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撰文/郭漢丞 |
2009/12/24發表,已被閱讀28,963次
|
|
一件唐朝傳世古琴,經過當代名家龔一之手,彷彿重現了伯牙之藝。在悠揚輾轉的琴聲中,「千古絕響」將我們帶回國樂悠遠綿長的歷史當中,在當代錄音藝術當中,這「千古絕響」自不再斷。
「千古絕響」收錄八首曲子,第一首「流水」就點出了「千古」與「絕響」的標題意涵。在精心撰寫的唱片內頁文字,引述「列子.湯問」記載的故事,既是ABC 精心製作的文字,我也不好當文抄公,買下這「千古絕響」唱片的有緣人,自然能看到「列子.湯問」裡面講的「高山流水」典故。可是不講這個故事,又沒辦法把「千古絕響」與「流水」的關係講清楚,還好這個故事太精彩,「呂氏春秋.本味」又講了一次:
伯牙鼓琴,鍾子期聽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鍾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選之間,而志在流水,鍾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湯湯乎若流水。」鍾子期死,伯牙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琴,以為世無足復為鼓琴者。
因為知音已死,伯牙也就不再鼓琴,那精彩絕倫的「流水」也就成了「千古絕響」。還好,相隔千年,這曲譜流傳了下來,還有唐代的古琴也留了下來,再加上有心人的經營,終於讓「流水」不再是絕響,而能在音響系統上重現。
坦白說,我並不懂古琴,或者說,我從來沒聽過古琴真正的聲響應該是如何,不過在我採訪ABC徐學輝先生時,他倒是講了一段有趣的製作歷程。演奏「千古絕響」的龔一是上海民族樂團一級演奏員,在台灣大概可稱為「國寶級」的國樂名家,但ABC錄製這「千古絕響」時,徐學輝和龔一之間卻有很大的意見紛歧。
作為發燒唱片的製作人,徐學輝講究的是堂皇大氣,就算是古琴,也要錄製出大氣魄,但古琴本身的共鳴並不強,響度不大,若是要錄製出飽滿渾厚又有力的古琴,非得靠錄音技術來幫忙,這當中或多或少有些「加料」,但卻是發燒的要素。而龔一作為國寶級演奏家,演奏完畢聆聽錄音,怎麼樣都覺得這古琴形體錄得太大,反而不真實。這意見相左怎麼解決?徐學輝最後解釋,藝術自然要有些誇張的成分,如果用非常近距離的錄音,再透過放大,可以展現古琴非凡的美感,這誇張本身就是藝術的一部份。這話有道理,畢卡索的抽象畫,不也是誇張到極點的藝術表現?梵谷「星空下的咖啡館」那繁星點點,不也像是高掛夜空的火焰?藝術本身就帶著些誇張,ABC在「千古絕響」當中,的確掌握了真實與美感的均衡。
| | 「千古絕響」的八首曲子,主角就是古琴,幾乎全部都是古琴獨奏,只有第二軌的「漁樵問答」加入了簫。在國樂當中絲與竹常是分不開的,這竹可以是笛,可以是簫,「漁樵問答」把古琴和簫配在一起,是很美的組合。前面說過,「千古絕響」的錄音略帶誇張手法,呈現古琴不一樣的藝術性格,那是加入了現代錄音技術的新藝術觀,把麥克風擺得很近,收錄非常豐富的演奏細節,指尖撥奏、壓弦、滑音……,細節之豐富幾乎到了「耳」不暇接的境界。錄音細節很多,古琴還有龐大的形體,但音樂本身卻是相當寧靜的,那「高山流水」的意境,在每一個音符流轉之間浮現,錄音很發燒,音樂卻走寧靜致遠的氣氛。
樂記之「絲聲哀,哀以立廉,廉以立志。君子聽琴瑟之聲則思志義之臣。」又左傳之「君子之近琴瑟,以儀節也,非以慆心也。」在夜深人靜聆聽「千古絕響」時,這些早年讀過的文字,慢慢跟著恬靜的旋律浮現,這種雅樂教化的說法,似乎過於嚴肅了,但古人卻是把音樂當作禮教的一部份,用以移風易俗。但一開始收錄伯牙的「流水」,我心裡面想像的是左傳所言:「瓠巴鼓瑟,而沈魚出聽;伯牙鼓琴,而六馬仰秣。」這張「千古絕響」的確帶著這樣的味道,讓人不禁跟著每一吋古琴的演奏細節,細細地品味著聲律之美。
廠商資訊
廠牌:ABC唱片 進口總代理:尊品 電話:02-2793-1699 網址:www.jpsr.com.tw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