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戴天楷,攝影/戴天楷 2020/09/22發表,已被閱讀20,884
我要跟各位說一個愛上古董音響的國小老師的故事。

你若走86快速公路一路向西,終點是一個叫灣裡的地方,舊名七鯤鯓,為離島沙洲,如今已經陸化成地,與臺島相連。其西面臨海,東與仁德隔著三爺宮溪,南面則以二仁溪與高雄相望,三面臨水,仍具孤離之勢。因為這樣,灣裡發展始終不易。民國60年代起,灣裡成為台灣廢五金回收重鎮。我今天要講的故事,起點就在這裡。

在灣裡廢五金專區淘寶

「那時候,我沒事就去那裡逛,看看有什麼新鮮好玩的東西。」老者說起往事,望著我的眼睛,好像看見了40年前仍然年輕的自己。他,是陳坤志,是一個退休的國小老師,也是臺灣數一數二的古董音響收藏家。

只要談起音響,陳坤志就顯得眉飛色舞,神采奕奕。他不是電子專科,只是國小老師,從年輕起就喜歡音響,直到現在髮華視茫,對音響的熱情卻是與日俱增。


臺南出身的他,自然知道要往哪裡尋寶。灣裡的廢五金專業區,進口商以低價大量進口廢五金,這些在當時都是免稅,其實,那其中還有許多堪用,甚至實用的電器和機械。「好的都被賣給音響商了。剩下來的不是壞的,就是沒人要的。」但那些東西實在便宜,陳坤志好奇:這些東西能有什麼價值?於是,他開始做功課,開始研究音響。越研究,他越培養起眼光,每每手上有些現錢,就跑去灣裡的廢五金廠「揀破爛」。買回來之後,再想辦法修復它們。他曾買下一個電影院用的擴大機組,買回來的時候,壞的壞,鏽的鏽,他不在意,慢慢修,把鏽蝕的部分磨掉再重新上漆,最後,真讓他修好了,還能工作。

「我有90%的收藏都是從灣裡的廢五金廠撿回來的。」在別人眼裡,那些是廢鐵,在陳坤志眼裡,卻都是寶貝。「我還記得,那時一家很大的進口商叫『創立音響』,他們因緣巧合地獲得一個美國收藏家的古董音響,後來引進臺灣,我就收了好多。」

這台RCA的電影院用擴大機,一共有三組擴大機組,最上面那已經拆掉的是供工作人員監聽用的,中間那一組才是供電影院放映之用,下面那一組則是備用機,萬一主要機組故障,可以臨時頂上去。

因緣際會加入協會,機緣巧合成立博館

前幾年,他加入了一個叫做「海峽視聽音響發燒協會」的社團,當時的協會理事長正是在聯合大學任教的楊希文教授。楊希文得知陳坤志有豐富的古董音響收藏,恰好適逢聯大規劃為圖書館用的新校舍落成,有充足的空間可加運用。因此,楊希文就提出邀請,希望藉陳坤志之力,成立音響博物館。

這樣邀請固然立意甚高,但陳坤志又怎麼捨得把多年的收藏拿出來呢?陳坤志的心,其實比我們想的都寬都大。眾人看陳坤志似乎行動自如,其實他的眼睛有嚴重弱視。「早年我用眼過度,導致視網膜剝離,視神經萎縮壞死,所以我有大範圍視野的視力受到嚴重損傷。」有多嚴重呢?「我們現在坐得那麼近,但我卻看不清楚你的眼睛。」我與他相距僅約半米,雖我見他眼神溫和且散發熱情,他卻看不見我。

因為視力受損,他被迫提早退休,並且自此開始思考:是不是可以把這些收藏捐出去。期間,縣政府也與他接洽,表明願意出資協助。當過老師的陳坤志,最後決定把收藏留給學術單位,於是,音響博物館在2015年1月17日正式成立,設於聯合大學國鼎圖書館五樓。

陳坤志老師正在解說訊源的演進,講述美軍在大戰時,看到德國使用的盤帶機,非常驚奇怎麼聲音那麼好,回來研究之後,就讓左側的鋼絲錄音機走入歷史,正式迎接磁帶錄音的時代。

TAA蘇理事長力促北上展出

那這次音響博物館又怎會參加2020年的TAA音響展呢?「這也是機緣巧合。」陳坤志還沒開始講,就笑了。他說,臺灣音響發展協會(TAA)理事長蘇節守到對岸交流時,有人告訴他在臺灣有一個音響博物館,又跟他說可以透過「海峽視聽音響發燒協會」找到捐贈者陳坤志。蘇節守根本沒聽過這個協會,也沒聽過什麼博物館,本來他還不當一回事,回臺灣一查才知,果有其實。陳坤志及其收藏,引起了蘇節守的高度興趣,他便帶同TAA一行人共9位,前往聯大音響博物館參觀,並與陳坤志晤面,相見相談,蘇節守相逢恨晚地當場邀請陳坤志,把音響博物館的館藏帶到2020年的TAA音響展,好為音響展提供非商業性的展出內容,為音響文化與知識傳遞做出貢獻。陳坤志爽快答應,偕同聯大的協助,就促成了這次音響展4樓的音響博物館特展。

這次TAA音響展在四樓的聯大音響博物館,深具教育和文化保存的意義,是本屆音響展的一大亮點。

與音響一輩子的愛戀

私底下,陳坤志也是個如假包換的音響愛好者。愛了一輩子音響,聽了幾十年音樂,自知視力難以回復,他以壯士一去不復還的心志,在視力還行的時候,用上所有對音響的所知,打造出心目中最理想的擴大機—一台每邊10多瓦輸出的6V6擴大機,搭配Altec A5喇叭,伴他直到現在。「我眼睛壞了多久,它就陪我多久了。」那是他灌注一生的情愛所釀造出來的結晶。

「這一切,都是機緣巧合。」陳坤志回顧這展覽,這博物館,回顧他收藏古董音響的一生,下了一個「機緣巧合」的結論。但還好有此機緣,還好這般巧合,在臺南有這樣一個愛音響的陳坤志;還好,美國的收藏家子嗣無意繼承這些珍藏,反把它們轉賣出去;還好有貿易商承接了這批貨引進臺灣;還好,這些被陳坤志遇到;還好,有社團和大學願意協助建立博物館;也還好,TAA蘇理事長得知此君此事,而讓這些藏於聯大圖書館裡的珍藏有機會在台北展出。這一切,都是機緣,都是巧合,卻促成了般般美好。

圖右是1940年代的美製電子琴,由Hammond Instrument出品,使用13支6SN7的真空管。左下為1980年代由瑩聲自製的卡式錄音座,型號是Cathay KD-100X,這也是臺灣第一台自製、自有品牌的卡式錄音機。

擴大機的發展史,大致就是從真空管進展到晶體機,直到今天,兩者仍然並存。

收音機象徵著20世紀的一個美好時代,承載了很多人的回憶。問起陳老師他最寶貝的珍藏是哪些,他毫不猶豫地說:就是這些古董收音機。


這次規劃的展間共有擴大機、喇叭、收音機、訊源、真空管等專區。這是陳老師所收藏的一些古董喇叭。

這套JVC的老音響,仍能發聲,在展場播放著鄧麗君的唱片,聲調懷古,與音響展裡的那些現代音響風味完全不同。

最新旗艦唱盤問世–Denon DCD-3000NE CD/SACD 唱盤
Denon 新推出的旗艦 CD/SACD 唱盤 DCD-3000NE,值得家中還坐擁許多實體 CD、SACD 片的愛樂朋友留意。它內建了 32bit/ 384kHz 的四通道 DAC 晶片,在讀取 DVD-R/RW 和 DVD+R/RW 裡的檔... 《 全文


更多專題: 一個月    三個月    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