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戴天楷 2025/05/09發表,已被閱讀641
你喜歡復古味的東西嗎?Retro Style 這幾年大行其道,上個世紀的許多經典設計,如今被重新拾回,在各個產品圈裡持續挖掘深埋在我們記憶底層的上個世紀某個年代。



1976 年成立的 Mission,開始時是以做喇叭起家。最著名的 770,誕生於 1978 年,也是這次 Mission 復刻喇叭的首款作品。1979 年時,Mission 又推出了小一號的 700,成本更低,連帶售價也更可親。700 推出之後不僅廣受市場歡迎,甚至引起了同業模仿,堪稱是當時的「業內標準」。而我這次要跟各位聊的,就是重新復刻的 Mission 700。

說「復刻」,其實我有點猶豫。與經典原版相比,二者型號是一樣,產品的外型與基本架構也差不多,可是,技術、材料都進步了,其實可以視為全新的產品。所以,我修正一下說法:我要跟大家聊聊這對新的 Mission 700。


特別的 IDG 逆向單體排列幾何

Mission 700 最特別的地方在於它的逆向單體排列。在喇叭上最常見的排列方式,就是高音在上,低音在下;Mission 770 就是這樣的設計。可是,Mission 700 則反過來,採用倒置的方式,讓中低音在上,高音在下,原廠稱此為 IDG(Inverted Driver Geometry,倒置單體幾何)。Mission 這麼做,就讓高音傳至聆聽者耳朵的距離和低音相等,藉此達到時間相位一致的目的。當然,這並非做喇叭時,把單體倒過來裝就可以了;要達到這個時間相位一致的目的,還需要精密的計算單體的安排,並考究分音器的設計;諸此種種,都不簡單。


一切都為追求低失真的中低音

既然單體是倒置的,介紹單體我們也一反過往的習慣,就從中低音單體開始講起。Mission 700 搭載了一個 6.5 吋 PP 振膜中低音,振膜顏色很有意思,現代喇叭上常見的 PP 振膜多是黑色,但這個振膜顏色卻是白色,不像上個世紀 70、80 年代經常可見的奶油色,也恰與箱體前障板顏色相呼應,於此頗有巧思。該單體搭配了大尺寸音圈,以及高彈性的彈波及柔軟的懸邊,背後則是高剛性的鑄造框架。雖然這單體看似單純,卻是經過精心打造;原廠驕傲地指出,這個中低音單體不僅能承受當前擴大機的高功率,具有大動態表現,還能保有更好的低頻延伸並兼具低音染特性,可提供緊湊、快速且精準的優質低頻。


高音背後設有特殊阻尼腔

講完中低音,我們來看高音。Mission 700 所使用的高音,是一個新型的 1.25 吋超細纖維軟半球單體。這個高音同樣看似無奇,裡頭卻還有學問。在振膜的背後,Mission 未知加上一片同型的毛氈阻尼,可以吸收高音的背波。並且在此後還有一個阻尼腔,要徹底消除殘餘能量。這樣的設計,有助於降低高音單體的失真,使高頻聽來更為平順圓滑。Mission 很不簡單對吧?看起來好像就只是操作復古的策略,其實,骨子裏卻露了一手首席設計師 Peter Comeau 的功夫。


因為倒置單體,分音器設計更顯重要

單體搞定之後,還得有合適的分音器設計。前面提到過,Mission 700 的 IDG 倒置式設計,除了單體安排很重要,分音器也需要額外下功夫。這樣才能真切地達成時間相位一致的目的。Mission 工程師們就藉由電腦的模擬,配上上千小時的的聆聽測試,反覆斟酌調整之後,才得出現在的結果。在 1980 年代設計分音器,靠的是全人工計算與測試,現在有電腦輔助,精確度更高,但人耳試聽依舊不可少。我等一下會告訴你,Mission 工程師們花的這些功夫,其實都體現在 Mission 700 的聲音表現上。

箱體亦經過悉心設計

在喇叭箱體的部分,Mission 700 採用夾層結構,箱壁利用一種具有阻尼特性的黏合劑結合不同材質的板材製成,內部再加上補強支撐的結構。裡頭還在特定部位加上了泡棉和長毛纖維的混合吸音材料,對於內部共振與反射音的吸收,大有助益。低音反射孔位於前方,整個通道的內外擴張幾何,也都經過了精密計算,將失真降到最低,且讓體積有限的 Mission 700 能以發出驚人的 38Hz(甚至更低)的低頻。


體驗喜龍音響 Leak 配 Mission 的今日特餐

這麼「搞工」設計的 Mission 700,售價不過 72,000 元,本以為有機會讓代理商寄來公司,那就可以在編輯部試聽室好好享受。不過,代理商另有打算。於是,我為了 Mission 700,還特地南下高雄,前往位於高雄市長明街上的喜龍音響試聽。

去經銷商試聽其實也有好處,一來,作為媒體工作者,走訪店家是拓展視野的好機會。二來,經銷商有他們自己所認為的理想搭配,我在公司只能就著現有的器材搭配試聽,殊為受限。比方說,這次喜龍音響為 Mission 700 搭配的,就是同為英國血統的 Leak 組合,包括 Leak CDT 轉盤,配內建 DAC 的綜合擴大機 Stereo 130。這個組合,我先前寫過評論,甚至連後來推出更大的 Stereo 230 綜擴,我也寫了一篇試聽報告,有興趣的讀者可以點閱參考。

整體而言,Mission 700 的聲音甜潤溫暖,好像是上了一層薄薄的蜜糖一樣,聲音滑順,絲毫不躁。它的聲音密度出奇的好,低頻表現也超過預期,在表現音樂當中的低音域樂段時,不僅深沉,還帶著解析,那個下潛也很自然,沒有任何 booming 的臃腫低音。


小提琴油光水滑,好聽得很

在聽中國發燒唱片廠 ABC 唱片的「The Soul of Violin」專輯,這是一張 SACD/CD,有鑒於 Leak CDT 只能讀取 CD,所以我以下所述,為 CD 層的聽感。這張專輯的音樂都是大家耳熟能詳的名曲,演奏者是中國小提琴家李傳韵,以及鋼琴家 Robert Koeing。聽這小提琴聲線清晰,該銳利的地方就是銳利的,比方說高把位的演奏,以及一些炫技樂段。這裡如果還只是溫溫和和的一筆帶過,那就有失真實。Mission 700 表現這個小提琴,立體而鮮活。我試著把音量扭大來聽,縱使把 Stereo 130 的音量轉到 12 點鐘的位置,在喜龍這個空間裡聽來,依舊可以接受。我聽到的音樂,音質綿密度相當健康,琴音聽起來飽滿豐富。操過一陣之後,我把音量轉回到比較正常的音量(大約 10 點鐘)時,這樣聽,又舒服又享受。小提琴演奏時許多細節都可聽見,無論是擦弦質感,或是撥奏時那乾朗的琴音,小系統最怕小提琴出現乾澀冷硬的琴聲,Mission 700 倒是唱得油光水滑,好聽的很。

錄音細節都聽得見,而且鋼琴聽得好有味道

事實上,剛剛那張專輯裡就有鋼琴伴奏,但是鋼琴是配角,小提琴才是主角。我換一張收錄有鋼琴獨奏曲的專輯來說明 Mission 700 播放鋼琴的效果。我借用了喜龍 CD 架上的一片很特殊的專輯,至少,我沒見過。這是 Clear Audio 錄製的,專輯名稱是「Best Seller Classic No. 1」。這是純類比的錄音,先壓成黑膠唱片,再製成 CD。裡頭的曲目也都是大家耳熟能詳的。

第一軌是莫札特的「土耳其進行曲」(Alla turca),鋼琴明快地彈到高音時,俐落而爽朗的琴音迸現,左手的和弦伴奏,時而出現低音,則顯得紋理清晰。這讓我留下了一個強烈的印象:這喇叭的解析很好,就連低音域的解析也很好。在「給愛麗絲」裡,琴音的密度和厚度都好,尾韻淡然飄起,實在很美。在 A 段鋪陳主題時,左手的伴奏是著往下探,嗯,這個低音可以。到了 B 段,那裡的低音更兇了,那是一段情緒上的峰迴路轉,低音的盤旋是種情緒的游移,這裡所聽見的琴音真是美好。第四軌是蕭邦的第四號圓舞曲,旋律上透過彈性速度和切分,帶來三拍子之外的頓挫和猶豫。在第二段舞曲的快速演奏中,句尾往上一提的高音乍現,好美啊。這個類比錄音收進了一定的空間音,聲音一點不乾,而是有著很好的空間感。這些細節,我在 Mission 700 上都聽得到。

動態表現好,舞台層次佳

編制再大一點又如何呢?我放上 Terje Tonnesen 率領挪威室內樂團演出韋瓦第的四季小提琴協奏曲。這是一個很特別的現代改編版。在原曲之外,加入了許多聲音的新素材,包括用原音樂器的特別演奏,也有重新改變曲子原貌的演奏。單是「春」的第一樂章,在正式進入我們熟悉的春天主題之前,加入了一大段似乎非關樂曲的演奏與聲響。我不能介紹太多,這張專輯真的很值得聽,會帶給我們關於這套再熟悉不過的四季,一種全新的體驗。

論道我所聽見的,Mission 700 真是把這個現場音樂會實況錄音的諸般精彩都表現了出來;不管是樂團的層次,抑或是舞台的佈局。為什麼我要提這個呢?按理說,韋瓦第的四季編制很簡單,沒那麼多的層次可言,但這裡卻透過樂手站位以及加入了打擊樂等效果,讓舞台的場面更開闊,因此層次也更多元開放。Mission 700 提供的場面夠開放,而且音樂的動態也夠大,讓這首充滿現代氣息的四季,很完整地重現了出來。

大場面難不倒,大鼓來了也不怕

動態?「四季」的動態大嗎?這個版本的四季錄音,因為多了很多打擊和樂手踏地的元素,音樂表現也追求更戲劇的效果,確實比較大。但若動態要大,我還得以更大編制的管弦樂曲來說明才行。我 Erich Kunzel 指揮辛辛那提大眾管弦樂團的史特勞斯家族圓舞曲為例。這是很多發燒有喜歡的 Telarc 錄音,不外乎樂曲容易親近,富有爆棚場面,而糗錄音的動態夠大,十足的發燒逸趣。

第一軌是「爆炸波卡」,開頭與結尾的炸裂聲,就讓人聽得血脈噴張。至於「香檳波卡」裡面的打擊樂聲響,也是活生感絕佳,弦樂俏皮,配上銅管伴奏,聲部層次真是清楚。至於「Banditen Galop」一曲裡頭也是,活潑俏皮的氣氛遍佈全曲,伴隨悠揚的弦樂外,就是有氣勢的打擊樂。至于精彩的片尾曲「雷鳴與閃電」,兩拍子的波卡舞曲在銅鈸和鼓聲的搭配下,刻劃出一個突如其來的雷雨之中,人們焦急避雨的詼諧畫面。整個系統拉開的距離不寬,大約一米二左右,我坐在三角形的頂點,可謂標準的近場聆聽,約莫就是一般小公寓的書房臥室,或小客廳的擺設。這種間距和離背牆的距離下,仍有這樣清楚活生的畫面,很不簡單。

現場氛圍感十足

以活生感著稱的瓊拜亞「Diamond and Rust in the Bulling」現場演唱會錄音,這不是一張很好播放的錄音,但現場感很好。不好放的地方在於在某些系統上,聲音會顯得比較亮一點,因此有的人覺得這個錄音太硬了點。事實上,這個現場錄音捕捉的現場氛圍很有真實性,而且有著相當好的活生感。第一軌是她的名曲「Diamonds & Rust」,這裡的吉他聽起來明亮而突出,Joan Baez 的歌聲則顯得浮凸立體。第二軌「Ain't Gonna Let Nobody Turn Me Around」以不中斷的方式進入,掌聲和現場的鼓聲,加上 Joan Baez 的歌聲,真是太有現場感了。緊接著是「No Woman No Cry」,這首歌她錄了這麼多次,在我心中,就數這次最有味道。既然是演唱專輯,我們當然要關心人聲的表現。好嗎?太好了,英國喇叭還有人聲不行的嗎?Mission 700 表現出 Joan Baez 充滿勁道的聲音,而且豐富的資訊量,讓她歌唱時的聲嗓震顫感聽得真是清楚。咬字、轉音、喉韻,無一不清楚。

一聽人聲,你就知道它的厲害了

真的要問人聲表現,我還有一片可為證,那就是 Etta Cameron 的「Etta」專輯,錄製這張專輯時,Etta Cameron 已經生病,這張專輯可說是她的天鵝之歌。「What a Wonderful World」這首歌曲,在 Louis Armstrong 唱來充滿歡樂,在 Etta 唱來,卻是富有對生命的深刻省思。開頭的薩克斯風聽起來細節清楚,打擊樂則帶來了活生的場面,銅鈸和馬林巴琴帶來的豐富色彩,單是一段漫長的導奏,就把人帶到了一個未知的領域裡。溫暖渾厚的嗓音一現,哎呀,對了,這樣的中頻真是太對了!我講了這麼多,這一路聽下來,我最要誇 Mission 700 的,就是這句:這中頻太對味了!既有解析,還有厚度,溫暖之中有的甜味,這樣的人生怎會不好聽?Etta 這張專輯也是很多音響迷的珍藏片,帶一張來店家試聽一下,就知道我講的對不對了。

這種表現配上這等價位,簡直 Mission Impossible!

Mission 770 來編輯部的時候,我是趁著總編試聽時「順道」一聽的。這回 Mission 700 的試聽落在我肩上,還要特地跑到高雄喜龍音響試聽,我有充裕的時間好好享受 Mission 700 所播放的音樂。這份溫暖的、甜潤的、滑順的、濃郁的、扎實的聲音,顧好了中頻之餘,還有漂亮的高頻與自在下潛且富有解析的低音。考量到這只是一對十萬有找的喇叭,Mission 700 根本就是達成了今天音響市場的 Mission Impossible!










器材規格

Mission 700
型式:2 單體 2 音路低音反射式書架喇叭
使用單體:1.25 吋軟半球高音 × 1,6.5 吋 PP 振膜中低音 × 1
頻率響應:45 Hz - 20 kHz
建議擴大機功率:25 – 150 瓦
效率:86 dB
阻抗:8 歐姆
分頻點:3.0 kHz
尺寸:510 × 260 × 270 mm(高×寬×深)
重量:12.8 kg
建議售價:49,800 元(含腳架)
代理商:台音貿易
電話:04-2386-2252
網址:https://www.tatselect.com/

側面搭載 10 吋低音–hORNS No.110 落地喇叭
hORNS No.110 高音是一個 1.8 吋長的氣動高音,搭配一個 7 吋中音單體,高音與中音朝前發聲。中音單體是 Seas 的製品,採用 Nextel 振膜,中央更有一個子彈型金屬相位錐。喇叭側面是一只 10 吋的鋁合金振膜低... 《 全文


更多專題: 一個月    三個月    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