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郭漢丞,攝影/郭漢丞 2024/04/10發表,已被閱讀9,670
很多發燒友對奧地利 Brodmann 的印象,都是鋼琴與小提琴好聽,可是,真正優秀的喇叭,可得「聽什麼、像什麼」,這次到高雄韶韻音響試聽 VC-7 落地喇叭,用 Electrocompaniet 經典後級 Nemo 驅動,驗證了 VC-7 是一對性能優異的喇叭,能夠「聽什麼就像什麼」,而其高貴的音色,充分展現隱藏在錄音當中豐富情感,相當迷人。

從 Bosendorfer 到 Brodmann


關於 Brodmann 這個品牌,大部分人的印象都是鋼琴,確實,Joseph Brodmann 在十八世紀末、十九世紀初,開始以 Brodmann 之名打造鋼琴,據稱貝多芬與韋伯都是 Brodmann 鋼琴的用家,而著名的 Bosendorfer 鋼琴,則是 Joseph Brodmann 的徒弟,他們家的鋼琴最出名的用家,就是李斯特,據稱李斯特在演奏會上,指定 Bosendorfer 鋼琴,理由是只有他們家的鋼琴,可以讓他彈完整場獨奏會而不會走音。

做鋼琴的,怎麼懂得做喇叭?這故事也很有趣,要從設計工程師 Hans Deutsch 開始講起,這位先生我在約莫二十年前認識,相當健談,講起音響設計理念很精彩,讓我在採訪過程中學到不少寶貴的知識, Hans Deutsch 出道於 1970 年代後期,可說是音響產業的耆老,自己創辦過幾個喇叭品牌,可是懂設計的工程師,不一定是優秀的經營者,後來被 Bosendorfer 延攬,設計以 Bosendorfer 為品牌的喇叭。

不過後來 Bosendorfer 被 Yamaha 收購,新東家不打算繼續經營家用喇叭,於是 Hans Deutsch 轉戰 Brodmann,同樣以奧地利品牌的鋼琴為名,繼續做喇叭。轉換戰場的 Hans Deutsch,喇叭的設計倒是一點也沒變,Brodmann 幾乎只有商標不同,其他與 Bosendorfer 的設計如出一轍。


獨家 Horn Resonator 音箱技術

VC-7 落地喇叭是 Vienna Classic 系列尺寸最大的落地喇叭,稱為「維也納經典」,當然是 Brodmann 最中堅核心的產品系列,這個系列也是當年 Bosendorfer 最早推出的產品,歷史悠久,至於入門款則有 Festival 系列,價格往上走還有 Joseph Brodmann 系列,等於是高、中、低三個等級,選擇起來並不困難。

就喇叭的設計原理,Brodmann 與眾不同之處,就是早年 Hans Deutsch 發明的「Horn Resonator」。我知道,這個專有名詞看起來很難懂,事實上我早年採訪 Hans Deutsch 時,也曾經誤解其原理,因為 Boserdorfer 的行銷部門,為了讓喇叭與鋼琴扯上關係,特別把 Vienna Classic 系列側面的長條型飾板,講成鋼琴響板,讓我以為那塊板子也會跟著發聲,直到 2019 年我見到現任總裁 Bernd Gruhn,這才發現以前我寫的都是錯的。


錯在哪裡?側面的板子不會跟著共振,因此,也不會產生音染!

那麼,側面鋼琴烤漆的長條飾板做什麼用?這就是「Horn Resonator」的特殊設計。先談喇叭設計最基礎的理論,那就是「霍姆赫茲諧振效應」(Holmholtz Resonator),喇叭箱體的內容積越大,頻率響應越低,所以要延伸到 20 Hz 的喇叭,尺寸絕對要夠大,可是如果要用較小的音箱容積,做到夠低的頻率延伸,可以使用低音反射式音箱,利用低音反射孔強化霍姆赫茲諧振效應,同時提升低頻延伸與量感。

但是,利用霍姆赫茲諧振效應設計的音箱,低頻如果做得太多呢?那就會變成所謂「Boom Box」,低頻變得轟隆隆的,要改善問題,就必須塞入吸音棉,把過多的低頻吸收掉,讓低頻受控,可是吸音棉本身又會造成低頻延伸與量感的凹陷或凸起,頻率響應曲線變得不平整,導致中低頻聽感不自然。

可以強化低頻,但去除吸音棉的染色

所以,「Horn Resonator」的原理,就是希望擁有類似低音反射式音箱的效果,可以強化低頻延伸與量感,但不希望使用吸音棉,扭曲了頻率響應的自然平整,秘密就藏在側面飾板與喇叭箱體中央的細長縫隙,類似低音反射孔的開口,就藏在裡面。

這是什麼道理?假設您在一個隔音室擺放鋼琴,在房間裡面聽到的是完整的鋼琴聲響,可是如果把門關起來,隔音室外面還是可以聽到細微的鋼琴聲響,但幾乎都是低頻,中高頻都被阻隔掉了,因為中高頻的波長比較短,在房間裡面反射幾次,很快就衰減,所以傳不到外面,可是低頻的波長很長,不容易因為空間反射而消失,所以隔音室外面還是可以聽到鋼琴聲,而且都是低頻。

假如這時候把隔音室的門,打開一個隙縫,鋼琴船到室外的聲音會變大,但依然是中低頻,這就是「Horn Resonator」的原理,利用音箱(隔音室)本體開出孔洞(門的細縫),讓中低頻自然浮現,同時把不必要的中高頻衰減掉,充作聲音的濾波器。



很少見的分頻滾降斜率

所以,當我們看 VC-7 的規格時,可以注意到兩個分頻點 130 Hz 與 1.6 kHz,其滾降斜率很特別,分別是 -4.5 dB 與 -5.7 dB,與我們常見的一階分音(-6 dB)或二階分音(-12 dB)不同,就是因為除了分音器被動元件之外,同時要加上「Horn Resonator」本身的衰減,這就是 Brodmann 喇叭與眾不同的設計原理,既可以強化低頻延伸與量感,同時不需要在內部加上吸音棉,扭曲中低頻的延伸,維持最自然的聲音聽感。

問題來了,雖然我知道「Horn Resonator」的聲學原理,可是卻從來沒有真的看過內部結構,只知道內部沒有低音反射孔的圓柱形通道,但是「Horn Resonator」的形狀、長度、材質,一概不知,只知道這項獨特的喇叭箱體設計理論,Hans Deutsch 花了二十多年改良,才趨於成熟。

側板的 4 公分間隙可以加速低頻擴散

另外一項值得講的技術重點,就是 VC-7 側邊漂亮的長條飾板,這不光是為了好看,而是要利用中間 4 公分的縫隙,加速低頻的宣洩,這個道理類似向下發射的超低音,靠地板反射,將低頻向 360 度擴散,而 VC-7 的側板,就是為了與「Horn Resonator」協同工作,利用 4 公分的縫隙,創造低頻加速與自然擴散的效果。

至於 VC-7 所使用的單體,就是絲質軟半球高音與紙盆中低音,沒有什麼稀奇之處,記得第一次採訪 Hans Deutsch 時,我就問過單體的材料,他笑著說:「你希望單體用什麼材料?鑽石?純鈦?還是石墨?這些稀奇古怪的材料,通通不需要,絲質軟半球高音與紙盆振膜中低音,已經是最經典的配方。」

好吧,我承認,鑽石高音的振膜也是人造複合物,不像天然鑽石那麼值錢,但是行銷總是需要話術,否則怎麼跟人家解釋喇叭要賣得貴?可是 Hans Deutsch 講的話,我也沒辦法反駁,到現在我也是喜歡絲質軟半球高音搭配紙盆振膜,不然怎麼會買 Wilson Audio 的喇叭,當作 U-Audio 編輯部的參考器材呢!



Nemo 600 瓦大功率伺候

這次來高雄韶韻,主事者小馬搬出了 Electrocompaniet 4.8 前級與 Nemo AW600 單聲道後級,這 VC-7 效率有 91 dB,其實用個百來瓦的擴大機,應該就能應付,可是小馬還是祭出了 600 瓦大功率,NEMO 可說是 Electrocompaniet 最經典的後級,而 4.8 前級目前也是 U-Audio 自家參考器材之一,音色算熟悉。為了不虧待 VC-7,數位訊源選擇 dCS Rossini SACD 搭配,同時當作 DAC,接上 Lumin 數位串流轉盤,這樣就兩者兼顧了。

因為搭配 Rossini SACD,所以我先向小馬問了 Rossini 的遙控器,結果可以透過 App 控制,更方便。我需要做什麼事?先找出我喜歡的數位濾波與 Mapping,這是 dCS 的特異功能,選項很多,如果要一一寫出來,每一種數位濾波與 Mapping 都有不同的技術內容,但就使用上來說,只要用音樂來找出喜歡的組合即可,我聽了幾段音樂,同時切換不同數位濾波與 Mapping,最後選擇 Filter 2 與 Map 2。




換條電源線,可以安心聽音樂了

設定好 Rossini,可以安心試聽了,從簡單的開始,聽「Ella & Louis」爵士經典,這張 CD 跟著我很多年,當年就是這張專輯,還有 Gilberto 的「The Girl From Ipanema」,推坑讓我玩音響,再熟悉不過的爵士經典,聽「Can't We Be Friend」,VC-7 展開寬鬆的音場,鋼琴的前奏引導出 Ella 甜潤的嗓音,低音貝斯的牛筋味,帶著點濃郁的味道,音色頗為軟質,但音樂張力似乎可以更好一點。

小馬似乎也覺得下盤太軟、太鬆了,忍不住說:「換一下電源線!」我同意,這時候的 VC-7 音色很柔軟,可是下盤似乎有點糊,低音貝斯的顆粒少了點 Q 彈勁道,換上 Crystal Cable 的電源線,再聽一次,不過,下盤收緊了,低頻量感變化不大,可是低頻顆粒與形體都收得更漂亮,可以安心聽音樂了。


搖擺的輕鬆感很舒服

牛刀小試「Ella & Louis」,VC-7 聽起爵士樂,慵懶的調性很是迷人,音場空間感的塑造頗為輕鬆,低音部的 Walking Bass,跟著鼓點帶出搖擺的節奏,Ella Fitzgerald 的嗓音獨特的魅力,尾韻拉出錄音空間感的延伸。

等 Louis Armstrong 沙啞的嗓音唱出來,在接上小喇叭的間奏,VC-7 呈現出老類比錄音自然的氣氛,爵士鼓、低音貝斯與鋼琴相對位置比較後退,小喇叭與人生則略為向前,形成自然的舞台感。

鋼琴肯定是最對味的類型

用 VC-7 來聽鋼琴,肯定是最對味的音樂類型,畢竟是 Brodmann,本來就是鋼琴專家。選皮耶絲的「Bach: Partita No.1」,不過聽的是英國組曲 No.3,爽朗的鋼琴,層層疊疊的和聲,巴哈的對位總是寫得精彩,VC-7 均衡的鋼琴聲響,形體有厚度,有重量,而且帶出豐富的堂音,拉出適當的錄音空間感,感覺像是較小的演奏廳,因為是錄音,所以現場幾乎沒有聽眾,皮耶絲的鋼琴拉開上揚的空氣感,和聲尾韻藏著空間的回音。

聽巴哈,左手與右手的獨立進行,考驗喇叭能不能清晰明快的在層層疊疊的對位與和聲中,拉開兩者的聲線,有時左手低音部是主角,有時是右手在帶旋律線,有時是互相堆疊,升高音樂的厚度與織體,VC-7 把皮耶絲在琴鍵上的想法,和盤托出,我閉上眼睛,BWV 808 的 Prelude 聽完,然後再聽一次,太精彩了,在 VC-7 喇叭中央,烘托出平台鋼琴的橫向規模感,讓左手與右手的聲部,有時獨立,有時交織,呈現對位與和聲交互變化的音樂聆聽樂趣。


諏訪內晶子的布魯赫舉重若輕

聽到這裡,我不禁要想,VC-7 是不是特別適合「自然發聲樂器」的錄音?拿出諏訪內晶子的精選輯,聽「布魯赫小提琴協奏曲」第三樂章,弦樂群急促的聲響鋪底,逐漸升高情緒,引來獨奏小提琴精神抖擻的主題,隨後樂團齊奏與小提琴相互呼應,這是十多年前的錄音,諏訪內晶子當時是年輕一輩,炙手可熱的小提琴演奏家,即便年輕,指尖的控制力卻是相當成熟,即便在激情的樂段過後,也能掌握住變慢的速度,呈現快與慢之間的對比。

而且,阿胥肯納吉指揮的捷克愛樂管弦樂團,並不是像伴奏一般呵護著小提琴獨奏,而是兩者相互抗衡,在 VC-7 上面,可以清楚感受到小提琴獨奏與樂團之間的抗衡,直到中段浪漫的合奏,才呈現小提琴與樂團交織纏綿的呼應,VC-7 呈現的小提琴,並不都是柔美可人的,而是情感變化豐富的樣貌,到了尾奏的時候,小提琴拉奏著旋律,樂團逐步加速,小提琴跟上腳步,一路衝向終點,VC-7 細膩地呈現其中樂團與小提琴的力度變化。


我想說,VC-7 聽小提琴協奏曲,那種獨奏與樂團舞台感的呈現,聽感非常自然,毫不費力地樂團層次感,中低頻段很自然地舒展,小提琴在樂句轉折之間的變化,細膩地照顧到細節,雙弦拉奏的力度與單弦拉奏的對比,藏在快速的旋律當中,很困難的右手運弓,諏訪內晶子像是輕舟已過萬重山似地,舉重若輕地一跨就過去,VC-7 則讓樂句聽起來流暢滑順,煞是迷人。

芭托莉唱詠嘆調的情感豐富

換上芭托莉唱「費加洛婚禮」詠嘆調「愛情是什麼」(Voi che sapete),VC-7 讓人聽得入神之處,是芭托莉歌聲中豐富的情感表達,樂團鋪陳的旋律,底層有小提琴撥奏,帶出詠嘆調的輕快感,芭托莉的歌聲凝聚在音場中央,娓娓唱著「你們女人知道什麼才是愛情......」。

VC-7 唱得毫不費力,芭托莉從真聲轉氣音之際,是為了與歌詞契合,到了詠嘆調的最後一段,渴求愛情的情緒,背後仍是小提琴的撥奏,帶出主角心中的意亂情迷,VC-7 的音色之美,藏在不著痕跡的歌唱情感鋪陳。


拉赫曼尼諾夫真是浪漫

當天我還帶著阿胥肯納吉獨奏,普列文指揮倫敦交響樂團的「拉赫曼尼諾夫第二號鋼琴協奏曲」,第一樂章的鋼琴聲響,由弱而強,鐘聲的音型,彷彿越走越接近教堂,鋼琴音量走到強奏,有如波濤般的分解和弦,引出樂團齊奏的呼應,在波濤洶湧的弦樂群交織當中,展現拉赫曼尼諾夫俄羅斯式的浪漫,VC-7 唱起弦樂的齊奏,更顯浪漫,鋼琴獨奏就在弦樂群逐漸和緩之時,炫技地展開,進入更顯浪漫的第二主題,尤其是鋼琴獨奏之時,VC-7 真是浪漫到無以復加。

閉上雙眼,讓耳朵接收的音符,帶我回到錄音現場,感受著浪漫的樂音,我經常覺得,假如音響系統能將聆聽者「彷彿帶回錄音現場」,這樣的器材就值得了!VC-7 就是擁有這種彷彿回到錄音現場的聲音魅力。


聽愛黛兒也很給力

以上我所聽的,全部都是自然發聲樂器的錄音,VC-7 的表現可圈可點,但是遇上現代多軌錄音,還加入電子樂器,VC-7 會不會軟腳?所以,我最後還是選了愛黛兒,聽「Adele 25」的「Send My Love(To Your New Lover)」,愛黛爾講了「Just the Guitar」,然後木吉他的分解和弦進來,悶音彈奏讓音色很不像吉他,更像是敲打節奏,而且節奏還加上電子鼓,額外的飽脹感很突出,強化流行搖滾的節奏感,這些錄音室營造的音色氣氛,VC-7 都沒有遺漏,刻意強化的電子鼓節奏,感覺加了不少壓縮,讓低頻更有彈跳力,副歌加了不少電子鼓,位置拉得比較後退,這些錄音混音的巧思,用 VC-7 來聽,依然饒富樂趣。

還好我聽了愛黛兒,不然我真的以為 VC-7 比較適合自然發聲樂器,沒想到低頻可以這麼猛,很多人看到 VC-7 瘦瘦高高的喇叭箱體,可能會覺得低頻表現不會太厲害,放心,Nemo 以 600 瓦功率驅動,把 VC-7 推出活跳跳的低頻,根本是舉重若輕。


請來韶韻感受音色的高貴感

在寫 VC-7 的時候,我回頭查了一下 U-Audio 的資料庫,原來我在 2019 年寫了 VC-1 的評論,而且那時候剛把 Wilson Audio Alexia 2 搬到公司,家裡正缺喇叭,差一點入手 VC-1,這次來韶韻聽 VC-7,又迷上了,不過以我家的空間大小,可能還是 VC-1 比較適合,而 VC-7 因為尺寸更大的優勢,音場規模感更好,如果您擁有大空間,VC-7 更容易揮灑自如,而其標榜「維也納經典」的音色高貴感,正是其難以言喻的迷人特色,請來高雄韶韻試聽,VC-7 隨時候教。

器材規格

Brodmann VC-7
型式:落地喇叭
頻率響應:25 - 27,000 Hz ±3 dB
分頻點:130 Hz (-4.5 dB/oct);1.6 kHz (-5.7 dB/oct)
靈敏度:1.1 Watt for 91 dB/m
阻抗:4 Ohm
建議擴大機功率:180 Watt
最高承受功率:360 Watt
尺寸:1330 x 195 x 403 mm (H x W x D)
重量:36.5 kg
參考售價:一般版$102萬,客製版116萬。
台灣總代理:鴻運音響 / 郁琪貿易(ECH International)
地址:台南市崇學路259-5號2樓
電話 : 06-289-4551
原廠網站 : http://www.brodmann.at/
鴻運音響臉書粉絲頁:鴻運音響

重新構想的全新設計–Martin Logan Motion XT F100 落地喇叭
Motion XT 系列是 Martin Logan 旗下靜電喇叭之外的最高階系列,這一代的 Motion XT 不僅採用了最新的 Gen2 Folded Motion XT 氣動式高音,並搭載 Nomex-Reinforced Kevlar 中音和鋁合金低音... 《 全文


更多專題: 一個月    三個月    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