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當我讀到 Rega 有關 Saturn MK3 的介紹文字時,實在覺得他們很認真地處理最實際的技術問題,每一句平鋪直敘的話語,都藏著設計 CD 唱盤最基本的功夫。
上掀式 CD 蓋有私心偏好
關於 Saturn MK3 CD 唱盤,我最愛的其實是獨特的上掀式設計,其實,玩音響這些年來,我挑選 CD 唱盤的偏好,就是上掀式設計,學生時代第一部比較高級的 CD 唱盤,買 Sony CDP-X5000,就是上方滑蓋設計,U-Audio 成立初期,第一套參考訊源 North Star Desing,轉盤也是滑蓋式設計,現在編輯部用的 YBA CDT-450 轉盤也是如此,可見我個人挑選 CD 唱盤的「偏心」。
為什麼偏好上掀式或滑蓋式設計,而不選常見的抽屜式設計?最重要的當然是播放 CD 時,有著類似聽黑膠唱片的「儀式感」,再來就是考慮轉盤內部的空間較大,CD 高速轉動時的氣流影響,相對比較小,最後就是耐用度,抽屜式承盤,用久了可能內部驅動皮帶會老舊、脆裂,雖然修復不難,可是如果有可能發生這樣的問題,不如投資機械結構簡單的滑蓋或上掀蓋。
較少見的無 CD 鎮設計
與大多數滑蓋式或上掀式設計 CD 承盤不同之處,在於 Saturn MK3 沒有唱片鎮,直接將 CD 固定在中央即可,少一個放 CD 唱片鎮的動作,儀式感弱一點,而且少了玩不同材料 CD 鎮的趣味,不過實際上比較方便。
試聽 Saturn MK3 CD 的過程,我搭配了兩部擴大機,一部是 Rega 自家 Elixcit 綜擴,另外一部是 Linear Acoustic LA-V120 綜擴,喇叭則是Rega Aya 與 Wilson Audio Alexia V,用 Alexia V 來搭配,是要聽 Saturn MK3 CD 全頻段的均衡程度,看看低頻的扎實度如何,不過以全套 Rega 搭配,不管是價位或是聲音表現,其實最為合拍,所以試聽定稿就用全套 Rega。
作為一部中階 CD 唱盤來說,Saturn MK3 CD 相當稱職,上掀式的 CD 轉盤部分,手感很好,而且不用擔心用久了可能會出問題,純機械結構手動裝置,相對於抽屜式承盤更為耐用,實體按鍵的配置,沒有任何觸控裝置,耐用度相對更可靠,或者說,Rega 的老派設計,都是為了經久耐用而服務,而不是為了科技感做得更炫。
在功能部分,Rega 是純 PCM 派,所以沒有支援 DSD,但是假如您從網路上抓取音樂檔案,可以燒錄至 CD-ROM,交給 Saturn MK3 CD 讀取,我承認,這依然是相當老派的做法,不過這顯示 Saturn MK3 CD 可能是用 CD-ROM 改裝為 CD 讀取結構,這類老派的電腦周邊,雖然相對落伍,但是依然有需求,代表未來要找零件不難。
從這些老派的設計,可以看出 Rega 希望 Saturn MK3 CD 可以用得長長久久,就算用久了出現若干問題,依然可以修理,不用擔心修不好。
滑順、自然、流暢的音樂表情
至於聲音的表現,我必須要回到 Rega 自家那句平鋪直敘的話,就是電路設計需要數十年經驗累積,Saturn MK3 CD 很有 Rega 自我的主張,那就是滑順、自然、流暢,就一部專門做 CD 讀取、解碼、類比輸出的傳統 CD 唱盤來說,選擇 Saturn MK3 CD,最重要的部分還是類比輸出,展現滑順、自然、流暢的音樂表情。
我想舉「Fourplay」同名專輯,這個融合樂團成軍於 90 年代初期,集結四位好手,包括鍵盤手Bob James、吉他手 Lee Ritenour、貝斯手 Nathan East 與鼓手 Harvey Mason,融合爵士與節奏藍調的樂風。
專輯開場的「Bali Run」從鍵盤分解和弦開始,爵士鼓輕盈地敲打,隨後電貝斯與大鼓把音樂場面撐得大一點,依然維持相對較小的音量,Hi-Hat 快速的 1/16 音符鼓點,帶出逐漸升溫的音樂場景,Saturn MK3 CD 不著痕跡地帶出音樂動態的變化,從輕盈的聲響,帶到越來越有勁的融合爵士,電貝斯飽滿的顆粒與大鼓的勁道,彈跳感越來越強,電吉他獨奏聽得出加上 Reverb 效果,但是凝聚力還是相當好。
用 Saturn MK3 CD 來聽,不管是用 Aya 喇叭,或是 Alexia V 喇叭,整體都帶著舒服的輕鬆感,而且音符顆粒有著適當的重量感,以「Fourplay」專輯來說,打擊樂器與電貝斯,都加上了適當的 Compressor 效果,增添一分低頻跳動的彈性,Saturn MK3 CD 輕鬆地帶出下盤的彈跳感,而且低頻收束的速度快速又輕鬆。
中低頻量感均衡又有彈跳力
聽爵士跨界,怎麼少得了賈克.路西耶,聽他們暢銷的「Vivaldi: The Four Season」,把韋瓦第四季改編為爵士跨界,Aya 落地喇叭雖然不大,可是用 Saturn MK3 CD 配上 Elixcit 綜擴,低頻的彈跳力,加上清晰又有厚度的低頻形體,節奏感真好,鋼琴的旋律輕鬆又帶著漂亮的中高頻延伸,爵士鼓打著晶晶亮亮的 Cymba,Saturn MK3 CD 帶出富有鮮活感的音樂場景,可是中頻段的厚度呈現適當的重量感。
Saturn MK3 CD 音色的滑順、自然、流暢,聽起爵士樂可說是一派輕鬆,像是「Cookin' With The Miles Davis Quiltet」,這是經典 RVG(Rudy Van Gelder)系列錄音之一,錄音面貌本來就是鮮活又真實,用 Saturn MK3 CD 來聽,鮮活真實依舊,可是樂器的質感與滑順感,讓爵士樂的搖擺風情,多了一分醉人的氣氛。
像是 Miles Davis 吹奏的小喇叭,銅管的音色鮮明清晰,可是高頻尾韻很漂亮,不會刺激刮耳,但是一點也不失鮮活感,爵士樂走得更順更柔,這張錄音的鋼琴手換成 Red Garland,而不是之前的 Bill Evans,音色較明亮,鋼琴的旋律比較愉悅,與 Miles Davis 相對比較藍調的憂鬱,形成對比,聽「My Funny Valentine」,小喇叭更像失戀的男主角,而鋼琴卻是命運的嘲笑。
Saturn MK3 CD 帶出漂亮的小提琴與鋼琴力道,而且份量不同,小提琴拉奏與跳弓的變化,凝聚而有力,鋼琴則是帶出寬厚的形體,撐開音場,小提琴張力十足的演奏主題,鋼琴則環繞著小提琴,一緊一鬆,交織出「克羅采」第一樂章的緊鑼密鼓,終於舒緩下來時,Saturn MK3 CD 的柔和音色,更顯音樂蘊含的似水柔情。
Saturn MK3 CD 把音樂的層次,恰如其分的呈現,鋼琴在前,稍微靠左,管弦樂團在後,木管的獨奏帶出 3D 音場的深度,而這些音場定位的呈現,絲毫不勉強,刻劃出輕鬆又舒服的樂團規模感。
要講浪漫的極致,我想舉魯賓斯坦的「蕭邦第二號鋼琴協奏曲」第二樂章,用 Saturn MK3 CD 來聽,氣氛可真對味,弦樂群開場的慢板,與木管群相互呼應,Saturn MK3 CD 撐開寬大的音場,中頻段帶出早年類比錄音的濃密感,鋼琴的音色更是如此,木頭敲擊的聲響,可以聽見略微濃郁的音色,那是類比時代錄音的特色,順勢由 Saturn MK3 CD 重現。
第二樂章的鋼琴主題浮現時,魯賓斯坦走得平穩,只有幾個小節的反覆時,些許的音符停滯不前,帶出蕭邦優柔寡斷的音樂風格,等到鋼琴主題反覆回來,拔高八度演奏,魯賓斯坦把浪漫的氣氛,全部倒了出來,琶音的細膩變化,Saturn MK3 CD 盡情重現,適當的中頻濃密感,帶出有如黑膠的類比味道,我想說,選擇 Saturn MK3 CD,真的是為了數十年類比放大線路的研究,才琢磨出均衡又浪漫的音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