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郭漢丞 2014/04/03發表,已被閱讀17,329

如果有外國愛樂朋友問:「什麼音樂最能代表台灣?」答案可能很多,可以是江蕙、陳雷,也可以是蔡琴、齊豫,或者是搖滾的五百、張惠妹,可是如果「不准唱歌,只聽純粹音樂」呢?菁英藝術家三重奏這張「印象福爾摩沙」,可能是我會買來送給朋友的音樂篇章。

看看曲目,從河邊春夢開始,接著是四季紅、青蚵嫂、思想起,是啊,這些都是「歌」,而且是大多數人耳熟能詳的經典民謠。既然是「歌」,卻捨棄了「唱」,那就代表要讓樂器「如歌一般」。三重奏的形式,鋼琴撐住節奏的骨架,小提琴與大提琴自然就有了依據,一句一句地跟著歌唱了起來。

要能讓樂器「如歌一般」困難嗎?如果這些曲調大家都不熟,反正是初聽的新曲,究竟歌得如何,那可是無從評比,就好像拿一首RAP來變成鋼琴敲打,這歌得像不像,可真的和「如歌一般」扯不上關係。可是問題來了,這河邊春夢、四季紅......,每一首都膾炙人口,深植人心,隨便哪一個人來唱,旁人都能指出唱歌的人唱得好不好,評分討論的意見可能比唱歌的人還要精彩,大家都成了唱片評審,熟悉的曲子換上三重奏的形式,好壞怎不能分辨?



還好,這每一段台灣民謠都有編曲者,包括朱潔儀、洪千惠、王怡雯、冉天豪、黎尚冰、石青如,對愛樂者來說,這些幕後英雄,可能許多人陌生,但是他們卻是每一個音符幕後的推手。熟悉的曲子,要編得不落俗套,還要雅俗共賞,真的......很困難。編得「雅」了,人家說聽不懂,把好好的旋律弄得奇形怪狀,編得「俗」了,聽起來像Piano Bar用電子琴合成的和弦,套上既有的旋律,和弦還是電子琴「自動」跑出來的,人家說幹嘛花精神來編曲。您說,這雅與俗之間,究竟是怎麼樣的分野?曲子明明就是「民謠」,本來就是大家天天哼哼唱唱的「俗」樂,卻又要「雅」,在忠於原味的原則下,又要別出心裁,這題目夠難了。

「印象福爾摩沙」的編曲編得如何?很棒,雅俗之間,走了中道,既雅又俗。唉,知道有人在偷偷罵我了,怎麼這麼鄉愿?容我解釋一下,就保留原有旋律的設計上,編曲者基本上都維持民謠的原貌,一聽就知道是哪一首歌,甚至想跟著唱起來,編曲者確實做到了「維持原貌」。可是他們沒有忘記,讓三重奏發揮對話互補的效果,所以旋律開始之後,您聽到的儘是古典音樂的技巧,對位、和聲、偶而加點賦格,增加音樂的織體,等大家進入狀況,熟悉是哪一首曲子之後,再來一點偏離,好像變奏一般。您說,這哪一樣不是「古典」的手法,或者我該比較精確地說,這是把浪漫的手法用在台灣民謠上面,編出民謠的現在進行式。


精英藝術家三重奏我並不熟悉,只能從唱片當中的資訊認識。2007年成軍,成員包括旅美鋼琴家陳玲玉、旅奧小提琴家林文川與旅俄大提琴家婭利木,這是唱片內頁寫的文案,我照抄一下,想想,這美國、奧地利、俄羅斯,三個地方可是相隔十萬八千里啊,要能湊在一起錄音,真不簡單。往後面看,咦?三位現在似乎都非「旅外」,都回台灣了,陳玲玉與林文川在真理大學教書,婭利木看來出身北京,現在任教於台東大學。照這麼看來,三位都是台灣音樂教育圈的人,怎麼說旅外呢?

不管文案了,三重奏演奏得如何?精彩,我特別想提「丟丟銅仔」,編曲像是三重奏的樂器追來追去,此起彼落,那丟丟銅仔的旋律時而清晰,時而模糊,清晰的時候您可以跟著唱,下一句跟著模糊起來,那是「丟丟銅仔」那幾個字反覆,既然反覆,聽的人不會搞混,三重奏就可以造反了。

只有搞怪嗎?聽「望春風」,大提琴的低吟,真的是女孩子心裡深處的壓抑,等著高亢的小提琴抽出那絲絲縷縷,最後一句又一句地向上提,鋼琴卻又輕輕落下,是希望?還是失望?恐怕兩者都有。聽「黃昏的故鄉」,小提琴孤獨的開始,像孤鳥一般,大提琴跟著在後面對位,鋼琴第三個加進來,如果不是熟悉的「黃昏的故鄉」主題旋律響起,說真的,我以為正在聽拉赫曼尼諾夫。



操刀錄音的是雅砌饒瑞舜先生,錄音場地是蘆州功學社音樂廳,而不是一般的錄音室。雅砌這些年的錄音,跑遍全台找尋適當的「空間」,希望錄音能呈現自然空間殘響的質感,這些「效果」其實在錄音室裡面錄音,也辦得到,可是畢竟是罐頭效果,少了自然的空間殘響,音符的鮮度也打折扣,所以,雅砌的錄音走出了錄音室,踏進了真實的音樂演奏空間。以錄音風格來說,台灣民謠的錄音顯得柔順,聽起來軟綿綿的,而李和莆的新編鋼琴三重奏,風格就不同,更顯鋒芒,我相信演奏有差異,但錄音師也跟著音樂的變化一起High起來了。

「印象福爾摩沙」精彩之處只有這些嗎?其實,我並不是因為這些民謠,才注意到這張專輯,而是為了蕭泰然的「福爾摩沙」,還有李和莆的「六首源自台灣原住民的敘事曲」這兩首鋼琴三重奏。

什麼,我竟然擺在最後才說?抱歉,雅俗共賞之間,我一下子搬出蕭泰然與李和莆出來,只怕大多數人都嚇到了,所以只能留在後面說。別怕,蕭泰然的三重奏帶著柔美的面貌,旋律的基礎穩固,很美,很容易聽的。李和莆就大膽多了,如果您覺得前面台灣民謠缺乏震撼力,那麼李和莆的六首「古曲新唱」,肯定不是舊酒裝新瓶,原本的旋律大家並不陌生,可是李和莆用了大跳的變化,豐富的技巧,讓原本的旋律變奏出新鮮的面貌,未必都和諧,卻寫得真摯,在原住民曲調背後,加上了粗獷、原始的素材,拔尖的小提琴,好像是原民的呼喊,海洋的背後,真的像是波濤洶湧,對位的變化跳脫些規矩,多了一點「雅」,多了一點「難」,但是愛樂者不就是該用這些新鮮的材料,來灌溉聆聽的心田嗎?


繽紛幻彩的星際想像–Duevel Galaxy 無指向性落地喇叭
德國的 Duevel,是 360 度無指向發聲喇叭的傳道者,多年來他們始終致力於此。Duevel 的喇叭,透過自家開發的「全指向性擴散器」(Omni-Directional Reflector),達到讓單體的聲音得以朝向 360 度方向擴散出去。因為是「360 度全指向」,換言... 《 全文


更多專題: 一個月    三個月    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