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撰文/戴天楷,攝影/戴天楷、Avantgarde |
2023/06/02發表,已被閱讀18,043次
|
|
日前聽聞 Avantgarde Acoustic 的喇叭全面換代,心裡直盼著哪天可以一親芳澤。這幾年接觸 Avantgarde 喇叭,認識越深,越覺得這家公司實在有料。不僅懂號角,還懂得怎麼把聲音做好,更懂得如何把喇叭做得漂亮到無以復加。
我熟悉的是 XD 世代,在此之前的 Avantgarde 我不熟。XD 世代不僅單體進步,與之前世代最大的差別是他們可以透過軟體,在電腦上直接對 Avantgarde 喇叭進行低頻管理。這點非常方便。低音不是喇叭大,單體大,低音就會好。聲音好不好,跟空間很有關係,低頻表現更是如此。每個空間都有自己的 room acoustic,Avantgarde 認識到這點,並試圖解決這個問題。他們的方案,就是以 DSP 進行他們主動式超低音的低頻管理。XD 系列讓低頻管理變得更即時、更簡單、更直覺,用家只要坐在座位上操作電腦,就可以完成調整。
新世代的四方面進化—單體、結構、模組化、主動模組
新世代的 Avantgarde 喇叭,可統稱為 G3 世代。目前共推出四款,包括旗艦 Trio G3、Duo GT、Duo SD 以及 Uno SD。整體而言,新世代 Avantgarde 的進步,我將之歸納為四大方面:在單體上全面進化,在結構上做出改變,新增模組化線路,以及革命性的主動式模組。
外觀更洗練,結構更穩固,還有選購配件
代理商邀約試聽從旗艦 Trio G3 開始。Trio G3 雖然依舊維持三只獨立的圓形號角,但框架設計與之前有著明顯改變。以 XD 世代來說,Trio XD 的框架纖細許多;而 2 年前推出的 Trio Luxury Edition 26 限量款,大幅增加框架寬度,讓 Trio 喇叭更顯穩重。Trio G3 的框架設計,似乎有向 Trio Luxury Edition 26 取經的意味,採用寬版的鋁合金架。
過往 Trio 幾個世代以來,框架設計都是走直角的直線條。Trio G3 的設計上增加了曲折角度,不僅固定高音號角的支架有一個梯形突起設計,T 字型的底板也以 35 度角曲折撐起,兩側再加上不鏽鋼強化樑,讓整體結構的剛性與穩定性更高。高音號角內縮,與圓筒狀的後腔體結合一起,質感更為洗鍊。過去壯碩且顯眼的大型腳釘,現在則藏在 T 字型底板下,同樣是高度可調,以維持喇叭的水平。而且,原廠還設計了更高級的避震腳釘,供用家選購。此外,可選購的項目,還有喇叭背板,以及號角飾環。Avantgarde 確實懂消費者的心理,買 Avantgarde 喇叭豈止為了聲音,這麼好看的喇叭,絕對是家裡最顯眼的美麗存在。加點小錢,讓它更美,何樂不為?
Coplanar Alignment 同平面發聲設計
別看 Trio G3 的三個號角似乎有前有後,實際上,Avantgarde 把高、中、低音單體的發聲點維持在同一條垂直線上。我們所見到的前後差別,僅在於號角的尺寸與喉管的深度。換句話說,所有的發聲中心都在同一平面;原廠稱此為 Coplanar Alignment。也因為這個設計,原廠特別提醒用家盡量讓 Trio G3 正面朝前,任何 toe-in 或 toe-out 的擺法,都會破壞這個設計的初衷。不過,為了某些特殊的原因,無法讓喇叭擺在正面朝前的位置,Trio G3 的高音可以前後微調。用家也可以透過這個調整,來改變 Trio G3 的聲音。
XT3 高音 — 0.32% 的超低失真
型號換代,當然單體也世代交替了。Trio G3 搭載了 G3 世代的全新單體,全稱為 Evolution AA XT3 度高音單體,採長衝程設計。比起 XD 世代的高音,振膜質量更輕,但機械剛性卻更好,使之能高速並精準地運動。其高頻延伸可上達 28kHz 之譜。比起前代,高音的諧波失真降低了 10dB,失真率從原本的 1%,降到 0.32% 的驚人水準。高音前方搭載了一個 200mm 的號角,比起 XD 世代口徑增加了 20mm,這讓高音的擴散性提高了 25%。而號角的喉管深度也增為兩倍,從原本的 85mm,延長至176mm,這麼一來,讓高音的向下截止點更低,同時提高了高音的發聲效率。
XM3 中音 — 號稱世上速度最快、解析最高
中音,一直是 Avantgarde Acoustic 最重視的一環。在音樂裡,約有 70% 的聲音出現在中頻段,因此,Avantgarde 認為中音才是真正決定聲音質感的因素;甚至用他們的話講——中音承載了音樂的靈魂。Trio G3 的中音,與低音位於同一軸線上,搭配一個 570mm 的圓形號角。這個名為 Evolution AA XM3 的中音,採用特殊的鍶鐵磁鐵(strontium ferrite)引擎,搭配他們獨家的 Omega Coil 音圈,可造就極窄的磁隙,進而使磁力引擎的控制和驅動表現更好。這個中音阻抗為世間罕有的 27 歐姆,讓中音極易驅動。50mm 的中音振膜,表面幾何經過特殊設計,能與號角完美搭配,這不僅提高了中音的透明度,也維持了中低頻段的能量。原廠表示,借助於這些的技術,XM3 成為世界上反應速度最快,解析力最高的中音。
XL3 低音 — 雙磁鐵磁力引擎
Trio 喇叭的號角低音其實只是負責低音的上段,但多數樂器的低音域就在這裡。Evolution AA XL3 低音單體口徑為 200mm,振膜使用一種三層複合材料(TripleLayerCompound),背後採用新設計的 SingleFrame 框架。為了發揮更強的驅動磁力,XL3 低音做了「雙磁鐵設計」。除了外圍的磁鐵,在音圈套桶內部還有一個 InnerCore 的內磁鐵,還用上最好的稀土原料製成。這個低音號角外徑逼近一米,足有 950mm 之多,幫助這個低音毫不費力下至 100Hz,能有 109dB/ 1W/ 1m 的驚人效率;這展現出 Avantgarde 號角喇叭的過人之處。要做出像 XL3 這樣近 1 米口徑的喇叭花狀號角,所需的製具也相當驚人。單是用來做低音號角的不鏽鋼製具就重達 8 噸,令之能以產生最高 2,500 噸的夾合力,這才能精準製作出這麼大的號角。
XB12 超低音單體 — 加大音圈口徑與長度
Trio G3 還需搭配自家的超低音,才能構成完整的音域。Avantgarde Acoustic 新世代的 SpaceHorn 站在之前 BassHorn 長達 20 年的經驗基礎上,在單體、號角,以及擴大機上均更進一步。新開發的 12 吋低音 XB12,有著比 BassHorn 更大口徑的音圈,從原本的 100mm 變成 153mm,音圈長度足有 480mm,比前代增加了 50%。而雙磁鐵構成的磁力系統,可產生 1.15 Tesla 的強磁。高強度的振膜,以長纖維紙盆混合碳纖維製成,懸邊則是回復力絕佳的 NBR 製成,背框以及磁鐵外蓋用的是鑄鋁材質,提供最佳的機械支撐。諸此種種因素,讓低音單體工作更為精準。
SpaceHorn 號角通道更長,兩種尺寸可堆疊、可混搭,擺位彈性
超低音的號角也與 BassHorn 不同,不管是號角螺旋開口角度,以及更趨近矩形的號角形狀,都帶來不同的號角特性。就數字言,SpaceHorn 的尺寸雖不比 BassHorn 要大多少,但號角通道長度硬生生多了 40%。而號角邊緣的流線處理,更添精緻感。SpaceHorn 共有兩款,一款是單 12 吋低音版(Single-Drive SpaceHorn),一款是雙 12 吋版(Twin-Drive SpaceHorn)。 前者為一對單 12 吋 SpaceHorn,高度較低,後者的高度比較高,除此之外,寬度深度都相同。用家可以選擇搭配,更可混搭堆疊。超低音擺在 Trio G3 中間或兩側,端看空間條件與聽感而定。每一顆低音單體,都以獨立的 500W 擴大機驅動,再配合Avantgarde Acoustic 自家的 DSP 進行低頻管理,Avantgarde 的 SpaceHorn 不是只有氣派,它的本事,你用了才知道。
模組化設計,Trio G3 有三版本可選
Trio G3 共有三個版本:被動版本(可自由搭配擴大機)、主動版本(內建 Avantgarde 新開發的 iTRON 主動模組)、網路串流全配版本(除主動模組外,還外加串流播放模組,但這尚未正式推出)。代理商表示,Avantgarde 這次做的,其實就是透過模組化來達到多種的應用情境,用家可針對自己的需求選購模組。現場所使用的,就同時內建了被動版本的分音器,以及主動版本的 iTRON 模組,方便代理商展示。
分音器搭載訂製德國電容,四大分音技術造就喇叭的心臟
說到 Trio G3 的分音器,原廠表示,不僅有分音線路,事實上,圓形號角也提供了分音的作用。圓形號角根據其尺寸,自有其向下的頻率截止點,這個技術稱為 SphericLowCut。至於分音線路,也用上了 Avantgarde 的幾個重要技術。第一,AirGate 技術讓他們在訊號路徑上不使用任何被動元件,即可達到高頻濾波的效果。第二,他們用上了自家訂製的 NatureCap,這些德國手工製作的電容,以實心鋁片作電極,電介質則是有機油浸賽璐璐纖維,製程相當複雜。原廠表示,這個新製作的 NatureCap 電容,甚至比用在 XA 擴大機裡的電容還大上 25 倍。即便施工困難,但聲音好聽,Avantgarde 用它義無反顧。第三,為了避免 NatureCap 因為音樂訊號極性改變而遭受震盪干擾,他們使用了一個稱為 PolarisationPlus 的技術,即在每個電容旁加上一個小型 DC 線路,以使電磁極性穩定;這有助於使聲音更乾淨清晰。Avantgarde 對自家的分音技術深感驕傲,他們表示,如果號角是 Avantgarde 的靈魂,那麼分音器就是那顆跳動的心臟。
獨家專利技術 — iTRON 主動模組
至於 iTRON 放大模組,那更是一個讓 Avantgarde 備感驕傲的技術。Avantgarde 說:「iTRON 不是擴大機。」(iTRON is not an amplifier.)那這是什麼?不是擴大機要怎麼驅動喇叭呢?Avantgarde 說,iTRON 更準確地稱呼,是一種「電壓-電流轉換器」(voltage/ current converter)。一般的擴大機,都屬於電壓放大形式。Avantgarde 認為這種放大形式不夠好,因為喇叭的阻抗並非恆定,而是隨著頻率響應在變化,這將使單體活塞運動不夠線性。再者,還有音圈感抗、反動電勢、慣性失真、音圈因熱升高阻抗而壓縮動態等問題。因此,Avantgarde 認為傳統的電壓放大不夠好。可是,如果僅僅是電流放大,這也不行;因為電流放大無法在單體諧振頻率範圍控制單體,同時電流會無視於被動分音器而直接通過,所以,一般被動喇叭,仍須使用電壓放大的擴大機來驅動。
每個單體都由獨立 100W 主動模組驅動
說到這裡(單是 iTRON,原廠白皮書至此已寫了三頁),似乎又繞回了原點。不,Avantgarde 基於電流放大的觀念,花費五年時間,設計出 iTRON 專利線路。這是一個對稱、單端、無負回授的線路,其輸出的電流完全相應於所輸入的電壓,卻不受到喇叭阻抗變化影響,也能克服音圈運動時所生的感抗問題。再者,Avantgarde 讓 Trio G3 的每個單體,都有獨立的 iTRON 主動線路,每個模組都是 100W。或許有人要問:才 100W 而已,推得動那個 12 吋低音嗎?別忘了,這個低音的效率可是有 109dB 的,100W 怎麼會不夠呢?
氣勢足,細節多,聲音寬鬆而舒服
這次來勝旗試聽,主要是聽 iTRON 主動版本。因次,系統是三套訊源,經過前級之後,直接訊號輸出給 Trio G3(和 SpaceHorn)。類比訊源是 Esoteric 最新推出絕無僅有的磁力驅動黑膠唱盤 Grandioso T1,搭配 E-02 唱頭放大器;數位訊源則有 K-01 XD CD/SACD 唱盤,以及 N-01 XD 數位串流播放器。而且,三台訊源都接上了 Grandioso G1X 時脈產生器。前級則是電源分離、兩件式的 Grandioso C1X。
之前我勝旗聽了 Duo XD、Uno XD,還有最小的 Zero TA XD,偏偏 Trio 那次,不是我來聽的。雖然曾在幾個不同的場合聽過 Trio XD,但印象都不深。這次,Avantgarde 喇叭世代更新,我第一個領教的 Trio G3,便是我的 Trio 初體驗。我必須說,這個體驗,真得是讓人印象深刻。
Trio G3 配上兩對全新改良的 SpaceHorn,在氣勢上,絕對稱得上是第一流的 Hign End 喇叭。而且,它在解析上的表現堪稱驚人。Avantgarde 喇叭雖然細節豐富,卻不銳利,而且聲音很寬鬆,即便在大音量下,也聽得舒服。讓人越聽,越不得不佩服:Avantgarde 的號角,真的厲害!
氣勢滂薄卻層次清楚分明,管弦樂裡的精彩無所遁形
上次來勝旗的試聽室聽 Duo XD,放到「John Willimas in Vienna」時,我深深為其表現所折服,我說那次是我買到那張 CD 半年多來,所聽過最精彩的一次。我一直記得這事,這次來聽 Trio G3,我又帶了這張 CD 來。有沒有更好?更好。很明顯的,更好。好在哪裡?好在氣勢更大,更滂薄,但是聲音更輕鬆。我必須說,勝旗的試聽室夠大了,任何人擁有這樣的獨立聆聽空間,都是一件極其幸福的事。可是,這空間,對 Trio G3 來說,仍不夠施展;它還可以拉開,座位還可以後退。而且,Avantgarde 喇叭一個強項就是,即便你離喇叭遠,細節還是夠多,高音能量還是充足,更柔軟的低頻,反倒讓聲音更豐潤,更有水分。
話說回來,如何氣勢更足,場面更大呢? 以電影「虎克船長」的配樂「Flight to Neverland」來說,兩個主題交互出現,弦樂、木管、銅管、打擊樂,整首曲子都沒得閒。各個聲部,不同的樂器間,相互交疊纏繞,又是合奏,又是和聲,又是對位的。聽那一層又一層的音樂,翻滾著,攪動著,那真是聽得人熱血沸騰。拔起的長號與小號,高亢亮麗,時而竄起的高音木管(短笛為最),尖銳卻不鋒利,刺激但不刮耳。定音鼓在後敲出強壯有力的鼓聲,為音樂賦予力量和前進的躍動力。低音弦樂在此扮演著重要角色,不但在音樂底部支撐著,讓音樂即便多在高處飛揚,但是下盤還是穩固的。這樂曲很短,結構上就是兩個主題,但充分展現了 John Williams 的管弦樂配器的本事,在配器上的豐富靈活且多變,創造出多樣的音響面貌,再加上維也納愛樂出眾的合奏能力,在 Trio G3 的指掌之下,這些精彩都無所遁形。
更具震懾力的是電影「第三類接觸」的配樂。John Williams 將原聲帶中的四段配樂合在一起,重新編寫成獨立的管弦樂曲,帶著起、承、轉、合的結構。前面是外星人的造訪,面對來自宇宙的未知事物,心情上的恐懼和疑慮,都在音樂當中。John Williams 先以小提琴演奏高音,由弱而漸強,製造出懸疑的氣氛,隨後又以衝突的,帶著詭譎氣氛的合奏,讓人不禁害怕起來。爾後音樂以一聲極強的合奏,接著又弱了下去,這強弱的起伏巨大,即便在大音量下聆聽,聲音也不緊繃,十足震撼卻不壓迫。Trio G3 所構築的音場,不但開闊,不但深邃,不但條理分明,層次還非常透明。在後面激昂的樂段裡,那一層一層的聲部,在這裡被解析的清清楚楚,全無絲毫混沌不明。容易被忽略的,如豎琴撥奏的分解和弦,或木管外於主旋律的獨立合奏,抑或是打擊樂部帶來富衝擊感的音響,一切都清楚分明,有條有理。
自信展現音樂動態,低音域的延伸與解析堪稱一絕
聽 2006 年盧加諾音樂節的錄音,Martha Argerich 彈奏鋼琴,演出蕭士塔高維契第一號鋼琴協奏曲。這首曲子的編制很特別,一架鋼琴,一把小號,兩位獨奏家,配上一個五部弦樂團。沒有木管,沒有銅管,也沒有打擊樂。音樂的合奏與和聲運用有些室內樂的味道,但音樂充滿狂野氣質,情感豐沛。聽 Argerich 在第一樂章開頭的鋼琴,那彈得可真是又強又猛,急促紛飛的音符,在此聽來有條不紊。聽鋼琴的低音,壓下的和弦,配上踏瓣延音,在此聽來深沈卻不含糊。我前面擺著的可是兩對、總共 6 顆 12 吋低音的 Space Horn,但是低音銜接順暢,毫無扞格異樣。低音沉得很自然,既有深度,有厚度,還有解析度。第二樂章一段左手在低音處盤旋,一聲聲和弦往下探去,在此聽來,鋼琴的琴弦震動與箱體共鳴的聲響,聽起來實在清楚,簡直就把鋼琴擺到面前一樣。而在後面一段小號的獨奏,弦樂再以極輕音量伴奏,此時,在許多系統上容易被忽略的低音提琴的拉奏,在此聽的清清楚楚。這個低音域解析,真是絕了!
自然表現樂器音色與質地,畫面鮮活,富真實感
而且,Trio G3 的號角聲音不帶染色,在音色上自然,在質地上鮮明,在表情上活生。我以 Martha Argerich、Misha Maisky 等明星音樂家錄製的聖桑「動物狂歡節」為例。這套曲子,聖桑針對多種樂器撰寫富有畫面的短小樂曲。因為是室內樂,編制小,器樂聲音錄得直接,很能考驗系統聲音到底純不純粹,自不自然。開頭的「獅王進行曲」,大提琴的圓滑音,配上鋼琴顆粒分明的顫音起始,暗示著獅王的現身。開場之後,弦樂和鋼琴交互表現進行曲,和獅王的吼聲。在「公雞與母雞」裡,小提琴和鋼琴各自表現聒噪的母雞和不耐煩的公雞,小提琴的顫音和高把位演奏,並不顯緊繃,但是聲音紋理讓人聽得清楚,極富真實感。弦樂的紋理,同樣顯在「大象」裡。低音提琴表現的大象,其深沈而帶著鼻音,又有幾分粗糙的弦聲,真是鮮明且有畫面。在「水族館」一曲當中,弦樂演奏代表著悠游水中的魚兒,鋼琴在高音處的分解和弦,聽來真是漂亮,像是魚缸裡吐冒出來的氣泡,又像是水波在光線照映下閃爍的波光。更亮麗的聲響是後面的鐘琴滑奏,那個光澤真是美啊!
直指音樂靈魂的動態表現
Joël Grare 和一群音樂家合作的「Paris - Istanbul - Shanghai」是一張有趣的專輯,裡面既有爵士,又有古樂,還有民族音樂的血輪,這是一張在風格上融合,在音樂體驗上充滿想像的專輯。我經常拿出這張來測試音響系統,這次,同樣又是震撼。第一軌帶著甕聲的鼓,固然我不知其長什麼樣子,但可以清楚聽見其聲音低沉之餘,還有豐富的共鳴。主要節奏的打擊樂(恕我不知該樂器的名字,這專輯裡多得是我不認識的樂器),聽起來爽朗結實。二胡的拉奏帶著憂鬱的神采,可是,這裡的二胡也太不中國了,這簡直是把二胡當小提琴在拉。低音提琴撥奏的琴音,顆粒飽滿,深沉卻有力。第三軌再度聽見低音提琴,也再次證明了 Trio G3 的低音重播本事。像這等有量感,有厚度,能下潛,還有細節的低頻,實在為音樂增色不少。
第八軌他們用各種樂器製造出好像暴風雨的氛圍,那些繽紛錯落的器樂聲音,以及那迴響豐富的鐘聲,都能在層層交錯,堆疊而起的聲響中,聽見其箇中細部的條理。第九軌的打擊樂比起前一曲的可怖,氣質可愛的多。聽這鼓聲飽滿低沉,其他打擊樂則由少而多,由簡而繁地堆加上去,那些聲響紛而不雜,讓人越聽越有味。第十軌也是由小聲而大聲,馬林巴琴看似平和,其實兇狠的很,馬林巴琴對音響從來不友善(如果你要放的好的話)。而這裡的鐵琴聽起來帶著甜潤的光澤,聽起來真是迷人。加上共鳴管的鐵琴,更豐富的諧波,與其他樂器相疊,造就了聲音的多樣性。這些都是打擊樂。在 Trio G3 上聽打擊樂,不僅可以感受到豐富的共鳴、諧波,還有打擊時的接觸質感,更有很多人所在意的衝擊力道,諸此種種,Trio G3 總能具體且鮮活地重現這些演奏。
精彩重播現場錄音,擊鼓的衝擊力道強勁
因為真實,因為鮮活,所以,放起現場演出專輯,也尤具感染力。聽 Marcus Miller 致敬 Miles Davis 的「Tutu Revisited」專輯,第一軌「Tomaas」,在觀眾一片掌聲之後,合成器帶來開闊寬廣的音效,其間點綴著幾聲聲響,加上弱音器的小號響起尖銳冷硬的聲響,鼓組則敲出俐落而強悍的節奏。Marcus Miller 的 funky bass,顆粒飽滿,生猛有勁,配上鼓組的雙重節奏,把小號與薩克斯風的對話,襯托了出來。論起質地,插電樂器的聲音質感比較不好說,但是,小號和薩克斯風的銅管樂器質地卻是清楚的。電貝斯的獨奏樂段,音符一聲一聲彈跳出來,在 Trio G3 上聽,每一個音符都是直接的,都是渾圓飽滿的,都是彈性十足的,再配上伴奏的鼓組,席捲而來實在過癮。一路聽下來,我心底對 Avantgarde 的佩服,不僅在於他們真是會做號角喇叭,更在於他們竟連放大技術也懂,iTRON 的主動模組真不是蓋的。那個驅動無礙的自信,比起搭配自家的 XA 系列前後級有過之而無不及,在聲音的自然度、細緻度,以及透明度上,iTRON 也是勝出的。
人聲演唱的情緒感染力豐沛
基於同樣的理由,Trio G3 在播放人聲演唱時,那個情緒的感染力,不著痕跡地就深入你的心底。我把訊源切到 Esoteric N-01XD,播放勝旗自家 NAS 裡的音樂存檔。(我的天啊,可真是多啊!)以張學友的「離人」一曲為例,這首歌曲是厲曼婷寫的詞,那「銀色小船搖搖晃晃彎彎,懸在絨絨的天上,你的心事三三兩兩藍藍,停在我幽幽心上」一長串疊字,在張學友唱來,富於語文的韻律感,帶著層遞步進的節奏而前。張學友的歌聲溫暖厚實,錄音加入了一點點的 reverb,把嗓音裝飾的更豐潤圓滑。這首歌曲伴奏寫的也好。小提琴在高處伸展著,底部則有低音提琴襯著,間奏還加入了小號和薩克斯風的對唱,更顯寂寥和憂傷。
發聲細節無不清楚,造就自然真實的活生感
在 Shelby Lynne 的「Just a Little Lovin」一曲當中,前奏的 hi-hat 鼓聲結實,反應快速,小鼓較為細碎的聲響,那聲音紋理聽來真是清楚。回到人聲,Shelby Lynne 的形體清楚凝聚,而她在句末收起的尾音,就那麼一點點,那在歌曲裡完全沒有意義,但那是發音咬字自然而有的。就這一點點聲響,在 Trio G3 上也無所遁形。更何況她的歌唱的氣韻和咬字,各樣資訊均無不清楚:那運用鼻音的轉音,還有各種子音咬字,都聽得清清楚楚。活生是什麼?資訊量夠多,反應夠快速,質地自然又真實,那聲音自然就活生了。
High End 所追求的,它都給的了,還能給更多
快樂的時光總是過得飛快,好像才聽沒多久,天色就暗了下來,勝旗的人員也都下班離去,只剩蘇二哥還在等我。「怎麼樣?好聽嗎?」他一如往常地問我。我連聲稱謝。這等聲音,聽過之後,真的很難忘記。聽過之後,回去聽其他的系統,總覺得若有所缺。對 High End 喇叭來說,要氣勢有氣勢,要細節有細節,要質地有質地,要動態有動態,這些都是之所以能稱為 High End 的基本要求。這些,Trio G3 都給得了。但是,Trio G3 配上 SpaceHorn 的組合,硬是能在各方面又多給一些;氣勢更滂薄,空間更開闊,細節更豐富,質地更鮮明,動態更龐大,音像更清楚......。能得此機會,聽見這等聲音,聽 Trio G3 這樣重播音樂,除了稱謝,我還有什麼更好的回覆嗎?
器材規格
Avantgarde Trio G3 型式:3 單體 3 音路號角喇叭 單體:25mm 高音x1(號角200mm),50mm 中音 x1(號角 570mm),200mm 低音 x1(號角 950mm) 頻率響應:100Hz – 28kHz 承受功率:150 瓦 效率:>109 dB 分頻點:100Hz,600Hz,4kHz 建議擴大機功率:>2 瓦 建議空間大小:>25 平方公尺 選配:iTRON 驅動模組,無線串流模組 號角口徑:低音 950mm,中音 570mm,高音 200mm 尺寸:950 × 980 × 1,694 mm(寬×深×高) 建議售價: Trio G3 號角喇叭 被動版/ 4,350,000 元;主動版/ 5,850,000元 SpaceHorn 主動式超低音 Single-Drive/ 3,000,000 元;Twin-Drive/ 3,980,000 元 代理商:勝旗 電話:02-2597-4321 網址:www.winkey-audio.com.tw FB粉絲專頁:www.facebook.com/winkeyaudio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