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林治宇,攝影/郭振榮 2012/07/16發表,已被閱讀27,169
在所有的音響器材中,造型最受侷限的應該要算是喇叭了。喇叭一定要有單體,單體有一定的排列方式,又必須有足夠的音箱容積,而且音箱一定要做得很紮實,這些條件加總之下,讓大多數喇叭看起來都差不多。不過,這次我去功學社試聽的Meridian M6喇叭,已經跳脫傳統喇叭的造型,不太像笨重的喇叭,反倒像是時尚家電或是擺放在地上的科技燈具,非常具有現代感。

極簡系統

M6的造型就像砲彈的彈頭,是一個非常流線的圓柱形錐體,壓根不會讓人聯想到音響喇叭。不過,隱藏在M6烏紗防塵網罩下的除了有Meridian看家的DSP主動式喇叭技術,還有特別為M6構思的特殊設計,讓M6不僅從外型上跳脫傳統喇叭的束縛,在使用與聆聽的方便性上,更勝於傳統喇叭。

Meridian M6喇叭,已經跳脫傳統喇叭的造型,不太像笨重的喇叭,反倒像是時尚家電或是擺放在地上的科技燈具,非常具有現代感。

M6和Meridian的DSP系列喇叭一樣,內建DSP數位處理器以及主動擴大機模組,只要直接輸入數位訊號即可播放,不需要再接擴大機了。不過M6已經取消過去DSP系列使用的S/PDIF輸入,改採Meridian SpeakerLink輸入,也就是RJ45網路線介面。那麼該如何連接M6?有幾個方法,第一,透過Meridian的Audio Core 200數位控制器。Audio Core 200可接受USB、數位與類比輸入,然後經由Meridian SpeakerLink傳輸訊號給M6。第二種方式是Meridian的808.3旗艦CD播放機。808.3也具備Meridian SpeakerLink,可以連接M6。要不然就是Meridian的Sooloos數位播放系統,它原本就是使用RJ45介面。原廠最建議的方式是Audio Core 200,因為這樣可以連接多個訊源(也包括808.3與Sooloos),整合成一個完整的播放系統。

M6的插座都在底座,包括Meridian SpeakerLink輸入與電源座,如果裝潢的時候線材收的好,可以完全看不到線材。

試聽時所搭配的Audio Core 200數位控制器與808.3旗艦CD播放機,Audio Core 200具備Meridian SpeakerLink、數位輸入與類比輸入功能,可整合家中的訊源。

當然,這就是Meridian的方便與不便了。它自成一個系統,以全數位的方式傳輸訊號,大幅精簡系統,又兼顧聲音表現,好聽、好看又好用。但另一方面,Meridian系統較不易提供「玩」音響的樂趣,能選的只有訊源。不過話又說回來,Meridian就是要免除你搞音響的麻煩,也無須挑剔聲音,你所要做的就是好好聽音樂。

中音單體360度向下發聲

M6是兩音路系統,比較特別的是,它並不使用高音單體,而是一個口徑為85 mm的鋁振膜廣音域單體,搭配一顆140 mm鋁振膜中低音單體。為何用廣音域而不用高音單體?Meridian的資料上說,廣音域單體的頻率範圍剛好可以涵蓋人聲歌唱的大部分頻段,也就是說,人聲是從單獨的單體所發出,而沒有分音銜接的問題,頻率響應會非常平順,況且這顆85 mm廣音域單體的高頻可達20 kHz,不必擔心頻率延伸不足。

M6沒用傳統喇叭的防塵罩,而是用也做成錐狀的黑色網罩由上而下將M6整個包住,右邊就是把防塵罩剝掉的樣子,可以看到上方的廣音域單體。

M6還有另一個更特殊的設計,就是中低音單體是朝下發聲。M6的音箱可分成兩部分,上半部錐體與近似「皿」字形的底座,中低音單體裝在錐體的最底下,振膜朝下。而皿字形底座的頂端略成凸半球,剛好可以接應上方中低音單體發出的聲波,並藉由凸半球形狀向四方輻射出去,巧妙形成360度發聲的狀態。因此Meridian的資料就說了,M6不易受限於擺放位置,在任何位置、角度都可以聽,甚至在喇叭後面,而且坐在不同位置,聽起來的聲音差別不大,遠或近的音量大小也都差不多,讓使用者不被器材約束。至於那顆廣音域單體則為在音箱上方,向前發聲,因此也能兼顧良好的指向性,並能塑造正確清晰的音場形貌,可說是一舉兩得。

從外表是看不出廣音域單體的位置,只能從最底下的Meridian標誌判斷廣音域單體的指向。

中低音單體裝在錐體的最底下,振膜朝下,巧妙形成360度發聲的狀態。

用合成材料製作音箱

不過,像M6這樣的錐形音箱可不好做,傳統材質幾乎沒辦法,只能朝合成材料著手,於是Meridian就用上了之前與法拉利合作設計的F80 — 外型與用色大膽的all-in-one音響 — 所用的結構材料。這種合成材料的主要成分是摻了鋇的樹脂,重量大,剛性佳,是製作音箱的好材料,最重要的是能透過鑄模做成非常複雜的形狀,並達到傳統音箱同樣的效果。在圓錐狀的音箱內並劃分成兩個獨立箱室,分別放置廣音域與中低音單體,下方箱室並有向下開口的低音反射管。

M6沒用傳統喇叭的防塵罩,而是用也做成錐狀的黑色網罩由上而下將M6整個包住,因此根本看不出廣音域單體的位置,只能從最底下的Meridian標誌判斷廣音域單體的指向。M6頂端則是環形LED指示燈,開機時亮白光,待機時亮藍光,也具有裝飾的效果。所有的輸出、入端子,電源插座與開關都位在喇叭底下,所以如果可以在裝潢時先把線材佈好,是可以完全看不到走線的。

DSW也只接受Meridian SpeakerLink輸入,因此沒有任何調整旋鈕或按鍵,也不需調整音量、分頻點或相位,完全透過Audio Core 200做設定。

還真是不便宜

試聽時是在功學社的聆聽室,空間頗大,對於M6的低頻是莫大考驗,因此現場還搭配了Meridian最新的DSW主動式超低音。DSW最大特點是也只接受Meridian SpeakerLink輸入,因此上頭沒有任何調整旋鈕或按鍵,也不需調整音量、分頻點或相位,完全透過Audio Core 200做設定。當連接完成,DSP系統會自動設定M6與DSW的分頻,以及DSW的相位補償,完全免去人耳調校的難題。DSW內建一顆12吋低音單體,單體向下發聲,由一組峰值輸出600瓦的D類擴大機驅動。除了可以搭配M6成為2.1聲道系統,DSW最主要的功能是搭配DSP系列喇叭,組成完整的多聲道系統。

可以看到Audio Core 200接了來自808.3的數位輸入與Meridian SpeakerLink輸入,並透過Meridian SpeakerLink輸入將訊號傳給M6,不需傳統訊號線。

808.3唱盤的功能非常強,從背板可以看到它具備類比輸入、數位輸入、類比輸出、數位與Meridian SpeakerLink輸出,透過它連結DSP系列喇叭,就是一套簡單又高檔的聆聽系統。

這次聆聽所用的訊源為Meridian旗艦808.3 CD唱盤,透過Audio Core 200連接M6與DSW。雖然這整套系統所費不貲,還不包括808.3就要將近90萬,但全數位傳輸加DSP數位處理,只需要電源線與網路線,找不到任何一條數位或類比訊號線,更不需喇叭線,倒是省了一大筆線材的開銷,而且訊號傳輸只有更精準,失真更低,細節更豐的好處,非類比能夠比擬。

這是類比輸出,用了瑞典農夫做的Entreq訊號線。

頻段銜接非常順暢

聲音到底如何呢?M6 + DSW可能是我聽過最自然的2.1聲道系統了,甚至比多數的中型落地喇叭都要好,不過,這樣好像還是在拿M6 + DSW去跟落地喇叭做比較,要去比出輸贏,事實上,M6 + DSW已經超越許多傳統三音路喇叭,又不受空間的限制,是一個非常棒的聆聽系統。

棒在哪裡?首先,M6 + DSW的頻段銜接非常順暢,低頻乾淨清晰,重質不重量,讓人不覺得低頻來自超低音,所以我剛剛會說這是一個極為自然的2.1聲道系統。這除了顯示出Meridian多年研發的DSP系統的厲害之處,也表示M6的廣音域單體是個聰明的運用。稍暗且密度優異的音色則充分繼承了Meridian的優良傳統,以Herbie Hancock的「River(The Joni Letters)」專輯為例,鋼琴顆粒不以清脆見長,而是潤澤沈郁,有木頭紋理的芬芳,以及沈著的重量感與質量。

這張專輯中有數位女星客串演唱,像是Norah Jones與Tina Turner,當然也有Joni Mitchell,她們的歌聲在M6 + DSW溫厚但有力的重播下,脣齒音與喉頭的沙啞感少了一點,但多出來的是甜美與更深的感染力,與更迷人的音色。令人激賞的還有M6 + DSW的低頻表現,不僅有厚度與絕佳密度,而且乾淨,線條清晰,細節豐富,尾韻恰到好處,在靈巧與醇厚之間取得恰當的平衡。

細緻的肌理 芬芳的共鳴感

接著聽Rudolf Koelman演奏帕格尼尼24首隨想曲。M6的弦樂音色稍微有點乾,不是油亮滑順的類型,但這並不減損它迷人的成分,因為細緻的肌理,芬芳的共鳴感十分豐富,加上充足細節展現出各種運弓技巧的變化,提供另一種不是華麗的經豔感。接著播放Quatuor Ebene演奏拉威爾、德布西與佛瑞的弦樂四重奏作品,M6 + DSW的聲部分離度相當優異,定位準確,音像結構緊密紮實,可見Meridian的數位傳輸與DSP處理確有可取之處。

M6的動態表現不算十分優異,但聆聽上述弦樂四重奏CD,並不覺得強弱對比不足,或是張力不夠,我想主因是M6 + DSW有很好的的聲音凝聚力與密度,而且低頻反應快、有彈性,細節清晰,因此在一定的音量內,M6 + DSW顯得活力十足。另一方面,M6的高頻雖然比較暗,但絕無壓力或讓人不悅的毛噪,可以舒適地聆聽各種音樂。

無壓力的好聲音

交響樂我選了常聽的Eiji Oue指揮明尼蘇達管弦樂團演奏拉赫曼尼諾夫作品的「交響舞曲」,M6 + DSW較為內斂的個性,並不太適合拿來表現RR錄音的開放、深遠、光澤燦爛、動態凶猛的特性。不過這點我不在意,因為並不需要硬逼著器材去表現它不擅長的項目,而應該順著它的個性聽音樂,因此拿出「Jungle Boldie」爵士三重奏SACD,裡頭的薩克斯風質地縝密,突顯出如同美酒般的沈郁音色。低音大提琴充滿彈跳感,手指壓弦的力道一清二楚,鼓點的反應緊湊靈敏,大鼓則充滿衝擊力道,有著DSW超低音的幫助,纖細的M6也可以再現如此活躍的爵士演出。

老實說,這套系統並不便宜,這樣的價位,可以選擇的組合何其多,M6 + DSW的價值在哪裡呢?在於整合的方便性,以及適合任何空間的擺放彈性,讓器材消失在空間中,或是讓人不覺得它是音響器材,然後你可以輕鬆地聽音樂,而且是非常好聽的無壓力聲音,而這是在同價位的其他器材身上不易得到的。

器材規格

M6
型式:2單體2音路低音反射式DSP主動喇叭
頻率響應:38 Hz~20 kHz
最大音壓:106 dB
輸入端子:Meridian SpeakerLink in/out(RJ45)
使用單體:85 mm鋁振膜廣音域單體,140 mm鋁振膜中低音單體
擴大機功率:廣音域單體100瓦,中低音單體150瓦
尺寸:921 × 300 × 300 mm(高×寬×深)
重量:18公斤
建議售價:40萬

DSW
型式:DSP主動式超低音喇叭
輸入端子:Meridian SpeakerLink in/out(RJ45)
使用單體:12吋低音單體
擴大機功率:D類,峰值輸出600瓦
尺寸:450 × 380 × 430 mm(高×寬×深)
重量:22公斤
建議售價:30萬

進口總代理:功學社
電話:(02)8285-4321
網址:www.khsaudio.com

可選配 DSP 主動式分音器–Klipsch Klipschorn AK7 號角喇叭
Klipschorn 號角喇叭是 Klipsch 成立後生產的第一款喇叭,是 Klipsch 最具代表性的產品,也是 Klipsch 持續生產最久的型號。最近 Klipsch 推出最新的 Klipschorn AK7,不僅傳承了 Klipschorn 所有最經典的設... 《 全文


更多專題: 一個月    三個月    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