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郭漢丞,攝影/蔡承融 2021/12/31發表,已被閱讀14,081
當音響評論員有什麼好處?就是能聽遍世上各種音響器材展現絕妙好聲,可是壞處是什麼?就是愛上了器材的聲音,卻要狠心把它還回去,這次試聽德國 Audionet ART G5 CD 唱盤,就是這麼天人交戰,真是令人難以忘情的自然美聲,在聽 ART G5 這段時間,我幾乎有著聽百萬等級 CD 唱盤的感覺,真是捨不得與 ART G5 分手。

參考器材挑選怎麼漏了試聽

這幾年 U-Audio 逐步建構自家參考系統,Wilson Audio Alexia 2 花費最大,其次是 EAR 868P 前級與 509 MK 2 後級,訊源則是 YBA CDT-450 與 Merging NADAC,而當我在試聽 ART G5 時,心想怎麼會漏了將 Audionet 列在挑選名單上?這樣訊源不僅可以少一部機器,而且可以讓 ART G5 當 CD 轉盤,也可以當作獨立 DAC 使用,評論器材搭配更方便啊?原來,當時想的都是讓器材「獨立」,轉盤與 DAC 要分開,所以漏掉了 ART G5,只因為它是一部 CD 唱盤,卻忘了它也能當 CD 轉盤,同時可以做 DAC 使用。


從輸入與輸出端子,就知道 ART G5 是一部相當成熟好用的 CD 唱盤,類比輸出端子具備 2 組 XLR 與 1 組 RCA,數位輸入有 3 組,分別是 USB、SPDIF 與 Toslink,數位輸出有 4 組,包括 2 組 RCA(75Ω)、1 組 AES/EBU(110Ω)與 1 組光纖,根本就是獨立的 CD 轉盤與 DAC,只是裝在一個機箱內部,真是懊惱,怎麼之前沒有想到把 ART G5 列入參考器材選項。


ART 代表諧振校準技術

為什麼 Audionet 把 CD 唱盤稱為 ART,雖可能隱含藝術(art)的意思,但實情是 Audionet「Aligned Resonance Technology 」的縮寫,這三個字擺在一起不好翻譯,或者可以稱之為「諧振校準技術」。因為能量不滅定律,不論是機箱內部變壓器與 CD 轉盤產生的諧振,或是外界環境導入的諧振,都是能量,很難消除,所以要想方設法消除諧振的影響。

Audionet 怎麼做?首先,將 CD 讀取機構與控制電路板分離,這樣控制電路板的細微振動,就不會影響 CD 讀取機構,再把 CD 讀取機構安裝在厚鋁板上,鋁板本身包覆阻尼,並使用黃銅腳釘固定。ART G5 所使用的 CD 讀取機構,可說是目前買得到最好的 CD-Pro8,這也是 ART G5 最明顯的升級,之前的 ART G3 使用 CD-Pro2,也很棒,可是停產了,所以必須尋找替代方案,而目前市場上 Hi End 高階 CD 唱盤,幾乎沒有例外,都選用新的奧地利製 CD-Pro8。


考驗精密度的細膩加工

由於採用上掀式承盤設計,要搭配 CD 鎮,Audionet 採用 POM 塑鋼材料,內藏強力磁鐵,靠磁力固定 CD 與中央轉軸,這項設計的難度,並不在材料的選擇,而是加工的精密度,要讓 CD 鎮準確且以均勻壓力夾住 CD,必須要讓兩者的密合度很高,而且軸心要能準確定位在正中央。

另一項考驗精密度的製作,就是 CD 上蓋的滑軌,如果有機會看到 ART G5,試著滑動一下 CD 上蓋(記得要問一下是否可以動手操作),手感絕佳,滑動不會太鬆,也不會太緊,代表滾動軸承加工精密度極高,內中藏著 Teflon 軸承。CD 上蓋的外部是鋁合金,厚度高達 10 mm,而且內中夾著 MDF 層,可以增加阻尼、降低諧振。您看,ART G5 光是 CD 承盤,學問就這麼多,魔鬼都藏在細節裡。


超級重的 CD 唱盤

如果您光用看的,ART G5 機箱其實並不大,大概覺得機器不會超過 10 公斤,大部分 CD 唱盤都是如此,可是如果您真的搬動機器,絕對會嚇一跳,怎麼 CD 唱盤會這麼重?答案是 22 公斤,很多綜合擴大機都沒這麼重。

額外的重量從哪裡來?依然與 ART 技術有關,ART G5 的底盤,使用花崗岩、鋁、鋼與 MDF,混用四種材料,不僅有效提升 ART G5 的質量,用以降低諧振,而且四種材料複合,可以進一步控制諧振,而且讓整部機器的重心更低,這是什麼道理?保時捷、法拉利、藍寶堅尼共同的特點是什麼?低底盤造就更低的重心,讓跑車過彎有如刀切豆腐般滑順,ART G5 壓低重心的底盤,也是要讓機器運作更穩重。


多重手段控制諧振

前面提過能量不滅定律,要消除諧振很困難,可是要控制相對容易,問題是要怎麼控制諧振,才不會影響聲音,就是將諧振點拉到人耳聆聽的頻率範圍之外,這樣諧振就不會影響音樂再生的品質了,所以,ART G5 運用花崗岩、鋁、鋼與 MDF,每一種材料都有自己的諧振特性,利用多種材料複合,就能改變諧振的頻率,將諧振拉到人耳聆聽頻率範圍之外,就能保留純淨的音樂再生。

不過,就算知道有花崗岩、鋁、鋼與 MDF 這些材料,很難依樣畫葫蘆,因為這些材料的選擇與比例,那才是 Audionet 研究 ART 技術的核心,這就像大家都宣傳晶圓奈米加工技術,誰贏得過台積電,就算買一模一樣的機器回來學著做,也很難模仿台積電的製程,Audionet 大方地講出自家配方,就是不怕您學,因為根本學不來,不光是配方比例,德國精密加工的準確度,就是學不來的基本功。


有了固若金湯的底盤與機箱,再來要看 ART G5 在聲音處理的技術,從電源開始,連小小的保險絲都要計較,使用銠與銅混合材質,而不是一般的鉛、銻或錫,並且使用大容量濾波網路,搭配推挽式 I-core 變壓器,讓中頻與低頻段更為穩固,數位與類比線路獨立供電,電源供應配線則使用 Audionet 訂做的純銀線,至於 PCB 板換上新的多層板,讓傳輸頻寬更大,且內部線路組抗極低,讓音樂訊號的傳輸不受干擾。

自家撰寫升頻演算法

雖然是一部傳統 CD,可是 ART G5 的數位處理卻很 Hi-Res,PCM 訊號讀取後,會經過雙階濾波,然後以 DSP 昇頻,DSP 內部的昇頻軟體是 Audionet 自家撰寫的演算法,將 16 bit/44.1 kHz 訊號,轉化為 24 bit/192 kHz,然後送入雙 DAC 解碼。為什麼是雙 DAC?左右聲道獨立解碼,以達到最佳聲道分離度。

在時基誤差(jitter)的消除,Audionet 宣稱 ART G5 的 Jitter 幾乎已經到達無法測量的境界,他們採用非同步時鐘重新校正技術,將時基誤差降低到 60 picoseconds sigma 以下,而且,為了避免線路工作影響到石英振盪器的工作穩定度,昇頻轉換與 DAC 的佈局呈現 Z 字型,這些細微之處,不曉得花了 Audionet 多少時間,才實驗出最佳化的線路佈局。

自家研發 Audionet OP

在類比放大線路部分,ART G5 使用 Audionet 自家研發的最新 OP Amp,很多人看到 OP Amp,就會覺得檔次不夠,可是 Audionet 自家研發 OP Amp,已經有二十五年歷史,他們知道現成的 OP Amp 是為了應付一般大量製造所用,規格不夠好,所以打從一開始,Audionet 就投入 OP Amp 研發,達到忠實的訊號放大與寬頻表現,加大電流輸出能力,並且搭配優質音響等級薄膜電容,可千萬不要小看 Audionet OP。

因為 ART G5 具備 DSP 昇頻能力,所以當作 CD 轉盤時,可以選擇 HighRes 或 LowRes 模式,設定在 HighRes 模式時,S/PDIF 輸出 24 bit/192 kHz,AES/EBU 則輸出 24 bit/88.2 kHz,光纖維持 16 bit/44.1 kHz,如果設定在 LowRes 模式,則一律是 16 bit/ 44.1 kHz,第三個模式是 Disable,關閉數位輸出線路,如果您將 ART G5 當作 CD 唱盤使用,沒有搭配 DAC,建議選擇將數位輸出關閉,讓內部線路工作的干擾更小。


聆聽時不妨設定螢幕關閉

設定 ART G5 細部功能的選單,可以從遙控器的「*」號叫出來,可以設定螢幕顯示 CD 播放的時間訊息、CD 隨機播放、重複播放、自訂選單、螢幕亮度、自動關機時間、自動播放等等,不過我想一般人大概不太會用到,與聲音比較相關的設定只有數位輸出與數位輸入的設定,另外就是螢幕亮度,如果覺得螢幕工作線路的高頻可能會影響聲音表現,可以設定螢幕關閉模式,播放音樂時螢幕就不會顯示任何資訊,等到操作 CD 面板的按鍵,或者觸動遙控器時,ART G5 的面板會立刻量起來,顯示工作狀態訊息,等音樂開始播放之後,螢幕會自動關閉。

在二十年的發展當中,ART G5 可說是第四代 Audionet CD 唱盤,可是外觀幾乎沒有改變,面板依舊維持最簡潔的四個按鍵,由左至右分別是電源開關、停止/設定、快轉、播放/倒轉,而且靠這四個按鍵的組合,就可以設定 ART G5 的工作選單,持久不變的工業設計語彙,就像是保時捷 911,歷經數十年,911 依然是 911,可是內中的技術與時俱進,這 ART G5 也是如此,外觀沒什麼改變,可是技術持續演進翻新,維繫經典地位不墜。

飽滿、通透、寬大、細節豐富

試聽 ART G5 時,喇叭都是 Wilson Audio Alexia 2,可是擴大機搭配了兩套,一是 EAR 868P 前級與 590 MK II 後級,另一套是 mbl Noble C11 前級與 N21 後級,ART G5 與這兩套擴大機都相處愉快,聽 EAR,真空管機的溫暖色調,配上 ART G5 的通透清甜,聆聽輕鬆感甚佳,而搭配 mbl,因為輸出功率更強,Alexia 2 操大音量時,底盤更為穩固,最後多以 C11/N21 的聽感為主定稿。

ART G5 具備優秀的音樂細節表現力,而且在中頻段有著相當好的厚度與密度,呈現出漂亮的音像,而且形體有著健康的飽滿度,音像寬大,但比例準確,音符的顆粒飽滿,不會鬆散,與 C11/N21 搭配起來,讓 Alexia 2 有著穩固的低頻,並且自然地讓喇叭消失在空間當中,呈現通透又寬闊的音場。

吉他右手指尖的音色變化清晰細膩

我想舉 Katja Werker 在老虎魚發行的「Contact Myself 2.0」,如果您喜歡 Finger Style 吉他,肯定會喜歡這張 CD,聽第一軌的「Yes」,鋼弦吉他溫暖的撥奏,ART G5 清楚地把錄音當中的細節重現,吉他指彈撥奏時,大拇指音彈奏根音,Katja Werker 用手指去彈,沒有戴上指套,低音的顆粒更暖,對比指甲彈奏的分解和弦亮麗的音色,ART G5 清晰地呈現右手彈奏的音色差異。

Katja Werker 這張唱片,如果照 CD 內頁所寫的內容,根本是在錄音室「一鏡到底」,兩把吉他,一人獨唱,靠錄音室的電容式麥克風,收錄彈唱的場景,再加上吉他收音與人聲的獨立收音做混音後製,用最簡單直接的方法,收錄原汁原味的錄音現場,而我用 ART G5 來聽,真是至高無上的享受,我看著 CD 內頁的照片,錄音時 Katja Werker 打赤腳,踩在錄音是地毯上,就是要避免鞋子產生噪訊,錄音室裡面擺滿了吉他,Katja Werker 自彈自唱,搭配另一把吉他與無格 Bass,另一把吉他用 Pick 撥彈,音色更清脆,而 ART G5 清楚地呈現兩把吉他的音色差異,彷彿將我帶回錄音現場,Katja Werker 就在我面前彈唱那樣真實。

彷彿將錄音洗過一次的乾淨通透

ART G5 與 mbl 如此合拍,倒是出乎我意料之外,因為以前總覺得 mbl 最好一套西裝,自家搭配準沒錯,可是 ART G5 與 mbl 卻相當速配,音樂背景極為安靜,像是聽「Ella & Louis」,雖然是相隔半世紀以上的老類比錄音,ART G5 卻有著寧靜的音樂背景,當然,老母帶轉數位的底噪,依然聽得到,可是 ART G5 彷彿將錄音洗過了一遍,音像的凝聚與呈現,線條更為乾淨清晰,可是音質卻是那麼地有類比味道,Ella Fitzgerald 的嗓音甜美有韻味,Louis Armstrong 的歌聲沙啞有磁性,對比亮麗的小喇叭獨奏,尾韻帶著溫暖的色調,濃郁中不失通透,聽來真是過癮。

再來張老類比錄音,聽 Pink Floyd 的「Dark Side of the Moon」,「Money」可說是類比混音的經典,收銀機的聲響,左右跳動,把機器敲打的聲響,變成另類打擊樂,電吉他加上顫音器效果,背後有合成器的迷幻聲響,那個時代還沒有數位 Delay,用的是 Tape Echo,類比味可真濃厚,用 ART G5 來聽,中頻段的暖色調,帶著健康飽滿的音像,錄音後製混音把搖滾樂團的樂器,天馬行空地擺放,散發著迷幻的氣息,1970 年代的老錄音,用現代的頂尖器材播放起來,更能聽見錄音當中諸多創意十足的音樂概念。

鐵漢也有柔情

要講細膩,ART G5 可說是鐵漢柔情,鐵漢,講的是展現器樂的力道,柔情,講的是中高頻泛音延伸的自然光澤,聽皮耶絲、杜梅與王健合作的「布拉姆斯第一號鋼琴三重奏」,第一樂章由鋼琴獨奏拉開序幕,大提琴亦步亦趨地唱和,鋪陳第一個音樂主題,大提琴濃郁流暢的聲線,與鋼琴交織出溫暖的音色,等小提琴加入之後,音樂轉趨激昂,高亢的小提琴摻入了熱情,讓三件樂器的織體更顯濃密,情緒更澎湃,ART G5 將三件樂器的相對位置,清晰呈現,熱情交織之際,濃密中有著通透,見樹又見林,激情過後,音樂沉靜了下來,ART G5 細膩的音色,還有寧靜的音樂背景,讓心情緩和下來,為下一次的音樂高潮預作準備,在音樂的動與靜之間,ART G5 展現了剛柔並濟的全面性。

有剛有柔,這才有對比,才能拉出情緒的變化,換上范克萊邦獨奏,孔德拉辛指揮交響管絃樂團的經典錄音「柴可夫斯基第一號鋼琴協奏曲」,聽激昂的第三樂章,開場的定音鼓,ART G5 掀開強勁的序幕,也點出音場的深度,管絃樂團的齊奏,則拉開了音場的寬度,鋼琴獨奏開始時,鋼琴凝聚在中央,讓舞台 3D 樣貌清晰浮現。

「柴可夫斯基第一號鋼琴協奏曲」,可說是范克萊邦的成名曲,也是最膾炙人口的錄音作品,鋼琴指法精湛,音符顆粒清晰又漂亮,加上孔德拉辛明快俐落的指揮風格,是百聽不厭的版本,用 ART G5 來聽,即便是複習,我還是聽見許多新鮮的東西,像是琶音上行的樂段,范克萊邦指尖跳動的清晰度,帶出晶晶亮亮的色彩,行雲流水,我知道,這錄音少說聽過幾十次了,但是用 ART G5 來聽,卻是饒富樂趣,豐富的音樂細節讓人與音樂之間距離更近了。

聽馬勒,層次鋪陳太棒了

最後要用什麼來考 ART G5?當然是馬勒,聽伯恩斯坦指揮維也納愛樂的「馬勒第五號交響曲」,我有 N21 後級推 Alexia 2,不怕後級軟腳,用力操駕,設定在約莫音樂廳前五排位置的音量,開場的銅管獨奏,帶出遠方號角的意向,音量不大,可是維也納愛樂的銅管音色,就是那麼地溫暖。

四連音的主題反覆幾次,迎來管弦樂團猛力的強奏,N21 催逼出 Alexia 2 滾滾而來的低頻聲浪,ART G5 則有條不紊地把聲部層次鋪陳,即便是猛爆的場面,依然穩如泰山。銅管引導著樂團,一步步撐到高點,在倏然落下,迎來弦樂群的似水濃情,搖曳生姿,對比開場毀滅般的巨大聲響,弦樂更顯甜美,可是四連音的動機,緊追不捨,再度掀起狂滔巨浪,淹沒弦樂的柔情,在 ART G5 清晰鋪陳的聲部當中,感受彷彿坐在音樂廳前排的聽感,馬勒啊!您在人世間的苦難,真的如此坎坷嗎?而您的幸福,又如此浪漫嗎?

後悔失之交臂

越是聽 ART G5,越是不想還回去,可是編輯部的數位訊源已經有人了,容不下再買一部 ART G5,我只能感嘆失之交臂,不過,歷經二十年的研發,Audionet 最新世代的 ART G5,聲音表現相當不簡單,絕對有資格越級挑戰,很可能百萬等級 CD,也未必能在 ART G5 面前討到便宜,誠心強力推薦,在挑選同價位的數位訊源之前,務必聽過 ART G5 之後再決定,以免像我一樣,後悔不已。


器材規格

Audionet ART G5
型式:CD 唱盤
頻率響應:0 - 90 kHz(-3 dB)
總諧波失真:103 dB(A加權)-60 dBFs
訊噪比:> 110 dB
聲道分離度:> 130 dB @ 10 kHz
輸出阻抗:33 歐姆
類比輸出:RCA × 1,XLR × 2
數位輸出:RCA × 2,AES/EBU × 1,Optical Toslink × 1
數位輸入:USB × 1,Optical Toslink × 1
尺寸:430 × 120 × 360 mm(W×H×D)
重量:22 kg
建議售價:355,000元
進口總代理:熊快樂
電話:07-536-9696,0963-462662
網址: https://www.verymusic.com.tw/
熊快樂Facebook粉絲專頁

高雅苔蘚綠新色問世–Focal Aria Evo X 系列喇叭
Focal 最新推出的 Aria Evo X 系列喇叭,是以原本廣受好評的 Aria 900 系列為基礎進行優化和改進而得的新世代產品,目前旗下共有 3 款落地喇叭,分別是 Aria Evo X No.4、Aria Evo X No.3 及 Aria Evo X No.2,1 款 Aria Evo X No.1 書架喇叭... 《 全文


更多專題: 一個月    三個月    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