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自我主張的蕭邦詮釋–魏樂富 Plays Chopin 專輯 |
|
撰文/郭漢丞 |
2024/03/05發表,已被閱讀9,866次
|
|
唱片全名寫著「Rolf-Peter Wille Plays Chopin」,很多人可能會以為是外國人,沒錯,他是魏樂富,德國人,但也是台灣人,在第三十一屆傳藝金曲獎,以「暗夜的螃蟹」獲頒最佳作曲獎,領獎時特別秀出他的身分證,大聲說出「我是台灣人」。
2020 年獲獎的「暗夜的螃蟹」,是受二二八事件啟發,以被槍決的外省受難者徐征的資料,改編為音樂與繪本,大意描述一戶人家的父親,無故被抓槍決,母親得知崩潰,想帶孩子尋短,天真的男孩在海邊看到螃蟹,問母親可不可以把螃蟹帶回家養,母親才驚醒,決定帶著孩子好好活下去,魏樂富彈琴吟誦,是音樂,也是詩作。
2024 年發行的「Rolf-Peter Wille Plays Chopin」,收錄了三首蕭邦敘事曲與一首幻想曲,其中敘事曲收錄第一號、第三號與第四號,缺了第二號,其後加上 Op. 49 的 f 小調幻想曲。假如不選這首幻想曲,而是收錄第二號敘事曲,就是把蕭邦的四首敘事曲彈齊了,成為名副其實的「Ballade」全集,不過選曲是音樂家的選擇,可能是割捨不掉對幻想曲的喜愛吧。
我知道,在數位串流的時代,可能大多數人都會選擇上網聆聽,上 You Tube 還可以直接看到魏樂富的演奏,CD 恐怕只有少數發燒友會捧場,但是「Rolf-Peter Wille Plays Chopin」的唱片內頁,寫得相當精彩,英文部分是完整的曲式分析,從導奏、第一主題、第二主題、發展部、再現部、尾奏,跟著曲式分析,一個音符一個音符地專注聆聽,更容易進入音樂的想像。
魏樂富說,關於蕭邦敘事曲,自己受到鋼琴家科爾托(Alfred Cortot)影響最大,沒有任何一位當代鋼琴家,能有如他的勇氣與詩意的洞察力,能以文字來描述音樂的個性,所以唱片內頁關於蕭邦敘事曲的文字,就是科爾托的解說文字。
假如英文太難,放心,後面有鋼琴家葉綠娜的中文節錄翻譯,雖然沒有英文版那麼完整,卻也讓描寫音樂的文字更加平易近人。
話說,這敘事曲是根據亞當.密茨克維契(Adam Mickiewicz)的敘事詩激發靈感所創作,這位詩人被俄羅斯驅逐,因而透過詩作抒發對波蘭祖國與民族的歌詠情懷。
詩,有文字,音樂,只有音符,要讓音符講話,靠的是鋼琴家對音樂的敏銳度,相同的樂譜,不同人彈奏,內中蘊藏的情緒都不同,樂譜同樣標示極強或極弱,但是每個人彈奏的極強和極弱都不同,而在兩者之間的力度變化,更是鋼琴家反覆再三,思索琢磨的結果。
或許,蕭邦敘事曲您已經擁有許多版本,在上一個世紀百家爭鳴的眾多錄音,已有許多經典,像是科爾托、阿胥肯納吉、齊瑪曼,又或者像是二十一世紀的年輕鋼琴家阿芙蒂耶娃,每一個版本都有自己的個性與生命力,而魏樂富的版本也是如此,即便在文字上推崇科爾托,魏樂富依然有自己的主張,展現不一樣的思考。
可是,每每我想要描述鋼琴家詮釋的細節時,總是感嘆文字描述音樂的無力,面對著音符的感染力,文字總是蒼白著臉,像是無病呻吟般地叫好,卻擠不出一絲聲音。魏樂富如何詮釋蕭邦,您必須靜下心來聽,才能知道他如何成就一家之言。
對於發燒友來說,「Rolf-Peter Wille Plays Chopin」由傳藝金曲獎最佳錄音得主尤子澤操刀,品質有保障,錄音動態對比夠大,拉出漂亮的強弱對比,同時保有鋼琴充沛的規模感,拿來考驗音響也是不錯的試金石。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