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上,專門為低音管而作的曲目也不在少數,像是莫札特相傳就為低音管寫下四首協奏曲,而目前只有一首K191保存下來,而浪漫時期作曲家韋伯(Karl Maria von Weber)也為低音管與樂團寫下《行板與匈牙利輪旋曲,Op. 35》、《F大調低音管協奏曲,Op. 75》。到了二十世紀,專為低音管而寫的獨奏曲、室內重奏,以及協奏曲,更是如雨後春筍般地出現,就這一方面來看,其實很多音樂家都為低音管神秘、低沈的音色深深著迷,賦予它在舞台上盡情發揮的機會。
很多人一提到韋瓦第,會立刻聯想到他負責教導的女子孤兒院「Ospedale della Pietà」,並認為這些低音管協奏曲是為院童演出而作。事實上,這些協奏曲創作於1720年至1741年之間,這段時期韋瓦第已經將活動重心移至威尼斯之外,除了在義大利各地上演他的歌劇作品,並與奧地利大公多所接觸,尋求進一步的發展機會。
韋瓦第曾在威尼斯的女孤兒院「Ospedale della Pietà」教導音樂,而韋瓦第很多作品也是為了孤兒院童的演出所創作的。該孤兒院的音樂演奏名震歐洲各國,吸引各國文人貴族爭相參訪,並留下不少精彩的文字紀錄。(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至於Anton Möser,後者是布拉格伯爵Winzel Von Morzin宮廷樂團中的低音管演奏家。據說,Anton Möser的演奏技巧十分高超,薪資在樂團中也算是數一數二的。1718-1720年間,韋瓦第在曼多瓦(當時為奧匈帝國統治)擔任教堂樂長時,與Winzel Von Morzin伯爵結識,並為他寫下多首樂曲,包括最為著名的《四季交響曲》。而1724-1726年間,Morzin公爵又派遣宮廷樂團的小提琴家Jiranek到威尼斯與韋瓦第學習小提琴。韋瓦第可能因為Morzin公爵與Jiranek的關係,得知有Anton Möser這一號人物。在RV496的韋瓦第手稿上,直接表明這首低音管協奏曲是獻給Morzin公爵,而近代學者研究RV373與RV500低音管協奏曲的手稿,推敲這兩份手稿寫於1730與1731年間,而且是寫在波希米亞生產的紙張上。韋瓦第與他父親在這段時間中前往波西米亞,這些事證,都指向韋瓦第有一部分的低音管協奏曲,是為Morzin公爵與Anton Möser所寫的。
吉歐.阿佐里尼:研究韋瓦第最深入的低音管家
韋瓦第時期的布拉格公爵Wenzel von Morzin,著名的「四季」協奏曲便是韋瓦第為他所寫的。(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吉歐.阿佐里尼1967年生於義大利北部、阿爾卑斯山下的波札諾市,於當地的蒙特維爾第音樂學院與Romano Santi學習低音管,隨後又負笈漢諾瓦音樂戲劇學院(Hochschule für Musik und Theater in Hannover.)事師於Klaus Thunemann(過去,他也曾與義大利音樂家合奏團I Musici在Philip底下錄製韋瓦第低音管協奏曲專輯,包括Philips 4460662與4163552兩張)。吉歐.阿佐里尼早期的興趣著重於浪漫時期與現代低音管樂曲作品,近年來,他開始關注巴洛克時期的作品,與義大利「快樂馬卡合奏家樂團(Sonatori de la Gioiosa Marca)」、德國科隆「奇異樂團」(La Stravaganza)、義大利克瑞蒙那「蘇瓦維時光樂團」(L’Aura Soave)等知名巴洛克樂團有著密切合作的關係。他除了音樂演奏之外,目前還在古樂的學術重鎮——瑞士巴塞爾音樂學院教授低音管與室內樂演出。
這位目前十分活躍的低音管演奏家,曾經得過布拉格、慕尼黑ARD與卡爾•馬利亞•馮•韋伯等多項音樂大獎,但列舉這些大獎,不足以表現他演奏低音管的驚人之處。年輕時期曾經習畫的他,十分擅長透過這個音色暗啞的樂器,表現出隱藏在音符中的情境。舉例而言,他在音樂教學網站「Play with a Pro」錄製的教學影片中,他就巧妙地將RV 473第二樂章的音樂與耶穌在十字架上受難的情景聯想在一起,這樣的聯想,成功將韋瓦第音樂「宗教」、「戲劇」、「音樂」三元素相互融合的特性,表現地淋漓盡致。對他而言,韋瓦第的39首低音管協奏曲作品不但大幅開拓了低音管的演奏技法,更描繪出威尼斯外圍潟湖的景色:那是威尼斯人出航或自海外歸國時都會看到的景緻,時而舳艫千里,旌旗蔽空,時而煙雨朦朧,淒美動人。如此多變的潟湖景色,象徵著威尼斯人歸航時的喜悅,以及出航時的鄉愁。
在這段「Play with a Pro」網站錄製的教學影片中,吉歐.阿佐里尼教導學生如何想像韋瓦第音樂中的畫面感,詮釋樂曲中的情緒。(影片來源:Play with a Pro)
演奏充滿畫面感,戲劇張力十足
而本專輯中搭檔的「和諧音波(L’Onda Armonica)」,則是吉歐.阿佐里尼為了17、18世紀的歐洲巴洛克音樂,於2013年親手創立的樂團,尤其詮釋德勒斯登小提琴家皮森戴爾 (Johann Georg Pisendel 1688 – 1755)留下來的手稿,更是不遺餘力。這次吉歐.阿佐里尼首次與自己成立的樂團共同詮釋六首韋瓦第低音管協奏曲作品。
錄音方面,兩張專輯同樣都由 Fabio Framba錄製混音,不過第二輯於義大利布雷西亞小鎮Corticelle Pieve的Madonna della Formigola教堂錄製錄製,而本專輯於義大利倫巴底小鎮Sorensina的Santuario di Ariadello小教堂錄製,前者錄音著重各樂器的清晰度,後者低音管的地位反而並沒有那麼突出,反而樂團演奏部分比低音管獨奏略微清晰,有時後低音管吹奏到低音部,反而會淹沒到樂團的聲音之中。不過,兩張專輯都表現出寬廣的動態,生動展現吉歐.阿佐里尼激情的演奏風格,也補捉了小教堂中的空間殘響,帶來華美濕潤的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