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撰文/戴天楷,攝影/林治宇 |
2015/11/09發表,已被閱讀156,272次
|
|
與發展較早的喇叭與擴大機、唱盤等電子產品相較,線材作為一種專門的音響產業發展比較晚。因此我們若把近代音響發展史攤開,擁有三十年以上歷史、迄今仍然屹立不墜的音響廠牌,喇叭廠比較多,電子產品(如擴大機、訊源播放機)也有不少家,但線材廠就比較少了。AudioQuest可不一樣,1980年就成立的AudioQuest,在眾多線材廠中,稱得上是「耆老」等級的品牌。老闆William E. Low(後文簡稱Bill)對於音樂和音響的狂熱早在還在當學生的時候就開始了。這回在皇佳與他會面,他一面從往事說起,暢談自己的音響哲學,一面也和我們分享AudioQuest兩項「不是線材」的新產品背後的製作理念與故事。
從1972年還在當學生的時候就開始幫同學組裝音響套件,收來的服務費用就都拿去買唱片。後來他開了一間小店,開始經銷音響器材;Bill顯然是個當老闆的人才,1975年,他成了Linn Sondek在美國銷售量最多的經銷商。大學畢業後,他搬到南加州,也在當地經營起他的音響生意,但這回似乎沒那麼順利。南加州的市場不同於奧勒岡州當然是個原因,Bill不斷思索該怎麼突破時,他終於做出一個重大而勇敢的決定,他要轉而成為一個製造商,而非僅僅是個經銷者。怎麼起頭呢?就從做線開始!
事實上,當時美國的音響市場還不太重視音響線材,Bill嘗試進了一些粗絞線(包括跟Noel Lee,也就是Monster Cables的老闆),客製音響線材。他意外發現,手上這種12awg粗、435芯、但是銅料普通的線材,聲音卻比當時在美國市場被認為是上等貨色的Fulton Gold線材。於是Bill開始專心製作這線,後來甚至連洛杉磯當地的音響店都來找他進貨,Bill的線材生意甚製作到了日本。是時候成立一個品牌了,1980年,AudioQuest於焉誕生。 「我們的產品不是只有科學,我們周遭所有看得見的東西幾乎都脫不開科技,但我們開發產品的歷程往往更重視,甚至緣起於經驗。」Bill這樣說。「有回我們試著設計一條給超低音使用的線材,這回我們一改過去僅用兩條線絞繞,一口氣用上四條,我們的假設是『增加線身截面積,聲音會更好』,結果真是如此。」於是他開始研究線材絞繞的幾何,這種Litz設計不斷開發沿革,但初始概念卻沿用至今。
說到AudioQuest線材製作的核心理念,Bill從「噪音」出發,向我們說明:「什麼是噪音?一般我們都把像DJ搓唱片、磁帶嘶聲(tape hiss)等聲音看做是『噪音』,事實上這些不能算是真正意義的噪音,只不過是我們所不喜歡的聲音訊號,所以我們用『噪音』這個帶著負面價值的語彙來稱呼它們,並期望能夠消除它們。」「真正的噪音是一種完全沒有意義的能量,我們無法透過大腦有意識地去解讀它們,甚至這是我們所聽不見的。」Bill以AudioQuest著名的DBS與NDS技術為例說明,「就像是我們的DBS和NDS,雖然音響系統裡面存在著我們所聽不見的『噪音』,但是一旦用上這個技術,我們可以區別有與沒有之間的差別;套句音響評論常用描述:『背景更黑了』,就是去除了噪音的差別。」
「當我們使用線材時,我們常會犯一種錯誤,就像美國的一些評論文章常出現的描述:『高音延伸變得更好了』;事實上,聲音就在那裡,而且仍然在那裡,只是好的線材減少了影響聲音、劣化聲音的噪音,讓聲音聽起來變的更清楚而已。」他打比方說:「就像我們隔著玻璃看東西,如果隔著很多層,我們依然看得到,但當我們一層一層把這些玻璃拿走,玻璃後的畫面就會更清楚。這就是我們所要做的。」拿起桌上的JitterBug,Bill繼續說:「JitterBug不同於電源濾波或者是擴大機上的濾波線路,有可能會減損聲音的能量或者在消除雜訊的同時也減損了有意義的音樂訊號。JitterBug只是要消除干擾,這樣就能降低音樂裡的噪音和雜訊,聲音也就更清楚了。」Bill舉了個例子來說明:「就好像黑膠轉盤上的低頻轆聲(rumble),你可以看到低音單體在劇烈擺動,擴大機為了因應這個訊號,也需要輸出更大的電流,但你聽不見這個聲音。即使聽不見這個轆聲,但它確實存在,而且你還是會想要把這個「噪訊」給除掉。這個道理跟現今許多數位濾波的想法一樣,就連我們設計JitterBug也是,就是盡可能地想辦法把可能的干擾給去除掉。」Bill笑著說:「其實道理都差不多,說穿了,在Hi-Fi的世界裡沒有什麼真正的革命。」
Bill強調他很多設計線材的靈感其實都是在無意間發現的,起初他也不知道為什麼,但是那卻都來自真實的經驗。「優秀的工程師不能受限於已知的知識和事實,事實上有很多是我們所不知道,但是那是事實,不能把自己所不能理解的事實,當作是不存在。」Bill以他親身的經歷說明這個觀念。 「這是發生在1980年我剛開始做線的時候發生的。有回我受邀到一位廠商那裡做線材展示,我很意外地發現手上25呎長的喇叭線竟然比該廠商所使用的10M喇叭線更好聽,這完全不合理,因為所有人都知道喇叭線越長聲音越不好。但那次比較確實是這樣,而且那個差別是非常顯而易見的。後來我又去車上拿了另一條同樣是我自己出的線材,結果還是一樣,那對25呎的線還是比較好聽。我完全不懂為什麼。後來才知道,問題出在外面的披覆材質。那對25呎長的喇叭線雖然與10呎長的喇叭線同為PVC隔離層,但硬度較硬;我之後拿來的10呎長喇叭線的PVC是根據市場反映而生產的一批質地較柔軟的線材,披覆較硬的比較軟的穩定性更好,因此聲音也更好。從此我就學會了,後來根據這個經驗,我就設計出Type-4的線材,這與當時我的另一款BC-4喇叭線導體和結構都一樣,可是Type-4的差別是使用的材質和披覆更硬。一直到今天,AudioQuest都非常注意這點。」「另一個故事是在安裝牆內(in wall)線材時,我挑選了不同隔離材,導體相同,僅有外層的隔離層不同,原本我以為根據過往的經驗,材料硬度越好的線應該聲音會更好,結果又與我的預期不同,這個結果又讓我百思不解,後來才發現,問題出在方向性,我當時並不知道為什麼線材的方向性對聲音影響這麼大,但隔天我就開始幫線材都標出方向。」Bill藉這些故事告訴我們一件事:AudioQuest的設計不僅有科學理論為本,更有許多是實驗與經驗的依據。
除了JitterBug,桌上還放著AudioQuest另一款新耳機,當被問起為什麼一間線材廠會想要生產耳機,Bill語帶浪漫地回答:「AudioQuest的確看起來是個不折不扣的線材廠牌,但是對我來講並不是這樣,AudioQuest是不受此限制的。我當初會以製作線材起家,是因為當時在加州沒有什麼線材廠牌可以選擇,AudioQuest是我事業的起頭,但沒想到後來這三十多年有這許多在線材開發語惜售的成就。但我並不認為我們只是一家線材公司」Bill稱AudioQuest為一個「Value System」,他們經營的是自己對聲音和美學與哲學,想要推廣的是讓更多人能以親近音樂,從音樂裡獲得快樂與滿足。
「我明白外界對於我們生產耳機感到質疑,事實上我很早就想要這麼做了,會延宕到今天才推出NightHawk是因為我實在太忙碌了,沒辦法專心實現這個願望。」Bill又跟我們講,當他有製作心目中理想耳機的構想時,他一心想要雇用一位知名的耳機工程師,但是對方拒絕了。這個延攬案挫敗,讓Bill的耳機夢停擺了8年之久,直到3年前他遇到的Skylar Gray,才終於得償所願。「我和Skylar約在一家咖啡館碰面,兩人相談甚歡,一聊就是四個小時,我很肯定他就是我要找的那個人。我問他若是這樣從零開始設計一隻耳機,要多久時間?他告訴我:『大概兩年,然後需要半年時間來準備銷售』,我當下就決定把NightHawk交給他做了。」
「我們的工程師們努力把他們的工作做好,我也有我要努力的。」Bill拿起NightHawk的耳機線,「這是我的設計,我們使用了最好的銅料PSC+(Solid Perfect-Surface Copper+),並採用Double Star-Quad的結構,就如同NightHawk師法喇叭的設計,我在設計耳機線時也用上製作喇叭線的規格,甚至你們可以將之視為是一對迷你的Castle Rock喇叭線。」Bill很得意地介紹著,又說:「我們為每副NightHawk提供了兩條耳機線,一條適用於家用,線材比較粗、設計比較嚴謹,另一條較細,便於用家攜帶外出。但這兩條線的品質都很出色。」
與Bill Low的一席談話,跟過往的專訪經驗實在不同。過去常在專訪中聽到受訪的原廠人員解釋產品的技術、設計重點,卻很少有人像Bill一樣,一點不急著把專訪當作是推銷產品一樣,把預先記下的產品資料一股腦地背給你聽,反而是將自己的經營哲學,藉由一則一則的故事娓娓道來,聽來讓人如沐春風,轉眼間便過了兩個鐘點。若不是大家都飢腸轆轆,而且還要顧及Bill下午的其他訪問與行程,我想定可再聽到Bill的更多小故事。Bill,下回見!
廠商資訊
AudioQuest總代理:皇佳國際 電話:02-2592-8760 網址:www.bowers-wilkins.com.tw
|
|
|
|
|
|
限時抽獎活動起跑–國祥貿易引入歐洲新品牌
國祥旗下直營門市,也將全新開幕。音響展期間參加「國祥貿易 Tuneshop」官方臉書粉絲專頁的抽獎活動,即有機會抽中大獎。更多新品資訊與活動詳情,請至國祥貿易 Tuneshop 官網或官方 Facebook...
《 全文 》
|
|
|
|
更多專題:
一個月
三個月
全部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