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撰文/郭漢丞,攝影/郭振榮 |
2016/04/22發表,已被閱讀121,025次
|
|
記得當年還在讀書的時候, Wadia這個品牌對我來說,就像星際大戰的黑武士一般,神秘又尊貴,擁有無限黑暗原力,好像只要用上Wadia的Decode Computer,音響就能釋放出完全不同的音樂能量。經過許多年之後,Wadia這個品牌在音響業界起起伏伏,但始終是數位領域的專家,睽違許久,這段時間聆聽di322/a340這套Wadia組合,黑武士換上銀白色的裝扮,而它的聲音魅力,竟像是絕地武士大反攻一樣,再度喚醒我對Wadia那絕妙好聲的記憶。
讀書的時候玩音響,學生走到高級音響店,總是不敢多問,更不要說想請老闆放Wadia給我聽了,但是總有機會「藉機」聽到,我記得那台機器叫做Wadia 2000 Decoding Computer,在那個LP與CD相互競爭的時代,出現這麼一部「比LP更好聽的數位器材」,是非常令人興奮的事情。我在音響店角落陪聽,Wadia那充滿細節、通透、光澤亮麗的聲音,完全把我迷倒,心想,這下LP真的慘了,CD能做得這麼好聽,誰還要聽LP呢?
確實,在1980年代後期到1990年代初期,CD在音質上的長足進步,讓LP節節敗退,而在數位技術推進的歷程當中,Wadia一直是站在時代浪頭的先驅者。1988年創立的Wadia,是一群「不滿CD音質」的工程師所組成,他們開始鑽研0與1最細微的部分,找出改善數位解碼音質生冷的問題。譬如他們專利的DigiMaster演算法,就是Wadia設計的最佳化數位濾波。其實每一部CD與DAC都有數位濾波,每一家廠商都在做「最佳化」的解答,但是能夠把最佳化的數位濾波拿出來申請專利,顯然Wadia有自己的一套技術內涵。
Wadia的創新全都從數位的「基礎」研究得來。譬如ClockLink鎖定技術,就與一般CD使用的PLL時相鎖定技術不同,Wadia很早就提出時基誤差(jitter)是劣化聲音的關鍵之一,所以從基礎技術研究解決方案,現在我們把消除Jitter視為理所當然,可是在那個數位音樂的發展初階,Jitter還是相當新穎的觀念,甚至還在尋找測量工具,可是Wadia已經知道那是劣化聲音的元凶,開始找方法「消除」,顯然走在數位音樂時代的前端。
此外,Wadia在數位領域還有許許多多的「第一」,譬如他們是第一家使用玻璃光纖傳輸數位訊號的音響廠商,第一家證明時基誤差是「聽得見」的失真,第一家主打數位音控的音響廠商,而且也是第一家敢用數位音控推出「超高價」數位器材的廠家,因為早年數位音控被視為低階器材的廉價零件,但是Wadia證明他們家的數位音控絕對「與眾不同」。就算進入iPod時代,Wadia也是第一家推出讓iPod傳輸「完美位元」(bit perfect)數位傳輸連接底座的音響廠商。
不過,Wadia這麼多的「第一」,這麼多的創新,卻敵不過市場經營環境的變化,技術者不一定是好的經營者,主事者John Schaffer在2010年把公司賣給了Fine Sound,與Audio Research、Sonus Faber、McIntosh、Sumiko歸在同一個國際音響集團當中。這是一項非常重大的改變,經過幾年的磨合,現在的Wadia已經改頭換面,所有的產品長相都不一樣了,變得更有新穎時尚的設計感。端詳di322/a340,銀白色的機箱配上黑色頂蓋,中央透出Wadia字樣的光芒,畫龍點睛的面板凹槽,這些圓融的工業設計,其實與Fine Sound的加入有關。
既然Wadia成了Fine Sound的一份子,數位技術當然還是Wadia的看家本領,可是工業設計逐漸向集團靠攏,而現在Fine Sound當家工業設計師是年輕的Livio Cucuzza,Sonus Faber的Amati Futura、Guarneri Evolution、Aida與入門款的Venere,都是出自Livio的手筆,而他為Wadia設計的第一款產品是Intution 01,一部帶有功率放大的DAC,讓Wadia走出傳統方正箱體造型,從黑武士變成銀白色裝扮的絕地武士。
di322/a340推出的時間比Intution 01晚得多,工業設計相對顯得回歸傳統,但是di322/a340周圍的圓弧切割,勾勒出新一代Wadia器材的外觀特色。di322簡化到只有五個按鍵,而a340更只有一個電源開關,呈現極簡派的設計風格。我想說Wadia真的跟上時代了,以前他們認為音響器材只要好聽就夠了,長相並不是最重要的,但是Fine Sound注入整體的工業設計元素,讓Wadia自家產品呈現一致的風格,不光是di322/a340一看就知道是「自家人」,同系列的a315立體聲後級、m330音樂伺服器、321解碼電腦,都共用相同的機箱。另一個系列則是a102與di122,用尺寸比較小的機箱,主打桌面聆聽或小型音響高階系統。
我們先來看di322有什麼功能。簡單講,di322就是一部DAC數位解碼器,但是Wadia把所有可能支援的格式全部裝進去了,當然是PCM與DSD通吃。以PCM來說,光纖與同軸輸入支援到24bit/192kHz,USB輸入可到32bit。DSD部分只能使用USB輸入,支援DSD64、DSD128、DSD256,也支援DXD 352.8、DXD 384。數位輸入端子包括兩組光纖、兩組同軸,外加一組USB。以一部高階DAC來說,di322似乎少了AES/EBU,但有一組Din端子,可以用來與Wadia自家器材連接。輸出部分平衡與非平衡各一組,而且還有一組獨立的耳機放大線路,讓di322可以擔當耳機擴大機。
至於a340單聲道後級,那可以講的東西更簡單。平衡輸入與非平衡輸入各一組,背後有輸入端子切換開關,另有自動開/關機設定,外加大尺寸喇叭鎖定端子。Wadia把a340稱為「數位單聲道後級」,8歐姆負載輸出400瓦,4歐姆輸出500瓦,放大線路採用Wadia所謂「IO Symmetry」的平衡放大設計,藉此降低噪訊、提升音質。以這樣的機箱裝500瓦大功率,您已經猜到了,a340不是傳統的A類或AB類,Wadia稱之為Frequency Switching Transmission(FST),這是Wadia改良的D類放大,確保功率輸出的全頻段聲音表現一致,而不會有傳統D類放大在中高頻段容易產生失真的缺點。
值得注意的是,di322的輸出電平頗大,非平衡4V,平衡更高達8V,這比一般CD的2V輸出大得多,也代表di322驅動後級的能力,比一般的DAC要好。是不是這樣就可以捨棄前級呢?我把di322/a340配在一起,實在不覺得有加入前級的必要。但是這個假設的前提是:您不需要其他類比輸入,只聽數位音源,因為di322並沒有類比輸入,所以如果您有其他類比輸入的需求,就不能從di322輸入。從這裡也可以感受到Wadia對數位的堅持,既然您已經用了di322/a340的組合,那就安心聽數位吧!
簡單的DAC加後級兩件式組合,di322/a340配起來還真漂亮,假如您不需要那麼大的功率,用兩聲道的a315也很搭。但di322/a340的聲音表現呢?非常棒,超出我對這套組合的期待,但是di322/a340與我記憶中的Wadia之聲卻不太一樣。
記憶中的Wadia是什麼樣的面貌?乾淨、俐落、快速、犀利!早年聽過搭配Esoteric VRDS轉盤的Wadia CD,每一部都是「如剃刀般銳利」的超高解析,是非常理性的音樂演繹,只要是重細節的聆聽者,沒有不喜歡Wadia的。可是di322/a340搭配起來,卻呈現出新鮮的面貌,聲音圓融、淡雅、高貴、自然,是相當美的音樂表現力,但是那不是我記憶中的Wadia,少了以往那種抽絲剝繭一般的超高細節表現力,但是聆聽的美感卻更上層樓。
在U-Audio編輯部的試聽室裡,我用di322/a340搭配了CC Admonitor Silver Preference加低音柱,這對義大利喇叭本來就以解析見長,搭配di322/a340,那種圓融的音樂風貌更為耐聽。之後我又搭了Dynaudio Confidence 4 Platinum,di322/a340圓融舒服的面貌一樣美,可是C4 Platinum的低頻呈現能力更強,di322/a340推出雄渾厚實的低頻,氣勢非凡。兩對喇叭a340後級都能控制得很好,但是C4 Platinum的低頻表現更全面,試聽就以C4 Platinum定稿。
雖然我說di322/a340與過去對Wadia的聲音記憶不一樣,但在音樂的表現能力上,di322/a340有著迷人的美感。或許記憶中的Wadia更為「真實」,可是現在聽的di322/a340,卻有一種把音樂修飾得更美的能力。或者這麼說,我對Wadia的印象是超多的音樂細節,而且是犀利又強有力的數位之聲,而現在di322/a340的組合,卻是在豐富的細節之外,讓聆聽的情緒更進一步融入音樂的情感當中。
| |  |  | 李宗盛「山丘」 | 譬如我在聽李宗盛的「山丘」時,音符從鋼琴開始,雖然合理的推測錄音室可能用的是電鋼琴,但是di322/a340呈現出厚實沈穩的鋼琴聲響,對照著接下來清脆的吉他聲,還有李宗盛那中年大叔的嗓音,這音樂的氣氛好極了。當然,豐富而輕鬆的音樂細節,您不需費力就能用耳朵捕捉到,李宗盛唱著「越過山丘,才發現無人等候」,歌聲背後總有空心吉他裝飾的樂句,把音樂的情緒一步步墊高,情感越來越強烈。
是的,我認為新一代Wadia在音樂的感染力,表現比過去更上層樓,對音樂的情感交代更為清晰。我想舉「蕭邦第二號鋼琴協奏曲」的第二樂章為例,這是一段非常美的慢版,對鋼琴演奏者尤其是考驗。許多人推崇齊瑪曼自己演奏、自己指揮波蘭管弦樂團的版本,特點是速度很慢,弦樂群揭開了慢版的序幕,很慢的速度讓氣氛更顯凝重,可是這首曲子是蕭邦暗戀情人的寫照,弦樂顯得太凝重了些,等到鋼琴出來,答案就清楚了,齊瑪曼的鋼琴一粒粒的音符,在相對慢的速度當中,顯得藕斷絲連,欲言又止,向前進一步,卻又後退了兩步,即便速度依然比大多數版本更慢,但齊瑪曼的鋼琴卻因為慢而更顯猶豫不決。不只把蕭邦慢版的美顯現出來,di322/a340沒有錯過任何的錄音細節,在相對慢的速度當中,齊瑪曼彈奏運指之間,偶而驟然吸氣,彷彿要把鋼琴的句子講完,需要吸一口氣來增加勇氣,而在更慢的速度當中,齊瑪曼速度彈性的範圍更大,更增強了慢版柔美之中隱藏的張力。
這蕭邦第二號鋼琴協奏曲的慢版,好聽的版本不知凡幾,不過我最喜歡的版本,卻是皮耶斯在DG錄製的版本,這個版本速度也算慢,但比齊瑪曼的版本要快,但皮耶斯鋼琴切入主題的時候,卻戲劇性地變慢了,這段音樂是鋼琴帶入,大多數鋼琴家都是跟著樂團的速度切入主題,但皮耶斯卻放慢了,而且在音符中間還「無聲」了0.1秒,就在那鋼琴聲響消失的一瞬間,下一個音符墊步進入了主題,就是那極短的停頓,讓皮耶斯的演奏在我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di322/a340,皮耶斯的鋼琴這一收一放的變化,呈現了戲劇性的張力,對比主題有如傾訴一般的音符,那是蕭邦暗戀情人講不出來的話語,現在全都藏在音樂當中。
一連寫三張蕭邦,好像沒對di322/a340有什麼大考驗,可是我總覺得,音響到了一個程度,最重要的不是細節能有多少,更重要的是音樂的表現力,要說di322/a340的音樂細節好,當然不在話下,可是這種對音樂層次、情感的深刻表現,卻不是普通的DAC做得到的,而a340對C4 Platinum的控制力道,也讓我放心地忘記擴大機的存在,搭配起來就是那麼地讓人放心,完全投注在音樂當中。
拿di322/a340搭配C4 Platinum,只聽蕭邦會不會不夠麻辣?沒問題,我們來聽「RR Sampler」,柴可夫斯基的「Hopak from Mazzepa」大概是我們在音響展時候一天要聽上十遍的熱門曲子。di322/a340對錄音電平的反應很精準,所以如果您聽一般44.1kHz的錄音,轉到RR的24/176.4錄音,第一個反應會感覺音量小得多,沒錯,因為RR的錄音本來就比人家小6dB,所以您要適度增加音量。調對音量之後,弦樂群此起彼落的開場,帶出節慶一般的氣氛,di322/a340的音場深度非常漂亮,而且聲底厚度很足,在火花四射的旋律當中,弦樂群綿密而悠長,當中對比著三角鐵的敲打聲響,漂亮地浮在音場當中,這些層次的對比,讓您聽見漂亮的音場立體感。
我還推薦您聽Willian Walton的「Crown Imperial」,比起「Hopka」,這首曲子在音響展播放的次數相對少得多,理由很簡單,因為難度更高!音樂一開場就是猛烈的打擊樂重擊,然後是管樂群的主題,那第一聲重擊如果擴大機控制力道不好,可能一出來就軟腳了。a340推起C4 Platinum,這一聲低頻衝擊不僅份量重,而且還有尾韻,打擊樂不是轟然一聲就消失,那餘韻還是迴盪在錄音空間當中,a340顯然把C4 Platinum控制得很好,讓管樂的主題出來之後,我們還可以感受到打擊樂的「餘威」,慢慢消散在空間當中,回神注意在管樂的主題上。
寫di322/a340,我關注了更多「音樂性」的描述,因為在di322/a340上面,我雖然知道Wadia有許多獨門數位技術,但是原廠似乎沒有像早年一樣,非常重視技術的解說,或許,早年的「黑武士」走的是技術路線,而現在的Wadia化身「絕地武士」,準備用更親民的路線,直接用音樂原力打動您的心。
器材規格
Wadia di322 型式:USB DAC 數位輸入:USB B-type ×1,Coaxial RCA×2,TOSlink×2 支援檔案格式:Coaxial and Optical: 32kHz, 44.1kHz to 192kHz, 24-Bit USB: 32kHz, 44.1kHz to 384kHz, 32-Bit (PCM), DSD64, DSD128, DSD256, DXD352.8kHz, DXD384kHz 輸出電平:平衡8.0Vrms,非平衡4.0Vrms 輸出阻抗:600歐姆 總諧波失真:0.002% 訊噪比:110dB 動態範圍:100dB 耳機負載阻抗:20-600歐姆 輸出端子:XLR×1,RCA×1 尺寸:454×86×508 mm(寬×高×深) 重量:11.4kg 參考售價:168,000元
Wadia a340 型式:D類放大單聲道後級擴大機 輸出功率:400瓦@8歐姆,500瓦@4歐姆 輸入端子:RCA,XLR 頻率響應:20Hz~20KHz 尺寸:454×86×508 mm(寬×高×深) 重量:12.2 kg 參考售價:198,000元 (mono)
進口總代理:環球知音 電話:02-2516-5028 網址:www.cosmoslingo.com.tw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