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蔡承融,攝影/蔡承融 2017/10/10發表,已被閱讀162,755


位於台北市開封街上的品嘉音響,耳機發燒友必去的重要據點之一,但您知道嗎?品嘉早在1984年就已經成立了,早期以音響銷售為主要業務,後來才轉型為專業耳機店家。記得我接觸品嘉大約是從10多年前開始,當年老闆曾文清和他的夫人丁碧昭女士將店面經營得有聲有色,店內展售的耳機商品種類相當豐富。

然而這幾年,在第二代曾郁翔(Jimmy)與曾郁軒兄弟兩人陸續加入經營團隊之後,除了將店面重新翻修之外,也積極從國外引進新品牌,並且舉辦產品發表會、講座等活動,讓老店展現出滿滿的活力!這次就讓我們走一趟品嘉音響,重新認識這家擁有33資歷的老字號音響店吧!

本次店家專訪的主要對象是Jimmy,不知道您是否有印象,在今年TAA圓山音響展巴洛克的展房中曾經舉辦過兩場講座活動,主題分別是「高解析音樂釋疑與比較」、「音響擺位與音樂重播的另一個觀點」,主講人正是Jimmy。現年32歲的他,早先在美國德州攻讀商學院學位,畢業回國之後大約在2013年開始介入自家店面經營,除了負責基本的銷售工作之外,也負責網站、電子商務以及品牌行銷等相關業務。閒暇之餘仍不斷自我充實,有計劃地報名各種課程,譬如錄音工程、電子商務、數據分析等,希望能夠學以致用。不過Jimmy倒是很客氣,自謙小店面人手不足只好「物盡其用」。



發展電子商務 走出不一樣的路

提到電子商務,品嘉本來有自己的官方網站(https://www.pincha.com.tw/),前陣子經過一次大改版,背後就是由Jimmy負責設計規劃,他認為既然要發展電子商務,應該要打出自己的品牌,所以不打算依靠國內既有的大型電商平台,過程雖然很辛苦,但還是想要努力嘗試,走出不一樣的路,整個網站也盡可能依循Google的規則進行優化,讓網站內容更容易被搜尋到。

全方位發展 強調一站式服務

前面是虛擬的部分,在實體店面規劃上,分為兩進,第一進是開放式展區,以耳機、耳擴、DAC、線材配件等展示為主,面積約12坪左右。第二進是一個小型的專屬視聽室,面積大約4坪多,其實和一般家庭的聆聽空間差不多大,裡面展示的器材以兩聲道為主。

另外我注意到展示的器材品項似乎比以往更多一些,我問Jimmy這個部分和你加入經營有關聯嗎?他回答,其實最初的品嘉是以音響銷售為主,後來運氣不錯,剛好搭上了耳機市場正在往上爬的階段,所以有一段時間都把重心放在耳機銷售上面。到了現在,希望能夠兩者平均一點,成為一個比較全方位的專業音響店,期許能夠達到所謂的「一站式服務」的概念,消費者只要一進來店內想要什麼東西都有。


引進中性、耐聽的大品牌

既然有如此的計畫,那就表示音響器材的比重必須得增加,那麼在品牌或是產品類型的選擇上,有沒有什麼特別的標準?Jimmy說,選擇的標準主要是以品牌和聲音的個性為主。

先說品牌,基本上會盡量以大品牌為主,他認為大品牌不論是在售前或售後(服務),對於消費者來說比較有保障,當然另一方面對於經銷商也算是一種保障。再來是聲音的部分,Jimmy傾向挑選一些相對中性耐聽的牌子,他說自己平常就在推廣一個概念,那就是「音響買了就是一輩子的事情」,當然周邊的配件可以一直更換,可是音響器材本身,很可能買了之後10年20年甚至30年都還不會壞!在這樣的狀況下,有些器材的聲音特色非常鮮明,這樣可能比較不耐聽,所以才希望盡量找一些比較耐聽的牌子來販售。


那麼現階段店內主力的音響相關品牌有哪些?

D/A數位類比轉換器以Benchmark、North star Design、Meitner Audio為主,另外還有一款Teac UD-503這種All-in-One機種在耳機族群中的詢問度相當高。至於擴大機則是以Electrocompaniet(EC)、DA&T、Audiolab等品牌為主。

不過Jimmy也說,因為音響的體積比較龐大,在店內空間有限的狀況下,會選擇一些不同價位帶的產品做展示。以價位來看,現場價位最高的產品是Electrocompaniet,當然Jimmy也不諱言,在引進商品時,也會考慮品嘉自己的定位,還有主要的消費族群為何?顯然他很清楚,不是狂進一堆品牌,或是進更高價位的產品就會賣得更好,可以說是務實派的經營者。

至於喇叭的部分,進口品牌目前以ProAC為主,台灣品牌則是Divini,Jimmy特別表示,其實Divini喇叭的CP值蠻高的,其它品牌的喇叭在相同價位不一定能夠討到便宜!當然預算比較充足的話,ProAC有幾個經典款喇叭也蠻多客人在詢問。


熱衷研究數位音樂、錄音工程

話匣子打開了,我知道Jimmy非常熱衷於研究數位音樂、錄音工程等相關領域的知識,所以詢問他對於數位音樂聆聽的看法,為什麼會願意花這麼多心力去研究,甚至報名專業錄音工程相關課程?首先他強調,數位聆聽絕對是未來的趨勢,因為真的很方便。不過也告訴我,最初其實只是在研究如何將CD轉成數位檔案,本來想說轉完就好了,沒想到在網路上爬文找資料時,越爬越發現問題,越爬越有興趣,許多國外網站都有高解析數位音樂、錄音工程等相關文獻可以搜尋。而且還發現國外有些網站在販賣母帶品質的數位音樂檔案。
既然如此,有沒有一些建議的網站可以給讀者參考?他不假思索,說出了幾個比較具知名度的網站如下:
HDtracks (http://www.hdtracks.com/)
NativeDSD (https://www.nativedsd.com/)
2L (http://www.2l.no/)
Spirit of Turtle (https://www.spiritofturtle.com)
HIGHRESAUDIO (https://www.highresaudio.com)
Mora (http://mora.jp)
iNDIEVOX (https://www.indievox.com/)

Jimmy補充說明,其中2L和Spirit of Turtle網站以自家廠牌的唱片為主,NativeDSD有其他廠牌的唱片可以搜尋,至於Mora則是亞洲這邊的居多,還有比較特別的是iNDIEVOX,是台灣的獨立音樂網,有在販售演唱會門票,也有發行獨立樂團的作品,這幾年也有在發行高音質/無損音質的數位音樂檔案,解析度可能是44.1/24、48/24、96/24,但只要是標記HD的都是24bit。另外香港那邊也有一些網站,有興趣的話可以搜尋看看。

對於初次嘗試在網路上購買高解析音樂檔案的消費者來說,有些網站會一口氣列出好幾種解析度的版本,有沒有建議可以先買哪一個等級?Jimmy回答,這不一定,需要看發行商。他進一步分析,有時候開了一個錄音專案是96/24的規格,這只代表專案本身是96/24,並不代表其他進去的音軌通通都是96/24,也有可能混雜著其他規格的音軌,譬如吉他可能是在家裡先錄好,但規格也許是44.1/16,然後拿去錄音室跟96/24的人聲或其他音軌合在一起。當然也有人預算比較充足,或是發行商願意投資那就有可能一路都是96/24。一般來說流行樂有到96/24的話就可以買,古典樂的話比較有可能到192/24。


他說會注意到這些,是因為之前在找數位取樣的相關資料時,意外發現很多其他東西。早先在音響展上演講時,就有提到一部分是Benchmark的東西,譬如講座中提到,類比盤帶去轉換成192的數位音樂檔案不能稱之為高解析。他解釋,因為類比盤帶本身就有頻寬的限制存在,甚至不同牌子的盤帶聲音都不一樣。就好像以前我們在用錄音帶錄音,便宜的錄音帶錄出來的聲音跟貴的錄音帶也會不一樣,基本上就是材質的問題。

所以說,即使當年用的是很好的盤帶去錄製的聲音,然後利用192的格式去做數位典藏,那表示有比較高的機率可以保存那個盤帶的味道,但並不代表他的製程是高解析,因為盤帶本身的頻寬問題,低不可能太低,高也不可能特別高,這就是物理天限。所以真要講究高解析的話,就要從製作一開始就是,譬如有些專輯會特別標明ADD或DDD,也就是所謂的數位一路到底,表示他整個製程都是192或是96一路到底,那就可以說他是高解析。



「不能把類比的聲音轉成高解析格式就說他是高解析,那是兩回事。」當看到這些說法的時候,確實顛覆了我以前的想法,Jimmy說。所以現在買唱片的時候,就會開始注意有沒有寫這張唱片製作時是用什麼方式、什麼器材做的,然後再注意年代的問題,通常1960、70年代都是類比盤帶錄製的,但如果是80或90年代以後的東西就有可能是數位的。

接下來Jimmy將話題延伸到DSD,其實我們常見的SACD唱片裡面就是DSD,當年Sony發明DSD是為了保存老的母帶,後來才規範出如果要發行SACD的話,裡面就得做成DSD64的格式才可以發行。所以也有一些唱片,譬如原先錄製的時候是採用48/24的規格,只是為了要發行SACD,所以才又轉換成DSD64。不過,換個角度想,還是比44.1/16的CD格式要好。只是如果要同樣講究所謂的純DSD的話,也是要從整個錄製的過程來看。


Jimmy說,越找資料越能發現各種「眉眉角角(台語)」,到現在的DXD,有很多Hi End發燒專輯,譬如2L或Spirit of Turtle推出的就有用DXD然後再轉換成DSD128或DSD256。還有另一個Channel Classics Records網站也有很多DSD或DXD的數位音樂檔案可以購買。

我問Jimmy如果數位聆聽為目的,在購買音響器材時有甚麼樣的標準,或是說至少要支援到什麼樣的規格才可以入手?他認為,D/A目前至少要有USB介面,如果具備網路介面當然更好,譬如Linn或EC等品牌的D/A都有搭載網路介面,除了可以DLNA播放區域網路內的音樂資料庫外,還有內建Spotify或Tidal等音樂串流服務平台。但他認為,未來要是可以把KKBOX納入的話,對於台灣地區的消費者來說是很不錯的事情。而且如果有網路介面的話,平常播放音樂只要拿出平板直接遙控播放就好,非常方便。至於解析度的部分,沒有必要特別去追求能夠支援384/32等級的D/A,但至少要有96/24,當然這不難,基本上目前的D/A幾乎都有支援到,另外,最近也有很多新器材宣布支援MQA格式,選擇相當多。


另外,Jimmy也建議,有機會的話,可以比較一下不同規格、不同解析度的聆聽感受。譬如先前在TAA圓山音響展時的講座中,就有準備同樣曲目但是各種不同格式的版本出來當場聆聽比對,從DXD一路往下到192、96、44.1,差異很明顯,現場來參加的來賓都有聽出差別。後來也有比DXD與DSD,這個就比較難分出高下,基本上是看個人喜歡什麼色調的聲音,Jimmy認為相較之下,DSD比較溫暖而DXD的線條比較好。而當天用的器材是全套EC器材加上ProAC D48R喇叭,另外還有Rockna Wavedream DAC>

挑器材,首先考慮預算與空間限制

話題拉回器材選購,對於初入門想要購買耳機或音響器材的消費者有甚麼建議?
Jimmy表示,通常會為先從預算開始衡量,再來要解消費者的視聽空間大小,這樣才知道可以推薦什麼尺寸的器材。當然空間夠的話,現場看到的Audiolab、Electrocompaniet都可以考慮,如果空間比較小一點的話,就考慮DA&T。又或者是喇叭,空間夠大的話,就能考慮落地喇叭,如果空間真的很小,那就是建議書架喇叭,總不能在小空間裡面硬塞大型落地喇叭。其實耳機也是一樣的狀況,先了解預算,然後再看消費者是要外出還是家用,如果是家用系統的話,就有很多變數可以去想了(意思是指很多器材可以挑選)。

在音響銷售與安裝部分,Jimmy說大多是遇到已經裝潢完畢才來購買音響的客戶,目前還沒有遇過從零開始的客戶(指的是從房屋裝潢案規劃初期就來詢問安裝音響)。到客戶家中,除了幫忙安裝定位、整理線材之外,甚至也會幫忙依據空間狀況現場做一些基本調音。如果客戶對於聲音更為講究,才會推薦一些聲學處理的產品。

我問Jimmy有沒有遇過聲音效果特別好或印象深刻的案子?他說有,之前遇過兩套英國Linn的系統,利用DSP運算去調整的效果不錯,而且操作起來很有意思。另外Genelec、Devialet也都有一套自己系統可以做調整,都很有意思,可以滿足大多數玩家的使用需求。當然,不見得非得要有這類型DSP調整功能的音響器材才好用,譬如店內的EC雖然沒有這種功能,但是搭配ProAC喇叭,只要擺對基本位置,就會很好的層次感與音像表現。


不僅擺位 聲學處理也很重要

他進一步強調,聲音是一種能量,所以調音可以算是處理能量,不是光靠喇叭擺位就能解決,改變擺位確實可以讓聆聽者比較感覺不到某些能量的峰值,但是聽不到不表示不存在。如果真的很在意的話,就得做一些聲學處理,譬如安裝一些吸音擴散板、低頻陷阱……等,甚至是更大手筆重新裝潢。邊說邊用手在視聽室中指來指去,告訴我們哪裏用了什麼聲學處理道具。

關於視聽空間的規劃,顯然Jimmy也有一套看法,從錄音的角度來看,唱片是從錄音室做出來的,而錄音室是按照ITU廣播重播標準去設計的空間,所以如果財力夠的話,可以盡可能將自己的聆聽空間打造成接近錄音室的空間狀況當然最好。但如果不行的話,就要依靠擺位調整、道具調整並且搭配測量,但Jimmy強調測量必須和人耳聆聽相輔相成,如果單純只用測量去調整出近乎平直的頻率曲線,反而是很不耐聽的,因此要考慮人的情感因素,譬如中頻要多一點點,某些低音頻段甚至多個3dB也都沒問題,因為是在家庭的聆聽環境是可以的。他也希望,如果將來遇到從零開始打造視聽室的規劃案,就希望能夠有機會將這些觀念應用進去。


付費購買,支持音樂產業

最後,Jimmy呼籲大家多多付費購買音樂專輯,因為之前去學錄音、混音的課程時,有接觸過很多音樂人,所以多少也學習到一些他們的觀念想法,而且發現,如果以工時來計算,有很多音樂人幾乎算是廉價勞工的程度,所以才特別宣導「使用者付費」的概念,這樣才能支持音樂產業。下次您要是有機會經過品嘉音響,不論是喜愛耳機、音響還是對數位音樂有興趣,不妨推門進去找Jimmy聊一聊!




店家資訊

店名:品嘉音響
地址:台北市中正區開封街一段98號
營業時間:週一至週日:10:30 ~ 22:00。店休時間不定,均會另行公告
電話:+886 2 2382 5339
網址:www.pincha.com.tw

4/23在台上市–Sony HT-A9M2家庭劇院系統
Sony於今日(4/18)發布全新HT-A9M2(BRAVIA Theatre Quad)家庭劇院系統,預計於4/23(二)在台上市。Sony表示,因應串流平台的擴展和消費者對居家影音品質需求的提升,透過品牌獨家技術與支援整合,希望將片場真實畫面的衝擊和豐富音效... 《 全文


更多專題: 一個月    三個月    全部