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林治宇,攝影/郭振榮 2019/07/03發表,已被閱讀31,758
來自挪威的Hegel是一個非常注重實用面的音響品牌,旗下產品除了CD唱盤、DAC、前級、後級之外,更有多達5部綜合擴大機,都兼具串流播放與DAC功能,各自以不同的控制力(輸出功率),滿足不同用家的需求。先前我們已經撰寫過H90、Röst與H160(目前已改款為H190),這次則要介紹功率最雄厚的H590,高達300瓦,阻尼因數超過4,000,失真低於0.005%,倒底有多厲害,請繼續看下去。


最適合大空間與大喇叭

Hegel所有器材都具有相同的設計元素,那就是線條非常簡潔,帶有些許弧度的面板,伴隨著大型旋鈕,絲毫沒有華貴的氣息,卻非常耐看,而且很容易融入各種不同的室內裝潢風格,深深傳達著挪威人重視生活與居家本質,追求務實的處世態度。H590的設計當然不脫上述特質,唯一的差別是,它的體型比前述機種大上許多,不僅更高,而且深度比寬度還大,達到44.5公分,重量更有22公斤,稱得上是大型機種。以售價來看,H590的價格都可以買前後級了,何必買綜合擴大機呢?會這麼想,是因為我們是從發燒友的角度去考量,但對於務實的挪威人而言,方便、實用更重要,如果一台就可以發出一樣好的聲音,何必迷信前後分離呢?因此H590的訴求對象便是追求方便,不想對音質妥協,又必須在大空間中應付大喇叭的消費者。


H590有哪些功能呢?首先,它支援DLNA,可透過RJ45網路線的連接,播放儲存在NAS、手機、平板或電腦裡的音樂檔案,可支援DSD與MQA檔案。如果是蘋果設備,也能藉由AirPlay功能播放。H590也具備多種DAC功能,包括BNC、RCA同軸、光纖與USB等介面,甚至還提供一組BNC輸出。類比輸入當然也沒少,H590除了3組RCA輸入之外,還備有2組XLR平衡輸入,可供連接各類型訊源。除此之外,H590還有2組RCA類比輸出,其中一組是固定音量,一組是可變音量,讓使用者更具彈性地連接其它器材,擴充性超廣。

重視低失真與高動態

功能表過,再來要談H590的各項電路技術。首先是DualAmp,從字面上看起來DualAmp是雙擴大機,但其實不是,而是將每部擴大機中必備的電壓增益級與電流增益級各自做成獨立的模組,然後訊號從電壓增益級的輸出,連接到電流增益級的輸入,兩者之間沒有回授。由於電壓增益級較為敏感,如此設計可讓電壓增益級遠離電流增益級的大電流,不僅可失真更低,並可提供更好的動態表現。


其次是DualPower雙電源,這是因應DualAmp所做的設計,讓敏感的輸入級與電壓增益級使用一組電源,電流輸出級使用另一組電源。H590所用的訂製變壓器具有DualPower獨立繞組,並各自以高速整流器與充足的濾波電容組成獨立電源,共應上述兩部分電路所需的電能,如此一來可避免輸入級與電壓增益級受到干擾。

接著是Hegel最重要的專利技術SoundEngine,如今已進化到SoundEngine 2。它的主要目的就是降低放大電路產生的失真,維持訊號的原貌。方法是透過各級內的局部偵錯系統來降低失真,在局部使用回授,但沒有整體回授。藉由SoundEngine 2技術,H590可兼具A類放大與AB類放大的優點,卻沒有彼此的缺點。什麼優點?就是A類放大沒有交越失真,以及AB類放大的充足功率,讓H590的失真更低,動態表現更好。H590每聲道使用12顆經過手工精密配對的功率晶體,可輕鬆產生300瓦功率(8歐姆),而且阻尼因數高達4,000,足可輕鬆應對市場上多數的難搞喇叭了。



操作手感與便利性令人滿意

H590不僅性能卓著,規格優異,操作上也具備了Hegel器材一貫的好手感。H590面板上有兩顆大旋鈕,左邊是訊源切換,右邊是音量控制,兩顆都是迴旋式設計,就是說你可以一直向右旋轉,也可以一直向左旋轉,轉動時手感相當好,顯然是經過精心設計。面板上的字樣會告知目前的訊源檔位與當下音量,字體夠大,讓人一目了然。電源開關位在面板左側的下方,從外面看不到,但手指伸進去就能摸到。這也是Hegel慣用的方式,把開關藏起來,眼不見為淨,當然,你也可以透過隨附的鋁合金遙控器將H590在開機與待機狀態之間做切換,因此在日常使用上其實連開關都不用碰。此外,H590內建Control4系統,並支援2路IP控制,能輕易融入家庭自動控制系統,使用更為方便。


試聽時,我主要以H590的DAC功能來播放,將筆記型電腦透過USB連接H590,用foobar2000播放筆電中的音樂檔案。之所以這樣使用,是因為Hegel十分推崇他們的USB與DAC設計,尤其是DAC部分,採用獨特的同步數類轉換,而不是非同步,稱之為SynchroDAC,搭配同樣為自行設計的Direct Master Clock技術,可將時基誤差降到最低,然後再透過全平衡的DAC電路,可維持最高的動態範圍並降低失真。

2016年台北音響展紀念CD
首先聆聽2016年台北音響展紀念CD,當中收錄的是呂紹嘉指揮NSO在台北國家音樂廳的音樂會錄音,透過Wilson Audio Alexia 2喇叭的重播,H590立時展現出雄渾、大氣的一面,交響樂的音場夠大,音像更大,讓聲音顯得特別充實而飽滿,讓我獲得大大的滿足感。以高、中、低頻的比例而言,H590表現出的中頻與中低頻稍多,但低頻的規模適中,因此整體而言不會覺得擁腫,加上聲音的結構清晰,調理分明,層次井然,讓人一聽就喜歡。此外,H590的高頻稍暗,和我先前試聽H160與Röst的印象相同,這讓木管的音色顯得更為甜美,弦樂的厚度更好,聽感十分美妙

速度一致造就更順暢的起伏

接著再聽一張大編制交響樂,換上普雷特涅夫指揮俄羅斯國家管弦樂團演奏謝德林改編的「卡門組曲」,第1軌序曲是微弱的弦樂低音聲部鋪陳,透過H590的權威控制,低頻軌跡又沉又清晰,把Alexia 2的10低音單體抓得穩穩的。第2軌《Dance》隨即帶來緊湊、昂揚的節奏感,H590的低頻收得好快,而且低音大提琴撥弦的顆粒感超清晰,可見H590不僅低頻控制力優,細節表現也十分優異。第5軌《Carmen's Entrance and Habanera》動態輸出似乎不疾不徐,卻是一陣強過一陣,而且不同頻段的速度感相當一致,因此由弱到強的起伏顯得十分順暢,毫無阻礙。第6軌《Scene》更令人印象深刻,H590高密度、高凝聚力的音質帶來勇猛強大的衝擊力,聽起來超過癮,看來H590面對Alexia 2仍游刃有餘,毫無懼色。從這張優異的交響樂錄音還可發現H590的另一個優勢,就是音場的3D立體感相當好,不論深度、前後聲部的層次,還是定位與分離度,都有著高度水準。

Mighty Sam McClain的「Keep On Movin」專輯
接著播放老發燒片,Mighty Sam McClain的「Keep On Movin」專輯,這是一張以吉他、鋼琴、貝斯與管樂為樂團編制的藍調唱片。透過H590的播放,我聽到了一個非常清晰的、呈清楚長方形的音樂畫面,每個樂器的形體與位置交代得入木三分,前、中、後歷歷在目,尤其是McClain的歌聲,凝聚與畫面中間,浮凸如實體,也讓音樂的感染力更為強烈。事實上,不只是低沉男聲好聽,H590播各種各樣的人聲與樂器都好聽,因為它的密度、質量、厚度、溫度,加上豐富的細節、紋理,以及過人的凝聚性,讓聽者無法不注意演唱者與演奏者的存在,自然而然就被音樂吸引了。以H590這樣的特性,聽流行樂、爵士樂與搖滾樂實在是再適合不過了!而且不論是輕鬆聽還是嚴肅聽,都能滿足你的需要。



享樂由此開始

如果不用電腦播放,而是使用H590的串流播放功能,又會是什麼樣的表現呢?於是我幫H590接上網路線,將訊源檔位切換到Network,然後打開手機的BubbleUPnP遙控app,播放存在NAS的音樂檔案,這時流瀉出來的是更輕鬆、更開放、更流暢的聲音,呈現另外一種好聽。和筆電相較,Network的聲音似乎沒這麼厚,密度沒這麼高,不過H590的厚度與密度本來就很好了,少掉一點根本沒影響,但聽起來更為柔和順暢,還多了些靈動飄逸之感,讓音樂顯得更輕盈鮮活,舒暢感更增。此外,用Network聆聽時,我仍能感受到H590的豐富細節與層次、條理分明的頻段結構,以及清晰的3D音場,也就是說,優點一個都沒少。

總的來說,Hegel產品兼具完整的功能、便利的使用性、簡潔的外觀,以及優質的聲音表現,而H590便是這些特質的全面體現,再外加一個優點,就是無礙的驅動力,讓使用者在挑選喇叭時無需顧慮,只要挑選自己喜歡的喇叭就好了。或許對發燒友而言,H590少了玩音響的樂趣,但對於只想好好享受音樂的愛樂者來說,這不才是天堂嗎?更棒的是,Hegel有多達5台功率不一的綜合擴大機可供挑選,如果你的空間特別大,喇叭特別難搞,而且又有足夠的預算,那麼我相信H590將會是最適合的選擇。

器材規格

Hegel H590
型式:綜合擴大機
輸出功率:301瓦/8歐姆
類比輸入:RCA×3(非平衡),XLR×2(平衡)
類比輸出:RCA×1(可變音量),RCA×1(固定音量)
數位輸入:BNC×1,同軸×1,光纖×3,USB×1,RJ45×1
數位輸出:同軸×1
頻率響應:5Hz~180kHz
訊噪比:>100dB
阻尼因數:>4,000
失真:小於0.005% @ 50W 8 Ohms 1kHz
尺寸:43×17.1×44.5 cm(寬×高×深)
重量:22 kg
建議售價:439,750元
總代理:卡門
電話:02-2918-8788
網址:www.carmen.com.tw

招兵買馬啦!–U-Audio誠徵【攝影美編】
我們正在尋找一位多才多藝的攝影美編,來加入我們的團隊。若你對攝影與視覺藝術充滿熱情,同時還希望能夠接觸到最新的音響器材、聆聽優美音樂,那麼這個職位可能非常適合你! 《 全文


更多專題: 一個月    三個月    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