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撰文/郭漢丞 |
2011/08/22發表,已被閱讀22,841次
|
|
我常以為,認識作曲家最好的方法就是透過聆聽,而不是閱讀,但身為書寫音樂與音響的文字工作者,撰文推介卻是工作常態,似乎有些矛盾。不久前收到金革唱片寄來一系列德國Hansller在國內的新發行,選片之精,品質之好,不僅豎起大拇指誇「讚」,「類比」式私下叫好還不夠,這年頭還要上臉書給一個數位式的「讚」。Hansller其實很早就引進台灣,但近幾年進口數量有些青黃不接,大抵和唱片業景氣不佳有關,金革唱片於2009年接手,引介動作越趨積極,也是國內樂友之福。
| | 大提琴演奏David Geringas是1970年柴可夫斯基音樂大賽金牌得主 | 這張「貝多芬大提琴與鋼琴曲全集」,找來1989年魯賓斯坦鋼琴大賽金牌得主Ian Fountain演奏鋼琴,搭配1970年柴可夫斯基大賽金牌得主David Geringas負責大提琴,名副其實的「金牌大作」。找國際音樂大賽金牌搭檔錄音,看似行銷意味濃厚,但這兩位金牌得主還有各自的「超級」之處。Ian Fountain在1989年得獎,當時他才19歲,創下魯賓斯坦鋼琴大賽史上最年輕的冠軍得主紀錄,而David Geringas出生於立陶宛,就讀莫斯科音樂院,音樂資歷完整,師事羅斯托波維奇,更可說是「大師嫡傳」。本片錄音時間在2008~2010年之間,在這三年之間找了三次機會讓兩人搭在一起,錄音地點則是位於德國斯圖加特的Kammermusikstudio des SWR,由於是在錄音室完成的作品,錄音乾淨通透,背景澄淨清明,適當的殘響時間兼顧了室內樂的親暱感與空間感。如果讀者想要比較,不妨找慕特前不久在DG推出的「布拉姆斯小提琴奏鳴曲」來比較,很容易聽出Hanssler在樂器形體、空間比例上的高明之處,相較之下,DG就稍嫌龐大,少了一些「距離所產生的美感」。
| | Ian Fountain演奏鋼琴,他是1989年魯彬斯坦鋼琴大賽首獎,也是有史以來最年輕的金牌得主,獲獎當年他才19歲。 | Hanssler這套CD一共有三張,收錄10首貝多芬為鋼琴與大提琴合奏所寫的曲子,不過這和我印象中的「全集」略有不同。貝多芬「直接」為鋼琴與大提琴所寫的奏鳴曲總共有5首,分別是Op.5 No.1第一號F大調奏鳴曲、Op.5 No.2第二號g小調奏鳴曲、Op.69第三號A大調奏鳴曲、Op.102 No.1第四號C大調奏鳴曲與Op.102 No.2第五號D大調奏鳴曲。另外貝多芬還寫了三首變奏曲,分別是Op.66 F大調「魔笛」主題十二段變奏曲、WoO.46降E大調「魔笛」主題七段變奏曲與WoO.45 G大調韓德爾「猶大馬加比」主題十二段變奏曲,加起來一共8首。本以為這樣該是齊了,但Hanssler這套3CD更「全」,另外加上了Op.64降E大調雙奏鳴曲與Op.17 F大調鋼琴與銅管奏鳴曲,加起來總共10首曲子。Op.64的雙奏鳴曲加進來還有道理,因為一樣是為鋼琴和大提琴寫作的曲子,但Op.17那首為鋼琴與銅管所寫作的奏鳴曲看來有些奇怪,其實原本貝多芬寫作的時候,另外撰寫了鋼琴與大提琴合奏的版本,所以這首曲子算是追本溯源,把原本8首就「全」的作品推到了10首之多。
我很少在唱片評論寫這些作品編號,但因為是全集,有必要把作品的齊全與否說個清楚。其中Op是Opus的縮寫,代表正是的作品編號,按照樂譜出版順序編碼,但未必就是樂曲的寫作順序。另外還標示了WoO這個縮寫,一般人比較少注意到,中文翻譯大約也都寫作「編號」,意義和Opus相當。這個WoO其實也是編號,但代表「沒有編號的作品」,奇怪,作曲家沒有編號,那怎麼又來個編號?這代表曲子可能當年沒發樂譜,或者作曲家身後才被發現的曲譜,沒辦法擺進正常的樂譜出版編號,所以另外用WoO來代表。
| 錄音地點在德國斯圖加特的Kammermusikstudio des SWR,由於是錄音室作品,聲底背景乾淨通透、清亮晶瑩 |
聽音樂其實不需要管那麼多編號的事,這些對研究音樂的人比較重要,不過既然我們在挑「全集」,自然得提一些「全或不全」的理由。Hanssler這套金牌製作,自然是搜全了,增添其收藏價值。另一個值得收藏的價值,自然是錄音本身了!Hanssler清爽通透的錄音,襯托出兩位音樂家演奏與詮釋的氣質,而貝多芬將大提琴與鋼琴配成對,並沒有誰是主角的問題,兩者相互輝映,不管是大提琴或鋼琴,都發揮了相當的份量。
我其實很想針對每一首樂曲都寫一些背景介紹,但這一寫下去恐怕沒完沒了,。簡單講,這十首鋼琴與大提琴曲目,橫跨了貝多芬一生創作的各個時期,一路聽下來,可以感受到完整貝多芬室內樂曲目的變化,透過反覆聆聽如果能感受到這些風格差異,大約就已經掌握了全套曲目的旨趣。如果您是初入門貝多芬室內樂曲者,我建議從第三張CD的28~40軌來聆聽,那是F大調「魔笛」變奏曲,用的是捕鳥人帕帕基諾的樂句寫成十二段變奏,主題清晰易懂,也很容易讓人理解什麼叫做「變奏曲」。
| 如果您對貝多芬大提琴與鋼琴樂曲還有興趣,台灣音樂家歐陽伶宜與廖皎含也有一套雙CD全集,收錄8首相關曲目,演錄俱佳,可以和Hanssler的金牌大作來個超級比一比 |
喔!我聽見了,有人在問什麼是變奏曲?變奏曲是用一段主題作為基礎,變化出許許多多不同的音樂,每一段音樂都和主題相關,卻又各自模樣不同,表現出音樂豐富的內容。變奏考驗作曲家的功力,主題好聽固然重要,但變奏要能風貌變化萬千,卻又和主題環環相扣,必須聽的出與主題的相同之處,但又要表現出延伸自主題的變化,作曲家必須熟悉各種技巧,才能表現出相同音樂的各種姿態樣貌。用心聽,帕帕基諾唱的那段音樂很簡單,很容易朗朗上口,但貝多芬卻巧妙地變化出12段變奏,各有各的樣貌,卻緊緊地扣住帕帕基諾的主題。越是仔細品味這段音樂,越能瞭解莫札特對貝多芬的影響,也越能瞭解貝多芬從古典出發,卻超越古典、邁向浪漫的時代意義。
廠商資訊 金革唱片 客服專線:0800-031-360 網址:www.jingo.com.tw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