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林治宇,攝影/林治宇 2018/10/18發表,已被閱讀23,829
這次去全茂是要試聽Robert Koda的旗艦Takumi K-15前級擴大機,讓我不禁想起一年多前在台北婕韻音響試聽Robert Koda「入門」前級K-10(其實一點都不入門,K-10要價七位數字)的驚喜,我聽到了非常豐富的音樂性與活生感,以及極其通透自然的聲底,彷彿前級不存在了。那次聽完,我認為K-10有實力名列地表上最好的前級之一。現在,要去聽比K-10更高級的K-15了,讓我十分好奇,K-10已經這麼好了,K-15還能有多好?


層層隔離加屏蔽

Robert Koda的創立者是Robert Koch,它曾經在兩大管機名廠,包括英國Audio Note與日本Kondo工作過,後來在日本自創Robert Koda。關於Robert Koda品牌,以及Robert Koch與Audio Note和Kondo的淵源,可以參考消失了的前級—婕韻試聽Robert Koda K-10一文,這裡就不再贅述。

先從K-15的外觀看起。K-15的機箱外型與旋鈕配置和K-10十分類似,但看起來變得更高級,主要差別在於面板左側的「匠」標誌K-15換成蝕刻的金色銘板,右邊的兩顆旋鈕周圍也多了金色飾圈,另外電源指示燈則用上紅寶石,讓外觀質感變得更為貴氣,也更符合其身價。機箱依然是能提供極致隔離與屏蔽效果的多層箱體結構。K-15從外部看起來外殼是鋁板,表面經過細膩的陽極處理,不過那只是第一層而已,在鋁板底下還有一層厚重的銅板,「雙層夾殺」之下,任何外界的電磁波雜訊、射頻或電磁干擾都無法竄進箱體內,達到最嚴密的隔絕。此外,使用銅板做外殼還有另一個好處,那就是銅的密度極高,質量大,不易產生共振,因此也能提供良好的抑制諧振效果。

打開機箱蓋,可以看到K-15機箱內部還有兩個密閉的獨立小箱,一個近似方形,位在左上角電源進來的地方,另一個是長方形,佔據了機箱中間三分之一的體積。這兩個箱中箱裝了什麼?左上角黑色小鐵盒裡裝的是電源變壓器,鐵盒材質是波莫合金(Permalloy),也就是高導磁鎳鋼,波莫合金對於隔離變壓器的磁漏干擾具有非常好的效用。中間的黑色鐵箱則裝有K-15最重要的ITC放大電路。ITC電路十分敏感,更需要徹底屏蔽,因此K-15特地用上了一種專門用來隔離精密電子設備的合金,稱為Mu-Metal(μ金屬),不僅可阻擋RFI/EMI等雜訊竄入ITC電路,又可屏蔽磁場干擾。從這些近乎銅牆鐵壁般的措施,讓人不難想像,尋常器材裡頭的電路是暴露在多大的污染之下了。



最簡潔的機械式設計

接著來看ITC電路。ITC是Inverted Transconductance Coupling的縮寫,是Robert Koda的核心技術,K-10前級便已採用,K-15則加以提升,規格表現更上層樓。據Robert Koda網站表示,ITC是Robert Koch獨創的晶體布局方式,電路結構非常簡單,具有極低的失真與非常優異的動態對比。從規格來看,K-15用的增益並不高,只有8dB,單端RCA輸出為30V RMS,平衡XLR輸出為60V RMS,失真非常低,只有0.0003%(2V RMS output),訊噪比更是優異,達到114dB(A weighted at 1V RMS output),如果是全輸出,估值更可達到145dB。光從規格可得知,K-15具有非常優異的動態範圍表現。

除了ITC電路之外,K-15的設計還包括一大重點:音量控制與訊源切換皆採用最簡潔的機械式設計,以期對音頻訊號的損耗達到最低的程度。事實上,音量控制與訊源切換也是所有前級擴大機都非常重視的部分,但多數高階前級為了要能遙控,並且在螢幕上顯示當下的音量數字,因此必須採用許多電子控制,然後為了減低這些電子電路所引起的不當干擾,又必須另外採用一些對應措施,結果就是電路越變越複雜。Robert Koch認為這些都會對珍貴的訊號造成影響,因此堅持只採用最簡單的方式,以減少路徑上的干擾。


K-15的音量控制採用了一組看起來非常「雄壯」的級進式音量衰減器,一共有四層,可分別控制左右兩個聲道的正半波與負半波訊號,藉以達到全平衡電路。這組龐大的音量控制共用上256顆電阻,所有電阻都是專門為了音響重播而特別訂製的,再經過精密挑選,然後由人工一個個焊上。不論在哪個音量,訊號一次只會經過2顆電阻,因此對訊號的耗損最低。不僅如此,這整個四層音量控制器也是訂做的,外面買不到,上頭每個接觸點都是純銀,而且每一檔都要能維持同樣的接觸壓力,以免對聲音造成改變,是真正的Hi-End等級製作。此外,訊源切換波段開關也同樣「搞剛」,機械結構與材料選擇都經過仔細考量,可讓訊號暢行無阻。


單端平衡一樣好

K-15內部各部位均以手工搭線方式連接,並盡量採取最短路徑原則。像是訊源選擇波段開關安置在靠近背板的位置,再以連桿連置面板的旋鈕,如此一來每個輸入端子的配線便能以最短路徑連接至波段開關。音量控制器也緊鄰著ITC放大電路,而ITC的輸出端就在前級輸出端子旁,如此連成一氣,路徑不短也難。附帶一提,所有的機內配線均採用4N純銀線,在經過熟練的手工精心焊接,配線十分工整。

K-15提供5組輸入,每一組均備有XLR平衡輸入與RCA單端輸入,不過只能擇一使用。輸出有兩組,每組也各自備有XLR輸出與RCA輸出,透過旁邊的一個搖頭切換開關,來決定是要用XLR還是RCA輸出。K-15是全平衡電路,一般而言,用全平衡連接會比單端好吧?據Robert Koda型錄表示,K-15不論是用單端還是平衡輸出,表現一樣好,所以不必刻意挑選平衡式後級。這對於喜愛單端管機精緻美聲的管迷而言還真是個福音,而這也是Robert Koch設計ITC電路的主要目的,他要讓前級具有更廣泛的搭配性,不論搭配各種不同的前後端器材都有絕佳匹配性。


既然K-15配什麼都適宜,這次我去全茂音響試聽,老闆溫先生替K-15搭配了那些器材?訊源採用法國Metronome的Kalista CD轉盤與C8 DAC,Kalista與C8均採電源分離設計。後級採用來自英國的Papworth M200單聲道真空管擴大機,每聲道使用8支EL34功率管,可產生200瓦輸出功率。喇叭則使用美國NttAudiolab的NTT.104喇叭,NTT.104配備1吋高音單體、6.5吋中音單體,以及2顆10吋低音單體,可再生驚人的18Hz至26kHz全頻段重播



毫無渲染或添色

首先聆聽阿勞演奏蕭邦「敘事曲」(Ballade)。G小調第一號敘事曲op.23一開聲便讓我回憶起上次在婕韻聽到K-10的那種極為自然、柔和的音調,質地紋理表現得非常清楚,卻又不失流暢的歌唱性。這首曲子起頭很慢、很弱,但透過K-15的播放,輕緩的觸鍵也顯得粒粒分明,對比清晰。我並不是要說觸鍵力道有被刻意加重,其實仍是一派自然,但因為輕與重之間的落差被突顯出來了,因此會覺得觸鍵比以往更明確、更有力了。鋼琴音色方面,我仍舊感覺不出有任何被渲染或添色的跡象,高頻輕鬆地上揚,鋼琴應有的光輝表露無遺。

接著播放Ebene弦樂四重奏演奏拉威爾、德布西與佛瑞等法國作曲家作品,讓我對K-15有了另一番了解。剛剛聽鋼琴獨奏,是一件樂器,我能聽到高頻、中頻與低頻不同的規模感;弦樂四重奏是四件樂器,包括兩把小提琴,一把中提琴,與一把大提琴,透過K-15的重播,我聽到了不同樂器之間音像規模的區別竟是如此清晰,而且定位精準,樂器之間有清楚的定位與分離度,聲音卻又彼此交融,和諧融洽,加上K-15的音色本來就以真實著稱,讓我不禁以為,如果在近距離聆聽真的弦樂四重奏演奏,大概就是這個樣子吧!令我印象深刻的還有第2軌德布西g小調弦樂四重奏第二樂章,用了許多撥弦、跳弓甚至擦刮的特殊拉奏方式,藉由K-15我聽到撥弦不僅有輕盈的彈跳,又有恰到好處的肉感與厚度,一點都沒有毛躁或乾澀的感覺。

接著播放「當鋪爵士」換換口味。小酒館裡杯盤交錯的細微聲響在K-15的演繹下,當然是豐富的不在話下,細節對K-15而言只是小菜一碟,但細節可不只是杯盤或細瑣聲響而已,美妙的音色更是來自細節,不然我不會聽到當中的管樂是如此甜潤,鐵琴的共鳴如此豐富,鼓刷輕搔是如此纖細輕脆,現場氣氛熱烈。

不凡的工藝

大場面的考驗當然免不了,我選了布列茲指揮維也納愛樂演奏馬勒第五號交響曲。透過這樣的曲子,再由像是NttAudiolab NTT.104這樣的全頻段大喇叭播放出來,高檔前級的優勢盡顯無疑。有哪些優勢呢?包括極為開放、寬闊的音場,上下兩端自由自在的無礙延伸,櫛比鱗次的音場結構,清晰有條理的高中低頻層次,以及明快、果決的暫態反應,把馬勒交響曲的雄偉與細膩徹底展現,也聽得我慷慨激昂,不由自己。

就在這時,全茂溫先生想藉由另一台銘機的聲音,讓我更清楚地了解K-15的聲音特性與走向,於是便換上Kondo KSL-M77真空管前級,一比之下,兩者幾乎呈現戲劇化的差別,一個華麗,另一個淡雅,抑或一個美豔,另一個絕俗,兩台前級各有其美。用人物來打比方好了,以武俠小說「倚天屠龍記」當中的兩大女主角為例,KSL-M77像是蒙古郡主趙敏,熱情大方,艷麗絕倫,而K-15就像舟中美女周芷若,溫柔婉約,清麗優雅。兩女各有吸引人之處,各具讓人無法忘懷之美,因此讓男主角張無忌一度難以取捨。回歸到聲音表現,當我聽慣了K-15的聲音後,忽然去聽KSL-M77,會覺得KSL-M77替聲音施了脂粉,添了顏色,也由於增益較高,聲音聽起來也更有力,更生猛。K-15則像是清澈的純水,或純白的圖紙,不添加任何味道或色彩,像是只有單純的增益,讓訊號保持原樣。當然,這樣的比較純粹是音色上的,而非絕對值的較量,因為K-15的身價比KSL-M77高的多,純粹PK並不公平。

以難易而論,我覺得K-15的手法難多了,因為,像這樣純粹地、忠於原樣地將訊號放大,是所有音響設計者追求的目標,恐怕很少有音響品牌標榜替聲音加油添色吧!大家都自稱還原音樂訊號的原始樣貌,可是,又有多少人真正做到了呢?我認為,K-15做到了,這是不凡的工藝,值得懂得欣賞的人擁有。



器材規格

Robert Koda Takumi K-15
型式:前級擴大機
輸出:RCA/XLR×5
輸入:RCA/XLR×2
電壓增益:8 dB
最大輸出:單端30V RMS,平衡60V RMS
輸出阻抗:單端60歐姆,平衡30歐姆
輸入阻抗:單端50k歐姆,平衡50k歐姆
訊噪比:114dB / A weighted at 1V RMS output
頻率響應:20Hz–20kHz/±0.05dB
失真:小於0.0003% @ 2V RMS out, 1KHz, balanced input
尺寸:389×158×385 mm (W×H×D)
重量:29 kg
參考售價:2,600,000元
進口總代理:全茂
電話:04-2234-1815

繽紛幻彩的星際想像–Duevel Galaxy 無指向性落地喇叭
德國的 Duevel,是 360 度無指向發聲喇叭的傳道者,多年來他們始終致力於此。Duevel 的喇叭,透過自家開發的「全指向性擴散器」(Omni-Directional Reflector),達到讓單體的聲音得以朝向 360 度方向擴散出去。因為是「360 度全指向」,換言... 《 全文


更多專題: 一個月    三個月    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