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郭漢丞,攝影/郭振榮 2015/08/17發表,已被閱讀72,731
法國Atohm GT 1.0曾經在U-Audio寫過評論,不過2015年我去慕尼黑音響展的時候,與主事者Thierry Comte見了面,展覽時間結束之後還「關門試聽」,這才驚覺GT 1.0實力強悍,所以再次向藝聲商借回來試聽。

Atohm是一家年輕的音響廠家,主事者Thierry曾經幫法國Triangle打工,專職做單體與喇叭的設計,這一做就是五年,後來Thierry離開Triangle,選擇在2002年回到故鄉貝桑松(Besancon)創業。貝桑松這個地方以精密工業與鐘錶著稱,比起巴黎,貝桑松離瑞士洛桑更近,Thierry說他小時候受到這些精緻工業的影響,所以大學選讀精密加工,而音響對Thierry來說是從小就覺得神奇不已的聲音寶盒,所以決定投入音響產業。



從DIY起家 再走上品牌之路

貝桑松這個地方與台灣還有另一個連接,這個城市每兩年舉辦一次國際青年指揮大賽,2013年台灣年輕指揮吳耀宇,在五大洲、46國、296位15歲到35歲的年輕指揮當中,拔得首獎頭籌。而在吳耀宇之前,現任NSO音樂總監呂紹嘉則是在1988年曾經奪冠,而且是第一位得到首獎的台灣指揮,之後呂紹嘉一路過關斬將,連續得到義大利佩卓地與荷蘭孔德拉辛指揮大賽首獎,一年三桂冠,開啟了呂紹嘉在歐洲樂壇的指揮生涯,而起點則是貝桑松。

2002年在貝桑松創業的Thierry,還沒有做出Atohm這個品牌,公司的名稱叫Welcohm,讀起來就像是英文的「歡迎」( Welcome),Thierry做的是DIY產品,因為他懂得喇叭設計的所有細節,所以他從元件著手,尤其是高性能的喇叭單體,全部是Thierry自己設計。DIY的生意像是水到渠成,有人找Thierry買單體,順便問他分音器怎麼搭配,然後就是找他買喇叭箱體,於是就配成DIY套件。

從DIY起家,Thierry越做越順,2005年他開始了品牌之路,為自己的成品喇叭打上了Atohm名號,不過Atohm出名要等到2008年,而主角就是這款GT 1.0,那一年GT 1.0獲得法國Diapason年度最佳推薦,大幅提升品牌能見度,而2015年推出GT 1.0 HD則是這款書架喇叭第一次小改款。還有,GT 1.0在2014年創下銷售高峰,主要是在法國與Devialet合作,推出「Devialet Ensemble」,讓GT 1.0與Devialet 120搭售,超值的聲音表現加上精緻的外型搭配,Thierry說GT 1.0在Devialet直營店真是賣翻了。



單體全部自行設計 開模製作

GT 1.0能有這樣的銷售表現,確實不簡單,但是在漂亮精緻的外觀裡面,藏著強悍的性能,好聲全部都是有道理的!以外觀來看,GT 1.0尺寸就像一般書架喇叭一樣,不算太大,也不算太小,配置28mm絲質軟半球高音與6吋LD150中低音單體各一,音箱採低音反射式設計。咦?這樣的GT 1.0很特別嗎?看起來不就是一對滿普通的二音路低音反射式書架喇叭嗎?抱歉,裡面學問可多了。

Atohm特別在哪裡?他們的單體全部都是自己設計、自己開模製作的!自己做單體很難嗎?很難!國際第一線大廠才有辦法自己做單體,因為自己要做單體,不僅要設計開模,同時要準備各種製具,才能精確組裝零件,所以大部份喇叭廠家都是買現成的優質單體回來組裝,成本省得多了。相較之下,Atohm光是這些製作喇叭單體的模具和製具,不曉得要賣出多少喇叭才能回本。但為什麼Atohm要這麼費工耗力,自己設計單體呢?您猜到了,這GT 1.0所使用的兩個單體,裡面藏著一大堆學問,和現成買得到的單體不一樣。




我們先從高音單體看起,規格是28mm絲質軟半球高音,Atohm幾乎把所有的設計面向全部考慮進去了。磁力引擎使用強力釹磁鐵,為了提升工作線性,還加入了銅環設計,而且加入磁液冷卻。好,這些比較簡單,大概丹麥製的高音單體都有這些特色,不過Thierry要求更高,他裝上了17000高斯的強力釹磁鐵,靠這個強力引擎可以提升動態,同時降低失真。為了讓音圈質量更輕,同時兼顧效率, Atohm使用CCAW銅包鋁線。還有,單體外框有ADP(Anamorphic Dispersion Patterns),就是表面的顆粒處理,用來消除聲波繞射失真,單體內部還有特殊阻尼設計,一樣是用來降低失真的干擾。總之,這個高音單體幾乎把所有可能發生的問題,全部預先透過設計手段解決了。

GT 1.0使用的中低音單體編號是LD150,同樣是Atohm自家設計製作的低音單體,Thierry一樣從根本開始設計,從振膜材料、彈波、懸邊一路到磁鐵總成,全部由Thierry一手包辦。我很努力要研讀Atohm的設計白皮書,無奈全部是法文,想辦法用Google翻譯,卻總覺得辭不達意,讀起來怎麼樣都有問題,我想關於這些單體設計的細節,可能要等下次見到Thierry,再拿著白皮書請他用英語一一解釋。不過,光是白皮書上許多測試畫面與圖表,就看得出Atohm是一家技術內涵很高的喇叭公司。





TCC技術達到時間相位一致

與落地款式的GT 2.0或GT3.0比較起來,GT 1.0的面板是直立設計,但落地款式則向後傾斜,藉以取得喇叭單體的時間相位補償,不過這並不代表GT 1.0沒有時間相位補償的設計,Atohm加入了TCC技術,把高音單體的發聲點「虛擬」向後拉,一樣可以讓高音與中低音的時間相位達成一致。而Atohm真的是熱衷「全部自己設計製造」的廠家,他們連內部配線全部都是自家產品,內部導體使用UC-OFC。


最後一項有關GT 1.0值得提的設計,則是背板的旋鈕,Atohm在背板上面什麼都沒寫,不說明很難知道究竟是做什麼用的。原來這是高頻量感的調整旋鈕,總共分為三段,位置擺在中央代表Linear線性,向右則是High Definition高解析度,向左則是Smooth平順模式。Linear代表分音器完全沒有增減,那是Thierry認為最中性的聲音瞟線,而High Definition則是在1.5kHz~30kHz之間,增加1.5dB的增益,高頻會聽起來更明亮解析。Smooth則相反,減少1.5dB的高頻量感,聽起來比較暗色調,比較渾圓。

這三段增益最大落差有3dB,一定可以聽得出差異,問題是該怎麼設定?我在慕尼黑有問Thierry,他認為最好聲的位置就是Linear,那是他反覆試聽覺得最均衡的GT 1.0,可是因為使用者對高頻的感受力不一樣,加上室內空間聲音條件不同,所以他讓高頻可以增減1.5dB,提升GT 1.0對空間的適應能力。這個高頻增益調整的設定,後來還有更動,我聽的GT 1.0是1.5dB增減,而GT 1.0 HD則是2.0dB的增減,讓高頻的變化更明顯。



聲音規模可以和落地喇叭比擬

這次試聽GT 1.0一樣在U-Audio的試聽室,在這個二十多坪的開放空間當中,GT 1.0就算擺在喇叭架上,看起來還是很迷你,活像個大玩具,但是我只用100瓦的Linear Acoustic LAV60 MKII來推,就能輕輕鬆鬆唱歌,而且很耐操,可以推得很大聲,所以我說GT 1.0是火力強大的小鋼砲,從外觀上看起來是書架喇叭,但聲音規模卻可以和落地喇叭比擬,真是厲害。

不光如此,GT 1.0的效率有89dB,實際搭配也很好推,LAV 60 MKII有100瓦,推起來自然輕鬆自在,我換是Oriole 1BV真空管機,不到50瓦的輸出功率也推得輕輕鬆鬆。用1BV來推GT 1.0的音色頗為討喜,帶著舒服的暖色調,而且中高頻圓潤甜美,聽起人聲煞是迷人。不過用晶體的LAV 60 MKII來推,GT 1.0就多了一份速度感,乾淨俐落,試聽的時候就用LAV 60 MKII定稿。


GT 1.0的聲底帶著溫潤的色調,但個性卻是通透明亮的,這講起來有點像是英國喇叭與德國喇叭的綜合體,老英國喇叭講究溫暖色調,但是中低頻有時候顯得含糊,德國喇叭講究精確,但有時候色調偏冷,GT 1.0的聲音就好像兩者的綜合體,快速精準,能呈現漂亮精確的音場與音像,但中頻段又帶有暖色調,高頻則有豐富纖細的音樂細節,這樣綜合起來的聲音有其魅力。

可以當作準落地喇叭來操

我想舉Sara K.專輯「Play On Words」的「Turn me upside down」為例,低音貝斯撥弦開始的前奏,吉他與爵士鼓呼應,跟著是Sara K.富有磁性魅力的低沈嗓音,GT 1.0雖然是書架喇叭,低音貝斯的線條卻是清晰有勁,量感也出乎我對這個尺寸喇叭的預期。我把音量往上催,GT 1.0的音像比例放大,低頻量感也跟著催得更猛。參考原廠標示的45Hz低頻延伸,GT 1.0感覺起來低頻能量似乎比45Hz更低,而且對比的鋼弦吉他細節強烈,展現了通透開闊的特質。

既然覺得GT 1.0的低頻表現超乎預期,再來個更難的,聽Jenni Molloy的「Bach Reload」,用低音大提琴拉奏巴哈前奏曲,GT 1.0的牛筋味十足,粗壯的琴弦拉得厚實,不過書架喇叭的天限也出來了,可以感覺到GT 1.0沒辦法一路往下沉,最尾端的延伸略微失色,但是對於一個尺寸精巧的書架喇叭來說,要聽出低頻的破綻得要開很大的音量,而這樣的音量可能會讓您引來鄰居的抗議,或者可以這麼說,在「合理的聆聽音量下」,GT 1.0的低頻表現很難聽出破綻,您一樣可以把GT 1.0當作準落地喇叭來操。

在中高頻段的表現,GT 1.0有著輕鬆通透的質地,還有,因為喇叭並不難推,單體反應速度夠快,GT 1.0聽鋼琴別有一番珠圓玉潤的面貌。聽Yulianna Avdeeva演奏鋼琴,Frans Bruggen指揮Orchestra of the 18th Century演奏的「蕭邦第一、第二號鋼琴協奏曲」,我選第二號鋼琴協奏曲的第二樂章,身為新一代蕭邦鋼琴大賽冠軍,Avdeeva的鋼琴有著自己的主張,第二樂章的鋼琴彈得藕斷絲連,圓滑中帶著遲疑,幾個斷奏落點都比預期慢一點點,在GT 1.0上面,您還可以聽見Avdeeva的鋼琴音調帶著木頭味,那是稍微乾一點的鋼琴音色。

真的可以用它來聽交響樂

怎麼感覺到 Avdeeva的鋼琴聲比較乾澀?換上郎朗或李雲迪的版本,您就知道Avdeeva選擇的鋼琴色調很有意思,在略乾略澀的鋼琴敲擊聲響當中,Avdeeva呈現出蕭邦那單相思的苦澀,而這些豐富的音樂訊息,呈現的是鋼琴演奏家想表達的詮釋意念,在GT 1.0上面,您不會遺漏這些訊息,也能很輕易地在不同的鋼琴錄音中,聽見鋼琴音色的細微差異。

雖然GT 1.0只是一對書架喇叭,但是您真的可以用它來聽交響樂,像是小克萊巴著名的「貝多芬第七號交響曲」,聽速度飛快的第四樂章,樂團強奏跟上定音鼓的連擊,敲開酒神歡愉的慶典,GT 1.0絲毫不拖泥帶水,您幾乎可以想見小克萊巴猛力收起指揮棒,要維也納愛樂跟上兔起鵲落的明快速度,隨後是有如舞蹈旋轉一般的旋律,一路盤旋向上,弦樂群一片片地撐開音場,GT 1.0明亮而不刺耳的音色,讓音樂的氣氛顯得熱烈,一路歡呼般地衝到樂曲結束。我用頗大的音量聆聽,跟著音樂到尾奏,貝多芬寫得越來越High,GT 1.0跟著一路盤旋向上,衝到頂點,當最後一個音符落下,我差點在聆聽室裡面拍起手來了。

這些年聽過的小喇叭不少,其中我印象最深刻的要算是Elac 310.2與後續的312,而Atohm GT 1.0則是另一個讓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書架喇叭,相對於同尺寸的書架喇叭,GT 1.0具備很好的工作效率,搭配擴大機輕鬆自在,而且聲音特質難能可貴地融合了溫暖與精確,這兩件事情在書架喇叭上經常是魚與熊掌難以得兼,但GT 1.0卻能面面俱到,既精確又溫暖,同時還很耐操,不怕大聲催,越聽越有意思,如果您正在挑選一對優質的書架喇叭,GT 1.0值得您優先試聽再做決定。

器材規格

型式:2音路2單體落地式喇叭
使用單體:28mm凸盆絲質高音單體×1,6吋LD150中低音單體×1
頻率響應:45Hz~30kHz
分頻點:2.5KHz
阻抗:6歐姆
靈敏度:89dB
體積:200×265×330 mm(寬×深×高)
重量:12kg
建議售價:110,000元
進口總代理:藝聲音響
電話:02-2391-7999
地址:台北市重慶南路二段71號1F
網址:www.soundart.com.tw

特殊 RSC 三明治結構箱體–Acoustic Energy AE309 MKII 落地喇叭
Acoustic Energy 的 300 系列全面更新,進化到 MKII 世代。AE309 MKII 是 Acoustic Energy 300 系列較小型的落地喇叭。同系列還有一款 AE300 MKII 書架喇叭、系列旗艦 AE320 MKII 落地喇叭以及 ... 《 全文


更多專題: 一個月    三個月    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