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郭漢丞,攝影/蔡承融、Sony提供 2020/06/23發表,已被閱讀33,100
自從 2016 年 Sony 推出 Signature 系列以來,抱持著「從未有過的最佳音質」問市,打造 Sony 最佳音響產品以來,從 DAP、頂級耳擴到耳機,陸續推出多樣頂尖產品,受到市場歡迎,2020 年最新推出的 Signature 系列產品,則是 SA-Z1 喇叭(參考售價新台幣219,900元),主打近場聆聽的數位主動喇叭,這也是 Sony Signature 系列跳脫高階耳機音響系統的範圍,首度推出喇叭產品。


資深工程師加來欣志、塩原秀明 線上說明

既然是 Signature 系列首度推出的數位主動喇叭,SA-Z1 絕對是重量級的產品,原本台灣索尼打算安排日本設計團隊,親自來台舉辦產品發表會,可是因為疫情關係,設計團隊不僅無法前來台灣,甚至還需居家上班,因此產品發表會一再延宕,直到台灣解封,台灣索尼第一時間安排線上媒體說明會,透過遠距視訊,讓日本設計團隊直接向媒體解釋 SA-Z1 的設計理念與技術特點。

Sony首席資深聲學設計師加來欣志(Yoshiyuli Kaku)

音響擴大機電路工程師塩原秀明(Hideaki Shiobara)

台灣索尼安排了資深聲學設計師加來欣志(Yoshiyuli Kaku),與資深工程設計師塩原秀明(Hideaki Shiobara)與會,從會議資料來看,SA-Z1 主要分為兩個部分,一是喇叭,一是數位解碼與放大線路,而加來先生的資歷主要在 Sony 喇叭的開發,塩原先生則是主要負責數位與放大線路,包括 Signature 系列的 TA-ZH1ES,兩位工程師的專業加起來,共同催生了 SA-Z1 數位主動喇叭。

在媒體說明會開始之前,我們先看了一段加來先生的官方宣傳影片,大致對 SA-Z1 的設計與特點簡單介紹,接下來連線兩位資深工程師,由加來先生開始介紹 SA-Z1 深入的產品資訊。



實現極致解析度和現場感

加來先生首先介紹 Siganture 系列的發展,從2016 年推出 MDR-Z1、TA-ZH1ES 與 NW-M1Z(金磚),接著在 2018年推出 DMP-Z1 與 IER-Z1R,Signature 系列主打「從未有過的最佳音質」,在高階耳機與隨身聽市場,取得相當好的成績,2020 年他們突破想像,推出 SA-Z1,跨入喇叭的領域,標榜「在個人空間中,實現極致解析度和現場感的近場驅動揚聲器。」

SA-Z1的三大技術目標


加來先生說,SA-Z1 要達到三大目標:第一、將高解析度音樂再生,提升到 100 kHz 的程度;第二、實現寬廣細緻的音場空間;第三、達到近場聆聽體驗。總合起來說,SA-Z1 要以近場聆聽的方式,同時實現「寬廣現場感與極致解析度」,而三大技術目標則是指導設計團隊應用 Sony 最新技術的依據。

以第一項目標:將高解析度音樂再生,提升到 100 kHz 的超寬闊頻率響應,首先數位解碼必須支援目前最高格式,以 SA-Z1 來說,DSD 最高到 22.4 MHz,PCM 最高為 32 bit / 768 kHz,都是當今最高規格。

GaNFET氮化鎵場效電晶體、D.A.混合式擴大機

其次是擴大機的部分,傳統 MOSFET 功率元件無法達到 100 kHz 頻寬要求,所以採用最新半導體製程的 GaN 氮化鎵場效電晶體(GaNFET),並搭配 Sony 獨家 D.A. Hybrid 混合式擴大機。關於擴大機線路部分,主要是塩原負責的部分,因此遠端視訊會議切換到塩原。


塩原表示,SA-Z1 所使用的 D.A.混合式擴大機,基本架構從 TA-ZH1ES 延續而來,數位訊號從 S-Master HX 傳送給 S-Master HX 數位放大級,同時送給類比放大級,如果數位放大產生若干誤差,則由類比擴大機修正,輸出正確的放大音訊驅動耳機,SA-Z1 的放大架構類似,也是類比放大修正數位放大。


但是 TA-ZH1ES 的用途是驅動耳機,而 SA-Z1 的用途是驅動單體,兩者需要的電流量相差不只十倍,因此設計團隊必須尋找適合的功率元件,提升輸出功率。傳統 MOSFET 雖然可以達到足夠的輸出電流量,但無法應付高達100 kHz 頻寬,因此設計團隊找到新世代製程的 GaNFET,符合高速轉換、高耐壓與低發熱的技術需求。GaNFET 用在哪裡?就是原本 S-Master HX Audio Pulse Driver 部分。

搭載 I-Array 高音模組

要達到 100 kHz 頻寬,喇叭單體也要重新設計,這部分解說又回到了加來先生,SA-Z1 的高音有兩個重點,第一是高音單體的材料,第二是 I-Array 高音與輔助高音單體配置,加來先生分別加以說明。



關於 SA-Z1 的高音單體,既不是常見的絲質軟半球高音,也不是金屬半球形高音,而是以絲質軟半球為底,表面濺鍍鈦金屬,形成軟半球的振膜,所以同時具備金屬振膜的剛性,但又沒有金屬振膜鈴振的問題,重點是可以重現 100 kHz 的高頻再生。此外,高音單體的設計,特別注意音圈套筒與振膜固定的位置,直接貼合在半球形振膜的邊緣,而非內圈,強化音圈與振膜的運動牢度,黏著劑也花了很多時間找尋,可以用最少的量,達到最高的固定特性,以低質量達到快速的高音振膜運動。


SA-Z1 的高音模組特徵,就是 Sony 的 I-Array 單體配置,以兩個輔助高音中央夾著一個主要高音,加來先生表示,I-Array 的高音單體排列方式,主要是為了提升高音單體的擴散性,讓高音的指向性變得更寬廣,所以 I-Array 中央的高音單體,依然具備傳統高音的指向性,但是上下兩個高音單體,可以輔助主要高音,增加聲波的擴散性。

參考日本手鼓的設計結構

加來先生接著談到 SA-Z1 的低音音箱設計,他說為了在有限的喇叭箱體內,創造充沛的低頻,設計團隊採用了類似日本手鼓的結構,日本手鼓稱為「TsuZumi」,與一般手鼓略有不同,但是一樣是雙面鼓皮設計,而 SA-Z1 的低音單體就是雙單體設計,前方是主要低音單體,後方是輔助低音單體。為了解決箱體共振的問題,SA-Z1 的低音單體配置採反向運動設計,讓喇叭單體工作時,可以互相抵消振動,解決箱體共振問題,且喇叭箱體採用堅固的鋁合金設計,結構相當扎實。



在低音音箱的設計上,加來先生表示,傳統密閉式箱體可以有很好的低頻解析度,但是量感會比較不足,SA-Z1 的設計採前後都有低音單體,具備密閉式箱體低頻乾淨的效果,同時後方的低音單體可以從喇叭後方的導流開口,宣洩更多低頻,提升低頻量感,並強化低頻的空間感。


採用同軸排列設計

I-Array 的特殊高音單體排列,與低音採用同軸配置,讓高中低頻位於同一發聲軸線上,使得 SA-Z1 具備近場聆聽的效果。加來先生說,傳統喇叭採用高音與中低音點音源排列的設計,大約在喇叭前方 2~3 公尺,高、中、低音才會混合(Blend)得很好,讓聆聽者感受不到聲音的時間相位差,但是 SA-Z1卻可以在超近距離,就讓高、中、低頻達到良好的混合比例,可以以前所未能想像的超近距離,聽見寬闊且準確的音樂再生。


多達16 組數位與類比放大模組

關於喇叭的部分,講到這裡差不多介紹完了,再來要談 SA-Z1 的主動式設計,主角又轉到塩原先生。雖然我們從外觀上來看,SA-Z1 是一款精緻小巧的迷你書架喇叭,但是內部放大線路設計相當不簡單。塩原表示,每一聲道 SA-Z1 具備 4 套放大模組,分別是數位放大模組與類比放大模組,構成 D.A. 混合放大,每一套放大模組獨立驅動主要高音、雙輔助高音、主要低音與輔助低音單體。仔細算起來,一對 SA-Z1 等於有 16 組數位與類比放大模組,驅動 I-Array 與低音單體,所有擴大機的時間相位修正,都由 FPGA 控制。


沒想到 SA-Z1 內部的 D.A. Hybrid 放大模組,架構這麼複雜,但塩原先生解釋之後,道理卻也清楚了,畢竟要近場聆聽,而且是前所未見的超近場聆聽,SA-Z1 必須靠高速數位運算,嚴格控制時間相位,用獨立的功率模組搭配高速數位運算,才能避免時間差,也才能調控出多樣化的音場效果。

刻意採用傳統旋鈕,維持手動操作樂趣

遠距會議畫面又回到了加來先生,他說 SA-Z1 的功能控制,刻意採用傳統的旋鈕,搭配螢幕顯示操作,這是刻意建構的操控介面,用實體開關感受手動操作的樂趣,就像玩單眼相機那樣,換成觸控技術上當然沒問題,但就少了那種純手動操控的趣味性。聽到這裡,我心底不禁要想,說不定加來先生也是攝影愛好者,面對越來越多觸控操作的相機,抱著懷舊的心情,所以希望 SA-Z1 這個由他催生的全新主動喇叭,可以維持手動的操作樂趣。


可調整出32種風格變化

DSP 可操控的項目很多,加來先生說,因為 SA-Z1 以非常近的距離聆聽,每一項操作都具備相當明顯的音場變化效果。四個控制旋鈕的調整功能分別是:D.A. 混合放大線路輔助模式(Standard / Active),輔助低音調整(Active / Fixed)、輔助低音音頻範圍(Narrow / Standard / Wide)、輔助低音時間校準(Delay / Sync / Advanced)。每一項調整都針對不同的單體設定,用家可以自行切換比較,找出自己最喜歡的檔位。


四種不同調控切換,還有這麼多檔位,我算了一下,至少 32 種排列組合,但有沒有 Sony 設計團隊最喜歡的標準模式呢?有的,答案是 Standard、Active、Standard、Sync,就是 D.A. 混合擴大機採標準輸出、輔助低音開啟、輔助低音頻率響應標準與高低音時間校正同步(Sync)。其他設定並不是不標準,而是可以按照個人喜好,玩出個人的音樂風格,而 SA-Z1 多樣化的數位運算切換,可以即時讓您切換比較,找出自己最喜歡的 SA-Z1 音色。

觸手可及的超近聆聽距離

在 Q&A 時間當中,我提到近場聆聽在錄音室的概念,大約在 1 ~ 1.5 公尺,但 SA-Z1 的最佳聆聽距離,竟然是「像筆電觸手可及」的距離,當您操作筆電時,SA-Z1 可以擺放在筆電兩旁,用不到半公尺的距離,創造出具體而微的精準音場。這是前所未有的體驗。當然,這次媒體說明會舉辦時,SA-Z1 尚未上市,Sony 官網(https://www.sony.com.tw/zh/electronics/speakers/sa-z1)仍標示即將推出,據說可能趕在六月底上市,屆時如果有機會試聽 SA-Z1,請記得用「筆電觸手可及」的距離,用超近場聆聽法感受 SA-Z1 超精緻準確的音場呈現。



廠商資訊

台灣索尼
電話:4499111(行動電話請撥:02-4499111)
網址:https://www.sony.com.tw/zh

具備豐富擴充性–Bluesound Pulse M 無線串流喇叭
從外觀來看,Bluesound Pulse M 似乎只是一款單純的袖珍型無線串流喇叭,實際上不只如此,它還具有豐富的功能和強大的擴充彈性,能充分滿足各方面的需求。Pulse M 基本上是一款立體聲串流喇叭,內建兩顆 0.75 吋高音和一顆 5.25 吋低音,並採用... 《 全文


更多專題: 一個月    三個月    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