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郭漢丞,攝影/蔡承融 2021/03/26發表,已被閱讀15,599
Reference 系列是美國 Audio Research 等級最高的 High End 系列,身價自然不平凡,動輒百萬身價,難以親近,Audio Research 當然知道,價錢是進入 High End 的阻礙,所以推出了 Reference 80S(以下稱 REF 80S),價格與 VT 系列的大功率真空管後級差不多,但是線路則是真正 Reference 等級。這次到鈦孚試聽,除了體驗到 REF 80S 的音質之美,還拿出了原廠搭配密技,才真正釋放 REF 80S 的驅動威力,至於是什麼密技,文章讀過就知道。

全新世代的 Reference 系列

REF 80S 嚴格來說並不算全新機種,之前就有 Reference 75,作為進入 Refernce 系列價格最親民的機種,不過兩者推出時間相差多年,無論是外觀工業設計或是使用的功率管都不一樣了。看外觀就知道,REF 75 長得像老 Audio Research 機器,方方正正的,還有傳統的功率錶頭,而 REF 80S 機箱面板多了一些弧線雕琢,功率錶頭則是新世代的 GhostMeters,透明的玻璃錶頭底下跳動著白色光的指針,還可以看到後面功率管幽微的燈絲光芒,配色雖然仍是 Audio Research 經典的銀色與黑色機箱,但是設計細節增添了許多年輕氣息,讓機器看起來更帥氣,也明顯呈現兩個世代的樣貌。

Reference 系列的進化,最重大的改變要算三年前的 REF 160M,後來推出的 REF 160S,與這次試聽的 REF 80S,可說是 REF 160M 延伸而來的器材,從單聲道變成立體聲,就是 REF 160S,然後把功率減半,變成 REF 80S。理由很簡單,就是要降低價格門檻,吸引更多消費者,從 REF 160M 單聲道變成立體聲 REF 160S,少了一個機箱,變壓器數量也減少,成本降低就能便宜一些,而從 REF 160S 功率減半,變成 REF 80S,真空管減半,變壓器規格輕一點,可以再降低成本,這樣 REF 80S 的售價才有市場競爭力。


五大特點都與 REF 160M 相同

2018 年推出的 REF 160M,寫下了五項 Audio Research 的「第一次」:第一次看到 GhostMeters 透明玻璃錶頭、第一款使用 4 層 PCB 板製作的後級,以縮短訊號路徑、第一次在 Reference 系列加入單端輸入、第一次採用自家設計的自給偏壓,還有第一次可以切換三極管與五極管工作模式,藉以變化音色。REF 160M 寫下的五項創新紀錄,現在全部繼承在 REF 80S 身上,而它與 REF 160M 最主要的差異,其實只有輸出功率比較小,並縮小為單一機箱,而三年前寫下的五項創新紀錄,全部傳承到 REF 80S 上面,也可說是新世代 Reference 系列的新特點。

在這五項特點當中,最方便的功能就是自給偏壓。真空管機的偏壓調整,是在調整真空管柵極的電壓,藉此控制頻極的電流量。以推挽工作的真空管機來說,如果兩個功率管的偏壓不同,就會產生正負半波波型不對稱的情況,產生失真,聲音就不好聽,可是真空管本身的工作特性會隨時間改變,而不像晶體那麼穩定,因此需要調整工作偏壓。偏壓調整的設計有兩種,一種是固定偏壓(Ficed Biasing),必須定期手動調整偏壓,另一種是自給偏壓(Self-biasing),線路會自動對應真空管的狀態,自己調整偏壓,所以不需要手動調整。

以前 Audio Research 偏好固定偏壓設計,使用一段時間後要用電錶或靠機器上面的錶頭測試,轉動小螺絲旋鈕調整,將偏壓設定在原廠建議數值,不過從 REF 160M 開始,首度推出自給偏壓線路,會自動適應真空管的狀態調整偏壓,所以在 REF 80S 上面,沒有調整偏壓的小螺絲旋鈕。


自給偏壓方便好用又保護機器

究竟是固定偏壓比較好,還是自給偏壓比較好?兩派各有說法,有人說固定偏壓設計才能精確設定偏壓,而自給偏壓比較像變頻冷氣,雖可設定室內溫度,但總是比設定溫度高一點或低一點,不夠精確,但是自給偏壓比較不找麻煩,不需要定期調整,使用起來更方便。

其實這兩種設計有點像是車子手動排檔與自動排檔的差異,愛玩車的人常說「出手排我就買」,可是絕大多數人買的是自排車,原因就是方便。固定偏壓就像手排車,多了些好玩之處,有些技術派的發燒友,會刻意把偏壓調高一點,提高真空管電流,覺得聲音會比較飽滿甜潤,可是這樣有可能會減少真空管壽命,也會造成變壓器較大的負擔,就像是操手排車拉高轉速飆扭力,拉高偏壓可能會讓機器更生猛,但也讓機器的工作壓力變大。而自給偏壓因爲是線路自動適應真空管狀態,所以無法調整,也無需調整,所以機器會維持在原廠預期的工作狀態內,沒有機會讓玩家激烈操駕。

Audio Research 以前是固定偏壓的擁護者,不過從 REF 160M 開始轉向自給偏壓,一路延伸到 REF 160S 與 REF 80S。我想,日後 Audio Research 應該都會採用自給偏壓線路,畢竟,真空管本身是特性會變動的放大元件,自給偏壓不光是簡單好用,對機器本身的保護與真空管的使用壽命,都比較好,而且,少了偏壓調整,玩家比較不容易把機器操過頭,造成真空管提前老化,甚至不慎燒機。

全面進化到 KT150 真空管

REF 80S 使用的真空管,訊號管部分採用 6H30,這是沿用多年的訊號管,而功率管則是較新的 KT150,這部分的設計與 REF 160M、REF 160S 相同,可以說目前 Audio Research 已經全面換裝 KT150 了。關於 Audio Research 的真空管,他們可是相當講究的,所有採購進廠的真空管要經過 48 小時燒管,然後測試標記數據配對,這個程序對真空管機很重要,除了汰除不良真空管之外,選擇配對的功率管是推挽線路好聲的關鍵之一。


假如您用了幾年之後,有更換真空管的需求,最好找代理商購買 Audio Research 真空管,價格可能比一般零售貴一點,可是人家是測試配對的真空管,而且還必須依照您機器的測試狀態,提供數值合適的替換管,這麼講究的售後服務,難怪很多人 Audio Research 一用就是幾十年,連代理商都說,很多二、三十年的老 Audio Research,客戶寧可修也不想換。

在機箱部分,REF 80S 採共用機箱,也就是說,REF 160M、REF 160S 與 REF 80S 這三部後級,機箱都一樣,但是功率不同,REF 160M 與 REF 160S 都是 140 瓦,而 REF 80S 則是 70 瓦,其餘的功能都相同,譬如以前 REF 系列只有平衡輸入,現在多了 RCA 單端,另外還有 12V 觸發端子、RS232 輸入,可連動室內自動化控制系統,還有自動關機功能,萬一聽到睡著了,機器會自動休眠,喇叭輸出端子則提供 4、8、16 歐姆三種選擇。



搭配 Confidence 20 試聽

關於 REF 80S 的基本設計特點講過,該來講這次鈦孚試聽的體驗了。以前到鈦孚試聽,朱總大多全程招呼,不過這次換上企劃 Lucas,看來朱總真的是把公司業務放給年輕人管,只當鈦孚的品牌大使了。在我來之前,Lucas 已經把全套系統架設妥當,器材當然是全套 Audio Research,包括 CD6 唱盤與 GSPre 前級,搭配 Dynaudio Confidence 20 書架喇叭,線材是全套 Siltech。

在開始聽之前,Lucas 跟我說,因為搭配 Confidence 20,在鈦孚的大空間裡,感覺書架喇叭的低頻有點不夠,所以他有把喇叭稍微向後拉一點,增添一些低頻量感,如果還需要調整,再跟他說。我心裡想,鈦孚這麼多 Dynaudio,如果想要低頻多一點,搭配落地喇叭就好,怎麼會挑 Confidence 20 書架喇叭來搭配,還要擔心低頻不太夠的問題?不管了,先聽再說。


三極管與五極管音色各有千秋

新世代 Reference 系列都有三極管與五極管兩種工作模式,REF 80S 也不例外,先來聽這兩者的差異。來點輕鬆的音樂上陣,聽 Mark Knolpfer 與 Chet Atkins 合作的「Neck and Neck」,老少配的吉他大師合作 Country Blues,「Poor Boy Blues」一上場就是輕快的節奏,兩把吉他的音色,一亮一暗,REF 80S 唱出輕鬆的鄉村音樂氣氛,音場凝聚在 Confidence 20 中間,Solo 樂段的時候,兩把吉他輪流登場,音色濃郁一些,帶著些許吉他音箱共鳴音色,那是 Chet Akins 的 Gibson ES 335,而後面音色比較明亮,顆粒比較凝聚的吉他,那是 Mark Knopfler 的電吉他,我猜想是唱片封面上那把 Penn Suhr,是相當稀有的限量手工電吉他。

鈦孚預設的模式是五極管,讓 REF 80S 擁有 70 瓦輸出功率,這樣在大空間推 Confidence 20 更有信心,同一張專輯我再聽下去,跳到第三軌的「There'll Be Some Changes Made」,兩位吉他大師繼續精彩的音樂對話,換上鋼弦吉他,吉他的共鳴聲響更濃,但自然發聲的吉他音色更顯清爽,兩把吉他維持在 Confidence 20 中間,交替 Solo,還會互相調侃彼此的 Solo 風格,Chet Atkins 前面先說 Mark Knopler 少了點自己的風格,等 Mark Knopfler 拿出壓箱寶雙弦彈奏,Chet Atkins 還說叫他要尊重一下長輩,真是趣味十足的鄉村藍調合奏。

「舒適模式」或「跑車模式」任君挑選

五極管模式聽過,切換到三極管模式, 只需要切換 REF 80S 面板的按鈕,就能在兩種真空管工作模式當中遊走,切換到三極管模式時,REF 80S 的功率減半,變成 33 瓦,奇怪,怎麼不是整數的 35 瓦,而是 33 瓦?我不知道,這是原廠的數據。在三極管工作模式時,燈號會顯示藍色,而五極管模式則顯示綠色。


我用相同的音量重聽「There'll Be Some Changes Made」,三極管模式音色柔和些,調性軟一些,低頻段比較輕寬鬆,節奏組的爵士鼓與貝斯比較後退一點,重量比較輕盈,反之,五極管的爵士鼓與貝斯比較壯,比較集中有力,吉他的音符顆粒感刻畫比較清晰,這兩種工作模式音色表現略有不同,各有千秋,如果要用車子來比喻,三極管比較像是「舒適模式」,而五級管比較像是「跑車模式」,想要輕鬆聽音樂,三極管模式很合適,但如果想聽錄音的動態對比,想要比較有衝擊力的聲音,那就用五極管模式。我認為這也是新世代 Reference 系列最實用的特點,一部機器有兩種音色,您可以隨著音樂的類型,或者是聽音樂的心情,隨心所欲選擇三極管或五極管工作模式。

幾乎用不到 1 瓦功率

還有,REF 80S 的功率錶頭,不光是新世代的 GhostMeter 漂亮,實際工作時還活跳跳的,GhostMeter 有兩層數字,顯示目前機器輸出功率,上層是五極管模式,正中央代表輸出功率 0.75 瓦,下層是三極管模式,正中央代表輸出 0.37 瓦。沒錯,指針打到 12 點鐘方向時,REF 80S 輸出都不到 1 瓦,向右邊過去的刻度,功率向上跳的幅度就很大了,到兩點鐘方向時,差不多 1 瓦輸出,然後很快跳到底 75 瓦,如果把錶頭操到底就過載了。我一邊聽「Neck To Neck」,一邊試探 REF 80S 的輸出底線,就算開到相當大的音量,REF 80S 頂多也比 1 瓦多一些,幾乎不會超過 10 瓦。

難道是 Confidence 20 太好推了嗎?抱歉,它的效率只有 87 dB,只能算中高效率,並不是好推的喇叭,可是從 Ghostmeter 上面可以了解,REF 80S 幾乎不會超過 1 瓦,代表我們在家裡面聽音樂的時候,可能個位數功率的擴大機就夠用了,但是為什麼發燒友還想要追功率更大的擴大機?原因就是驅動餘裕度,也就是所謂的 head room,不管是五極管的 70 瓦,還是三極管的 33 瓦,REF 80S 的最大功率都遠超過 1 瓦,就算您推到了 10 瓦,音量已經很大,後級依然有很好的餘裕度。

REF 160M 與 REF 160S,我之前都寫過評論,REF 160M 在 U-Audio 編輯部試聽,REF 160S 則是來鈦孚聽,現在再度聽 REF 80S,我覺得音質音色的表現,三者幾乎相同,這就顯現出 REF 80S 超值之處了,假如您的聆聽空間不大,也不常用很大的音壓聽音樂,真的只要 REF 80S 就夠了。


奇怪,音場怎麼拉不開?

「Neck To Neck」聽過,我又聽了 Eva Cassidy 的「Live At Blues Alley」、米良美一的「Romance」、許景淳的「天頂的月娘」、Marcus Miller 的「Silver Rain」,一輪聽下來,雖然覺得 REF 80S 的音色表現,與一脈相承的 REF 160M、REF 160S 相去不遠,可是有個問題,那就是音場空間感,感覺好像沒有 REF 160S 或 REF 160M 的水準。

雖然 Lucas 事先已經認真地調整,讓整體音場表現有不錯的水準,但因為這是 Reference 系列的頂尖後級,我總覺得喇叭好像沒有真的消失在空間當中,而音場總是侷限在 Confidence 20 喇叭中間,左右寬度與音場高度沒有真正地拉開,音場開闊感沒有以前聽 REF 160M 或 REF 160S 的印象那麼好,難道是 REF 80S 比較便宜的原因?


我一邊聽音樂,一邊想著可能的問題,所以在聆聽位置與音響系統之間來回檢查了好幾次,線材,沒問題,三極五極切換,音色變化清楚,可是音場怎麼拉不開?感覺好像跟 VT 系列差不多,那乾脆就買 VT 系列更省錢,何必升級 Reference 系列?咦?喇叭接在 4 歐姆輸出?Confidence 應該是 4 歐姆吧(後來查資料是 6 歐姆)?先不管帳面數字,換喇叭輸出到 8 歐姆試試看。

糟糕,把機器玩壞了

為什麼要換到 8 歐姆輸出?這是 Audio Research 原廠的密技,他們長年使用 Wilson Audio 喇叭做參考,而遇到 4 歐姆阻抗的喇叭,全部都接 8 歐姆輸出,原因何在,原廠沒跟我解釋,只跟我說如果遇到正確對應喇叭阻抗覺得不夠好聽,換到阻抗更高的輸出會比較好。所以,不等 Lucas 來,我先試試看,把 REF 80S 關機,動手換喇叭輸出到 8 歐姆。

喇叭線換好,重開機,糟糕,機器不動了,再多按兩次,還是不聽話,難道是我弄壞了?不會吧?先關機,然後更換喇叭端子,是很正常的程序,我沒有冒險熱拔插,怎麼會沒辦法重開機?好吧,萬一是我不小心把機器弄壞了,還是得承認,起身到辦公室叫 Lucas,跟他說:「機器重開機開不起來,不會是壞了吧?」Lucas 輕鬆地說:「應該不會,可能是保護裝置。」然後走過來幫我開機,沒想到 Lucas 一按就開,機器真是聽他的話啊!


原來這是 REF 80S 預設的保護,真空管機開機之後逐步升溫,然後穩定在正常工作溫度,關機之後機器仍處於較高的工作溫度,此時如果快速開關機,很可能會傷到機器,所以 REF 80S 關機之後,要等一段時間才能重開機,這一段時間是多久?我們當場沒有計時測量,不過約莫五分鐘左右,至於機器開機本來就有軟開機設計,打開電源之後面板燈號會閃爍大約一分鐘左右,然後才進入穩定工作的狀態。

喇叭線換到 8 歐姆,音場就開了

既然 Lucas 出來了,我跟他說喇叭都沒動,但是我用了 Audio Research 自家的密技,就一起來聽吧!我換回「Neck To Neck」,「Poor Boys Blues」一衝出來,我就知道對了,音場整個打開了,喇叭很自然地消失在空間當中,而不是侷限在喇叭中央的音場,高寬深自然延伸的音場展現出 REF 80S 的真正實力,Lucas 一聽,馬上知道不一樣了,趕忙問我究竟做了什麼事,我告訴他,把喇叭輸出設定在 8 歐姆,音場就開了。

Lucas 當然想追問原因,我說我也不知道,是 Audio Reseaech 原廠跟我講的,我試聽他們家機器時,也都會用不同的阻抗來連接,而不是固定 4 歐姆對 4 歐姆、8 歐姆對 8 歐姆。好吧,找到 Confidence 20 與 REF 80S 搭配的眉角,這下子我得把帶來的 CD 重新聽過了。


喇叭自然消失在空間當中

沒問題,把聲音搞好了,重聽一次是件快樂的事,從 Eva Cassidy 的「Live At Blues Alley」聽起,聽「Bridge Over Troubled Water」,電吉他 Solo 前奏時,小酒館裡還不時傳來酒杯碰撞的細微聲響,可是 Confidence 20 喇叭已經消失在空間裡,細碎的空間聲響就像把鈦孚的聆聽空間,變成 Blues Alley 的現場,Eva Cassidy 就像在面前唱歌那樣,REF 80S 的功率持續維持在 0.75 瓦以下,錶頭跳不過一半,等到電貝斯與爵士鼓加入之後,功率才開始往上跳,但也很難超過 1 瓦。我閉上眼睛,享受著宛如置身 Blues Alley 的想像空間,這個位於華盛頓特區的知名爵士酒吧,大概要等好幾年才有機會造訪,沒關係,透過錄音,也能想像小酒館的熱鬧場景。

再聽許景淳「天頂的月娘」,聽「阿爸的吉他」,錄音刻意讓左右聲道分離,尼龍弦吉他在右聲道,鋼弦吉他在左聲道,REF 80S 展現出相當好的聲道分離度,吉他分立在左右,中央浮現許景淳的歌聲。早年國台語流行音樂的人聲效果,總是喜歡比較強烈的迴音,這些錄音的細節,REF 80S 都沒有放過,或者說,整套 Audio Research 系統,把錄音的細微之處盡可能挖掘出來,兩把吉他與人聲的位置,清晰浮現在音場當中,在鈦孚的聆聽空間自然地浮現。我看著 REF 80S 的錶頭,差不多也是 1 瓦左右,難怪推得輕輕鬆鬆。

操到底已經是擾鄰的音量了

試試看後級的底線吧!拿出 Marcus Miller 的「Free」,第一軌「Blast」就是大考片,電貝斯的 Solo 加上電子音樂的強悍低頻,讓 REF 80S 開始活潑地跳動著,把音量向上催,破 1 瓦了,再推,破 10 瓦了,再推一點,後面的格子已經很粗了,快要看到 70 瓦的底線了,這時候會覺得低頻稍微緊一點,少了原本的輕鬆感,我知道五極管工作 70 瓦輸出的 REF 80S,大概到了極限了,再催上去恐怕就會失控了,可是我跟 Lucas 說,沒有人在家裡用這種非人性的音量聽音樂,開到這種音量,恐怕不超過五分鐘,警察就要來按門鈴了,那絕對是吵鬧擾鄰的過度音量,這代表 REF 80S 雖然最多只有 70 瓦,可是這樣的功率,在家裡使用已經綽綽有餘了。

激烈操駕 REF 80S 一輪,最後登場的兩張 CD 是「日出時讓悲傷終結」電影原聲帶與 Julia Fischer 的「薩拉沙泰:流浪者之歌」。「日出時讓悲傷終結」的主題曲是盧利的進行曲,錄音低頻份量頗重,REF 80S 的低頻厚實穩重,每一次進行曲主題重複時,大鼓敲擊的份量就會一次次加重,REF 80S 呈現的大鼓形體厚實且寬鬆,但並不是鬆垮垮的低音大鼓,而是彈跳有力的雄渾打擊聲響,力道的變化與錄音一樣具備戲劇性的表情。其實,聽 Marcus Miller 的時候,我就知道「日出時讓悲傷終結」考不倒 REF 80S,差電樂器的動態能表現得好,自然發聲的樂器怎麼可能出問題呢?

剛柔並濟的音色真漂亮

最後一張是剛柔並濟的「流浪者之歌」,音樂從慢板開始,鋼琴強奏掀開「流浪者之歌」的小調憂鬱氣息,小提琴拉奏出更為憂鬱緊繃的曲調,滑音的轉折展現音樂當中的吉普賽風情,調整到音場完全打開的 REF 80S,輕鬆地呈現音場的高寬深,小提琴的強弱對比漂亮,強奏時凝聚而不緊繃,弱奏時細微的弓弦磨擦沙沙聲響,運弓的細節豐富,高頻泛音的延伸自然又漂亮,展現慢板的柔媚,後半段的曲子翻揚直上,鋼琴迅速帶入快板,小提琴跟著 High 了起來,快速的音符之間,手指不僅要拉奏,還要做出人工泛音,難度很高,可是在 REF 80S 上面,可以清楚聽見即便很難的樂句,小提琴家還是用輕鬆的表情過關,這當中不曉得經過多少時間反覆練習啊!


因緣際會,我把 REF 80S、REF 160S 與 REF 160M 這三部機器聽齊了,最後登場的 REF 80S,我覺得是最適合愛樂者選購的機種,因為我覺得價格更貴的 REF 160S 與 REF 160M,在音質音色的本質上,與 REF 80S 幾乎相同,差異只有輸出功率,但功率這件事情,永遠與您的聆聽音量有關,並不是越大功率越好聽,而是越大的功率,與喇叭工作效率換算,可以得到更大的聆聽音量。

進階 Reference 等級的南山捷徑

假如您的聆聽空間不大,而且不太會用掀屋頂的音量來聽音樂,那麼 REF 80S 很夠用了,而且,它有三極管與五極管兩種聆聽模式,一柔一剛,您可以看心情,或者依據音樂類型來享受,室內樂小品用三極管,大編制管弦樂用五極管,各有各的好聽之處,再加上三組喇叭輸出阻抗,搭配 Audio Research 的密技,可以玩出最適合自己的聲音,這 REF 80S 好聽又好玩,而且,身價相對比老大哥便宜許多,可說是進階 Reference 等級的南山捷徑啊!




器材規格

Audio Research Reference 80S
型式:真空管立體聲後級擴大機
輸出功率:70 瓦(五極管)/ 33 瓦(三極管)
使用真空管:KT150 x 4支,6H30 x 2支
頻率響應:0.7 Hz ~ 94 kHz(-3 dB)
總諧波失真:0.05% @ 1Watt;1% @ 75Watt
輸入阻抗:300k 歐姆(平衡)、150k 歐姆(單端)
輸入靈敏度:1.4V RMS(平衡)、0.7V RMS(單端)
喇叭輸出端子:4 歐姆、8 歐姆、16 歐姆
整體負回授:15 dB
迴轉率:10 volt/microsecond
上升時間: 4.0 microseconds
尺寸:470 x 260 x 470 mm(寬 x 高 x 深)
重量:28.2 kg
參考售價:675,000元
進口總代理:鈦孚
地址:105台北市敦化南路一段57號2F-7
電話:+886-2-2570-0395
網址:http://autek.com.tw/
臉書粉絲專頁:鈦孚臉書粉絲團

採購音響的最佳時機–台北電器空調影音3C大展暨音響博覽會3/29-4/1展出中
由台北市電器商業同業公會主辦的家電新品盛會「電器空調影音 3C 大展暨音響博覽會」,自即日起至 4/1(一),一連四天在台北世貿一館擴大展出。公會主辦的電器展一向以優惠回饋與品質保證為舉辦目的,各類型家電、電器、音響等皆推出展覽驚爆加... 《 全文


更多專題: 一個月    三個月    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