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戴天楷,攝影/蔡承融 2021/08/13發表,已被閱讀33,845
當同事說代理商要送一台 Naim CD5si 來評論,我就打定主意:這 CD5si 我要了。

在 CD 唱盤的歷史上,有許多讓人印象深刻的設計,當你在數點那些經典設計時,可曾漏掉了 Naim 呢?Naim 在 1991 年推出了他們第一部 CD 唱盤,也是旗艦級的機種 CDS 和 CDI,採掀蓋上方置入碟片的設計,CDS 更將電源供應獨立出來,成為兩件式機種。後來,Naim 又開發出前無古人,後亦無來者的扇形軌道抽屜式承盤,見於CD2、CD3,接著又推出 CD5,此後,這個專屬於 Naim 的經典設計,就成為許多愛好者追逐收藏的標的。

一度,Naim 在 CD 唱盤的開發上著力甚深,旗下有多款 CD 唱盤,同樣是兩件設計的旗艦唱盤 CD555,更是美的讓人屏息。抽屜式承盤則有 CDX2、CD5XS、CD5si 三個等級的產品供人挑選。不過,在網路串流快速席捲音樂市場的壓迫下,不但實體 CD 唱片銷售逐年下滑,CD 唱盤的市場也隨之萎縮。待之以興的是網路串流播放機,音響廠商紛紛開始發展串流器材,擁抱串流功能。有的音響廠甚至宣布不再生產 CD 唱盤。

Naim 也感受到了市場變化的氛圍,他們甚至很早就開始佈局數位串流,透過 Mu-so 向大眾消費市場招手,藉以搶攻傳統音響迷以外的市場,開拓未來的商業機會。他們推出一部又一部串流器材,整個 Uniti 系列更是 Naim 對新時代新市場的宣告,讓預算有限卻又重視生活品質的中產菁英,得以藉由這個世代所熟悉的網路、無線、數位平台,跨入音樂聆聽的領域。網路串流,一方面挫折了傳統音響業的體系,一方面又儼然成為音響產業的新機會。

Naim 很清楚這是大勢所趨,他們悄悄地把生產重心移往串流播放。當我留意到時候,Naim 旗下竟然只剩下一台 CD 唱盤,那就是 CD5si。


兩個深願一親芳澤的原因

我為什麼這麼想幫 CD5si 寫評論呢?事實上,這不是新機,CD5si 已經推出好多年了,網路上可以找到好多評論文章,介紹這台 Naim 的入門級 CD 唱盤,2014 年初,U-Audio 也刊出過蔡承融所寫的評論,我又何必狗尾續貂呢?

兩個原因使然。第一,我真的好想親身體驗一下 Naim 的扇形軌道抽屜唱盤。我說過,這是世上絕無僅有的設計,而且,操作手感極佳,手動拉出鑄造成形的抽屜承盤,放上 CD,蓋上 CD 鎮,推回抽屜。這個過程,與操作手動上掀唱盤時的儀式感一樣,讓數位音樂更有類比味。一般馬達帶動的抽屜承盤,不管它的承盤設計有多好,少了親手拉推的操作,就讓音樂播放少了些溫度。我說什麼也要試它一試。



第二,以 Naim 這些年推出串流產品的力道,我不知道 Naim 什麼時候會停止生產 CD5si,也不知道以後還有沒有機會摸到這個經典設計。我用過好多台 Naim 的串流器材,我知道他們家的串流器材的好,而且我相信將來他們還會繼續推出更好的串流產品。倘若 CD5si 真的是 Naim 的最後一台 CD 唱盤,要是錯過這台,我定會抱憾終身。所以,我要把握機會,為 CD5si 留下一些文字,讓以後的人知道,2021 年夏,CD 唱盤還在,Naim 的經典抽屜承盤還在,而這個為 Naim 留下 CD 黃金年代美好記憶的中流砥柱,正是 CD5si。

扎實機箱、良好避震

Naim CD5si 作為自家入門機種,體積雖然不大,機箱結構卻很扎實。機箱不是一般入門唱盤那樣使用薄薄的擠壓鋼板,而是用上厚實的鋁合金板組成,讓整體結構堅固、諧振更低,還能不受外界振動的干擾。消光的噴砂表面處理,讓 CD5si 看起來很低調,卻又在經過設計的綠色燈光和字樣下,散發著幾許神秘氣息,方正卻簡單的外型則賦予了視覺上的安定感。這個外觀設計用了 20 年,至今看來依舊可觀。設計的功力,不在於華麗,而在於簡單。懂得這道理,就真不簡單。

一切仍是 Naim 用於 CD 唱盤上最新最好的技術

Naim 並沒有因為 CD5si 是入門款,就輕忽它的設計,反而是運用了推出 CD5si 之時,Naim所有數位訊源最好最新的技術在這款入門唱盤上。包括他們為 CDX2 所改良的抽屜承盤,以及最新的讀取機構,均一併用在 CD5si 上。新的承盤設計,讓整體諧振更低,碟片轉動的慣性更低,進而提升了讀取的精準度,配上新撰寫的偵錯系統,數位讀取能力更進步。它也用上了當時最新的 Burr Brown DAC 晶片 PCM1793,與Naim當時的旗艦串流播放機 NDX 所採用的是同一顆解碼晶片。

此外,Naim 也設計了離散式架構的電源供應線路,類比和數位線路也採分離供電,具高電壓傳輸的特性。CD5si 也用上更精準的時鐘,以降低時基誤差。類比濾波線路也經過修改,以提升音質表現。雖然看起來與前一代的 CD5i 沒什麼差別,其實幾乎能數出來的地方都改過了。


DIN 的信徒

用 Naim 的器材,要有一點基本的認識:他們是堅定的 DIN 的信徒。打從 1970 年代初期,制訂出 DIN 的規格,Naim 就認定這是最理想的傳輸介面而向其靠攏。Naim 甚至一度不提供其他的端子,只留下 DIN 的輸出和輸入,這讓 Naim 的用家不得不走向「一套西裝」的全系統配置。

不過,現在的 Naim 早已沒那麼不通情理。他們依舊認為 DIN 更為理想,但還是在機器上配置了 RCA 端子,讓自家機器可以搭配他廠的器材使用。CD5si 有一組 DIN 的類比輸出,旁邊還有一組RCA 輸出可選用。使用時,用家要先設定從DIN 輸出還是 RCA 輸出,抑或是兩者同時輸出。效果呢?當然是 DIN 最好,RCA 次之,原廠則建議用家擇一使用效果較佳,不要選擇兩組同時輸出,以致音質劣化。


哪來的 DIN 訊號線呢?市面上確實不容易買到。不過別怕,Naim CD5si 箱子裡面就附有一條,你若想升級,原廠也有更高級的 DIN 訊號線可供選購。代理商送機器來時,一併送來一台 Nait XS 3。太好了,前不久寫 SuperNAIT 3 的時候,只有一台擴大機,沒有可搭配的訊源。現在一次送來 CD 唱盤和綜擴,就可以試試看 DIN 的效果。



這條 DIN 訊號線其貌不揚,線身細細的,也沒有什麼印刷字樣,看來跟工程用線無異。但不要小看它,和 Divini 的純銀訊號線 S-S12 相比竟然各有千秋,在聲音的華麗感和細膩度上不及 S-S12,這條 DIN 線卻帶來了清楚明確的音像輪廓,音場更後退,而且密度扎實,讓聲音更為實在,而且背景很黑,也就更利於音樂的成像。如果搭配 Naim 自家的擴大機,原廠所建議的 DIN 訊號線,確實值得優先考慮。

Naim CD5si 沒有數位輸出,只有類比輸出,因此不能拿來當轉盤外接其他 DAC 使用,且 CD5si 也不能外接電源,不能擴充和升級,讓 CD5si 比起先前同期的較高階機種 CD5 XS 與CDX2,讓人略感遺憾。或許這就是 Naim 的策略,清楚的產品定位:CD5si 是入門級產品,因此才力求簡單。


超越入門等級的綜合表現

即使設計簡單,CD5si 的聲音表現卻不簡單。它有著寬深的音場,而且聲音凝聚扎實,全無毛噪感。高頻圓潤不躁,中頻厚實立體,低頻沈得下去。尤其是那低頻,鮮少在這個價位的 CD 唱盤上聽見這等低頻表現。帶著微微溫暖的音調,組織出質地綿實的聲音,全頻段都帶著厚度,細節豐富而且鮮明可辨,沒有一點模稜兩可,也沒有那種飄在空中的不定感,你聽見的,無論大聲小聲,都是穩穩當當,紮好馬步,立在那裡。這種聲音若出現在4、5千歐元的 CD 唱盤上,我不會感到意外,那本是一種準備步入 Hi End 領域的沈穩與自信。可是,在CD5si 上聽見這等聲音,就讓人喜出望外了。

凝聚扎實,質地綿實,富有真實感

室內樂的編制小,樂器品項少,特別容易聽出聲音的質地。以 Liza Ferschtman 和 Inon Barnatan 合作的貝多芬第十號小提琴奏鳴曲為例,這首可愛的曲子,充滿溫馨與相通的情意,Naim CD5si 用一種高密度的手法,表現這小提琴和鋼琴的質感,無論是小提琴和鋼琴,聽來都顯得飽滿扎實,但是凝聚有神。透過 CD5si 聽見的聲音一點不胖,這跟我所聽過 Naim 所有器材一致,即使是這樣入門的器材也是一樣。那個鋼琴透著溫暖的色彩,琴音堅實卻又圓潤。Naim 表現鋼琴時向來帶有一種硬調的質地,配上溫和的光澤,琴音特別具體,更富衝擊力道。當鋼琴在低音徘徊,或偶一頓下的低音和弦,CD5si 不僅帶出了那個深沉,還給了音樂重量與力量。小提琴一點沒有冷硬乾澀之感,即便拉到高把位,也不聞有刺激毛躁。而那弓弦交會時的摩擦質地,又能清晰表明,使音樂更有臨場感。Naim 交代細節,不是為了細節,而是要把音樂帶給你。這是我在 SuperNAIT 3 上領悟到的,今天在 CD5si 上也同樣感受到這份真摯。

發聲體浮凸立體,深沉的低音表現精采

在 Renaud Capucon 領軍下,一干法國音樂家合作演出的舒伯特鋼琴五重奏「鱒魚」裡,這個乾淨又自然的錄音,在 CD5si 的重播下,更凸顯了樂器的實體和豐厚。小提琴纖細而柔美,琴音轉折間帶著水分,透著光澤。鋼琴琴音亮麗又溫暖,音粒飽滿又顆粒分明,大提琴操著鼻音腔調附和著,聽來真是和諧美好。舒伯特用一把低音提琴替換掉第二小提琴,這就讓樂曲的下盤更豐滿沈穩。CD5si 的低音表現真是傑出,把低音提琴的豐厚、深沉帶出來,把這容易被忽略的角色,推到了舞台前面。除此之外,我也要說,CD5si 完全沒有這個價位的唱盤可能有的噪訊感,反之,它的背景夠黑,這樣,就更容易讓人將注意力放在聚光燈所照射的主角身上,那些角色不是平面的、似有若無的,卻是浮凸立體,明白確實的。

音場寬深,動態表現佳

印象裡,Naim 的 CD 唱盤可以解 HDCD,我想試試看。我從CD櫃裡翻出一張 Reference Recording 的錄音,那是大植英次指揮明尼蘇達管弦樂團錄製的管弦樂輯,其中的主菜則是穆索斯基的展覽會之畫。開頭第一曲是拉威爾的「小丑的晨歌」,這首不長的管弦樂曲,卻是測試音樂動態的佳作。樂曲開頭是弦樂的撥奏,輕柔的木管應答之後,配上打擊樂強奏的齊奏,短短一分鐘就有微動態和大動態的表現。CD5si 在表現小編制室內樂時,立體又清楚地勾勒出樂器的形體,表現管弦樂時,則推展開舞台的縱深和寬度,拉開一個寬深的音場,把各個聲部、各個樂器塞進我家客廳。原廠沒有題說 CD5si 的訊噪比如何,但是它給人的感覺就是背景黑。這連帶使得音樂許多微小的細節和訊息都不致被遮蓋。聽這曲子裡豐富的打擊樂,實是一大享受,CD5si 的速度表現雖不是電光石火,卻也絕不溫吞,那些突起的強奏,那些乎地乍到的打擊樂,聽來都讓人血脈噴張。

至於展覽會之畫的「漫步」,加上弱音器的小號更顯細瘦,卻不顯生硬,那是極有真實感的帶著弱音器的小號聲。「侏儒」樂段裡低音弦樂的沈吟,配上打擊樂塑造出詭譎氣氛。我說了好幾回 CD5si 聲音偏向厚實,可在這裡,我卻聽見了溫暖而富有金黃燦爛光澤的銅鈸尾韻,還有鋼片琴的亮麗清脆。它的中低音表現出色,高音其實也質感不俗。「牛車」樂段裡有著綿密厚實的弦樂,那定音鼓和小鼓則在告訴你 CD5si 描繪音場深度的能力有多好。最精彩的當屬從「Baba Yaga 的小屋」到「基輔城門」,就連 RR 自家推出的管弦 Tutti 合輯也選了這段。作為入門級的 CD 唱盤,我得說,CD5si的表現真是棒極了。它提供了這兩首曲子裡豐富的配器,以及那些樂器帶出的色彩,當你聽見那衝出的豐沛力量,就要被拉威爾傑出的配樂技法所折服。而在這樣龐大又複雜的合奏下,CD5si 仍能維持相當的安定性,沒有亂了套;這就是功夫了。更高級的訊源,能把動態表現得更有把握些,能挖掘出更多細微訊息,在大系統下能有更好的表現。但購買 CD5si 的用家,多半不會用這樣的大系統,在系統能支撐的音壓下,CD5si 帶來的快樂是毋庸置疑的。

可惜不能解 HDCD

然而,我卻一直看不到 CD5si 的顯示幕上有任何訊息告知我正在做 HDCD 的 decoding,查閱說明書後方知:CD5si 不能解 HDCD,CD5XS 以上機種方可解 HDCD。唉,可惜。Naim 的產品區隔真是明白,CD5si 就是一台徹頭徹尾的 CD 唱盤,其他的,你都別想。

就算是這樣,單聽 CD,還是富有樂趣。對於我輩 CD 收藏量大的愛好者所收藏的唱片,90% 以上都是 CD,那些特殊規格終歸少數,而且那些 SACD、HDCD 在一般 CD唱盤裡都能讀取,真的聽音樂,有一台純 CD 唱盤其實也夠了。

讓人聲演唱歷歷在目

如果你喜歡聽人聲,那 Naim 絕不會讓你失望,就像我聽過的所有的 Naim 器材,也像 CD5si 一樣。以 Sarah Vaughan 在 1954 錄製的同名專輯為例,這張專輯雖是單聲道錄音,卻精彩非常,音質、細節、動態都表現優秀。Sarah Vaughan 的聲音尤其飽滿,歌唱時各種聲腔變化,那些共鳴點的移轉,喉頭的震顫,咬字與發音等等發聲細節,都聽得歷歷在目。原本唱片就有很豐富的訊息了,在 CD5si 上,這些聽的又更明白、更具體了。這就是我強調多次的,CD5si 表現細節的功力一流。它不是透過強化中高音來凸顯細節,而是把該呈現的訊息,忠實的挖掘並表達出來。我不敢斷言,但可以推斷,那個我愛不釋手的扇形軌道抽屜承盤,連同其中的讀取機構和數位伺服線路,一定有所貢獻,這才讓訊息得以如此豐富。至於後端的類比放大,則又賦予了聲音扎實的質地,好使一切訊息都得以清楚明白地呈現於前。

重新發現 CD 裡的美好

與之相處的這些日子,CD5si 亦師亦友地帶著我回顧了好多我擱置多年的 CD 唱片,讓我有機會拂去其上的灰塵,甚至洗去表面的霉垢,重新溫故那些曾經享受過卻被遺忘的美好。當我再訪這些 CD,這些音樂對我好像都成了新的,帶來許多新的發現、新的感動。CD5si,謝謝你。

史上最低價的時刻

我還可以繼續述說那些發現與感動的故事,但這於你又有何益?不過我倒要提醒你一件事:根據U-Audio的資料顯示,CD5i(前代機種)在巨禮代理時期,訂價 79,800元;垣慶代理之後,Naim 推出 CD5si 的訂價則是 82,500元;而現在,CD5si 的訂價則是 74,900元。這十幾年來,音響的通貨膨脹少說也有 30%,但 CD5si 價格反而越來越低。若你看見這個,再考慮到這已是 Naim 旗下唯一的 CD 唱盤,10 萬以下平價唱盤裡,少有這等水準表現者。倘你正在尋找一台負擔得起的 CD 唱盤,又有什麼理由拒絕 Naim CD5si 呢?


器材規格

Naim CD5si
型式:CD唱盤
頻率響應:10Hz – 20kHz (-0.6dB @ 20Hz)
總諧波失真:<0.007%
類比輸出:RCA x1、DIN x1
輸出電壓:2.1V RMS @ 1kHz
尺寸:70 x 432 x 301 mm (H x W x D)
重量:5.9kg
售價:74,900元
進口總代理:音寶
電話:02-2786-5298
網址:http://focal-jmlab.com.tw/

兩種重量任君挑選–Ortofon Record Stabilizer 唱片鎮
丹麥 Ortofon 可說是黑膠唱頭的領導品牌,不過他們家不止有優質 MM/MC 唱頭,同時兼顧各式各樣黑膠唱盤周邊產品,例如 Record Stabilizer 唱片鎮,人家的命名可直接了,直接拿產品類別當作名稱,根本不用多想。... 《 全文


更多專題: 一個月    三個月    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