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戴天楷,攝影/戴天楷 2019/05/23發表,已被閱讀15,194
在慕尼黑音響中,很多品牌都和其他品牌聯手展出,有的只有電子器材的,必須找個喇叭來連展,有的是指有擴大機的,則訊源、喇叭都要找。至於線材廠,若非干於靜態展示,就非得找他牌靠行。這樣,彼此相互拉抬,合作展出的邏輯合情合理。Avid HiFi則不需要,他們什麼都有。有擴大機,有喇叭,有黑膠唱盤,有唱頭放大,有唱頭,有線材,有音響架。真的,什麼都有。他們自己獨立一個展間,老闆Conrad Mas則在場全天侍候。

而今年的慕尼黑展,Avid展間非常熱鬧,好多新東西。我一個一個問,Conrad一個一個跟我說明。首先,是他們最新推出的EVO系列喇叭;並推出了一台更便宜的綜合擴大機Integra;此外便是第一顆自己開發的唱頭Reference Ruby。

Avid HiFi在慕尼黑音響展產出自家的新喇叭、新綜擴和新唱頭。

首度採樺木夾板箱體的EVO喇叭

先講喇叭,Avid之前出的Reference喇叭,採用全鋁合金箱體,Morel的單體,內建特殊的抑振阻尼系統,即便是最小號的Reference 4,聲音也很了不得。我告訴Conrad,我聽過他們家的Reference 4Reference 2,寫過評論,除了價格貴了點,真是好喇叭。就因為這個原因,價格太貴了,還因為喇叭太大了,所以,Avid這次才要推出EVO,讓喇叭更小,售價更可親,更能進入一般的家庭裡。

Conrad一聽我聽過這麼多他們家的器材,非常高興,立刻拉著我去看EVO。這回他們一共推出了三款,EVO 4對應於Reference 4,是2音路的書架喇叭;EVO 3對應於Reference 3,是2.5音路的落地喇叭;EVO 2對應於Reference 2,是3音路的落地喇叭。外觀設計也有一些變化,箱體後側上下略往內收,以減少箱內的平行面。底座以一個厚實的強化玻璃作底板,以腳柱架起,玻璃底板下方則是大型鋁合金腳錐。整體底板設計,延續了Reference 4的概念,而腳錐設計,則是Avid原本就擅長的。

最新推出的EVO系列,延續Reference系列的技術和概念,但改採MDF箱身,成本降低,售價也跟著降低。EVO2採3音路設計,側邊加上一只10吋低音單體。從側面看過去,可發現EVO系列喇叭不是方正的箱體,而是帶有傾斜和收攏的角度,藉以減少箱內的平行面,打消駐波。

Reference系列喇叭的單體都是往前發聲的,不過,因為Reference系列喇叭的面寬夠寬,容納得下大尺寸低音。但EVO系列面寬窄,為了強化低音表現,Avid選擇在EVO 2側面加了一只10吋的低音,讓高度只有108公分的EVO 2可以發出26Hz的深沈低頻。那這低音要怎麼擺?朝內還是朝外?「這個沒有一定,看空間,也看各人,可以自己擺擺看,看哪一種比較好。」Conrad說的簡單,EVO 2可是單支重80公斤的喇叭。你能想像嗎?108公分的喇叭單支重80公斤。Avid喇叭都是這麼重。「這沒辦法,你擺喇叭一定要遷就空間,低音反射孔也是,都要考慮離牆的距離和你空間的低頻消化狀況。」

喇叭單體都買Morel的,「是你們開規格給Morel訂製的嗎?」很多喇叭廠都是這麼說的,說是XXX單體廠訂製的。作為媒體,我衷心希望Conrad自己跟我說「是的」。但他的回答出乎意料:「不,何必要訂製呢?訂製就一定比較好嗎?我就直接找他們標準品中我要的單體。」為什麼這樣呢?Conrad表示,如果用訂製單體,如果單體設計有什麼問題,自己都要承擔,得想辦法克服。但如果用單體廠的標準品,那些單體基本上都是很優秀的產品,所有單體上該被挑出來的問題都已經被解決了。這樣,Avid所要做的就只是找出最合適的組合,並且設計出最適當的箱體和分音器以及其他的結構,讓它表現到極致。

EVO2的10吋低音可以選擇朝外或朝內,端看用家喜好和空間條件。底板採用加厚的強化玻璃,腳錐也是融合了Avid自家的避震技術。

技術取自Reference系列,售價卻只要零頭

「EVO系列相對於Reference系列便宜很多,但是製作精神卻是一致的,一樣使用Morel的優秀單體,一樣採用了單體振動阻尼系統,只是箱體我們改成了樺木夾板,前帳板則還是整塊厚實的鋁合金切成的。」便宜很多嗎?老闆親自報價,錯不了:「Reference 4一對是18000英鎊,EVO 4則是4000英鎊。」同樣的設計概念,卻打了2.2折。至於定價14000英鎊的EVO 2差更多,幾乎是賣Reference 2的一成。由此可見,EVO系列有多超值。

這是Avid最推出的入門綜擴Integra,售價比Sigsum更便宜,卻擁有相同的輸出功率,且配備了自家的Pellar唱放。

先前推出的Sigsum綜擴,帶有完整的Pulsus唱頭放大線路,同樣採用ALPS的 RK50電位器做音量控制。體積比Integra更大,內部雙電源供應也相形更為講究。

新綜擴Integra堪稱入門版Sigsum

接著說到擴大機。先前推出的Sigsum出力強大,聲音溫暖飽滿又清晰,加上還內建Avid自家引以為傲的Pulsus唱頭放大,對類比訊源用家來講,不必再費心找唱放,很是方便。這次推出的Integra,就擺在Sigsum旁邊,高度矮了一點,但面板設計如出一轍。同樣是厚實鋁合金前面板,左半部切出大型的A字,作為品牌識別,右側兩只鋁合金切出的旋鈕,外加一個耳機輸出。其實,不只外觀相像。連輸出功率都一樣,Sigsum是110W輸出,小一號的Integra竟然也是。「他們兩台的設計幾乎一致,連聲音表現都很像。」那差別在哪裡?Conrad表示,主要的差別在於音量控制、電源供應和唱頭放大。「Sigsum使用的Alps RK50電位器停產了,所以我們在Integra上改用Alps RK27。Sigsum的變壓器有1.1KVA,而Integra的變壓器是750KVA;還有就是唱放,Sigsum裡面裝的是Pulsus的唱放,Integra裡面的是Pellar。」Pulsus是Avid的進階唱放,有完整的MC唱頭阻抗可調,Pellar則是入門級產品,因此連同MM和MC共高低三段增益可調而已。這台Integra要賣多少呢?答案是7000英鎊。


計畫出三款,旗艦唱頭Reference Ruby首發

至於唱頭,Conrad自己做唱頭,核心的唱針、線圈他找日本廠訂製,然後裝上自家車製的鋁合金外殼。他們計畫推出三款唱頭,首批先行的是旗艦款Reference Ruby,之後還會推出兩款Boron和Ionic,都會是根據Ruby的設計再做簡化。買人家的唱針和發電系統核心,自己做外殼,這有道理嗎?當然有,這麼做的,可不只是Avid而已。唱針和發電機的設計固然重要,但是整個唱頭的諧振控制更是影響聲音好壞的關鍵。整個唱針都是靠振動來發聲的,任何細微振動都會影響聲音。因此,Avid把設計焦點放在處理唱頭的內部諧振。一旦設計得當,聲音的結像、定位、聚焦都會大大進步,而且解析和動態也會大大提升。Avid怎麼會做呢?答案是:靈感都是從喇叭的阻尼系統來的。這個旗艦唱頭要賣多少錢呢?老闆說6000英鎊。

Avid率先推出的Reference系列唱頭,首發旗艦Ruby,要價6000英鎊,自家設計製造的外殼,把諧振降至最低。

圓山展Avid產品精彩可期

除此之外,Avid也推出了「套裝唱盤」,先前的Ingenium是入門級的最佳選擇之一,體現了Avid唱盤的核心技術和概念,最重要的,它的軸承結構跟Avid旗艦唱盤Acutus一樣。現在,Ingenium還有,但是,先前只有空盤,現在推出了Ingenium Plug & Play套裝包,連同唱臂和唱頭,連唱頭都幫你調好了,回家只要接上系統就可以聽黑膠了。我注意到這個唱臂和唱頭似乎似曾相識:「這是Rega做的不是嗎?」Conrad回答:「是的,這原本就是RB1唱臂,但我們做了很多修改,好符合Ingenium使用。」

Conrad表示,這些在慕尼黑看到的產品,在八月台北圓山音響展時,都會底定,順利的話,台灣的朋友都可以親睹這些新品風采。

Avid也推出了Ingenium Plug & Play,讓想入門黑膠的朋友,一次連同唱臂和唱頭都打包給你,回家只要接上系統就可以聽黑膠了,還能享受Avid的技術精華。


廠商資訊

Avid代理商:方舟音響
電話:(02)2778-9007
網址: www.arkaudiotaiwan.com
FB粉絲專頁: www.facebook.com/Arkaudio

什麼功能都包了–T+A R 2500 R 綜合擴大機
若說 T+A 的 R 2500 R 是台綜合擴大機,那就太小看它了。它是一台綜合擴大機,也可以當前級使用。它內建 DAC 可解碼,還有串流播放功能。它還內建 CD 轉盤,更可收聽廣播。它可藍牙播放,也可連接電視。如果只把 R 2500 R 當作是一台綜合擴... 《 全文


更多專題: 一個月    三個月    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