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林治宇,攝影/郭振榮 2014/03/17發表,已被閱讀20,785
義大利人對於產品造型創意的大膽創新恐怕永遠沒有底線,這一點從才引進國內不久的義大利喇叭品牌EMMESpeakers即可略知一二,尤其是這款The Da Vinci喇叭,可說是EMMESpeakers產品中最特殊的一個。說實話我第一次看見時還有點不太能接受,因為它的特異造型與金箔貼面有違我對美學與美感的認知,但隨著相處之日久,並在網路上看了許多EMMESpeakers在不同空間中展示的照片之後,我發現我慢慢能欣賞它的獨特美感,並開始體會到美學的多元與豐富。

大膽的設計創意

這樣的情況讓我覺得有點熟悉,那就像是秋冬之際看到新聞上播報著米蘭正在舉行明年春夏的時裝展,電視畫面中走秀的模特兒身上的某些衣服實在奇怪的讓人不敢恭維,但轉念一想,這些服飾可都是引領時尚的新銳設計,雖然我看不懂,但不見得代表它不好,只是我還不具備欣賞它的時尚敏銳度吧!

EMMESpeakers的設計風格不也是如此,它來自流行時尚與工業設計大國義大利,設計者Lorenzo Martinelli從2006年的創始之作The Beta MKI便已確立其造型風格,以水滴狀音箱配上特殊的金屬質感表面處理,和任何一個喇叭品牌相比,都具有極高的辨識度。EMMESpeakers另一個不同於其他音響品牌的地方是,它是先推出數款落地型大喇叭,例如The Beta與旗艦The Gamma,然後到了2013年才有這第一款The Da Vinci書架喇叭問世,那麼是不是可以推斷The Da Vinci應該使用了許多旗艦喇叭的技術呢?

The Da Vinci的音箱是將很厚的MDF板,以CNC直接在板材中央刻出音箱的內部輪廓,然後加壓貼合數片MDF板構成音箱。接縫處並未加以填平打磨,而是刻意加深溝槽,讓它變成音箱側邊的平行條紋,反而成了外型上的特點。

確實如此,不過,對EMMESpeakers來說,應該沒有旗不旗艦的問題,因為它目前旗下的The New Beta、The New Gamma、The New Beta C中置,以及這款The Da Vinci書架喇叭,都用上了旗艦The New Gamma的技術,差別只在於體積大小不同而已。

內藏三音路設計

雖然The Da Vinci是目前EMMESpeakers最小的喇叭,但設計時所花的功夫一點也沒比較少,反而更費心力,因為從設計之初EMMESpeakers便為The Da Vinci立下了目標,那就是要用書架喇叭的體積,再生出接近全頻域的聲音,並且具備很高的承受功率,讓它既有書架喇叭的精準度,又能具備近似落地大喇叭的聲音表現。怎麼做呢?EMMESpeakers的想法很簡單:把落地喇叭才會用的3音路設計塞進書架喇叭的箱體中,不就有落地喇叭的性能了嗎?更猛的是,EMMESpeakers打算塞進10吋低音單體,一舉兼顧低頻的量感與延伸。

看到The Da Vinci圓滾滾的身軀,應該可以猜到10吋低音單體藏在哪裡了吧?沒錯,就是在背後,這樣的設計讓The Da Vinci具有30Hz至40kHz的頻率響應表現,比起中大型落地喇叭毫不遜色。

但優異頻響的背後,可是無數的設計難題。由於The Da Vinci的音箱構造極不尋常,又要塞進3顆單體,如何挑選出適合的單體變成EMMESpeakers的難題,經過許多的嘗試,最後選定高音與中音使用Accuton的1.2吋CELL陶瓷高音單體與5吋CELL陶瓷中音,具備高頻寬、低失真、高靈敏度的優點。低音單體則是SB Acoustic的10吋單體,採鋁合金振膜,它的「淺盤」結構獲得EMMESpeakers的青睞,因為振膜夠淺,才放得進有限音箱內。


正面看起來是一個標準的兩音路喇叭。可以看到音箱造型並不是渾圓,而是橢圓形,因為純圓形對聲音並不好,有可能增加箱內駐波的生成。

特殊的音箱結構

The Da Vinci有3顆單體,要塞進小小的音箱裡,然後又要維持EMMESpeakers慣用的密閉式音箱設計,你可以想像唱起歌來音箱內部的壓力會有多大,此時音箱結構的整體強度就變得更重要了。還好,這正是EMMESpeakers的強項。

EMMESpeakers的音箱結構非常特殊,它是將很厚的MDF板,以CNC直接在板材中央刻出音箱的內部輪廓,然後加壓貼合數片MDF板構成音箱。如此一來,音箱像是一整個「MDF體」,而不像是板材了,它的結構非常強,很不容易產生共振,而且可以透過內部刻出的形狀避免駐波的生成,加工又容易,可說是一舉數得。不過,EMMESpeakers並未把接縫處加以填平打磨,而是刻意加深溝槽,讓它變成音箱側邊的平行條紋,反而成了外型上的特點,讓人一望即知。

The Da Vinci的表面處理方式也是一絕。以送來試聽的這款The Da Vinci為例,其表面以金箔手工貼附,再以亮面烤漆處理,可產生不規則的自然紋理,看起來貴氣又搶眼。而除了金質外,還有銀質、黃銅與紅銅等不同的金屬質地可選擇,這都是EMMESpeakers獨有的設計!


10吋低音單體藏在背後,幾乎占滿整個背板,讓The Da Vinci的頻率響應可達30Hz - 40kHz的高水準。

抑制震動煞費苦心

另外還可以看到The Da Vinci正面是一塊凸出的黑色障板,陶瓷高音與陶瓷中音都固定在上面,這部分運用到了EMMESpeakers特有的BSSE(box shape for sound enhancement)技術。什麼是BSSE?這是EMMESpeakers既有的技術,透過上窄下寬的水滴狀音箱,縮減高音單體與中音單體周圍的障板面積,進而減低繞射影響。但是The Da Vinci的音箱容積都不夠了,當然不能像EMMESpeakers的落地喇叭一樣做成水滴形狀,因此特別加裝一塊2.5mm厚的實心鋁板,它的厚度與形狀都經過計算,也能發揮BSSE技術的效果。

分音器部分,EMMESpeakers說得並不詳細,只說採用很低的分頻點與高階分頻網路,元件則都是發燒補料,例如Mundorf電容。很低的分頻點或許意味著高音與中音之間、中音與低音之間的分頻點比一般要低,也就是說,The Da Vinci的高音單體及中音單體所負責的頻域都比較廣,10吋低音單體的工作頻域則相對較窄,也較為輕鬆。這考驗著高音與中音單體本身的性能。

由於The Da Vinci箱體本身的震動一定不小,因此喇叭腳架與喇叭架的設計變得格外重要。為此The Da Vinci下方備有鋁合金腳架,其形狀與厚度都經過仔細計算,然後再配上工業規格AISI 304的不鏽鋼角錐,加強抑震能力。另外還有外型可與之搭配的專屬喇叭架,從上頭的平行條紋可知也是用MDF板一片片拼合而成。特別的是,專屬喇叭架頂板的4角已經裝有不鏽鋼圓墊,其材質是AISI 204,是用來承受喇叭腳架的4個不鏽鋼角錐,此設計的目的不僅是支撐喇叭,也是為了控制諧振。凡此種種都是針對The Da Vinci的特殊結構而設,可說是煞費苦心。


The Da Vinci的喇叭架也是專門為之設計的,從上頭的平行線條可以知道,喇叭架也是用一片片ㄇ字型的MDF板加壓貼合而成。

低頻實力驚人

造型、結構都如此特殊的喇叭,該用什麼樣的搭配呢?以其密閉式音箱,音箱容積又不大的設計來看,箱內空氣阻尼的作用肯定頗為明顯,加上採用多階分音,分音器的元件多,也會消耗功率,因此The Da Vinci的效率不高是可以預期的。果不其然,規格書上表明其阻抗是6歐姆,效率為84 dB,擴大機的功率可不能太小,好在社內還有一套Linear Acoustic的LA-V4 II前級與LA 100M單聲道後級,後級輸出功率8歐姆250瓦,二話不說就拿來搭配The Da Vinci。

The Da Vinci使用的單體包括30 mm Accuton CELL陶瓷高音,5吋Accuton CELL陶瓷中音,與10吋SB Acoustic鋁質低音。

The Da Vinci的分音器部分,EMMESpeakers說得並不詳細,只說採用很低的分頻點與高階分頻網路,元件則都是發燒補料,例如Mundorf電容。

正式試聽前先仔細調整了一下喇叭擺位。The Da Vinci的10吋低音單體向後發聲,因此背牆對低頻的影響比一般低音反射孔位在背面的喇叭更為明顯,因此我慢慢地前後挪動位置,藉以求取最豐沛低頻量感與最清晰輪廓間的平衡點。附帶一提,綜合The Da Vinci的總總設計,它先天上就是該擺在空間中的明顯位置,並搭配裝潢格調,為空間與室內氣氛增色,而不是隱匿在牆邊角落。

經過精準擺位後,The Da Vinci毫不客氣地展現其低頻實力,不僅豐厚飽滿,量感充足,而且結構、輪廓清晰,延伸還相當自然。在充足功率與良好驅動力的控制下,The Da Vinci簡直具有連許多落地喇叭都比不上的低頻實力,在我試聽的過程中,有兩度社內的其他編輯跑來問我問題,一是問正在聽哪一對大喇叭,另一則個則問是不是有加超低音。事實上,我聽的就只有The Da Vinci,由此可以清楚證明,EMMESpeakers已經確實達到它們的目標:書架喇叭的表現也能和落地喇叭等量齊觀。



再生龐大的規模感

The Da Vinci可以再生平台鋼琴的龐大規模感。以比利時鋼琴家Julian Gorus演奏的李斯特「巡禮之年」為例,我聽到了平台鋼琴餘韻綿長的琴體共鳴感,低頻的尾韻以一種非常自然的方式延續並消逝,感染力也跟著綿延。The Da Vinci的優異低頻並不掩蓋中、高頻的表現,事實上,The Da Vinci的中、高頻表現甚至比低頻更好。同樣以「巡禮之年」為例,鋼琴觸鍵的力度非常直接而鮮明,顆粒清脆且通透,快速的連音也顯得粒粒分明。另外我還聽到了擊槌敲擊鋼弦時,非常清晰的震動聲響,以及鋼弦緊繃的質地,在在顯示出The Da Vinci偏於解析力的個性走向。

The Da Vinci對於細節與華麗可是毫不吝嗇。例如Dora Schwarzberg與阿格麗希演奏的法朗克與德布西的小提琴奏鳴曲CD,弱音時擦弦的沙沙質地充斥著聆聽空間裡,強奏時則藉由鮮明的弦樂線條與犀利對比,使勁地刻劃音樂情緒,感染力十足。The Da Vinci的弦樂光澤非常豐富,通透感也十分優異,可以感受到發燒用料的十足誠意,不過這種走在刀鋒上的音色走向也考驗著調音與搭配的功夫,稍一不慎可能會有過於銳利的風險。

魚與熊掌可兼得

接著播放郎朗與拉圖合作的普羅高菲夫、巴爾托克的鋼琴協奏曲。透過The Da Vinci與Linear Acoustic前後級的優異性能,郎朗的驚人技藝盡顯無疑,也充分表現出普羅高菲夫鋼協曲中的驚悚、緊張與壓迫的情緒張力。面對這樣的大曲子,The Da Vinci仍然可以四平八穩、游刃有餘地展現出豐富的音場層次與清楚結構,可見其單體性能與音箱結構確實厲害,也再次證明書架喇叭的體型與落地喇叭的性能已不再是魚與熊掌的困難選項。

器材規格

型式:3單體3音路密閉式喇叭
使用單體:30 mm Accuton CELL陶瓷高音×1,5吋Accuton CELL陶瓷中音×1,10吋SB Acoustic鋁質低音×1
阻抗:6歐姆
頻率響應:30Hz - 40kHz
效率:84 dB
承受功率:200瓦
尺寸:喇叭420×307.5×300 mm(H×W×D),
喇叭架553×250×368 mm(H×W×D)
重量:18.6公斤
參考售價:620,000元
進口總代理:普立視
電話:02-8791-8087

特殊 RSC 三明治結構箱體–Acoustic Energy AE309 MKII 落地喇叭
Acoustic Energy 的 300 系列全面更新,進化到 MKII 世代。AE309 MKII 是 Acoustic Energy 300 系列較小型的落地喇叭。同系列還有一款 AE300 MKII 書架喇叭、系列旗艦 AE320 MKII 落地喇叭以及 ... 《 全文


更多專題: 一個月    三個月    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