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戴天楷,攝影/郭振榮 2019/04/01發表,已被閱讀52,784
早年當我們談到TAD,總會想到帶有壓縮驅動器的號角喇叭,而這些TAD號角喇叭也的確深獲許多專業錄音室的青睞。例如喬治魯卡斯(George Lucas)的天行者音效工作室(Skywalker Sound)的後製鑑聽系統,便是指定TAD為其開發的喇叭。然而,如果TAD的技術僅在專業市場流通,那就太可惜了。還好他們把產品觸角伸到了家用市場,這才讓更多消費者認識到TAD的美好,也才有了這一篇評論。

TAD-ME1的全名是Micro Evolution One。它跟較早推出的TAD-CE1一樣,喇叭本體和腳架是整組成套的,使用前還需要簡單的安裝,將喇叭鎖在腳架上。這樣一來,喇叭和腳架就成為一個整體。

如果你曾在音響店或音響展聽過TAD的Reference One,為其精準、大氣又輕鬆的聲音所著迷,但是無法負擔Reference One的售價,又沒有夠大的空間可以讓它施展,那麼您可以選擇目前最迷你的TAD喇叭Micro Evolution One。聲音當然比不上R1那樣輕鬆,但它細緻的聲音、透明的層次、快速的反應、開放的音場、豐富的細節,完全承襲TAD這幾年推出的Hi End家用音響的血統和氣質。以我的印象而言,這對Micro Evolution One的聲音表現,相當接近大一號的書架喇叭Compact Evolution One,至於做工質感,當然也是向CE1看齊。

先講一下型號和稱呼。TAD給了旗下喇叭完整的型號,但是一般會以縮寫代稱。例如:Reference One就稱為TAD-R1,現在進化到第二代,所以稱TAD-R1MK2,小一號的Compact Reference One則稱為TAD-CRMK2;至於次一級的Evolution系列,則有較早推出的Compact Evolution One就叫TAD-CE1,落地的Evolution One稱為TAD-E1;後來推出的Micro Evolution One則是TAD-ME1,新推出的落地喇叭Evolution One TX,縮寫就是TAD-E1 TX。型號邏輯很清楚,很好記也很好辨認。此外,如果看到基本型號後面加上一個英文字母K或S,例如這篇評論的喇叭,在外箱上就標明為TAD-ME1-K;K是指黑色,日文讀Kuro,所以用K代表;S則是銀色,取Silver的開頭字母。這樣,下次您看到TAD喇叭,就懂得是什麼意思了。


用料扎實,做工細緻,展現日人細膩風範

TAD-ME1就跟TAD-CE1一樣,喇叭本體和腳架是整組成套的,使用前還需要簡單的安裝,將喇叭鎖在腳架上。這樣一來,喇叭和腳架就成為一個整體。凡這樣設計的喇叭,雖然是書架大小,卻往往不能以一般的書架喇叭等閒視之。因為,包括了高度、傾斜度、避震結構、諧振控制等,都在原廠的設計範疇內。你要換別的腳架,甚至換上一些專業音響架廠商製造的腳架,效果也不一定更好。

這個腳架用料扎實,份量十足,單是腳架就重達16公斤。中央腳柱略為菱形剖面,角度稍向後仰。下層底板約成五邊型,前為平面,後方收起為菱角。底部腳釘則有玄妙,原廠配給一邊一共五個底部腳錐,三只圓錐,是為真正的腳錐,分別鎖定在最前方兩端,以及最後的菱角底部。另有兩個六角型的腳柱,鎖在五邊型底板的另兩個中央位置的轉折處,但這兩枚腳柱卻不落地,離地面有幾mm的些微差距。這是幹嘛用的呢?這是預防傾倒的輔助釘,三點雖然構成真平面,但穩定性不夠,為防喇叭傾倒,因此加裝兩個輔助釘,這樣喇叭站得更穩,不小心碰到也不怕。這個設計十分罕見,這等日人細膩心思,讓人佩服。

腳架底部的腳錐很有意思。底板下方有三個腳錐,如左圖所示,採前二後一方式配置。但原廠為了擔心傾倒,因此追加兩個柱狀防傾倒的腳錐,如右圖。這兩個防傾腳柱並不接觸地面,與地面留有約1mm的距離,但可有效防止喇叭傾倒。原廠一共附有兩組腳錐,一個較長,一個較短,前者可用於長毛地毯的地面。如果用於木質地板,擔心腳錐落地會傷害地板,可使用隨附的腳錐墊片。

TAD-ME1為bi-wire雙喇叭線端子設計,可以雙線連接,或用雙擴大機驅動,又或者可以跳線連接。原廠跳線為兩股喇叭線製成,品質不錯。

你看過TAD-R1做工有多細緻嗎?你看過TAD-CE1有多精美嗎?這個Micro Evolution One也是如此。箱體採用Silent音箱設計,內部以高剛性樺木板為支架,外部使用阻尼較高的MDF板組合而成。它表面的鋼琴烤漆是第一流的水準,原廠指出,TAD-ME1的烤漆都是由專業技師歷時三週,經過15道工序,完成七層噴漆而成的。您仔細看便會發現它反射出來的影像線條平直度很高,不像一般烤漆會出現波浪紋。遠看也許一樣亮,近看手工高下立分。除了鋼烤黑以外,還有一個TAD-ME1-S的鈦金銀,前者低調,後者亮麗,各擁風華。

TAD-ME1是三音路三單體喇叭。採用了一個直徑90mm的CST(Coherent Source Transducer)同軸中高音單體,搭配一個160mm的MACC(Multi-layered Aramid Composite Cone),所謂「多層芳綸纖維複合振膜」低音。

鈹高音配鎂中音的CST同軸單體

小小一個TAD-ME1卻是三音路三單體喇叭,明明不是只有兩個單體,怎來的三單體呢?答案就在上面的單體。跟其他的TAD喇叭一樣,TAD-ME1採用了同軸中高音單體。這個CST(Coherent Source Transducer)同軸單體,中央是一只25mm的鈹高音凸盆式高音,外圍則是直徑90mm的鎂合金中音。選用鈹振膜高音,是為了求取最佳的剛性和最輕的質量,鈹有多硬?它的硬度是鈦的7倍有餘,它也是唯一可以刮傷玻璃的金屬,質量卻比鈦輕了2.5倍。但是因為製作過程會釋放毒氣,加上塑形時容易碎裂,因此製作難度高、成本也高。這個鈹振膜高音在設計時採用了「HSDOM」(Harmonized Synthetic Diaphragm Optimum Method)的技術,利用電腦分析來進行優化設計,因此這個高音延伸可達60kHz之高,利於重現更完整的泛音結構。此外,過往TAD的CST同軸單體上的鈹高音都是用蒸鍍的方法製成,但TAD-ME1卻改變了製程,至於到底怎麼做的,連原廠都不肯透露,我們自然也無從得知。

這個CST(Coherent Source Transducer)同軸單體,中央是一只25mm的鈹高音凸盆式高音,外圍則是直徑90mm的鎂合金中音。


為什麼TAD要讓中高音採同軸結構呢?那是為了實現點音源的理想。高音與中音位於同一軸心,這樣就能讓兩個單體位於同一個發聲點,進而確保高音和中音沒有相位差。

外圍的鎂合金中音也有學問。從材料學來看,我們就知道為什麼TAD要用鎂中音。由於鎂的密度僅為鋁的2/3,且有高內損(inner loss),和鋁相比,在相同重量下,厚度可增加1.5倍,並提高3倍的剛性,因此,鎂是很適合作振膜的金屬。而這個CST的鈹高音與鎂中音都採用釹磁鐵驅動,釹磁鐵比一般的氧化鐵磁力高出10倍,因此磁鐵體積可以更小,並且在溫度控制得宜的條件下,理論上釹磁鐵的磁力永不消退,這樣一來,高音和中音的運動也因為磁力系統的優異控制力而得以更準確地發聲。此外,這兩個單體因為為同軸結構,恐怕要問,位於同心圓結構裡的兩具磁鐵會不會彼此干擾呢?TAD的解法是以銅環予以隔離,使之構成獨立的電器迴路,避免干擾情事。

那為什麼TAD要讓中高音採同軸結構呢?那是為了實現點音源的理想。高音與中音位於同一軸心,這樣就能讓兩個單體位於同一個發聲點,進而確保高音和中音沒有相位差。不過,同軸單體往往會遇到一個問題,就是外圍的錐狀中音單體會構成高音的號角,這樣一來會導致兩個結果,一是控制(減少)高音的擴散角度,二是耦合了整個中高音發聲頻率。TAD注意到了這個問題,因此,越是後進的TAD同軸單體,它的中音振膜伸入中央的曲線越平緩,也就讓「高音的號角」更平緩,這樣就能減少高音頻率響應的失真。你看到同軸單體有沒有想過這個問題呢?TAD想到了。


MACC芳綸複合振膜低音

下方的低音單體,則負責420Hz以下的頻率。單體看起來振膜與防塵罩都是同樣的材質,這個稱為MACC(Multi-layered Aramid Composite Cone),所謂「多層芳綸纖維複合振膜」,由Aramid芳綸纖維與不織布壓製貼合而成。芳綸纖維與我們較熟知的Kevlar或Nomex很像,都是一種強力的合成纖維。這個芳綸纖維複合振膜的強度和剛性都高,本身內阻也高,因此失真低、音染也低。低音的磁力系統經過TAD的LDMC(Linear Drive Magnetic Circuit)技術優化,藉由提高磁隙中磁通密度的均值性,以及磁隙密度分佈的對稱性,讓這個低音的運動得以非常線性。如何達到這個目的呢?第一,他們以電磁模擬優化後,再予CNC精密加工的鐵塊製成磁鐵;第二,他們採用了鈦音圈筒,鈦的硬度高、剛性足、質量輕、散熱性能佳、低電損,但因切割不易,故製作成本高。TAD為求最佳的單體驅動力,因而採取鈦音圈套筒。至於單體懸邊則採取縐折式的懸邊,這樣的懸邊讓單體衝程少一點,反應速度更快一點,失真也更低。

這個稱為MACC(Multi-layered Aramid Composite Cone),所謂「多層芳綸纖維複合振膜」,由Aramid芳綸纖維與不織布壓製貼合而成。


這只低音的磁力系統經過TAD的LDMC(Linear Drive Magnetic Circuit)技術優化,藉由提高磁隙中磁通密度的均值性,以及磁隙密度分佈的對稱性,讓這個低音的運動得以非常線性。

雙向ADS導流低音反射孔

還有一個不簡單的是TAD-ME1的低音反射孔。它是低音反射式的喇叭,但您卻看不到低音反射孔,因為TAD的工程師把反射孔給藏起來了。他們認為傳統的低音反射孔,無論開在前方還是後方,因為氣流通過中央區域和周圍區域的速度是不同的,所以都會帶來或多或少的氣流噪音。TAD的作法是在喇叭兩側開出條狀的反射孔開口,但在兩側各自加上一塊金屬板,通道處並做出弧狀導波裝置,這樣一來,氣流會從喇叭兩側、分別由前後導出,但因為弧狀導波裝置,因此可以調和氣流中央區和周圍區的流速,減少氣流噪音;並且,這個設計還可讓體積不甚大的TAD-ME1發出深沈卻自然的低頻。這個技術稱為雙向ADS(Aero-Dynamic Slot)。

TAD-ME1為低音反射式的喇叭,反射孔位於兩側,但用金屬板蓋住,於前後留下窄小的氣流孔,而且內有弧形的倒流裝置。這個技術稱為雙向ADS(Aero-Dynamic Slot)。

分音器製作講究細節

至於分音器部分,其上所使用的PP薄膜電容、空心電感以及環氧封裝電阻,都是向零件廠特別訂製的。CST同軸中高音與低音單體所使用的濾波器各自獨立,分開兩塊線路板,就能避免彼此互相干擾。原廠還特別指出,在低音的低通濾波線路上所用的空心電感,特別採用低耗損、磁性優異,並進可盡可能減少串聯電阻,以減少磁滯效應帶來的失真。TAD連這個也注意到了。喇叭端子方面則是TAD特別開發訂製的大型端子,扭轉施力十分便當。並且固定在8mm厚的金屬板上,以避免振動傳導。由於是雙喇叭顯設計,也間接表示原廠鼓勵用家可以大膽嘗試雙擴大機、雙線接駁的玩法,或者可以更換跳線。不過,值得一提的,原廠所附的跳線品質甚好,那是一組兩端為Y插的雙股喇叭線製成。

如讀譜般清楚的聽感

它的聲音清晰澄澈,細節資訊豐富,速度動態表現驚人,舞台展開寬闊。聽汪德指揮北德廣播交響樂團的貝多芬第三號交響曲,就能證實這些描述。寬廣而深遠的舞台,樂團鋪陳於前,貝多芬在第一樂章營造出來那莊嚴雄健的主題,神采奕奕地奔馳著。這個RCA的錄音,其實帶著他們家慣有的豐潤和飽滿,但在TAD-ME1的播放下,音樂紋理被耙梳的好生清楚,一些原本濃重豐厚的樂段,這廂都理清楚了。就著微觀一面,是音響迷所注意的,那就是樂器的質感,弦樂的光澤閃爍,整個弦樂用力拉奏時聲音密度極高,張力十足;木管吹響的定位明確非常,各個木管發聲的細節清楚,質地分明,分辨:喔,這是雙簧管,單簧管來了,低音管在吹奏,有長笛...這一點都不難。這張錄音本來就不錯,但換成其他喇叭,就是沒有這般清晰。當弦樂撥奏時,那個充滿彈性和Q度的撥弦聲爽朗清楚,比在音樂廳裡聽見的真實聲音還要更明白一點。

TAD-ME1極為透明的畫面,讓它在梳理音樂時,把貝多芬精巧如奇蹟般的對位技巧描繪的清楚無比。我可以很清楚掌握到這些對位之間的互動,聽到賦格樂段時那個交纏錯位的呼應聽來像是在讀譜一般清楚。這是它在宏觀一面帶來的精彩。

低音域質地乾淨又富細節

這喇叭這麼小,低音單體又不是很大,懸邊還是縐折式的,低頻會不會不夠?這是合理的懷疑,但我要鄭重地說:除非你是一個極度嗜好低頻的聆聽者,否則,TAD-ME1的低頻量感和延伸,堪比很多中小型落地喇叭,而且質感殊優,讓人滿意。英雄交響曲第二樂章的葬禮進行曲開頭所鋪陳的低音弦樂,ME1賦予了高度清晰的畫面感,一聽,就有了低音提琴樂手們看著指揮拉奏的表情。如果你覺得這段音樂的低頻還不夠,下面這張就更能說明它的好了—低音提琴手Daniel Marillier獨奏、亞維儂室內樂團伴奏的波特西尼的低音提琴協奏曲。這首曲子是最有名的為低音提琴創作的協奏曲,因為低音提琴的音域低,比較不容易有鮮活表情,因此別說為低音提琴創作的協奏曲少,就連為大提琴寫的協奏曲都不多。波特西尼這曲子卻充分展現了低音提琴的寬廣音域,配樂和諧均衡且美麗,對音響重播來講,這曲子則是低頻表現力的一大考驗,特別是對這種書架喇叭尤其如此。

為什麼考驗書架喇叭呢?不只由於書架喇叭先天容積量與單體尺寸的關係,低頻比較有限,因此能不能表現出低音提琴的豐滿質感,是一大問題。更者,很多喇叭廠為了讓書架喇叭聽起來可比擬落地喇叭,博取消費者的注意,因此往往讓喇叭在低頻段略略膨脹,提高低頻的量感。這些作為不一定在測量上看得見,卻能聽得到。你可以感覺得到喇叭發出來的聲音到底真切不真切,自然不自然。TAD-ME1的低頻延伸和量感都很出色,但是,更讓我心喜的是—它的低頻很自然,很乾淨,很透明。波特西尼這首協奏曲給予低音提琴很多表現的機會,不僅有往深處探索的低音,還有多處快速音群。天啊,要在這樣長的指板間遊走,按壓又粗又硬的琴弦,還要盡力表現出乾淨利索的音符,這對演奏者是何等考驗?至於琴身龐大的低音提琴,共鳴豐滿厚實,加上低頻波長較長,喇叭要把這樣的聲音不糊不含混地發出來又適合等不易的事。TAD-ME1把這低音提琴的規模、豐滿度、低頻的沈潛,表現得不輸給落地喇叭,而且,還更乾淨、更明晰。單是第一樂章開頭低音提琴首度出來的幾個小節,就能證陳此言,而且質感極佳。雖然我一再強調TAD-ME1的聲音乾淨、清晰又透明,確實它帶著些許的明亮感,但是這不表示它的聲音是薄的。你可以聽見十分扎實有厚度的低音提琴琴音,那個質感是第一流的。

超越體積的動態表現

這喇叭有寬廣的音場,有透明的畫面,有扎實的音像,有精準的定位,有寬廣的頻率,你知道我開始想什麼了嗎?這喇叭放得了馬勒嗎?我祭出對書架喇叭而言宛若酷刑的馬勒第八號交響曲,選的版本是Neeme Jarvi在1994年於瑞典哥登堡劇院指揮的現場演出錄音。馬勒第八本來編制就大,演出陣容逼近千人,這個版本動員的人力共有兩個交響樂團、三個成人合唱團、兩個兒童合唱團,再加上八位獨唱家,不僅如此,樂曲裡還加上了管風琴。我在家裡鮮少聽這曲子,尤其是這個版本,但如果有機會外出試聽大系統,我常會帶上一張,不只是為了考驗系統,更是為了讓我可以品味這曲子的美好。我在聽過TAD-ME1之後,找天把這張CD帶上,接上系統讓我體會一下用書架喇叭播放馬勒第八的樂趣。

用書架喇叭聽馬勒第八,通常都該被列為一種自討沒趣的行為,非但不智,而且此舉對喇叭相當不公平,明明是小喇叭,卻硬要它唱馬勒,還第八。結果呢?Micro Evolution One當然比不上我們試聽室裡的Wilson Audio Alexia 2,但是它的嬌小,卻一點無礙於我享受這首曲子的高度震撼力。首先,它的高透明度,讓這複雜的音樂被耙梳的清晰無比,聲部清清楚楚,獨唱家的個體感明確。我只聽了第一段的「讓造物主聖靈降臨」,這裡你就可以聽見馬勒那極具個性的高超的對位手法,在多處歌唱的賦格曲上究有多麼精妙。他的對位複雜度更甚貝多芬。當樂團、合唱團、歌唱家齊力放聲之時,聲音能量充沛,完全填滿U-Audio試聽室。那些突起的強音,很考驗擴大機的控制力和驅動力,我用Aesthetix Mimas,因此根本無須擔心。但這些動態變化,更考驗喇叭的承受力。我覺得TAD-ME1在這樣大音量下,還能保有這樣的安定感和穩定性,真的很不簡單。我或許會更貪心地希望它能再寬鬆一點,這也成,換成Reference One或Compact Reference One就寬鬆了。但被我這樣硬操,還能比它更好的書架喇叭,恐怕難找。

高度真實感的鋼琴錄音重播

我也欣賞TAD-ME1的速度反應。聽Alain Raes和Tristan Raes這對父子檔彈奏的蒲朗克雙鋼琴協奏曲的雙鋼琴版本,這個曲子原本就充滿詼諧和幻想的興味,少了樂團協奏,鋼琴家可以完全照著自己的節奏進行,樂曲結構呈現得更清楚。第一樂章的速度標示是不太快的快板,是快板,卻又要表現的從容一點。這是蒲朗克給的指示,但是演奏起來怎麼跟其他兩個樂章相對應,呈現出立體的風貌,則由演奏者來定奪。Raes父子的速度明快,卻又維持了結構的清晰,在這第一樂章上有不可多得的表現。開頭的強奏,充滿力度,琴聲緊緻。接著是連串的快速音群,俐落且清楚,這是呈示部的第一主題。隨後出現那充滿躍動感的則是第二主題,音符與音符之間維持了良好的獨立感與連續性的平衡。Solstice的這份錄音效果十分優異,不僅充分說明了鋼琴該有琴音質感,平台演奏琴的規模感也表現得出來,不因喇叭小就受到限制,TAD-ME1聲音大氣的程度,遠比它的體積為大,但是又能保有巧妙的平衡,不帶臃腫,不顯龐大,也不假渲染地重現這些美妙的演奏。發展部出現的新主題帶著幻想意味,旋律則浪漫平和,呈現出與前面的主題截然兩樣的情緒。聽左手壓下的和弦重量,聽這段音樂的尾聲,那細碎的琴音多麼清楚立體,再聽到了再現部時鋼琴家彈出多麼剛毅又肯定的音符。我一直秉持這樣的信念:高度真實感的鋼琴錄音重播,是讓我誇稱好喇叭的必要條件。TAD Micro Evolution One完全符合這個條件,高度符合。

速度,速度,速度,這是它最精彩之處

TAD-ME1採用金屬的同軸單體—鎂合金中音配鈹高音。雖然喇叭廠採用金屬振膜單體,多半是為其材質的高剛性、高阻尼特性,以減少振膜運動的失真。不管喇叭廠怎麼宣稱他們的金屬振膜單體沒有「金屬味」,根據經驗,採用金屬高音的喇叭,重播吉他或銅管,總有其過人之處,有種更貼近樂器聲音質地的感覺。例如聽鼓手Bertrand Renaudin和吉他手Olivier Cahours Guitare合作的Douo專輯,那真是過癮。吉他劃破長空的彈奏,在那瞬間充分展現出迫人力道,隨之而揚起的餘韻,就考驗著喇叭表現泛音的能力。用TAD-ME1聽吉他,實在享受。它的速度夠快,吉他聽來尤其犀利,它的延伸夠好,所以音韻特別豐富,它的低音單體反應直接,吉他音箱的共鳴就清楚不混濁。聽到Renaudin的鼓聲出來,那猛勁,全都展露在速度上。速度,速度,速度,這就是ME1最精彩的地方。在聽蒲朗克雙鋼琴協奏曲時,我就提到過這點。它速度很快,而且聲音乾淨,不拖分毫泥,不帶丁點水,利索又準確。而且,鋼琴的琴弦跟鋼弦吉他一樣,也是鋼弦,或者是纏銅鋼弦,金屬琴弦振動本身的聲音,加上琴身的共鳴,營造出豐富而多變的色彩,TAD-ME1表現起來特別透明,尤其明晰。

鮮活無比的人聲演唱

我相信,會對TAD-ME1有興趣,甚至對其他TAD喇叭有興趣的朋友,應該都不是追求濃厚聲底和澎湃低頻的人。但如果你追求的是清澈且能透視的音樂畫面,細膩純淨又不假調味的質感,TAD-ME1就是這味。這樣的聲音聽古典音樂,真是太好了!聽起爵士,也饒富趣味。聽Holly Cole三重奏的演出,Holly Cole的歌聲好清楚,那些咬字、吞吐的氣韻都好鮮活。貝斯的撥奏聲比起其他喇叭都要更乾淨,顆粒感更清楚,好像近距離與貝斯接觸一樣明白。如果以它為標準,其他喇叭恐都嫌濁了點,聲音都肥了些。一旦你愛上了Micro Evolution One或其他TAD喇叭,那麼你漸漸會相信:其他喇叭都比它不上。

擴大機質感好最重要

眼下有個問題:這TAD-ME1的靈敏度只有85dB,會不會不好推呢?我的經驗是,這喇叭太直白,太誠實,你前端有什麼問題,它都會暴露出來。因此,前端器材質感越好,它的聲音就越好。至於功率大小,我以每聲道60W(對應8歐姆喇叭)的Spec RSA-F33EX為例,比起Mimas可少得多,但是,推起TAD-ME1照樣嚇嚇叫,而且Spec那純粹乾淨又柔韌圓潤的音質,配起來別有一番風味。先前用Mimas推TAD-ME1展現出大氣豪爽的性格,聲線俐落,畫面透明,音場寬大,讓它聽起來有著超越體積的氣勢。換成Spec RSA-F33EX,則多了一份柔美和優雅,聲線還是清晰,但是每個轉折又多了一份圓潤感,聲音富含水分,讓TAD-ME1那個金屬同軸中高音聽起來更親切。無論我是重溫汪德指揮的貝多芬第三號交響曲,或者是聆聽阿格麗西彈奏的蕭士塔高維契第一號鋼琴協奏曲,都依然精彩。如要挑剔,RSA-F33EX推起TAD-ME1的低頻段表現更收斂一些,音樂的重量稍微輕一點。不過,更溫柔的聲底,卻能不斷引人入勝,讓人更長時間聆聽。難怪乎先前音響展時,代理Spec的波音聲技張先生便曾挑選TAD-ME1搭配Spec器材,這個組合足能使音響迷熱血,也能幫助音樂迷聽入音樂的深處。


人文精神下的科技搭橋

TAD的全稱是Technical Audio Devices Laboratory,也就是「科技聲學設備實驗室」。它們從事聲學研究、聲學設備的開發、材料的分析等,這些科學與工業的應用,目的卻是指向一個使命——讓人在聽音樂上,能以獲得更多的感動與樂趣。

音響,永遠離不開音樂。音響,是為了音樂而存在的。離開音樂,音響根本沒有存在的意義。TAD的工程師們所做的,是科研工作,卻因為他們的成果,把人帶往與音樂相會的鵲橋。Micro Evolution One這對TAD的入門喇叭,足以把這「人文精神下的科技搭橋」說得明白了。

代理商台灣先鋒這次還一併送來了廠商特別開發的跳線和喇叭線。這個廠牌叫做Akurtek,是一家德港台合作的全手工線材,目前產品還在測試階段,但代理商一併送來搭配使用,因為這家公司在開發喇叭時所採用的鑑聽喇叭就是這對TAD-ME1。




器材規格

型式:3音路3單體低音反射式書架喇叭
單體:16 cm MACC低音單體 x 1;CTS同軸中高音單體 (9cm鎂合金中音+2.5cm鈹高音)
頻率響應:36Hz-60,000Hz
靈敏度:85 dB(2.83V/1m)
阻抗:4歐姆
分頻點:420Hz、2.5Hz
最大承受功率:150W
尺寸:251 x 411 x 402 mm(WxHxD)
重量:20 Kg (支)
建議售價:$498,000 (每對/含腳架)
代理商:韻城股份有限公司
電話:02-2657-3588
網址:https://www.winchamp-twn.com.tw/

入門光學唱頭的優選–DS Audio DS-E3 光學唱頭
來自日本的 DS Audio 唱頭以其獨特的光學感應原理產生訊號,和傳統的動圈或動鐵唱頭截然不同,也因此引起了許多好奇的黑膠迷也想嘗鮮。那嘗試的代價很高嗎?未必,DS Audio 提供多種等級的產品,像是這款 DS-E3 便是他們家的入門級唱頭... 《 全文


更多專題: 一個月    三個月    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