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撰文/ 董鴻鈞,攝影/ 董鴻鈞 |
2019/05/07發表,已被閱讀12,789次
|
|
過去,Audio Research的前總裁Terry Gordon、國際業務經理Antoine Furbur以及Jean-Philippe Fontaine皆曾來台接受台灣音響媒體的訪問,向台灣的音響迷介紹Audio Research的產品與公司動態。然而,這次到訪台灣的Audio Research原廠人員雖然不是總裁、主管級的人物,論在Audio Research的工作資歷,卻遠遠超過前面三位,他就是目前擔任Audio Research品牌大使-David Gordon(簡稱Dave)。
三十年老臣首次來台
Dave 1989年進入Audio Research,雖非「開國元勳」,但做為公司元老級人物也當之無愧。長年擔任銷售工作的他,在McIntosh Group接掌Audio Research之後,升格成為「品牌大使」,遊走世界各地,宣揚Audio Research的品牌歷史與理念,而這次也是他第一次來到台灣。
問他Audio Research的品牌價值以及歷史發展,他絕對暸若指掌。儘管David現在已經邁入壯年,但是依舊精神奕奕,談起Audio Research一小時半未停歇。「我認為在充滿音樂的環境中工作,讓我得以保持年輕。」David笑開懷地說道。
對元件製造細節「雞蛋裡挑骨頭」
他從Audio Research的創辦人William Johnson(人稱Bill)開始說起。在1950年代,Bill就率先設計出三件式的擴大機,將原本為在同一箱體內的各級電路化為獨立的器材,除了設計不肯妥協,用家更可以藉由更換器材調整系統音色,成為現代Hi-End系統開創的鼻祖。1970年,Audio Research成立,儘管早在60年代電晶體開始在市場站上風,但是Bill依舊堅守真空管的設計。相較於當時的真空管器材偏向柔美的音色,Bill認為擴大機應該皆可勝任音樂中的大動態與為動態變化,而且音色要高度透明,充分呈現音樂中的肌理質感。要達成這樣的目的,電源供應的頻寬就特別重要。因此,變壓器、電容等關鍵零件,都要向製造商特別訂製,以符合他們的要求。
講到這,David就從他的包包拿出大大小小Audio Research專用的電容。「其實不僅電容內的材質、構造會引響聲音,就連電容外的線材、連接線材與電容的銲錫,甚至電容外表的印刷字樣都會影響音質。」David說,過去曾有歐洲的代理商希望他們使用某個特定廠牌的電容,可是它們用了該電容上去之後,聲音走向沒辦法達到他們的要求,電路必須做全盤性的調整。
| Audio Research深知每個元件細部設計都會對聲音產生音響,因此重要元件都必須依照他們的要求訂製,就連電容也不例外。 |
| | Warren Geil用神耳為器材把關
William Johnson在2008年之際,將Audio Research賣給Quadrivio Group,在2016年,又由McIntosh Group的前身-Fine Audio Group接手。Audio Research經歷那麼長歷史以及多次變革,器材的聲音走向一直維持一定的水準,究竟Audio Research是怎麼做到的?Dave跟我們透露,原因就在於Audio Research的器材在出廠前除了進行多次準據試驗(bench test)之外,還會有一個工程師負責聆聽器材表現。這位「極究聆聽」關卡的關主,就是Warren Geil。
Dave介紹,Warren已非「金耳朵」可以形容,而是「神耳」等級,不但能聽出儀器測量不出來的差別,而且聽覺的靈敏度保有高度的一致性,除了新機器出場前須經過他的耳朵檢測,任何回到Audio Research保養、維修的器材,也都要經過他的聆聽,才可以交回到顧客的手上。「除了零件造成的聽感差異都逃不過他的『法耳』之外,就連銲錫的位置是在接腳上或是接腳外,他都能聽出不同。」Dave此時拿出Audio Research器材的電路板,指著上面的各式各樣的銲錫位置,表示這樣的焊接方法是有聽覺上的因素。
| 材料學出身的Warren Geil,用自己開發的材料運用在元件之上,讓聲音表現更上一層樓。像是電容上抑振材料黏貼的大小與位置,還有散熱板上綁的橡皮圈,都有調音的功用。 |
本身具有材料學的背景Warren,在來到Audio Research之前,在加州以多種聚合物材料設計出黑膠墊,1995年,他受到William Johnson的邀請,來到Audio Research接替Jack Hjelm的工作,成為Audio Research中的核心人物。Dave說,除了聆聽之外,Warren也為Audio Research開發出許多軟硬不一的隔離材質,運用在Audio Research的電路板上,發揮調音的作用。講到此時,Dave拿出切成不到1mm見方的聚合物材料,說這些微乎其微的小東西,貼在電容等元件上面,都會對聲音產生影響。「而且還不能貼在電容中心的位置上,要貼在偏離圓心的位置。」Warren手指著電容上小小的黑點如此說明,看來Warren真的有異於常人的聽力,為每個器材細心調音。
| Dave跟我們說,若是把圓點貼在電容中心點位置,聲音就不對了。 |
| 就連電源部的穩壓晶片也經過嚴密的測量配對,Audio Research原廠還用色條標記在晶片上紀錄測量數據,以便日後維修可以尋找到適合的晶片。 |
至於對管機器材音色影響重大的真空管,Audio Research更是馬虎不得。Dave指出,真空管在測試之前,會先run 30個小時,在真空管工作的狀態下進行測量、配對,另外唱放器材上每個銲錫的加工溫度也都要維持一致,才不會讓每個器材、每個聲道產生差異。
| 由於銲錫也會對聲音產生不小的影響,因此Audio Research至今依舊以手工方式將元件焊接在電路板上。 |
這次Dave來台最主要的工作,就是向大家介紹Audio Research最新推出的單聲道後級Reference 160M以及CD轉盤加CD6SE以及Reference CD9SE。Dave說,Reference 160M是Audio Research首次搭載自動偏壓功能的器材,很多人擔心自動偏壓會對聲音造成不利的影響,事實上,他們使用的自動偏壓電路在20年前就已經問世,而且他們在開發產品時,各做了一台有自動偏壓功能以及沒有自動偏壓功能的原型機種,經過測試,他們發現自動偏壓的版本在呈現大編制樂團的氣勢時大大勝出。「我們播放明尼蘇達管弦樂團的錄音,我們發現有自動偏壓的版本,更能夠重現管弦樂團在樂曲一開始蓄勢待發、能量直衝天際的氣勢。」Dave說道。
| | 至於Reference CD9SE以及CD6SE由原先的Reference CD9與CD6升級而來,除了USB端子採用最新的3.0版本之外,數位電路更採用FPGA晶片,以便日後可以升級。至於這兩台CD轉盤加DAC的類比電路,更完全承襲Reference 5前級的電路設計,就連變壓器也一模一樣。
未來不排除推出全新管晶混合機種
在座有媒體同仁向Dave Gordon問道晶體機與管機哪一個比較好聽?Dave不假思索地說,做得好的頂級管機絕對比晶體機好聽,雖然管機的阻尼因數沒有晶體機來的大,但是管機的獨特的諧波特性,讓聽感更具音樂性,這個絕對是晶體機無法取代的。我問Dave,這是否意味著Audio Research未來只會專注在純管機上,不會推出向DS系列那樣的純D類設計擴大機?Dave回答,目前公司沒有這樣的考量,而且這並不是說過去推出的DS系列聲音表現或市場反應不好,而是這樣做等於又開闢了另一個戰場。Dave說,目前他們想先把管機的戰場先顧好,不過未來不排除會推出管晶混合的擴大機。
被問到明年是Audio Research成立50週年,Audio Research是否會為此推出新的紀念器材?Dave對此笑而不答。不過看到Dave燦爛又神秘的笑容,不難想見Audio Research有極大的可能為大家端上新菜色,這就請各位讀者拭目以待囉。
廠商資訊
代理商:鈦孚| 鈦孚臉書粉絲團 地址:台北市敦化南路一段57號2樓 電話:+886-2-2570-0395 網址:www.autek.com.tw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