邦採用馬祖卡舞曲的形式,在其上進行各種和聲、音階與節奏的嘗試。正因為這是蕭邦的音樂創作實驗室,曲子裡充滿了形形色色的變化,造就了馬祖卡舞曲的燦爛繽紛。Michelangeli 對於音色和節奏的掌握,來自於他對樂曲本身的深刻認識。聽那通過踏瓣、觸鍵、和聲所創造出來的豐富音色,再聽那些藉由節奏變化、裝飾音所帶來的跌宕感,進而造就了一層一層光影幻化的美麗。換成別的 DAC 難道就聽不見這些了嗎?當然不。但是,Rossini Apex DAC 不需要跟別人比,當你跟我一樣,經歷到 Michelangeli 彈奏的馬祖卡,一面擊動鋼琴琴弦,一面也觸動內在心弦時,那就夠了。這種觸擊體驗,就不是什麼器材都辦得到的了。


聽見各種起伏與多端變化,才能見識人聲之美

我再以 Patricia Petibon 的「Melancolia」專輯為例,說明它在處理人聲方面的高明。這張專輯以葛拉納多斯的歌曲開頭,吉他和弦樂先緩緩提出序奏,女高音才跟著出來。聽那忽而高昂,忽而低吟的起伏,聽那拉長的尾音還間雜著強弱變化。接下來兩首蒙特沙瓦吉的歌曲更是變化多端。聽 Petibon 充滿魅惑的嗓音唱著那首安眠曲,再聽那活潑的黑人歌,兩首歌曲的風格固然大不相同,不變的是,無論歌曲是慢或是快,Petibon 的聲線都清楚明晰且滑順流暢,而其嗓音紋理也鉅細彌遺地呈現出來。聽那個換氣、轉音、收尾等細節,Rossini APEX DAC 的表達,總是自然的、開放的。


聽懂為何再訪更勝初演

最後,我以 Marcus Miller「Tutu Revisited」專輯裡的「Tomaas」一曲為這篇評論的聽感敘述來收尾。這首曲子,這個版本的錄音,絕對有作為結語的份量。比起 Miles Davis 當年的演出,晚了 25 年,除了樂手的風格與詮釋不同,錄音技術更有長足進步,再加上這個是現場演出,整個音樂演出的效果可說是熱力四射,極其震撼。Christian Scott 手中加上弱音器的小號,號聲尖銳纖細,一派冷冽卻穿透力十足。我很喜歡 Rossini APEX DAC 所解譯出來的小號,冷冽的金屬質感,以及密度極高的聲響,實在把那種冷酷的、疏離的現代感描繪得恰到好處。當然,合成器營造出來開闊寬廣的空間感,加上鼓手賦予的節奏,在快慢、間歇、空擋、連擊之間轉換,這些因素加起來便造就了這場「更勝原初的回訪」。

Rossini Apex 的空間塑造能力一流,不僅是推開了音場,還把空間裡的各種部署都描繪得清清楚楚。而它乾淨、細緻之餘,又高凝聚性的聲響,讓樂手的演奏聽來活潑且鮮明。剛剛提到的小號是這樣,鼓組是這樣,Marcus Miller 的貝斯亦是如此。爽朗、Q 彈、結實、飽滿、清晰,同時還能保有深沉與厚度,樂曲中後段長約 2 分鐘的貝斯 solo,實在精彩。現場聽了嗨翻,我在 Rossini APEX DAC 前面聽,照樣嗨。


這份好,幾乎讓我辭窮

dCS Rossini APEX DAC 的售價不菲,足以用它一台 DAC 的金額,配出一套很好的音響系統了。然而,作為 High End 音響的代表品牌,又是市場上數位解碼技術領先者的 dCS,他們在 Rossini APEX DAC 上所投注的努力,你都可以聽得見。無比的均衡,非凡的自然,豐富的彩度,真切的質感,流暢的表達,開闊的空間,從容的起伏,諸此種種描述,遠不能盡述我所得到的全部感動。如果還有遺憾,那就是這次沒有配上 dCS 的主時鐘。不過,要 Clock 真的來了,就怕我在 dCS 面前會更加辭窮。






器材規格

dCS Rossini Apex DAC
型式:串流 DAC
數位輸入:同軸x1、BNC x1、光纖 x1、Dual AESx1、USB type B x1、USB type A x1、RJ45x1
類比輸出:XLR x1、RCA x1
時鐘連接:BNC input x2、BNC output x1
位元深度:24bit
最高取樣率:PCM 384kHz、DSD 128
尺寸:15.6kg
重量:444 x 435 x 125 mm(WxDxH)
售價:1,450,000 元

代理商:傑富
電話:(02)2748-6518
網址:jeffaudio.com.tw

醞釀多時的旗艦綜擴誕生–Spec RSA-EX1000 綜合擴大機
過去 Spec 在旗艦系列強調電源分離,因此,無論立體聲還是單聲道後級,都有獨立的電源供應箱。這樣一來,立體聲後級 RPA-MG3000 有兩個機箱,而單聲道後級 RPA-MG1000 更是四件式後級。這每... 《 全文


更多專題: 一個月    三個月    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