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撰文/郭漢丞,攝影/蔡承融 |
2022/12/02發表,已被閱讀9,471次
|
|
追求 Hi End 極致,是一場無止境的旅程,對瑞士 Stenheim 來說,Reference Statement 展現他們現階段最高技藝(state-of-the-arts),也是他們挑戰世界第一的宣言。
挑戰 Hi End 的頂峰
| | CEO Jean-Pascal Panchard | Stenheim 成立於 2010 年,五位音響工程師攜手創業,在此之前,五位工程師都任職於 Hi End 音響知名品牌,據說出自瑞士 Goldmund,所以他們推出的第一個系列產品 Alumnie,全部採用鋁合金製作喇叭箱體,就顯得相當合理了,不過懂得設計未必懂得市場,所以在 2013 年,現任 CEO Jean-Pascal Panchard 入主 Stenheim,積極招兵買馬,融合瑞士精緻工業文化,塑造 Stenheim 有如瑞士手工機械錶的公司形象,並在 2014 年推出 Reference 系列,挑戰 Hi End 的頂峰。
Jean-Pascal 曾經三度來台,其中有一次我擔任他的現場口譯,解說 Stenheim 的核心理念,他說 Stenheim 有三大技術特點,分別是鋁合金喇叭箱體、極高效率訂做動圈單體與精確且成熟的高階分音器,而目前音響產業只有 Steinheim 把這三件事情做到最好、做到極致。
做到極致的複雜喇叭
關鍵在「極致」!鋁合金打造喇叭箱體,Stenheim 不是唯一,還有很多品牌都愛用鋁合金,訂做高效率動圈單體與精確分音,大家都會講,可是要怎麼樣做到極致,那可就困難了。
假如只看 Reference Statement 的外觀,龐大的體型望而生威,一看就知道是厲害的狠角色,可是其設計極為複雜,以單體來說,每聲道使用 1 個鋁帶高音、 1 個絲質軟半球高音、2 個 6.5 吋中音,上下有 2 個 13 吋長衝程低音,背後還有 2 個低音,中間夾著鋁帶高音,而獨立的低音柱,前後各有 3 個低音單體,總共六個,內建三個獨立驅動模組,光是低音柱就需要動用三條電源線,而主喇叭與低音柱之間,還需要搭配 Stenheim Bass Management System 銜接頻率。五音路的複雜設計,搭配龐大的四件式喇叭箱體,單支喇叭重達 300 公斤。
超級複雜的密閉式音箱結構
怎麼會這麼重?我在博韻音響試聽的時候,沒有特別去想這個問題,等回來研究之後,才發現 Reference Statement 的喇叭箱體,不僅是密閉式設計,而且是由 24 個獨立喇叭箱體構成,可以想像 Reference Statement 內部的隔間與強化樑柱,肯定非常複雜,可是他們沒有刻意把內部結構秀出來,我想這與公司的理念有關,在 Reference Statement 的原廠文案中,結論寫著「Forget technology, simply experience music.」,就是請您簡單享受音樂,忘記複雜的技術,那些干擾音樂再生的技術難題,Stenheim 已經幫您解決了。
Reference Statement 擁有傲人的頻率響應,原廠標示 10 Hz ~100 kHz,且工作效率高達 96 dB,對動圈式單體喇叭來說,這是了不起的成就,幾乎可以媲美高效率號角喇叭。Stenheim 認為,高效率動圈單體才不會減損音樂的細節,完全表現錄音之美,可是為了把動圈式單體的效率做到最高,每一個單體都要特別訂做,而 Reference Statement 的低音單體還有兩個規格,其中有兩個是長衝程 13 吋低音,低音柱與喇叭背後的 13 吋低音規格又不同,這是最新款式 Reference Statement 的新低音單體,不過 Stenheim 沒有說這是第二代的設計,只是順勢與時俱進。
不簡單的96 dB 效率
要把 Reference Statement 做到 96 dB,不僅需要訂做高規格單體,它的分音器設計也很不簡單,因為Stenheim 偏好高階分音,這讓分音器設計與製作更困難,要達到高效率更是難上加難。
所謂高階分音,就是讓分音斜率更為陡峭,一階分音,代表分音器滾降是 -6dB,二階就是 -12 dB,以此類推,如果做到 4 階分音,就是滾降斜率 -24 dB,就是高階分音了,Stenheim 沒有說明其滾降斜率,只說採用高階分音,所以很可能是 4 階分音,又或者更高,但是要提高一倍的滾降斜率,被動元件要增加一倍,越多的被動元件,代表訊號損耗更多,所以,Stenheim 堅持使用高階分音,又要維持喇叭的超高效率,是設計上的難題。Stenheim 怎麼解決?我不知道,原廠並沒有詳細解釋,這是他們走跳江湖的技術之秘。
低頻管理系統只需調整低頻增減
由於 Reference Statement 是四件式設計,主喇叭與低音柱之間,還有 Stenheim Bass Management System,這是 Stenheim 委託瑞士 CH Precision製作的電子分音器,不過可以調整的範圍不大,分頻點不可以更動,原廠僅保留 +/- 3 dB 低頻音量增減,外加超高音的濾波滾降。
其實使用電子分音,可以調整的項目很多,可是 Stenheim 刻意讓調整項目簡化,就是要盡可能維持原廠設定的樣貌,而低頻量感的多寡,則需依據喇叭擺放空間,以及使用者偏好來決定,所以保留低頻量感增減的調整,此外,在主喇叭的分音器上,還有一個低頻量感調整的旋鈕,讓使用者依據喜好增減。
關於 Reference Statement 的設計內容,如果想要深究,其實可以寫的東西很多,可是當我看到 Stenheim 對 Reference Statement 的結論,希望大家單純享受音樂之美,不要去想技術的難題,便放棄了詳述 Reference Statement 設計細節的念頭,確實,Reference Statement 是超級複雜的喇叭系統,可是如果有能力擁有它,享受音樂就好,又何必追究為什麼喇叭這麼好?就像是有幸擁有法拉利超跑,那就拉高引擎轉速,讓洶湧澎湃的聲浪激發腎上腺素,單純享受高速馳騁賽道的樂趣,不就夠了,又何必詳究 12 缸紅鬃烈馬究竟如何打造?如何技術高超?這些技術上的難題,原廠都已經解決了,擁有 Reference Statement,就安心享受音樂吧。
可以量身定做的頂級喇叭
在博韻音響試聽時,楊老闆跟我說,Stenheim 高階喇叭都可以量身定做,畢竟是價格直比超跑的喇叭,滿足客戶要求是基本,而眼前這對 Reference Statement 得來不易,從 2021 年 8 月下訂,直到 2022 年 10 月才送抵台灣,其實這對 Reference Statement 是客戶訂購,早就賣掉了,邀請我來試聽,只是要讓我知道 Reference Statement 究竟有多好。
博韻音響楊老闆搭配的器材,大多是自家代理的品牌,訊源與擴大機都是 Mola Mola,數位串流 DAC 是 Tambaqui,前級用 Makua,後級則是四部 Kaluga 單聲道後級,小巧的後級蘊藏 400 瓦(8 歐姆)大功率,而且阻抗到 2 歐姆時,可以倍增到 1,200 瓦,楊老闆說,以 Reference Statement 的身價,其實應該搭配更高價的器材,可是他用 Mola Mola 來搭,其實已經相當夠水準了。
要架設 Reference Statement 全套音響系統,不是簡單的事情,每一聲道含專用底座,重量高達 300 公斤,光拆箱就是大工程,更不要講移至定位了,再來,超低音供電需要三條電源線,左右聲道加起來就是六條電源線,再加上 Stenheim Bsss Management System 主動分音兩部供電,總共就是 8 條電源線,另外要加上排插,而全套 Mola Mola 器材則是以波蘭 GigaWatt PC-4 EVO+ 供電。
在試聽 Reference Statement 之時,因為我需要聽 CD,所以楊老闆幫我加上 CEC TL-3N CD 轉盤,才注意到博韻調音的諸多細節,譬如加上 Nordost QRT,還有我沒見過的 Orgosound,這個小金字塔型狀的擺設,是針對聆聽空間整治的調音道具,據稱有整磁效果,原理頗為玄奇,不過我來試聽的主角是 Reference Statement,所以沒有細問,之後再借回來玩也不遲。
可能需要更大的聆聽空間
四件式喇叭,加上前後發聲的 bi-polar 設計,Reference Statement 的擺位設定,肯定不是簡單的事,博韻楊老闆事前花了不少時間,我牛刀小試一下,聽了一兩首曲子,跟楊老闆說:「空間好像還不夠大,要讓 Reference Statement 盡情揮灑,可能需要更大的聆聽空間。」
唉,您就知道經營 Hi End 音響有多困難了,像 Reference Statement 這麼龐大複雜的喇叭系統,蘊藏龐大的音樂能量,展示需要夠大且聲學條件夠好的空間,就像超跑是為了賽道而生,而不是在公共道路上逞兇鬥狠。聽過幾曲,我跟楊老闆說,聆聽位置應該要稍微遠一點,座位的高度也要略高,可能會更好,不過,這無損於 Reference Statement 的實力,雖然覺得聆聽空間更大,更能揮灑 Reference Statement 龐大的音樂能量與動態,可是細膩之處足以展現 Reference Statement 的聲音之美。
我常說,低頻是喇叭最花錢的地方,要有足夠的單體推動空氣的面積,加上夠大的音箱容積,才能擁有真正的 20 Hz,而 Reference Statement 更強,可以壓到人耳無法聽到的 10 Hz,或許有人會說,反正聽不到,為何要這麼低的延伸?答案是 8 度音的諧振,雖然 10 Hz 聽不到,可是向上兩個 8 度,都會受到極低頻的影響,增添低頻下盤的厚度與豐潤度。
聽 Rebecca Pigeon 好輕鬆
我從 Rebecca Pigeon 的「Spanish Harlem」開始聽,低音大提琴撥奏開場,Reference Statement 的音場中央凝聚著龐大且自然的撥奏音符,顆粒飽滿清晰,輕鬆的彈跳力道,與 Rebecca Pigeon 清甜的嗓音互為對比,第二段加入了鋼琴,彈奏的力道輕柔,鋼琴觸鍵有著溫暖的光澤,打擊樂、弦樂與吉他在間奏時加入,Reference Statement 撐開漂亮的音場空間感,我沒有刻意開得很大聲,但音樂的細節已經很豐富,這代表喇叭有著很好的工作線性,不一定要開很大的音量,就能展現飽滿豐富的音樂細節。
我沒有停下 CD,繼續聽「Remeber Me」,吉他撥彈和弦,共鳴飽滿,但 Pick 彈奏的聲響細節沒有遺漏,帶出輕快的節奏感,多軌錄音的效果,疊加了兩把木吉他,Rebecca Pigeon 的歌聲凝聚在音場中央,打擊樂器的殘響帶出錄音的空間感,Reference Statement 鋪陳出輕鬆愉悅的音樂表情,這是大型喇叭系統的風範,唱起 Rebecca Pigeon,對 Reference Statement 來說,只是小蛋糕一塊,太簡單了。
輕鬆自在的低頻真舒服
我換上 Diana Krall「Live In Paris」現場演唱會錄音,聽「Let's Fall In Love」,爵士吉他的前奏,與Diana Krall 的歌聲,用 Reference Statement 來聽,真是輕鬆自在,等鋼琴、低音大提琴、爵士鼓加了進來,搖擺的氣氛更為濃郁,弦樂群與銅管帶出大樂團的氣氛,Reference Statement 把音樂場面撐得很開,可是中頻段的厚度與聲音密度,依然維持得很好,畢竟喇叭箱體夠大,單體夠多,每一聲道有 14 個單體協力工作,每個單體都可以輕鬆地工作,共同營造出輕鬆自在的音樂場面。
來首搖滾味重一些的曲子,聽 Dire Straits 的「Money For Nothing」,這是多軌錄音營造出來的效果,前奏空靈的音場效果,搭配電子合成器的奇特聲響,Reference Statement 把錄音空間感拉出寬闊的 3D 場景,人聲的反相錄音讓空間撐得更開,爵士鼓逐漸升高氣氛,推到頂點讓電吉他飆出經典的和弦節奏,仔細聽,一點 pick 撥弦的聲音都沒有,沒錯,Mark Knoplfer 是用手指撥弦的,所以電吉他的 Power Chord 那麼濃厚,爵士鼓的鼓點爽脆,大鼓噗噗作響,低頻彈跳力真好,我知道,Reference Statement 來聽搖滾樂,仍然是小菜一碟,輕鬆自在。
可以調整中高音模組 Toe-in 的特異功能
換古典樂上場,先聽 Rachel Barton 與 Samuel Sanders 合作的「Homage To Sarasate」,選「安達路西亞小夜曲」,鋼琴低吟的分解和弦,Reference Statement 厚度十足,鋼琴的形體寬鬆龐大,對比小提琴凝聚有神,鋼琴與小提琴演奏的畫面輕鬆呈現,不過,因為樂器數量少,所以比例與位置更好辨認,我在聆聽位置上,略為前後移動,感受皇帝位的音場變化,博韻楊先生大概知道我在幹什麼,所以說:「如果想要小提琴更凝聚、更準確,可以移動中高音單體的投射角度。」
果然是行家,在座位上稍微移動,就知道我心裡在想什麼,這 Reference Statement 是大傢伙,不好移動,所以 Stenheim 賦予喇叭特異功能,就是讓中高音單體的模組,可以微調投射角度,如果想要小提琴更為凝聚、更為浮凸,可以增加中央模組的 toe-in 角度,不需要移動喇叭,可是我覺得博韻的調整已經夠好,前後移動聆聽位置,只是要確定其中的差異,所以沒有請楊先生多做調整。
因為古典音樂的錄音電平,多半比爵士樂或搖滾樂低一些,所以聽「安達路西亞小夜曲」時,把音量推大了些,雖然只是鋼琴與小提琴的室內樂,可是錄音非常好,也很考驗音響系統的質感,催大音量之後,鋼琴要維持龐大的音像樣貌,還要飽滿、濃郁、厚實,對比小提琴富有光澤與水分的琴音,而且小提琴強奏之時,音色要明亮有神,還不能飆出刺激的聲響,是不容易過關的考題,不過 Reference Statement 一派輕鬆,讓人很快地進入音樂當中,享受鋼琴與小提琴的對話,交織出畫面感十足的音樂樣貌。
編制越大、能力越好
該加大編制了,換上王羽佳的「拉威爾 G 大調鋼琴協奏曲」,年輕的法國指揮布蘭吉耶(Lionel Bringuier)配合蘇黎世音樂廳管弦樂團,第一樂章是歡快的快板,音場竄出打板聲響,鋼琴有如流水一般彈奏奇特的和弦,鋼琴在鍵盤上滑音的技巧,是拉威爾融入美國爵士樂的巧思,據說作曲受到美國作曲家蓋希文的影響,管樂器的技法似乎帶著些「藍色狂想曲」的味道,不過這是一首不容易播放的協奏曲,除了鋼琴的音符和聲特殊之外,還有短笛清晰嘹亮的聲響,主題還以銅管呈現,音響系統要有足夠的下盤豐潤度,才能呈現管弦交響與鋼琴協奏的對比反差,把樂曲戲劇性的風格盡情展現。
用 Reference Statement 來聽「拉威爾 G 大調鋼琴協奏曲」第一樂章,真是享受,我把音量在往上加,拉到彷彿在音樂廳前五排的位置,Reference Statement 深邃有開闊的音場,讓音樂展現戲劇性的活力,年輕指揮搭配年輕鋼琴家,速度快了些,讓音樂的青春活力更鮮活, 快速演奏的鋼琴樂段,一點也難不倒王羽佳,高超的技巧飆到高點時,大鼓轟然巨響回歸主題,光是那轟然一聲的大鼓,Reference Statement 又沉、又猛、又深,樂團馬上回歸主題,可是大鼓的餘韻仍在,隨後落入寧靜的音符,彷彿夜曲般的氣氛,大鼓猛然巨響,再度展現 Reference Statement 的低頻魅力,假如您有機會到博韻聽 Reference Statement,或許只聽「拉威爾 G 大調鋼琴協奏曲」,就知道這套音響系統有多威。
最後,我祭出了蕭士塔高維奇,聽阿胥肯納吉指揮愛樂管弦樂團的「節慶序曲(Festival Overture)」,從樂曲名稱就知道這是歡興鼓舞的曲子,開場就是銅管群強奏,樂團火力全開,打擊樂重磅回應,逐漸升高氣氛,進入輕快的節慶樂段,Reference Statement 呈現寬闊且熱鬧的管弦樂場面,銅管群嘹亮且有厚度,弦樂群一大片、一大片地揮灑,中高頻段的水分與光澤,讓音樂的氣氛熱鬧,聆聽的情緒高昂,但聽感卻是輕鬆自在的,樂曲遊狂熱的氣氛,轉入輕鬆舒適的弱奏,在堆疊出厚實的聲部,迎向光輝燦爛終曲,Reference Statement 展現了意氣風發的昂揚氣勢,太棒了。
宣告 Stenheim 的最高技術成就
我想說,Reference Statement 這麼多個單體的複雜喇叭系統,要能協同一致工作,絕對非常困難,這是 Stenheim 的技術成就,而且,Reference Statement 採用前後發聲,音場營造更為寬闊深邃,聽感自然,不過我相信這不是喇叭拆箱就能搞定,而需靠專業的安裝與調整,假如您有機會來博韻試聽 Reference Statement,體驗美聲之外,還可多討教音響經,博韻是音響調整的大內高手,學個幾招回家可受用得很。
器材規格
Stenheim Reference Statement 型式:5 音路 14 單體四件式落地喇叭 單體:1 吋鋁帶超高音 x 2;1 吋絲質軟半球高音 x 1;6.5 吋紙盆中音 x 2;13 吋長衝程低音 x 2;13 吋低音 x 8 頻率響應:10 Hz~100 kHz 靈敏度: 96 dB SPL/2.83V/1m 尺寸:1890 x 370 x 560 mm(HxWxD) 重量:300 kg x 4
進口總代理:博韻音響 電話:02-2838-6199 網址:https://resound-audio.com/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