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戴天楷,攝影/戴天楷 2017/05/17發表,已被閱讀167,436
「你到了嗎?我在三號出口等你。」高鐵準時抵達台南站,我才剛下車,手機就響了,電話那頭傳來了熱情有活力的聲音,打電話給我的,就是阿源,尚音精品音響的負責人。

尚音音響位於台南東區樂善路,距離仁德交流道僅約5分鐘車程,離台南高鐵站約15分鐘,交通堪稱便利。

從頂尖業務到精品音響店執行總監—劉卜源的聲音美學路

劉卜源,就是朋友間口裡喊的「阿源」,憑著一股熱情和幹勁,讓他在音響圈裡衝了18年。學美工出身的阿源,退伍後本想找印刷、設計方面的工作,但是幾次面試都被人以「沒有經驗」拒絕了。誰學校剛畢業、兵役剛服完會有工作經驗呢?這些老闆們錯失了一個奮進的年輕人,也錯失了一個公司未來的人才。沒想到,這個「寶」被集雅社給撿走了。集雅社經營音響通路,在百貨公司扎根經營專櫃門市,是國內有份量的音響經銷商。在這樣的大公司裡工作,阿源一開始對音響毫無所知,漸漸地累積出豐富的知識和經驗,起初他什麼都賣不出去,過幾年,他竟成為全公司業績最好的業務。一位阿源的老同事還說:「他的業績紀錄是前無古人的高,後人要破紀錄也是難上加難。」

雖然身為公司的業務台柱,卻因為結了婚、生了孩子,阿源開始思考職涯的其他可能性。當時集雅社擴張快速,阿源又是重要幹部,因此公司要不調他去高雄門市,要不就是派他去嘉義開疆拓土,這對家在台南的阿源來講,即便高雄嘉義離台南不遠,仍須來往奔波,讓他有種不定的感覺。「這是我要的生活嗎?」他開始思索這個問題。他是愛音響的,這些年來,已與音響結下了不解之緣,他熱愛這份工作,喜於與人往來交關,但是阿源更企盼能將工作與生活結合在一起。「我不希望工作的成就僅限於數字,我更希望體會其他生命中的美好事物。」因此,阿源就在公司轉型,從音響專賣延伸到3C和家電領域的時候,毅然決然地遞出辭呈。雖然公司一再挽留,但他去意甚決,決心創業。公司拗不過他,只好放行,但經過良好溝通,阿源帶著昔日長官和舊屬的滿滿祝福離開待了十多年的公司。


除了裡面的試聽室以外,外面空間就很貼近一般家庭的布置和格局,這個角落就像是一般公寓的客廳一樣,半開放的空間。

這個轉變,讓台南多了一間別出心裁的音響店。「台南其實早就有好幾家音響店了,鴻韻也好,音場也好,展樂也好,他們都是前輩,多年來的交情,我也從他們那裡學到很多,這次自己出來作,他們也給了我很多寶貴的意見和溫馨的鼓勵,很謝謝他們。」阿源手持著細嘴壺,往現磨的綠標藝妓咖啡中緩緩注水。

從2014年開店,至今已即將邁入第三年了。我環顧尚音店內的擺設,店內產品陳列豐富多元,從類比到數位串流,從入門Hi Fi到高級Hi End音響,從兩聲道系統到家庭劇院,甚至是講究生活風格(life style)的一體式音響,尚音都有經營。甚至,在他們的陳列櫃裡,還擺放著造型獨特,設計巧思的羊角杯,「這是我在賣的喔。」看到我注意到這羊角杯,阿源告訴我。「這就是我的經營理念,雖然尚音是一間音響店,但我要給客人的,不只是音響,也不只是好聲音、好音樂,更是一種生活氛圍,一種生活態度。」是的,我看的出來,從阿源沖煮咖啡那講究又細膩的手法,就看的出來。我自己喝咖啡、玩咖啡廿年了,什麼壺都有,相對地,阿源踏入手沖咖啡世界,也不過是開店後的事情,短短兩三年,便練就了讓我佩服的功夫,他近乎苛求的態度更是我所不及。我沒講出來,但當下心中不免佩服起來,難怪他曾是業績冠軍,難怪他能創業開店,我與他年紀相仿,卻沒有他那股執著和癡迷。


阿源自己是學美工設計出身,對於空間布置自有一套想法,包括家具、燈具選用都有他美學上的理由。寬敞開放的空間,也讓客人到了尚音音響沒有傳統音響店的擁擠感,卻感十分舒適。

端著阿源沖出來的香醇藝妓,進入試聽室裡。這是個約末5乘6公尺的空間,高度為3米2,身兼兩聲道及符合Dolby Atmos規範的11聲道家庭劇院使用。當音響室的隔音門一關上,店面開放空間播放的音樂立刻就聽不到了,環境越安靜,可以聽見的細節也就越多。空間做了適度的吸音,又不能太過,不然音樂會呆掉,吸音還講究不同頻段的效果,以避免響應不均。不過,劇院系統的吸音要求就更高,因為有多聲道喇叭,因此為了聽見更準確的多聲道效果,吸音要做的更足,不然反射音會干擾多聲道表現。阿源引導我按一下門邊的按鈕,就開啟了房間的「劇院模式」,一鍵啟動,螢幕和投影機各自降下,各牆面軌道跑出厚布窗簾,燈光暗滅,環繞擴大機和藍光機也跟著開啟,直接進入播放狀態。有了環控設計,一個房間就可以兩用了。「這間房間不僅可以試聽器材,也是一間展示室,客人可以感受到裝設了智慧型環控系統的方便。」阿源說道。

因為尚音也經營環控系統安裝,進門處一根被木板包覆的柱子,上面裝設有各式開關,這些開關都有功用,客人可以實際體驗開關的操控感覺。阿源說,他盡可能讓客人可以實際體驗,不管是影音器材要試聽,連自動控制系統都要能夠體驗。

Avid Diva II SP唱盤—唱詠黑膠的女神

這次試聽的是Avid為主的系統,唱盤是Avid Diva II SP,唱頭放大則是Avid Pellere,喇叭是Avid Reference 4,原本我以為擴大機也是Avid的前後級,不過阿源說擴大機來不及到貨,所以暫以Boulder 1012前級和1060後級代為出征。

Avid的唱盤共有六款,從最入門、售價不到十萬的Ingenium到百萬等級的Acutus SP,讓不同預算的朋友都可以找到符合自身需求的Avid唱盤。Diva II SP在六款唱盤中排行第四,撇開售價百萬的旗艦Acutus SP不論,算得上是中堅產品,是進階用家的優質選擇。Diva II SP既與Diva II同名,不難猜出是在Diva II的基礎上加以改進,用以拉近與Sequel和Volvere兩款唱盤的差距。就像其他的Avid唱盤一樣,採用三點著地設計,盤身維持高度穩定,腳墊為多層避震設計,看起來低調單純,內部卻有複雜避震結構疊加而成。盤身主要架構為鑄鋁製成,非常堅固,分離式交流馬達,避免馬達的振動傳導到唱盤,使用雙皮帶驅動,對於降低馬達噪音更有助益。並透過高精準度的DSP控速系統,維持交流馬達轉速精準。Diva II SP的電源供應器上有轉速切換鍵,按一下就可以在33轉、45轉間進行切換,非常方便。Diva II和Ingenium都沒這麼便利,要換速,得手動更換皮帶pulley。


這就是這次試聽的訊源系統,唱盤是Avid Diva II SP,唱臂是Abis SA1.2的9.4吋唱臂,唱頭是日本的Transfiguration Axia-S MC唱頭。

Avid的唱盤都是空盤,唱臂要另外搭。這次試聽使用的唱臂是Abis SA1.2的9.4吋唱臂,唱臂為鋁合金切削而成,不同於常見的直臂、S臂或J臂,它的特殊形狀,其唱臂幾何的設計更接近Stevenson理論(Stevenson alignment)。不同於傳統的單點支撐,Abis SA1.2採用特殊的放射式滾珠軸承,且多一個軸承點。這些設計,造就了Abis SA1.2極佳的循軌性能,而且共振很低,因此背景特別寧靜。搭配的唱頭是日本的Transfiguration Axia-S MC唱頭,採用4N純銀線繞製的超輕量線圈、雙磁鐵設計,在線圈的前後各有一個環形磁鐵,以維持線圈在運動時的平衡,並確保磁場的穩定。唱頭外殼為鋁合金切出的,使用硼針桿和Ogura PA 3x 30um的鑽石針尖。但是,想要入門Transgigaration,門檻不低,這款唱頭是Transfiguration價格最「便宜」的一款,售價85,000元。

至於唱頭放大器,搭配的是Pellere,Avid旗下共四款唱頭放大,它是二哥。Pellere的放大線路採全平衡設計,內部元件都經過嚴格挑選。具備XLR和RCA兩種輸入和輸出,增益、阻抗、容抗皆可調整,透過底部的DIP開關調整即可。採用電源分離設計,讓變壓器的振動和磁場不會干擾放大線路;電源還是dual-mono設計,讓左右聲道獨立供電,並且給了超額的300VA的供電,確保電力充沛。


Diva II SP採用外接的電源供應器,其上有轉速切換鍵,按一下就可以在33轉、45轉間進行切換,非常方便。

搭配使用的唱頭放大器是Pellere,採全平衡放大線路,具備XLR和RCA兩種輸入和輸出,增益、阻抗、容抗皆可調整,電源分離設計讓變壓器的振動和磁場不會干擾放大線路,且電源也是dual-mono設計,讓左右聲道獨立供電,而且給了超額的300VA的供電,確保電力充沛。

Avid Reference 4喇叭—堅持把避震做好

至於喇叭,搭配的是Avid最小的書架喇叭Reference 4,為2單體2音路低音反射式設計。高音使用一只28mm的軟半球高音,中低音振膜直徑則為160mm,特別的是,高音和中低音單體所使用的音圈,都是鈦金屬音圈套筒(voice coil former)。鈦的硬度高、剛性足、質量輕、散熱性能佳、低電損,怎麼看都是極佳的音圈材料,但正因為它硬度高,因此切割不易,製作成本高出許多。因此,雖然鈦金屬是製作音圈的好材料,卻不常見;Avid要的是性能,不計成本,只求最好的材料,因此,高音和低音都用了鈦金屬音圈套筒。

箱體採用航空級鋁合金製作,鋁板厚度達15mm。用上扎實厚重的鋁合金,無疑地,就是為了藉由增加箱體的重量來降低震動,這樣就能避免箱體帶來「箱音」造成音染。低音反射孔位於箱體底部,這樣可以避免位於前方而有氣流噪訊、位於後方致使喇叭擺為受限的困擾。不過,因為反射孔在下,因此喇叭勢必得架高,Reference 4以6個鋁質圓柱架起喇叭。搭配原廠腳架,6只腳柱直接鎖在腳架上,讓喇叭與腳架成為一體,更加穩固。此外,一般喇叭都是以螺絲直接把單體固定在前障板上,這樣製作最簡單。但是這會讓單體的震動能量傳到喇叭箱體,導致箱體的共振,會影響音質。Avid為解決這個問題,採用一種「邊緣支撐」(peripherial support)的設計,以支撐單體框架前緣,由於此一邊緣支撐與鋁合金箱體的阻尼特性不同,因此單體的震動不會傳導至箱體上。他們還在單體後方加裝特殊的阻尼物質,用以吸收單體震動,大幅降低音染。


Avid自家的Reference 4,為2單體2音路低音反射式書架喇叭,高音使用一只28mm的軟半球高音,中低音振膜直徑則為160mm,且都採用鈦音圈。箱體採用航空級鋁合金製作,鋁板厚度達15mm。

低音反射孔位於箱體底部,與腳架之間有實心鋁圓柱墊起。在喇叭線的選擇上,阿源堅持採用Y插接駁,因為Y插的接觸面積比香蕉插更大,聲音表現更好。

泛音延伸自然,盡顯器樂之美

我請阿源充當DJ,播放他認為有代表性、可以彰顯這套系統優點的唱片。首先,他拿出一片古大提琴演奏家Jordi Savall演奏的專輯。這琴是把bass viol,也就是低音的維奧爾琴,是從魯特琴變異出來,改以琴弓拉奏。低音維奧爾琴看起來很像是後來的大提琴,但與大提琴不同的地方在於viol琴有6弦(甚至更多),琴弦定音間格為二度,大提琴則是4弦、定音間格為三度。Viol琴的琴板較薄,琴弦較細張力較高,因此聲音比較柔細,甚至還有一點簧片的音色。Jordi Savall所演奏的這把琴,是17、18世紀倫敦有名的製琴師Barak Norman在1697年所做的。這張唱片是16世紀的蘇格蘭作曲家Tobias Hume為維奧爾琴創作的小品,這部作品出版時稱為The First Part of Ayres,又名Musical Humors,這張唱片就是以後者為題。琴音的共鳴真是豐富,空間感甚好,當拉到低音時,琴音一沈,帶出了深沈的豐滿嗡鳴,琴音與現代大提琴頗為不同。

才聽了一分鐘,阿源就起身來,「等一下,讓我先把片子洗一下。」說著,他把片子取下,帶著片子到外頭,用德國的Okki Nokki唱片清洗機洗過一遍,第一趟清洗用羊毛刷蘸清水洗過,第二趟再用Chisto Easy Groove的清洗液洗一遍,最後則用洗唱片機的真空吸嘴將唱片上的液體抽乾。得,洗一面唱片,前後不過一分鐘左右。「這張唱片我常播來聽,昨天晚上就聽過,難免會有落塵、油漬,這些都會影響播放,因此洗唱片是有需要的。」阿源這麼說。回到試聽室,阿源放上唱片,再用除靜電槍打過一圈,才又放下唱針。光是唱針落下的那聲「啵」聲,就不一樣。音樂一出,真是大不同,聲音變得更有光澤,更富神彩,線條更清晰,而且背景也乾淨了,讓演奏更為鮮明生動。這套黑膠系統提供了非常豐富的資訊量,讓音色的光暈層次清楚呈現,在樂句休止前琴弓略略施力,一個果決的提帶,引出綿長尾韻,整個空間盪著裊裊泛音,這份古提琴才有的滋味,現代大提琴可嚐不到。

在我還在享受Jordi Savall的美妙演奏時,阿源也早把挑好的唱片,帶去外頭洗過一遍。關著門,我還是聽得見外頭洗唱片機的運轉,但是聲音非常小,完全不影響我在試聽室聽音樂,尚音這個房間的隔音果真不俗,如果在家裡也搞一個這樣的空間,有多好?

直言無隱的精準表現,不帶火氣的滑順質地

下一張唱片是Arthur Grumiaux擔任小提琴演奏,波蘭指揮Jan Krenz指揮心愛樂管弦樂團的孟德爾頌小提琴協奏曲。阿源先放的是B面的曲子,是孟德爾頌為小提琴和弦樂團創作的D小調協奏曲。這首曲子沒有木管、沒有銅管、沒有打擊樂,只有獨奏小提琴以及弦樂團,能盡顯弦樂之美。這弦樂音質厚度良好,體質健康,帶著一股溫暖的音色,讓音樂聽來充滿愉悅和舒適。小提琴輕盈歌唱,樂團簇擁著小提琴不斷發展,音樂流暢而行,聲部層次清楚分明,而且無論是獨奏或樂團都顯得活潑生動。是啊,這曲子本當如此,這可是孟德爾頌13歲的創作啊,談什麼人生哲理、深刻詮釋?這曲就該充滿了爛漫天真與滿足歡樂。葛羅米歐多給了一份優雅和從容,音符也就添了幾分貴氣。再改聽A面的E小調協奏曲,樂團規模不同,孟德爾頌在樂曲中展現的華麗和氣度也不同於前曲。聽得葛羅米歐的拉奏流暢快意,在連續的快速拉奏下,依然維持高度的清晰和滑順,在拉到高把位時,琴音略帶銳利和鋒芒,見得此系統的直言無隱,沒有矯揉修飾。那力道起伏湧現時,能感受到聲音能量撲面而來,受音樂情緒張力激動,卻不感到聲音刺激而有壓力。是因為這套系統從前端開始一路都在在講究低失真所致嗎?我不能確知,但如果系統失真,若不是染色到音樂聽來「不真」,就是因為失真造成聽感的不悅不適。此時,我全無此感覺,只是拼命想把這家中CD所聽不到的類比韻味記下來。

有溫度,有厚度,有細節,瞬時動態的變化自然流暢

「再來我們聽點人聲。」阿源換上了Eva Cassidy的「Simply Eva」,樂曲編制很簡單,就是Eva Cassidy自彈自唱。Eva演唱的力道、發聲方式的變化,都聽得清楚。與我先前聽見的數位檔案(16bit/ 44.1KHz)比起來,Eva的聲音顯得溫暖而有密度,是更有實體感的聲音,聽起來更有血有肉。她唱著唱著,一個拔高的音,立時湧現的力道,毫無猶豫,而且瞬時而起地自然,沒有一點勉力。「這瞬間動態的表現真好,感覺就是流暢。」我轉頭跟阿源表示自己的聽感;阿源點頭稱是:「我覺得類比最大的優點就是線性,這是它的優勢。」Eva的吉他演奏也顯得瀟灑,刷弦的力道表露無遺,琴弦振動的細節沒有一點尖銳細瑣的噪感,卻是一派輕鬆自然的流露出來。Avid這套黑膠系統的細節再現力真是好,就這樣兜出了一個舞台,勾勒了Eva Cassidy在我們前面。

聽過女聲,再聽男聲,播放的是Harry Belafonte演唱的藍調歌曲,Belafonte的聲音厚實飽滿,多變的唱腔灌注了不同的情緒到歌曲之中,聽起來就好像這些歌是Belafonte自己人生的吟詠和發表。在喉頭抖動的震顫音,讓歌唱顯得更為活生。伴奏部分也有可誇,貝斯撥奏沈重飽滿,一聲聲都有重量;鼓手則把舞台的維度很清楚的帶了出來。次中音薩克斯風那溫暖有厚度的質地,相對於裝上弱音器的小號,該濃稠的,就要濃稠,該清澈的,就該清澈,Avid系統在這些分別上沒有模稜兩可,而且對比清楚。我心中不禁浮現一個詞:「誠實」,如果能夠這樣率直真切地重現音樂,還不誠實嗎?這也難怪,Avid原廠就表示,他們有個設計宗旨:「The Truth, nothing more, nothing less」(只求真實,不增也不減),雖然Nothing but the truth已是老生常談,但Hi End音響不就是以此為圭臬嗎?

接連又聽了Rebecca Pigeon的「大烏鴉」、Ella Fitzgerald和Louis Armstrong的合唱專輯「Ella and Louis」等,那個帶著溫暖和厚度,有著緻密質地,富有能量和光澤的樂聲,把歌唱得活,唱得真活。聽Rebecca唱歌,不僅嗓音變化給予歌曲豐富的表情,不同的發聲也構成演唱的鮮活感,這些演唱的細節都能被清楚分辨。伴奏的吉他和打擊樂,把舞台勾勒的清楚,前後層次有致。Ella and Louis那張,兩人的對唱輕鬆愜意,踩著搖擺曲風,一路走下。雖然是單聲道錄音,但是音質奇佳,兩人的聲音特質彰顯無疑,而且聽起來比起CD就是更顯聲音圓潤,有種說不出的實在感,或者說是實體感。當Louis Armstrong低沈嗓音一抖,那喉音低轉,吐著那別人學也學不來的Louis’ voice,活生的像真,「真」的迷人。

「心碎」叫我中了Das Klang的毒

雖然聽過了小提琴,但那孟德爾頌的小提琴協奏曲是大編制曲目,小編制的室內樂,僅聽了Jordi Savall的古大提琴演奏,換聽更新錄音的現代樂器演奏,一張音響迷都熟的「Heartbreak—Romantic Encores for Violin」,就單聽A面第一首。這是蕭邦夜曲第20號,原本是鋼琴獨奏曲,卻被小提琴家Nathan Milstein改編成小提琴與鋼琴的二重奏曲目。這首曲子原本就美,而且深藏濃厚的情感與愁緒。蕭邦一生在情場總是失意,這些失戀的悲苦都被寫在他的音樂裡面,百般壓抑,看似平淡,卻也掩不住心中的激動情懷,愛情叫蕭邦的音樂美麗如詩,說出來的又是一篇篇錐心刺骨的故事。這首曲子中跌宕起伏的是戀情的糾纏,在這改編版中,鋼琴以重複相同音型的動機作為序奏,這部分跟原曲相同,之後進入升C小調的主題,那是蕭邦的內心獨語,原本鋼琴曲的右手旋律,改以小提琴演奏,與鋼琴相比,訴情的本領一點不遜於鋼琴。「心碎」的演奏者Elissa Lee Koljonen以較慢的速度演奏,前後所使用的速度更一致,讓整首曲子因為緩慢,也就更顯沈溺一些。相較起來,Milstein的演奏變化較多,無論是速度的對比和音色的變化也更為豐富,讓音樂聽起來多了幾分對於戀愛快樂的憧憬。

透過這個系統,我聽見了有密度、有厚度的琴音,弓弦交會時的聲音細節自然的傳達出來,這聲音並不特別吸引我去注意其中的細節,但是細節資訊量足夠時,聲音畫面就很容易呈現出來,透過我們的耳朵,教我們彷彿見到了音樂表演。Dorian的錄音乾淨透明,這在黑膠唱片上聽來,與CD上聽見的又不一樣,更顯豐潤,厚度多一點,形體飽滿一點,聲線更為立體一點,起伏更為流暢滑順一點,犧牲了一點透明,犧牲了漆黑的背景(黑膠播放難以避免的噪訊),但這是音樂的另一種風味。我不禁要再說這套系統有著優秀的動態表現,讓音樂中的強弱對比更鮮明,而且無論強奏或弱音,都能兼顧聲音的密度和細節。

這時,阿源說:「我們就聽這一曲,我換個線,再來比較一番。」我在拍照時,注意到連接Avid Diva II SP和Pellere唱放的唱臂線,線身很粗,看似黑色擴張網內藏著兩條線相互絞繞,線徑恐怕比一些電源線都粗。我很好奇為什麼唱臂線要這麼粗,所以當時就問阿源,這線是什麼來頭。「這是Das Klang的唱臂線,來自烏克蘭,價錢很貴,但是我一接上後就拔不下來了。」阿源告訴我,等一下來對比一下,就知道這線的厲害。

唱臂線使用的是Das Klang,這家來自烏克蘭的線材,內線都是使用60年代的軍規老線,音樂性極佳,非常有感染力。

他選「心碎」作為測試片。拔下Das Klang的唱臂線,換上另一條美國品牌的唱臂線,才一開聲,只消聽得開頭的鋼琴序奏,我就大喊:「這也差太多了吧!」是的,真的差太多了,我信任何人聽見了,都能分辨的出差異。這新換上的線,售價也要2萬多元,導體、隔離也都講究,鋼琴的聲音乾淨卻顯瘦了,不如Das Klang線放出來的那樣豐腴,小提琴聲音也顯清臞一點,曲子聽起來略帶冷冽,音樂聽起來好似人悲到極點而無淚無泣,面如堅石,狀似無情。阿源再把唱臂線換回Das Klang,啊,聲音有了厚度,有了暖意,琴音這才有了豐滿的形體。蕭邦的淚水和著溫度,鹹潤了我的心,這線真是厲害,音樂性絕佳!音樂性絕佳啊!

「這線多少錢?」「定價12萬8千元。」我聽罷吐了一下舌頭,難怪阿源當初自己也說這線貴,果然價值不斐。Das Klang的主事者其實就是Chisto(出品前文提到的唱片清潔液)的老闆Yuri Zamazeev,他在線材製作上,堅持以陳年線材為基底,講的白話一點,就是用「老線」(aged cable)。音響圈裡從來不乏老線愛好者,熱中此道者咸信,現在的銅料很多是回收銅,早年的銅料多半是原生銅,因此即便年代久遠,材料好,就好不只一半了。這些線材往往有著難以言喻的豐富音樂性,不管當代的Hi End線材公司提出什麼高深莫測的理論和看似客觀的科學數據,說明自家線材多麼高明,在許多老樂迷、老音響迷眼中,理論與數字都比不上實際聆聽時所聽見的音樂感動,來得更為重要。Yuri Zamazeev多年來,得到許多客戶和經銷商的回饋,讓他精益求精,產品越發有魅力,但始終不變的,就是他堅持使用60年代的軍規老線。新線不虞匱乏,沒了,再做就有了;老線可不同,用掉一米就少一米,就跟老真空管一樣,世間餘留下來的都是寶。不管您是否也是老線玩家,誠摯建議找方舟或尚音品味一下Das Klang的線材,我要說,聽他家的線材,區別音樂性和音響性根本沒有意義,因為那是毒藥。

試聽室前的茶几左上角擺滿了各式各樣的黑膠調整道具,我原以為這是特地擺的,阿源說這不是為了有採訪才擺的,平常就是這樣,因為這些工具隨時都可能會用到,有秩有序地放在桌上,既好看,而且方便。

初嚐Avid,回味無窮

這次來尚音,讓我中毒不淺,回來後,一連幾天,都在想著黑膠系統是不是也該升級了。這套系統有種能直指音樂核心的能耐,音樂的美就此自然展現,沒有虛飾造作,就像他們公司的slogan—追求更近乎真實(Closer to the truth)。Avid Diva II SP是一個進階用家的好選擇,搭配適當的唱臂和唱頭,就如這次我在尚音聽見,由方舟束先生搭配的Abis SA1.2與Transfiguration Axia-S MC唱頭,再配上Pellere唱放,就讓我回味無窮。當然,也可根據預算和需求搭配出其他的系統,這就是黑膠系統的妙處,不像CD唱盤或DAC,只要機器一樣,不管在哪裡,聲音表現都相同。我也見識了Avid設計喇叭的功力,Reference 4小小一對書架喇叭,看似無甚稀奇,卻在這5x6米的空間裡,展現出不凡的氣勢,人聲形體飽滿凝聚,舞台定位層次有致,管弦樂氣勢磅礡,要動態有動態,要氣韻有氣韻。果然誠如其名,是Reference等級的喇叭。不過,也有遺憾,因為這次沒能聽到Avid的前後級以及Avid自家線材搭成「一條龍」,我相信那將會是更讓人震撼的經驗。束先生,我能預約下一場嗎?

當天使用的擴大機是Boulder 1012前級和1060後級。

器材規格

Avid Diva II SP
型式:黑膠唱盤
驅動:雙皮帶驅動
轉速:33轉、45轉
唱臂挖孔:標準版為SME孔位,但可訂製
馬達型式:24v 12mNm 交流同步馬達
電源供應器:分離式DSP變速控制
尺寸:450mm x 390mm x 140mm(WxDxH,唱盤)、158mm x 283mm x 60mm(WxDxH,電源供應器)
重量:12.8KG(不含電源)
售價:178,000元

Avid Pellere
型式:唱頭放大器
噪音:< -81dB(MM)、<-67dB(MC)
失真:< 0.001%
頻率響應:5Hz - 70kHz (+/-0.5dB)
增益:40dB、50dB、60dB、70dB
阻抗匹配:10R、30R、100R、300R、500R、1k、5k、10k、47k
容抗匹配:100pf、200pf、500pf、1.5nf、10nf、20nf
尺寸:290 x 240 x 100mm (WxDxH)
重量:唱放主體3.8Kg、電源供應器6.4Kg
售價:178,000元

Avid Reference Four
型式:2單體2音路低音反射式書架喇叭
單體:28mm軟半球高音x1(純鈦音圈套筒)、160mm中低音單體x1(75mm純鈦音圈套筒)
頻率響應:40Hz~22KHz(±3dB)
靈敏度:88dB
阻抗:6.5Ω
分音器:2階分音
建議擴大機功率:40~300W
尺寸:367 x 210 x 440(HxWxD,喇叭)、995 x 230 x 440(HxWxD,含腳架)
重量:25KG(單支喇叭)、40KG(含腳架)
售價:670,000元(含腳架)

進口總代理:方舟
電話:02-2778-9007
網址:www.arkaudiotaiwan.com
FB粉絲專頁:www.facebook.com/Arkaudio

尚音精品音響
地址:台南市東區崇善路813號
電話:06-290-8271
網址:shang-yin.com.tw/
臉書粉絲專頁:www.facebook.com/shangyin2014

音箱以樺木夾板刨削成型–Art Loudspeakers Emotion Alnico 6M 書架喇叭
來自英國的 Art Loudspeakers 有個很大的特色,便是他們有一部分的喇叭單體採用 Alnico 磁鐵,也就是鋁鎳鈷永久磁鐵,並且將 Alnico 字樣只接標註在型號上,就像是這款 Emotion Alnico 6M 書架喇叭。Art Loudspeakers 產品從高至低分成三個系列... 《 全文


更多專題: 一個月    三個月    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