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撰文/郭漢丞 |
2012/06/08發表,已被閱讀25,912次
|
|
身為愛樂者,您手上有多少套「貝多芬九大交響曲」全集?就算沒買過全集,相信您從唱片架上尋找一番,一定也能湊出一整套。可是即便您已經對貝多芬熟悉到不能再熟悉,Jan Willem de Vriend指揮尼德蘭管弦樂團的North Star Record SACD版也不能錯過,即便是熟悉的貝多芬,在仔細考究下,兩百歲的音樂依然歷久彌新。
聽貝多芬九大這麼重要嗎?如果我說聽貝多芬九大交響曲可以延年益壽,有助健康,您大概不太相信,因為連寫曲子的貝多芬都英年早逝,活不過六十歲,比起後面浪漫樂派的舒伯特、孟德爾頌、蕭邦、舒曼,貝多芬算命比較長的,但聽貝多芬九大確實和延年益壽沒關係。那我們何必這麼重視貝多芬九大?早已經有全集錄音在手,何必再多收一版?唉,聽唱片就是這樣,唱片架上雖然已經滿載,到了唱片行看到漂亮的包裝,就忍不住好奇想聽聽內中的音樂,這好像有人說女人的衣櫥裡總是少一件衣服,唱片收藏也是這樣,同樣的曲子,相同的樂譜(其實版本還是有差,未必一樣),不同的人指揮,不同的樂團,不同的錄音,總是能讓人聽出新意。
貝多芬九大交響曲市面上究竟有多少套?說實在的,十支手指頭拿出來還不夠算,好版本也多如過江之鯽。老大師有福特萬格勒、孟根堡、托斯卡尼尼、華爾特、克倫培勒、老克萊巴,黑膠唱片全盛時期有卡拉揚、伯恩斯坦、貝姆、汪德、鄧特泰許,新時代阿巴多接掌柏林愛樂時錄了一套,換上拉圖當總監,又錄了一套,早年卡拉揚掌兵符,就帶著柏林愛樂錄了三套,而卡拉揚在此前已經與EMI錄過貝多芬九大。彷彿樂團不經過貝多芬九大的洗禮,就不能成就大器,當年簡文彬回國接掌NSO,練兵一樣用貝多芬九大,先把大師作品好好磨光,才能進入浪漫,當年NSO的成長與蛻變,靠的也是貝多芬,您說,聽貝多芬九大,重不重要?
所謂英雄所見略同,當年簡文彬回國接掌NSO,用貝多芬磨鍊樂團的基本功夫,Jan Willem de Vriend在2006年接掌尼德蘭管弦樂團(Netherlands Symphony Orchestra),幾年內帶著樂團把貝多芬九大全部錄製完畢,不單純只是為了商業錄音,目的也是要把樂團的基本功夫練好。為什麼是貝多芬?難道巴赫、海頓、莫札特不能嗎?
單純就合奏這件事,確實偉大的作品都可以磨鍊樂團,但貝多芬很特別,這位音樂巨人站在時代的中心,在貝多芬之前,古典的架構蔚然成風,奏鳴曲結構牢不可破,貝多芬承襲了維也納的正統,穿著質樸的古典外衣,寫下九首交響曲,可是這九首交響曲的內容卻藏著新時代的語法,把音樂從普世價值的、群眾的,轉化為個人的、情感的,這種音樂寫作的創新,包裝在古典的舊衣服上,經過時間的焠煉,越磨越亮,終於,貝多芬成了古典的「最後一人」,也成了浪漫的「第一人」,一位偉大的作曲家終結了古典時期,同時開啓了浪漫的風潮。所以,用貝多芬練兵,可以從古典與浪漫的中心點,向前仰望海頓與莫札特,向後則可欣賞孟德爾頌、舒曼、布拉姆斯。
欣賞九大交響曲份量雖重,但要如何破解這九首交響曲的音樂密碼?早年在黑膠時代,有些人從第一號聽過去,慢慢摸熟,不過CD時代通常會把交響曲「混搭」,Jan Willem de Vriend也是如此,一套六張CD排列順序如下,CD1是第四與第六,CD2是第一與第五,CD3是第七與第八,CD4是第二,CD5是第三 ,CD6是第九,看來大家不約而同把第九號「合唱」當作最難的題目,擺在最後面,可是對一般聽眾而言,第九號反而是最熟悉曲子,甚至人人都會唱。所以買了這套Jan Willem de Vriend版的貝多芬九大,不必跟著CD編號聽,想聽哪一首就聽哪一首。
風格呢?貝多芬站在古典與浪漫的時代分界點,所以第一、第二還帶有古典的風格,聽第一號交響曲的第二樂章與第四樂章,還是很有海頓與莫札特的影子,但是請注意第一號的第三樂章,貝多芬式的語法就已經浮現了,他不是一位靈感源源不絕的作曲家,相反的,貝多芬用的材料很少,音樂動機很單純,但貝多芬懂得如何抓緊同一個動機,不斷的發展、囤積、加強,把小小的音樂動機開展成大山大河。聽Jan Willem de Vriend的版本,第一號與第五號擺在一起,我說貝多芬用的材料很少,卻非常會發展,用第五號來說明最名顯。哪裡聽得出來?不要問我,您應該知道,第五號交響曲一開始就是「噹噹噹噹」四個強音,仔細聽,第一樂章根本就是靠「噹噹噹噹」寫出來的,就這麼四個音,貝多芬寫了六、七分鐘的音樂,還不只,從第一樂章到第四樂章,「噹噹噹噹」從來沒有遠離,所以,光是四個強音的小小動機,貝多芬寫成了流傳百年的經典。
Jan Willem de Vriend把第四號與第六號擺在編號第一的CD其實還有一項道理,這張唱片專輯發行時,Gramphone評價非常高,還有,第六號交響曲「田園」也是膾炙人口的曲目,相對也是比較容易親近的貝多芬。第六號更顯現貝多芬要跳脫古典藩籬的想法,所以他多寫了一個樂章,就這麼一個小小的動作,後來的作曲家才逐漸大膽起來,寫超過四個樂章的交響曲,馬勒更猛,第三號交響曲本來要寫八個樂章,後來覺得實在太長,才把一部份轉入第四號交響曲。
好,North Star Records這套Jan Willem de Vriend與尼德蘭管弦樂團的貝多芬九大簡介大概寫到這裡,但為何您還應該多一套「九大」呢?又為何是Jan Willem de Vriend的版本?第一、指揮年紀不大,帶起樂團不會老氣橫秋,詮釋貝多芬更有衝勁與活力,如果您習慣老大師,那麼Jan Willem de Vriend的指揮會讓您覺得衝勁十足,但他的衝勁卻是受到控制的,而非年輕氣盛的莽撞。第二、Jan Willem de Vriend雖然年輕,但對樂譜卻是非常考究,尤其在銅管的部份,刻意回歸古風,他說銅管的吹嘴換成貝多芬時代的形式,會讓某些音程聽起來比較「高亢」,產生特別的興奮效果。興奮?是的!貝多芬對生命的熱情,確實帶著不尋常的興奮,仔細在九大交響曲的每一個音符、每一個小節搜尋,您會感受到那不尋常的興奮!試想,一位聽不見聲音的作曲家,藝術生命之悲慘不下於眼睛瞎了的畫家,但貝多芬卻走出死亡的陰影,讓音樂充滿了光輝,而這種萬丈光芒,則是從黑暗深淵中對比而來,是的,貝多芬總是用同樣的公式,帶領我們走出黑暗、迎向光明。誰最能展現璀璨的光彩?銅管!所以Jan Willem de Vriend指揮的版本在銅管下了很多功夫,為了就是呈現貝多芬的萬丈光芒,聽聽第七號交響曲,興奮效果很好的。
哪一首是最考驗音響的貝多芬交響曲?我想發燒友應該沒有太多不同的意見,一定會說第九號。是的,不僅曲子份量重,還有人聲與管弦樂團交響,North Star Records這家歐洲發燒小廠,錄音確實不同凡響。因為是新錄音,用的器材當然新,而且用的是SACD多聲道格式,以往要聽多聲道SACD不容易,許多高階SACD都只做兩聲道,但現在相對容易許多,Sony BD幾乎都可以讀SACD,而且可以透過HDMI線輸出數位訊號,交給環繞擴大機「直接」DSD解碼,聽SACD多聲道就不那麼困難了。買這套貝多芬九大,可別只聽兩聲道,試試看多聲道,SACD還是有不一樣的聲音魅力。當然,重要的是貝多芬,在第九號交響曲當中,人聲唱出了世界大同的願景,這永恆的樂章,值得我們一聽再聽,當然也值得我們一買再買,收藏永恆的聲音。每一個版本都代表一家之言,Jan Willem de Vriend帶領尼德蘭管弦樂團也是,他們不像德奧樂團的厚重,卻更帶有貝多芬年輕時帶的活力與衝勁!
廠商資訊
首批50套(6 SACD),定價$2990元,限量促銷價$2390,請洽各大唱片行。
響韻唱片 電話:02-2778-8489 傳真:02-2778-8462 網址: www.chilinmusic.com.tw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