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林治宇 2021/07/09發表,已被閱讀47,803
這是一款會改變你對墊材認知的隔振腳墊,效果令人驚嘆!

以往的角錐或墊材美其名具有避振、制振或抑振的功能,可避免振動傳導,但其實它們的原理都是調諧振動,因為它們沒有辦法做到不接觸。只要有接觸,振動便會傳導,哪怕是角錐尖端的一個極小的接觸點,振動還是能夠傳導,結果就是墊在上面的器材振動藉由角錐傳到下方承放的檯面或層架,然後檯面或層架感應到的振動,再藉由角錐傳回上方器材,如此循環不已。於是乎傳統的角錐或墊材必須藉由材質或構造上的特殊性,或是加入阻尼物吸振,使傳導的振動受到一定的控制,讓聲音往設計者想要的方向走,所以比較像調音,而不是避振。但 HLJ 的 Maglev-S1 和 Maglev-M1 不同。HLJ 利用磁浮的原理,盡量做到不接觸,讓器材和下方承放物的振動不會相互干擾,也就是隔振(隔離振動),原理非常簡單,效果卻十分宏大。


實測證明能隔振

HLJ 說他的腳墊能隔振,並不是空口說白話,而是經過實測證明的。先前我曾訪問過 HLJ Maglev 磁浮隔振墊設計者謝廷皓,他利用精密儀器測量,用數據證明了他的產品比傳統角錐和海綿墊更能隔振,有興趣的朋友可以點閱文章,當中詳細敘述了他的測試方式和結果,這篇的重點我將放在 Maglev 磁浮隔振墊的使用方式與聽感。

HLJ 目前有兩款磁浮隔振墊,分別是 Maglev-S1 和 Maglev-M1,兩者的用法完全相同,差別在於尺寸與承重,S1 較小,承重較輕,適合中小型器材,M1 較大,承重更高,適合中大型器材,接下來的文章中,如果不是專指某個尺寸的產品,我都用 Maglev 稱之,以方便閱讀。


Maglev 的原理非常簡單,小學生都懂,就是利用磁鐵同極性相斥的天然特性,讓墊材內部在不接觸的情況下撐起器材,達到隔振的目的。Maglev 外觀呈圓柱體,內部底下藏有一塊強力磁鐵,頂端還有一截短短的小圓柱從中央突出,此小圓柱的底下也有一塊強力磁鐵,剛好和底部的磁鐵相斥,產生支撐力。當上方的器材有足夠重量將頂端的小圓柱下壓,又不至過重導致上下兩塊磁鐵碰在一起時,上下達到動態平衡,這時 Maglev 才能發揮效用,達到隔振的目的。也就是說,器材太輕或太重都不行,一定要剛剛好才能讓器材「浮」起來,否則就是無效。


調整時需要一些耐性

這麼說起來,如果想使用 Maglev,還得看看器材重量配不配合囉?話是沒錯,但其實 Maglev 容許的重量範圍蠻大的,單顆 Maglev-S1 可承重 0.5 至 4 公斤,單顆 Maglev-M1 可承重 3 至 12.5 公斤,4 顆一組販售。兩款隔振墊下方中央都有一顆內六角螺絲,用途是調整內部兩塊磁鐵的距離,順時針轉緊螺絲會拉近磁鐵距離,可提高承受重量,放鬆螺絲則相反,承重會降低,如此一來就有很充裕的空間調整整體的承受重量,一部器材至少要用到 3 顆,除非是真的太輕,或是重量超過 4 顆 Maglev-M1 的承重,多數器材應該都能用。接下來我就以我自身的經驗談一下如何使用 Maglev。



Maglev 可以用在喇叭和器材,提升效果都很鮮明。喇叭墊 4 顆會比較安全,以防不小心被推倒,器材的話 3 顆或 4 顆都可以,輕一點的用 3 顆,重的才用 4 顆。墊器材我會先從 3 顆開始,完全撐不住就用 4 顆。這時通常會出現一個狀況,就是有的承重剛剛好,但有的壓不下去或是被壓到觸底,這是因為器材的重心多半不在中央,有變壓器的地方特別重,其他地方較輕,如果你在變壓器下方直接墊一顆,那顆通常會被壓到觸底,不如在有變壓器的那一側墊兩顆,然後對角再墊一顆,比較容易平衡。如果還是不行,就繼續調整墊的位置,或是透過底下的螺絲調整承重力,多花些耐心,一定可以讓器材「浮」起來。附帶一提,初次找墊的位置時,我建議可以將器材從架上拿下來,放到一張空桌子上試擺,因為你可能要不斷調位置和底下的螺絲,試的時候最好把該插的線材都插上(如果你的線材很重,更應該如此),以免失準。試到都浮起來了再依樣畫葫蘆移到架上,這樣一次 OK 就不會調到背疼了。


可直接鎖在喇叭底下

不論你是墊 3 顆或 4 顆,因為器材或喇叭的重量不平均,每顆隔振墊承載重量不太一樣,器材應該不會是水平的,所以擺到架上之後還有一件事可以做,就是調水平,尤其當你墊的是 CD 唱盤或黑膠唱盤時,更要注重水平。Maglev 最底下的一圈是可以旋轉的,轉到最緊時,整個柱體最矮,轉鬆就可以些微變高,藉此調整整體的水平。這個設計頗為巧妙,因為調整水平時 Maglev 不用取下,可以墊著直接轉,因此即便墊在沉重的喇叭下方也能輕鬆調整。


Maglev 還有一個貼心設計,就是可以固定在落地喇叭下方,以免不小心推動喇叭時造成滑落。Maglev 頂端的支撐圓柱中心已經鑽好標準 M6 螺孔,並隨附 4 根 M6 螺絲和 4 根 M6 轉 M8 螺絲,大部分落地喇叭的底座下方都有用來安裝角錐的螺孔,螺孔尺寸不是 M6 就是 M8,即可因此可利用隨附的螺絲將 Maglev 直接鎖在落地喇叭下方,絕對不會鬆脫或滑動。


用書架喇叭試聽

說完使用方式,接著就是試聽了。Maglev 設計者謝廷皓跟我說,之前他們曾在好幾款落地喇叭上試過 Maglev,效果都不錯,尤其在低頻清晰度和層次感方面的幫助最大,他建議我可以先從落地喇叭聽起。不過我不打算用落地喇叭試聽 Maglev,而是書架喇叭。書架喇叭一定是放在喇叭架或櫃體上播放,這些喇叭架或櫃體很容易隨上方的喇叭振動,結果又將振動回傳給喇叭,造成聲音的劣化,如果 Maglev 真能隔振,我相信用在書架喇叭的效用一定比落地喇叭更大,更何況用書架喇叭的人比用落地喇叭的多得多,如果 Maglev 真有效,幫到的人不就更多了。所以我決定用書架喇叭試聽。


試聽時所用的喇叭是 Divini KIT-M,它的低音單體有 6 吋,低頻量感頗足,對於社內那對單薄的喇叭架算是不小的負擔。喇叭架頂板的四個角黏著賣場都買得到的橡膠止滑墊,平常我們就是把書架喇叭直接放上去聽。止滑墊是靠著雙面膠黏在頂板上,沒想到 Maglev 也會黏,靠的是磁力,我們的喇叭架是金屬的,含有鐵的成分,Maglev 自然會吸,放上去之後牢牢的,完全不用擔心會掉下來。以 Divini KIT-M 的重量,4 顆 Maglev-S1 就夠了,我用六角扳手稍微調整一下每顆的斥力,很快就讓 KIT-M 浮起。其他的搭配器材則包括 YBA CDT450 CD 轉盤、Merging NADAC、Soulnote P-3 前級,以及 EAR 509 MK2 管後級。

音樂氣氛立刻活了起來

基本上,Maglev-S1 一上去就有感,什麼感?像是一種提神醒腦、豁然開朗的感受,音場一下子被打開,音樂氣氛立刻活了起來。以慕特(Anne-Sophie Mutter )演奏John Williams 作品的「Across The Stars」專輯為例,第 2 軌「星際大戰:帝國大反擊」中的《Yoda’s Theme》,樂曲由弦樂聲部以震音從極弱的音量開始,透過 Maglev-S1 可以聽到一個微弱的嗡聲,像是花朵緩緩綻放般低吟著,弓弦輕輕摩擦的毛毛質地、背景空氣流動的騷動感,都清晰可聞,感覺身上的雞皮疙瘩也這麼冒出來了。Maglev-S1 明顯讓空間變得開闊、深遠、聲部層次分明,音樂聽起來變得很 Live。

慕特的弦聲在此也變得更為迷人,不僅擦弦的沙沙質感清晰,光澤與水分也更豐富了,弦樂的流動感真好。剛才還未使用 Maglev-S1 時,弦樂音色較乾,小提琴的線條很直白,聲線的變化很單調,抖音也沒這麼清晰,而且音場被縮限在中間一團,沒有空氣流動的感覺,喇叭像是被綁住,放不開,聲音呆板無生氣,用了之後,小提琴和樂團的分離度立刻拉出,琴的形體像是從樂團中躍出,且殘響綿延不絕,音場悠遠。由此可見,Maglev-S1 釋放出更多細節,也把重要的氣氛感帶回來了!

第 3 軌「哈利波特:神秘的魔法石」中《Hedwig's Theme》一曲的變化更顯著,開頭鐘琴叮叮咚咚的音色藉由 Maglev-S1 的加持,不僅有更綿長的「嗡∼∼」的尾音,且高頻輕輕飄散上去,綿延不止,空間感更為深邃,接著慕特小提琴聲線充滿變化,技法極為華麗而豐富,音色則帶有一點點黏稠感,又不失滑順,質地十分迷人。除此之外,Maglev-S1 也讓細微處變得更為清晰,強弱對比更為鮮明,動態不受羈絆,琴聲像是放開來恣意奔馳,聽起來好過癮。

聽起來更像現場演奏


Maglev 和我過去聽過的墊材截然不同。過去聽過的墊材多半著重某部分做提升或改變,例如高頻變得更清亮,或輪廓變得更清晰,或低頻更束結緊實,局部提升的同時多半也帶有一些闢性,而影響了全局。Maglev 不同。如果我將原先墊在喇叭架上的橡膠止滑墊看做是一種極其普通,但至少頻段均衡的墊材,Maglev 與之相較,也同樣非常平衡,但不同的是,Maglev 帶來非常好的活生感與流暢性,以及非常鮮活的動態表現,讓每個錄音聽起來都更像現場演奏,大大提升了聆聽的豐富性。

聽到忘我時,我打算再加一組 Maglev,墊在哪裡呢?就墊在 YBA CDT450 轉盤下方好了。因為我們的音響架空間實在有限,CDT450 通常就直接疊在 Merging NADAC 上,既然 Maglev 的訴求是隔振,我把它墊在 CDT450 下,想必可以減少 CDT450 和 NADAC 之間的振動干擾吧?同樣的,我先把 CDT450 拿到地上試擺,用了 3 顆 Maglev-M1 就讓它「浮」起來,然後再移到 NADAC 上。結果如何?聲音顯著地提升,而且提升的幅度不亞於 Maglev-S1 墊在喇叭下。

同樣聆聽慕特的「Across The Stars」專輯,所有聲部、樂器的形體更為明確,背景變得更黑、更沉靜,暫態、動態更明快,力度則更強勁,音樂更為澎湃。除此之外,聲音的厚度更好,質地更密實,卻又更輕盈、鮮活,現場感再度提升。由於帶出的細節更多了,音場形貌也變得更清楚、精確,更像一個鞋盒,往遠處延展,進而將前後的層次拉開。

更真實的音樂面貌

接著播放李宗盛的《山丘》。這首歌的前奏非常簡單,簡單到剛學鋼琴就會彈,就先彈兩個音,再彈四個音,然後三個音、一個音,開始唱。透過一共三組 Maglev 的幫助,這幾個音每個的尾巴都變得好長好長,形體輪廓與定位一清二楚,而且我還聽到了更多鋼琴琴板振動的共鳴感,音色十分豐富。接著是吉他刷和弦伴奏,音色輕快爽脆,很有速度感,人聲不是厚實的類型,但顯得非常自然,形體具像,且充滿了真實感,讓李宗盛的面貌彷彿變得更清楚,歌聲的感染力更強了。

剛剛聽《山丘》時,開頭鋼琴的尾音變得那麼長,是因為 Maglev 讓聲音拖慢了嗎?不是,那是因為錄音中的訊息本就如此,Maglev 減少了不同頻段振動噪訊的相互干擾,釋放出更多細節,因此尾韻更綿延,殘響更豐富。

就以硬式咆勃樂團 Mingus Dynasty 的「Chair in the sky」專輯,第 1 軌《Boogie Stop Shuffle》是一首激昂、熱烈、充滿速度的曲子,透過 Maglev 播出之後,我聽到的空間殘響變得更長了,空氣流動感更多了,但完全不影響節奏的速度感與音樂暫態,每個鼓點都好清楚,定位、輪廓提升,Double Bass 撥奏顆粒精準清晰,毫不拖泥帶水,銅管齊奏很有穿透力,又完全不會刺耳,讓我可以盡量大聲聆聽,聽得非常爽快。播到第 2 軌《A Chair in the Sky》則是一首慢曲,此時的管樂齊奏就顯得頗為鬆軟、流暢,綿密感極佳,由此可見,用了 Maglev 之後,該快則快,該柔則柔,它真的不是在調音,而是還原器材本身的聲音與音樂原來的真實面貌。

帶出更多音樂細節與鮮活感

在社內的聆聽室試聽完畢後,我迫不及待將 Maglev 帶回家裝在我自己的系統上,一共四組,分別墊在 PC 電腦(3 顆 M1)、QNAP NAS(4 顆 S1)、Audiobyte Black Dragon DAC(3 顆 S1)和 EC4.8 前級(3 顆 M1)下,結果帶來什麼樣的改變?背景更安靜,空氣感更豐富,氣氛更寫實,細微的起伏更鮮明,整體的動態對比更大,聲音更輕鬆卻又更凝聚,高低延伸更好,空間形貌更開放更明確,聲部分離度更好,音像定位更分明,可以用更大音量聆聽又更沒壓力 ⋯。音色部分呢?優異解析下帶有些許潤澤感,聽起來很舒服。基本上,我覺得這些提升就是從更多的細節而來,如此而已。



對音響而言,振動是一件非常複雜的事情,處處影響著聲音,它沒辦法消除,也很難抑制,只能轉移或吸收,可是在轉移和吸收的同時,聲音繼續被影響著,可說是牽一髮而動全身。HLJ Maglev 磁浮腳墊則另闢蹊徑,巧妙用隔離的方式讓振動不致相互影響,將問題單純化,進而帶出更多音樂細節與鮮活感,重點是,Maglev 沒什麼副作用,沒有明顯闢性,所以不用擔心會顧此失彼。總而言之,Maglev 會改變你對墊材的認知,值得擁有。



器材規格

HLJ Maglev-S1
型式:磁浮隔振腳墊
直徑:38 mm
高度:41 mm(含壓縮高度 5 mm)
承載重量: 0.5 – 4 kg
實售價:14,000 元 / 4 顆

HLJ Maglev-M1
型式:磁浮隔振腳墊
直徑:50 mm
高度:50 mm(含壓縮高度 5 mm)
承載重量: 3 – 12.5 kg
實售價:18,000 元 / 4 顆
PChome商店街:https://www.pcstore.com.tw/store1620804016/M80253939.htm

製造商:弘立捷
電話:02-2533-4862
網址:isolator.hlj-vibration.com

經銷商:麇囷音響
地址:新北市蘆洲區集賢路269巷7號
Facebook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jinjinaudio/

經銷商:傑威爾音響有限公司
地址:台北市南港區興南街11號
Facebook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Jwlaudio/


兩種重量任君挑選–Ortofon Record Stabilizer 唱片鎮
丹麥 Ortofon 可說是黑膠唱頭的領導品牌,不過他們家不止有優質 MM/MC 唱頭,同時兼顧各式各樣黑膠唱盤周邊產品,例如 Record Stabilizer 唱片鎮,人家的命名可直接了,直接拿產品類別當作名稱,根本不用多想。... 《 全文


更多專題: 一個月    三個月    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