愜意且美好的音符–李宜錦「調和的靈感」 |
|
撰文/郭漢丞 |
2020/01/01發表,已被閱讀22,470次
|
|
在NSO國家交響樂團總監呂紹嘉的督促下,NSO各聲部首席要交出錄製專輯的成績單,不僅是音樂家的個人成就,也要藉著每一項樂器的音符,「讓廣大的音樂愛好者更加認識與瞭解交響樂團裡的各個樂器的特質與魅力。」這是總監呂紹嘉在「國家交響樂團首席之聲系列」所立下的目標,而李宜錦的「調和的靈感」,也是這項計畫的成果之一。
在此之前,我已經介紹了傅永和的「巴哈無伴奏」低音提琴版與朱玫玲的「莫札特、布拉姆斯單簧管五重奏」,現在收到小提琴首席李宜錦的「小提琴、吉他二重奏」,選曲包括帕格尼尼、法雅、巴爾托克、科斯特與龐賽五位作曲家,可以想像是帶著浪漫情懷的樂曲,而且帶有國民樂派的風格。
在Google盛行的數位時代,李宜錦的個人資歷,隨時都可以在手機上秒尋,或者您買下這張「調和的靈感」,演奏家的習琴之路,一覽無遺,可是每一段求學經歷,每一位小提琴指導老師,還有一次又一次的小提琴國際大賽得獎,以及在NSO十七年寒暑的歷練,簡短的經歷,無法道盡追尋「音樂之道」的酸甜苦辣,而數十年累積的音樂遍歷,都凝聚在指尖與琴弓上,用音符傳達作曲家的樂念,也全是自己對音符的想法,而這些音符都仰賴愛樂者,靜下心來傾聽,才能心領神會。
在「調和的靈感」當中,主角其實有兩位,演奏小提琴的李宜錦,如果少了吉他蘇孟風,那麼音樂就失去底層的支撐了,同樣的,蘇孟風的吉他學習經歷,還有在音樂之道的人生體驗,唱片文字的隻字片語,只能寫出表象,演奏家的神情姿態,要靠愛樂者的耳朵傾聽,才能聽出藏在音符當中的情感。
演奏家錄音時怎麼想?李宜錦的專輯稱為「調和的靈感」,音樂自然選得愜意,第一軌的帕格尼尼「如歌似的」(Cantabile),悠揚綿長的浪漫旋律,在李宜錦指尖流瀉著悠游自得的姿態,吉他的和弦撥奏,用飽滿的撥奏,在小提琴綿延的音符底下,撐起節奏的律動,這首曲子是許多人耳熟能詳的曲子,就算不知道是帕格尼尼寫的,大概一聽都會說「好熟悉啊!」
接下來的帕格尼尼「協奏曲風奏鳴曲」,選曲的走向相似,也是很多人一聽就熟悉的曲目,對發燒友來說,夏漢(Gil Shaham)與Goran Sollscher在DG的版本,還有早年John William與帕爾曼在CBS的版本,應該都是囊中收藏,這首曲子很考驗錄音的質感。
| | 「調和的靈感」的錄音由尤子澤擔綱,與DG或CBS比較起來,呈現相對中性的走向,音符錄得很乾淨,沒有過度強調樂器的形體,也不刻意拉高銳利度,在這樣的情況下,吉他比較吃虧,因為先天上小提琴的音量,就比古典吉他要大,兩項樂器合奏時,如果近距離聆聽,平衡度還好,但是在舞台上要是拉開距離,吉他就很吃虧了。
還好,錄音師可以自由自在地擺放麥克風,獲得小提琴與吉他的音量平衡,而在「調和的靈感」當中,主角是小提琴首席李宜錦,所以蘇孟風的吉他相對音量較小,可能是錄音師的想法,也可能是音樂家相互禮讓的結果,畢竟是李宜錦首席為主的唱片啊!所以,「調和的靈感」的小提琴,細節錄得比較清晰,變化也更豐富,而吉他則用柔和的樣貌,作為小提琴旋律的支撐。
整張專輯的曲風選擇,就像第一軌「如歌似的」,充滿著歌唱般的旋律性,小提琴與吉他的應和,愜意又流暢,如果您把這張專輯當作背景音樂來聽,絲毫沒有違和感,但是這樣一來,您就錯過了兩位音樂演奏家的神情姿態,錄音的中高頻段錄得很漂亮,雖然標示錄音地點在國家音樂廳的演奏廳,但從乾淨通透的錄音聲響,我推測應該是專為錄音租用場地,而非現場音樂會錄音。
不過唱片內頁的解說,在錄音部分資料實在太少,我只知道是尤子澤錄音,他是傳藝金曲獎得主,從2003年開始,與NSO密切合作,對國家音樂廳的聲響特性相當熟稔。但是在「調和的靈感」當中,只有標示錄音與母帶後製都是尤子澤,其他錄音相關資料,付之闕如,建議「NSO首席之聲」系列錄音,能增加錄音相關資料,譬如麥克風的擺設方式,或納入錄音現場的照片,這對音響發燒友來說更有賣點,畢竟,沒有錄音工程師,音樂家也沒辦法自己錄音、混音、後製,而錄音工程師的觀點,當然也是唱片創作的一部分,而非只是音樂家的功勞。
「調和的靈感」的錄音帶有明亮的色彩,細節豐富,但不會顯得緊繃,小提琴拔尖的亮麗模樣,揮灑得精彩,很多發燒友聽音樂,都重視低頻,可是錄音剛好相反,再低的低頻都錄得到,反而是高頻的細節與延伸,考驗麥克風的性能,「調和的靈感」用明亮通透的音色,打磨出漂亮的音符,而輕鬆愉悅的曲目,值得您沖杯好咖啡,細細品味小提琴與吉他呈現的愜意與美好。
廠商資訊
金革唱片 電話:(02)8226-9909 客服專線:0800-031-360 網址:www.jingo.com.tw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