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林治宇,攝影/林治宇 2018/11/02發表,已被閱讀21,553
看過、用過、賣過也修過無數黑膠唱盤,其中不乏極其出名的經典銘盤,但最後田昌政還是決定不辭辛苦、不怕失敗地研發自己的唱盤,而且執意要做出不一樣的東西。如今,在他的堅持、努力與創新之下,Tien Audio已有豐碩的成果,包括3款直驅盤、2款皮帶盤與1款唱臂,款款充滿創意且令人驚豔。這些想法從何而來?Tien Audio產品為何與眾不同?就讓田昌政來和大夥兒說個分明。

畫面中是田昌政最新研發的TT5黑膠唱盤,運用了獨一無二的扭力調整功能。如果你已經是TT3唱盤的用家,只要直接添購畫面中的圓形大型底座,便可直接升格成TT5,完全無縫接軌。

以直驅盤開疆拓土

田昌政推出首款唱盤是在2011年,不過他公司早在2002年便已成立,一開始以販售二手黑膠唱盤起家,那時還沒人這樣做,田昌政算是第一個。當時他從國外標二手唱盤回來賣,都挑很好的器材,就是所謂的銘盤,像是Linn、Goldmund、Rockport…等,只要是最頂級的唱盤,他大概都賣過。可別以為這種錢很好賺,其實一點也不,除了挑選的眼光要精準,有時還得靠運氣,因為東西寄來後一定要整理,有時甚至需要修理,若是運氣不好還會賠錢,不過,也因為有這番經歷,田昌政這些年來看過、用過、賣過也修過太多唱盤,他很清楚哪些設計好,哪些不好,哪些銘盤名實相符,哪些則是虛有其表。用過這麼多唱盤,卻很少有讓他覺得滿意的,因而興起自己設計唱盤的念頭。

既然用過這麼多唱盤,把各家設計加以截長補短,應該就可以設計出新唱盤了吧?恐怕沒這麼容易。田昌政告訴我,「要做真正的Hi-End,絕不是拼拼湊湊就能做出來,一定要是新的設計才行。」,所以他從一開始就要做不一樣的東西,而不只是修正別人的錯誤而已。他的率先嘗試居然是市面上少有的直驅盤。

這是由田昌政代理的日本青龍唱頭,採用新的技術,將磁鐵做了個特殊的造型,沒有鐵蕊,而且可以跟針桿連再一起,以達到所需的特性。

田昌政說,他一直都很喜歡直驅盤。直驅盤的優點是即轉即停,轉速穩定,使用上十分方便,且結構簡單,不容易出現什麼問題,最重要的是體積可以做得很小,設計就變得很靈活,很適合量產成為商品。經過不斷研究,田昌政做出第一件作品Project 0。他想藉由Project 0做個實驗,看看直驅盤可做到多重,答案是20公斤,加上本體就50公斤!不過,他覺得Project 0原型機的造型不夠漂亮,看起來像個蛋糕,而他對造型又一直沒有更好的想法,因此Project 0就沒繼續進行。

Project 0雖然沒量產,但透過Project 0得到的技術與經驗,則促成Tien唱盤的順利推出,一上市便獲得高度評價,為田昌政打響第一炮。緊接著又推出可裝12吋臂的Tien XL,為Tien Audio正式與主流的皮帶盤設計拉出區隔。

三馬達驅動解決了許多問題

直驅盤的成功,讓田昌政有了挑戰皮帶盤的想法,可是,該做什麼樣的皮帶盤?無巧不巧,那時有個客人拿了一台三馬達驅動的皮帶盤請田昌政修理,而且客人跟他說,沒這個盤他會死掉,請田昌政務必要幫他修好。結果壞的地方是馬達控制電路,田昌政沒辦法修,卻開啟他做三馬達盤的想法。他先做出一台三馬達樣品機,一聽,聲音還真不錯,而且很有他喜歡的直驅盤的味道,他發現三馬達盤能免除單馬達盤的缺點,便決定仔細鑽研下去,希望做出一台能商品化,且價格合宜的三馬達驅動盤。

三馬達有何優點?這要從單馬達的缺點來看。單馬達的皮帶將轉盤軸承拉向一側,施力不均,會增加摩擦噪音與晃動。皮帶張力不均,也會造成轉速不穩,並引起震動。皮帶驅動也會產生磨擦力,也是震動的來源之一。此外,為了解決轉速不穩的問題,單皮帶盤多半會搭配特別重的轉盤,藉由轉動的慣性讓轉速更穩,問題是,越重的轉盤,旋轉時的共振越難消散,滯留在轉盤內,然後傳到聲音裡,造成音染,輕的轉盤反而不會。至於三馬達從三邊牽引,不會有軸承受力不均的問題,且三顆馬達一起施力,每顆馬達的扭力便可降低,震動隨之減少。特別的是,田昌政設計的三馬達盤只用一條皮帶驅動,皮帶接觸轉盤的面積更小,摩擦力更低,震動因而減少。此外,這三顆馬達有懸浮架構,不僅可隔離震動,還可隨時自動調整皮帶張力,解決張力不均等的問題,因此轉速更精準。既然轉速更準了,就不需要重盤的慣性了,因此可以使用輕質量的轉盤,一併解決轉盤共振的問題。這些新穎的設計,全數實現在TT3唱盤上。

TT5也是採用TT3的三馬達驅動設計。三馬達從三邊牽引,不會有軸承受力不均的問題,且三顆馬達一起施力,每顆馬達的扭力便可降低,震動隨之減少。

用數千顆馬達進行挑選

聽起來很棒沒錯,但三馬達有個根本的問題,就是轉速不可能完全相同,田昌政如何克服?他說有兩個困難點必須克服:一是馬達要配對,二是控制電路須精心設計。為了配對馬達,他先買了數千顆日本製的低轉速無碳刷直流馬達,接著自己開發挑選與配對的方式,藉此挑出特性與轉速極為接近的3顆馬達,組成一台TT3。光是這部分便淘汰了一大批馬達。馬達控制也是TT3成功與否的重要關鍵,田昌政特別聘請專責工程師設計馬達控制電路,可以一次控制三顆馬達,並使其維持在人耳聽不出的誤差範圍內,達到精準的轉速。田昌政說,TT3是一個重大突破,他有自信TT3所用的技術已經領先其他廠家,而且難以模仿,但相對於其他品牌三馬達唱盤動輒15,000美元以上的售價,TT3可說是平易近人。

接著我問他,TT3的設計中是否用到任何調音手法?田昌政表示,從Project 0、Tien唱盤、Tien XL到TT3,他從不強調調音,也從未添加任何染色,唱片上是什麼聲音,就該把那個聲音原原本本播出來。他還說了一個重點,「如果不確定自己調的好不好,或是不確定自己的品味是不是大家喜歡的,最好還是別貿然調音,不如忠實還原原本訊號就好了」。更何況,他在設計轉速控制器的時候發現,影響音色有一個重要的因素,不是唱盤的慣性,不是轉盤諧振的控制,也不是唱臂的設計,而是扭力。這個重大發現,進而催生出TT5唱盤。

TT5可安裝不同長度的兩支唱臂,畫面中是田昌政自行開發的Viroa唱臂,當中也運用了許多獨到的設計,有9吋、10吋與12吋三種選擇。

扭力調整提供不同音色變化

田昌政表示,不同的母盤刻片方式,刻出的溝槽形狀不同。像是蠟盤(wax master)、漆盤(lacquered master)與DMM金屬盤,溝槽看起來都是三角形,但其實溝槽的寬度、兩邊的邊長與溝槽底部的形狀都不同,因此當唱頭放下去時,針尖與溝槽接觸的位置與摩擦力也會有些許不同。就是那些許不同,造成音色的差別。既然摩擦力不同,就需要用不同的扭力加以對應,才能播放出正確的音色。因此田昌政在TT3的基礎上再開發出TT5,多加了扭力調整功能,讓用家在播放不同刻片方式時使用相應的扭力,以還原唱片原本的音色。


設計TT3的時候,田昌政將扭力設定在中間值,不會太高,也不會低到失速,TT5則多了高、中、低三段扭力調整功能,如果你已經是TT3的使用者,只要再添購扭力控制底座,即可變身為TT5。據田昌政表示,現在新發行的黑膠唱片製作母盤時大多數皆採用DMM方式,以他的經驗而言,DMM唱片用低扭力播放會更好聽,但現在的黑膠唱盤扭力都太高(精確地說,是扭力正常,但對DMM唱片而言太高),所以會有DMM唱片沒有早期唱片好聽這樣的普遍認知。既然如此,老唱片就要用TT5的高扭力囉?沒錯,用TT5播老唱片或是一些DECCA唱片時,用高扭力檔最合適,而DG唱片大多用低扭力會比較好聽。

田昌政邊說邊示範給我聽。他隨手挑了一張DMM唱片,用TT5的中扭力播放,聲音從Kii THREE主動式喇叭流瀉而出,當下我覺得聲音很好聽,音色溫潤飽滿,兼具適度的開放感與輕鬆的高、低頻延伸,說實在的我沒聽出有什麼問題,接著他切到低扭力,我聽出差異了!高、低頻延伸變得更好,中頻更豐潤更有水分,細節與層次更豐富,音樂也變得更有活生感。這也表示,TT5的三段扭力提供了三種不同的音色變化,讓使用者多了不同選擇,更添聆聽樂趣。


獲得日本專業媒體肯定

TT3與TT5確實是充滿創意與高度技術含量的優秀產品,足以與數倍於其身價的唱盤比擬,無怪乎雙雙獲得日本專業雜誌的高度讚賞,像是TT3唱盤與Viroa唱臂上過日本專業黑膠雜誌「analog」雜誌2017年秋季號封面,以季刊而言,一年僅四個封面,TT3與Viroa能上到封面,足見analog對其極為重視;TT5則得到日本專業音響雜誌「Audio Accessory」的BEST Hi-Fi Components最佳推薦,推薦者是資深類比音響專欄作家田中伊佐資,不僅如此,田中伊佐資還特地飛來台灣專訪田昌政,專訪文章已刊載於「analog」雜誌2018年夏季號。目前Tien Audio產品已成功打入日本市場,田昌政也在積極布局歐洲與美國市場,不僅明年確定要參加芝加哥展,而且計畫在明年的慕尼黑展要有實機展示,用聲音一較高下。接下來我們也將會安排Tien Audio的器材評論,連我自己都非常期待了,也請大家拭目以待。


廠商資訊

Tien Audio田昌政類比音響
電話:02-2321-2717
網址:www.tienaudioltd.com

重新構想的全新設計–Martin Logan Motion XT F100 落地喇叭
Motion XT 系列是 Martin Logan 旗下靜電喇叭之外的最高階系列,這一代的 Motion XT 不僅採用了最新的 Gen2 Folded Motion XT 氣動式高音,並搭載 Nomex-Reinforced Kevlar 中音和鋁合金低音... 《 全文


更多專題: 一個月    三個月    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